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3072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docx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锅炉整套调试方案

 

**************有限公司烧结厂环冷机烟气余热利用发电工程#1、2余热锅炉

整套启动调试措施

 

编制单位:

**********工程有限公司

会审单位:

**************有限公司

**********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项目部

出版日期:

2011年月版次:

第2版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1、2余热锅炉

整套启动调试措施会签单

 

编制单位:

**********工程有限公司

会审单位:

**************有限公司

**********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项目部

 

 

本措施于年月日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有关专业人员讨论通过。

 

编写:

审核:

批准:

 

 

1.编写依据

2.1《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2009版;

2.2《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2.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

2.4《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

2.5《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调整试运篇)

2.6《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篇)

2.7《QC360(410)/400(285)-47(20)-2.45(0.78)/375(225)锅炉设计说明书》、《QC360(410)/400(285)-47(20)-2.45(0.78)/375(225)锅炉安装使用说明书》

2.调试目的

整套启动调试是安装工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由静态变为动态,冷态变为热态,建设转为生产的关键工程项目和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对中天烧结余热发电工程工作的管理,明确调试工作任务和职责,规范调试项目和调试程序,使机组整套启动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安全、顺利地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3.调试对象及范围

****烧结余热发电工程#1、2锅炉为立式、双压带自身除氧、无补燃、自然循环锅炉,是利用****钢铁2台360m2环冷烧结机配制的双压低温余热锅炉。

本锅炉中压额定蒸汽设计工作压力为1.96Mpa,低压额定蒸汽压力设计为0.49Mpa。

其具体设计参数:

1、废气参数

额定工况:

高温烟气360000Nm3/h

低温烟气410000Nm3/h

高温烟气温度400℃

低温烟气温度285℃

2、设计参数

(1)额定工况:

中压额定蒸发量47t/h

中压额定蒸汽压力1.96Mpa

中压额定蒸汽温度370℃

低压额定蒸发量20t/h

低压额定蒸汽压力0.49Mpa

低压额定蒸汽温度225℃

凝结水进口介质温度40℃

排烟温度150℃

(2)考核工况:

中压额定蒸发量47t/h

中压额定蒸汽压力1.96Mpa

中压额定蒸汽温度370℃

低压额定蒸发量20t/h

低压额定蒸汽压力0.49Mpa

低压额定蒸汽温度225℃

凝结水进口介质温度40℃

排烟温度150℃

为适应环冷烧结机余热烟气的变化,中压蒸汽设计最大工作压力为2.45Mpa,低压蒸汽设计最大工作压力为0.78Mpa。

3、给水、炉水、蒸汽品质:

(1)给水

硬度≤2.0umol/L

溶解氧≤15ug/L

铁≤50ug/L

PH值8.8~9.2

(2)凝结水

硬度≤2.0umol/L

溶解氧≤50ug/L

(3)炉水

磷酸根5~15mg/L

PH值9.0~11

(4)蒸汽

钠≤15ug/kg

二氧化硅≤20ug/kg

4.启动前应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工作

锅炉安装完毕后的首次启动是对各设备各系统设计、安装的一次全面检查。

通过试运、暴露和消除设备的缺陷和问题,为机组投产做好准备。

启动前应根据有关规程和设备技术文件制定符合设计、设备特点的启动试运调整方案及措施。

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

通过启动如煮炉、吹管、安全门定压等,使运行人员通过操作设备,熟悉系统,积累经验,检验各种联锁保护,自动系统投入,同时也是对锅炉系统的一次运行考核。

在整定安全阀等工作结束后,可转入生产运行。

4.1锅炉机组启动前应具备的条件

4.1.1试运现场的条件:

1)场地基本平整,消防、交通及人行道路畅通。

2)厂房各层地面起码应做好粗地面,最好使用正式地面,试运现场和安装区域应有明显标志和分界,危险区应有围栏和警告标志。

3)试运区的施工脚手架应全部拆除,现场清扫干净,保证运行安全操作。

4)试运区的梯子、步道、栏杆、护板应按设计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

5)排水沟道畅通、沟道及孔洞盖板齐全。

6)试运范围的工业、消防及生活用水系统应能投入正常,并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

7)试运现场具有充足的正式照明。

事故照明应能在故障时及时自动投入。

8)各运行岗位都应有正式的通讯装置。

根据试运要求增设的临时岗位,并应有可靠的通信联络设施。

4.1.2锅炉范围内管道、汽水系统、阀门、保温等条件:

1)炉墙烟道完整、严密,无烧损现象。

2)烟风系统人孔门完整,能严密关闭。

3)蒸发器、过热器及省煤器管排外型正常,内部清洁。

4)锅炉内部检查完毕,确认炉内及烟道内无人工作,并将各人孔门严密关闭。

5)检查汽水管道阀门应符和下列要求:

a)支吊架完好,管道能自由膨胀;

b)管道阀门保温良好,应有明显的表示介质流动方向的箭头;

c)阀门具有完整、正确、清晰的名称及编号、开关方向的标志;

d)阀门与管道连接完好,各部螺丝紧固,阀门手轮完整,阀门手轮完整,阀杆洁净,无弯曲及锈蚀现象,开关灵活;

e)水位计应备有防止烫伤工作人员的防护罩;

f)各部照明充足;

g)所有表计应齐全,指示正确。

主要表计应用红线表示工作范围。

信号、警报完好正确,操作开关齐全、完好;

h)各安全门及其管道完整无损,防护罩齐全,不得有杂物,灰尘和锈垢。

i)地面、平台、楼梯、围栏、盖板、门窗应完备无损,设备现场不得堆积存放垃圾杂物;

j)在设备附近适当位置备有足够的合格消防用品。

4.1.3下列设备经调试合格:

1)化学水具备供水条件,并能稳定供水;

2)锅炉公用水汽系统全部连通,各辅机设备安装完毕,并经检查试运正常。

3)热工测量、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调试已符合启动要求。

4.1.4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和技术文件准备:

1)应按试运措施,配备各岗位的运行人员及试验人员,并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运行操作人员应培训合格,并能胜任本岗位的运行操作和故障处理。

2)施工单位根据试运措施要求,配备足够的维护检查人员,并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维护检修人员应了解所在岗位的设备(系统)性能,避免发生设备、人身事故和中断试运工作的事故发生。

3)施工单位应备齐参加试运设备(系统)的安装验收签证和分部试运记录。

4)运行单位应在试运现场张挂符合实际的热力系统图,试运、升压等必要的图表

5)调试人员按所制定的措施及运行规程规定的各项要求,发布操作指令,具体负责整个调试期间的试运工作,记录各数据,分析试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的方法。

4.2试运技术要求

4.2.1锅炉每次启动均应控制升温升压速度,并记录膨胀指示器读数,观察膨胀情况。

1)中压系统升温升压速度根据:

a)汽包升压速度:

<0.03MPa/min

b)汽包升温速度:

<5℃/min

c)过热器集箱升温速度:

<25℃/min

d)其余部分最大升温速度:

<30℃/min

2)记录膨胀指示器读数时间:

a)上水前

b)上水后

c)汽压:

0.5MPa

d)汽压:

1.0MPa

e)汽压:

1.5Mpa

4.2.2每次启动前应与环冷烧结机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以免影响其正常运行。

4.2.3在调试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应仃止其操作,待查明原因,处理完善后,再进行下一部工作。

4.2.4每一个调试项目在试验过程中都应详细做好记录,结束后应办理签证。

5.循轴流风机及其系统

5.1调试目的

风机调试的目的是检查和发现其设备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的缺陷,以便及时处理;同时为锅炉启动和热态运行提供操作和控制的依据,了解和掌握其特性是安全及稳定运行的保证。

5.2调试对象及范围

调试范围为轴流风机、电机、风机进口挡板、冷却水系统等。

风机设计参数:

5.3调试前应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工作

5.3.1风机、冷却水系统及所有辅助设备已安装结束,并经安装公司单体试运合格。

5.4单体调试项目

5.4.1风机系统的联锁、保护校验。

5.4.2风机系统的挡板的开度指示校验。

5.4.3风机系统的挡板的传动装置检查。

5.4.4风机事故按钮校验。

5.4.5辅助润滑油泵联锁校验、试转。

5.4.6风机内部检查。

5.5调试方法、工艺或流程

5.5.1检查风机挡板的传动装置,校验风机挡板的开度指示与实际位置应相符。

5.5.2检查风机轴承油位、油质应正常。

5.5.3各轴承的振动应符合要求,冷却水应水量充足,回水畅通。

5.5.4实地检查风机内部应无杂物,各部件应安装到位。

5.5.5检查风机事故按钮位置应可靠,并在试验位试拉一次。

5.5.6所属设备单体试验结束,合格后,风机带负荷试运6~8小时,风机启动前应与环冷烧结机有关部门联系,以免影响其正常运行。

5.5.7风机试转时运行方式为开式循环,其走向为:

全开风机进口补(冷)风门,关闭旁路烟囱后烟气隔离风门,烟气从旁路烟囱排出。

5.5.8风机启动后空载时应测量其各部位的振动值,后随风机负荷的增加分别在不同工况下测量并记录。

5.6调试验评标准

5.6.1风机在试运行时,每个工况的转动部分、轴承部件的振动值(横向垂直面,横向水平面—,转向窜动⊙)不允许超标。

5.6.2风机轴承在试运中温度应<75℃,电机轴承温度<75℃。

5.6.3风机电机定子线圈温度<145℃。

5.6.4风机内部无碰撞等摩擦声,最大负荷试运时电机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

5.6.5各联锁、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

6.水系统冲洗

6.1锅炉系统水冲洗:

6.1.1通知化水备足除盐水,根据实际情况,锅炉的炉温较高(进口挡板泄漏)与除盐水温差太大,锅炉上水时应微开进水门缓慢上水。

当汽包水位在最高可见水位后,从锅炉定排进行排放换水,经炉水化验合格后停止换水。

6.1.2锅炉主给水管道:

根据实际情况,中压给水泵在锅炉低部,其出口至省煤器进口管道较短,故不加装临时管道单独冲洗。

6.1.3炉水取样系统冲洗:

在汽包水位在最高可见水位后,全开炉水取样系统各阀门进行冲洗。

6.1.4加药装置冲洗:

在汽包见水位后,在药箱内注入除盐水,启动加药泵,向锅炉内注水。

以达到管道冲洗目的。

6.1.5减温水管道:

在减温水系统上加装临时管道用蒸汽反向吹扫,在吹扫前严禁投用减温水系统,以防减温水喷嘴堵塞。

7.锅炉碱煮及烘炉

7.1调试目的

7.1.1碱煮炉是用化学清洗的方法清除锅炉设备在制造、运输、保管、安装过程中,过热器及蒸汽管道中存留各种沙子、灰粒、氧化铁锈及油污垢。

为防止锅炉投入运行后影响蒸汽品质,和提高锅炉的安全性、经济性。

因此首次运行的锅炉必需进行碱煮炉清洗,以去除油污和铁锈,并在在金属内壁形成保护膜,防止腐蚀,以确保锅炉正常安全运行。

7.1.2按《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794-2001中3.5.1条新建锅炉的清洗范围:

“…压力在9.8MPa以下的汽包炉,当垢量小于150g/m2时,可不进行酸洗,但必须进行碱洗或碱煮”。

7.1.3由于本锅炉采用的保温材料为硅酸铝棉、毯等干式制品,同时保温材料的敷设均采用机械固定的方式,故烘炉可随煮炉同时进行。

7.2调试对象及范围

碱煮炉范围为锅炉本体,包括:

中、低压汽包、下降管、中、低压蒸发器、凝结水加热器、中压省煤器等。

7.3碱煮炉前应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工作

7.3.1锅炉及附属设备安装调试完毕,水压试验合格。

7.3.2电气、热工仪表及保护安装完毕,试验合格。

7.3.3锅炉加药及取样装置应安装试验完毕。

7.3.4烟气系统、汽水管道保温完毕。

7.3.5各设备、阀门已挂牌,开关指示正确。

7.3.6清理妨碍煮炉工作的杂物等,现场清扫干净,沟盖板敷设完毕。

7.3.7锅炉已经过水压试验,汽水系统和阀门严密不漏,锅炉可以进水。

7.3.8锅炉各悬吊支架的锁销拨出。

7.3.9锅炉的加药系统安装完毕,并且管道畅通,具备加药投用条件。

7.3.10中压给水系统与低压给水系统在低压调节阀前接临时管连接。

(详见附图四)

7.3.11中压系统临时加药方式:

在中压汽包备用蒸汽口上接临时漏斗加药。

7.3.12低压系统临时加药方式:

用疏水箱系统进行加药。

7.3.13准备好煮炉的药品:

中压:

氢氧化钠110kg(100%纯度)、磷酸三钠130kg(100%纯度),低压:

氢氧化钠150kg(100%纯度)、磷酸三钠180kg(100%纯度)。

(按锅炉正常运行时水容积的3~5kg/m3配制)

7.3.14准备好加药工具、设备,并准备眼镜、胶手套、橡胶靴、胶围裙等防护用品,防止加药时药物伤人,加药现场准备好2%的稀硼酸溶液、1%醋酸溶液、清水和毛巾,以备灼伤后清洗。

7.3.15碱煮炉期间的排污水应排入指定地方,需经处理后再排出。

7.4调试方法、工艺或流程

7.4.1锅炉第一次上水前要求清除管道内部污垢和杂物。

7.4.2根据系统实际情况采取中、低压分开碱煮方式。

先碱煮中压,后碱煮低压。

7.4.3待中压碱煮结束并换水合格后,将水位进至最高水位,再碱煮低压。

7.4.4中压:

采用人工加药方法,将药按比例先溶解后从中压汽包备用蒸汽口加入。

7.4.5低压:

将药按比例先溶解后注入疏水箱用疏水泵送入低压汽包。

7.4.6在碱煮炉过程中,维持一定排汽量,炉水应保持在水位计最高可见水位。

7.4.7碱煮炉期间的补水:

7.4.7.1中压系统碱煮时:

1)中压系统:

用中压给水泵按正常系统补充除盐水。

2)低压系统:

用除盐水输送泵补充除盐水。

(补水时凝结水系统及其它相应系统应隔离,防止进水)

7.4.7.1低压系统碱煮时:

1)低压系统:

用除盐水输送泵补充除盐水。

(补水时其它相应系统应隔离,防止进水),

2)中压系统:

增加一路从低压给水管至中压给水管的临时管路用除盐水输送泵或疏水泵补充除盐水,补水时应控制中压汽包压力<1MPa。

7.4.5碱煮炉期间,应定期取炉水分析,当炉水碱度<45毫克当量/升或PO43-<1000mg/l时,应用加药泵补加氢氧化钠和磷酸三钠,维持药浓度。

7.4.6压力升至0.1~0.2MPa时,应冲洗水位计一次,防止水连通管堵塞,并校正水位计指示的正确性。

冲洗压力表导管,并验证压力表读数显示的正确性。

7.4.7压力升至0.3~0.4MPa时,应联系安装公司热紧螺丝。

7.4.8煮炉期间投用一只就地水位计,煮炉结束后进行冲洗。

7.4.9碱煮炉后期,检查炉水中的碱度和磷酸根浓度,如趋于稳定,即可结束煮炉。

7.5调试步骤、作业程序

7.5.1联系值长,通知化学和环冷烧结机有关部门,准备锅炉启动。

7.5.2碱煮炉时的运行方式为开式循环,初期用#2烟囱的低温烟气,后期用#1烟囱的高温烟气经锅炉后从烟囱排出。

(看具体运行情况)

7.5.3考虑环冷机的运行安全,其#1、#2烟囱排大气的隔离风门不能完全关闭。

7.5.3锅炉上水时控制进水温度与汽包壁温差<50℃,上下壁温差<50℃。

上水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冬季不少于4小时。

7.5.3确定循环风机开度<10%,关闭旁路烟囱后烟气隔离风门,循环风机,全开风机进口挡板,逐步开启锅炉进口烟气挡板,烟气经锅炉后从烟囱排出。

调整循环风机开度,控制炉膛负压-20~40Pa范围内。

7.5.4按照4.2要求升温升压,并记录膨胀指示器读数。

7.5.5中、低压整个煮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缓慢升压,中压汽包压力在0.8MPa时保持8~12h煮炉,期间汽包均降压至~0.1MPa均定排一次,每次即开即关(~0.5min),若汽包水位降低,向锅炉补水。

碱煮期间每4小时分析一次炉水碱度和磷酸根浓度,排污后增加一次。

2)第二阶段:

继续升压至中压汽包压力1.5MPa时保持8~12h煮炉,期间汽包均降压至~0.1MPa定均排一次,每次即开即关(~0.5min),若汽包水位降低,向锅炉补水。

碱煮期间每~2小时分析一次炉水碱度和磷酸根浓度,排污后增加一次。

3)第三阶段:

在中压汽包压力2.0MPa时保持8~12h煮炉,期间汽包均降压至0.1MPa定排一次,每次即开即关(~0.5min),若汽包水位降低,向锅炉补水。

碱煮期间每~1小时分析一次炉水碱度和磷酸根浓度,排污后增加一次。

7.5.5.1低压系统:

1)低压系统采取定压碱煮方式,待汽包压力升至0.5MPa时保持36h碱煮,期间汽包均降压至~0.1MPa定排2~3次,每次即开即关(~0.5min),若汽包水位降低,向锅炉补水。

2)碱煮期间的取样方式:

a)前12小时每4小时分析一次炉水碱度和磷酸根浓度,排污后增加一次。

b)12小时后每2小时分析一次炉水碱度和磷酸根浓度,排污后增加一次。

c)最后12小时后每1小时分析一次炉水碱度和磷酸根浓度,排污后增加一次。

7.5.6碱煮期间当碱度<45毫克当量/升或PO43-<1000mg/l时,应用加药泵补加氢氧化钠或磷酸三钠,维持药浓度。

7.5.7碱煮结束时(即炉水中碱度和磷酸根变化不大且趋于稳定),则煮炉结束,开始进水、换水至到排出的水水质透明,化学分析PH值降到≤9.0。

7.5.8中、低压均换水结束后停炉,待水温降到70~80℃,即可将水全部排出。

放水后必须打开汽包人孔,进行内部检查,清除堆积于锅筒沉积物、污水和壁面附着物、铁锈,然后封闭;抽查并清理蒸发器下集箱。

7.5.9中、低压煮炉总计时间大约~72。

按煮炉曲线。

(见附图二、三)

7.6安全技术措施 

7.6.1碱煮炉期间,炉水应保持在最高可见水位,并注意严禁让药液进入过热器内。

7.6.2碱煮炉期间,应按要求定期取炉水样分析,当炉水碱度低于45毫克当量/升或PO43-<1000mg/l时,应补充药液。

7.6.3煮炉期间投用一只就地水位计,煮炉结束后进行冲洗。

7.6.4在升压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各部位的变化情况及膨胀情况,如发现异常,应仃止升压,待查明原因,处理完善后,再继续升压。

7.6.5碱煮炉期间应经常检查受压元件,管道,风烟道的密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6.6煮炉结束后,凡接触药液的阀门、管道、疏水箱都要冲洗干净。

7.6.7严格遵守《安规》相关安全规定。

7.7调试验评标准

7.7.1金属表面油脂类的污垢和保护涂层已去除或脱落,无新生腐蚀产物和浮锈,且形成完整的钝化保护膜。

7.7.2同时应清除堆积于锅筒、集箱等处的垢物。

清理干净锅筒和集箱内壁上的附着物和污水后,擦去金属表面锈斑。

附图一:

锅炉冷态启动曲线

附图二:

碱煮炉曲线(中压汽包压力)

附图三:

碱煮炉曲线(低压汽包压力)

 

附图四:

中压临时补水管道

 

8.锅炉吹管

8.1调试目的

新建机组在正式供蒸汽前,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的要求和规定,管道系统应进行清洗以清除管道系统内部的污垢和杂物,保证机组投运后的安全运行。

8.2调试对象及范围

1)中压过热器

(1)

(2)、中压主蒸汽管道。

2)低压过热器、低压主蒸汽管道。

8.3吹管前应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工作

8.3.1锅炉煮炉合格,系统恢复完成。

8.3.2各辅机设备具备启动条件。

8.3.3靶板规格:

1)中压30块300×25×(5~10)抛光铝靶板;

2)低压30块460×40×(5~10)抛光铝靶板;

3)靶板位置处于临时管道上,并尽可能靠近主蒸汽管道。

4)靶棍和固定靶板的螺钉最好用合金钢材料。

8.3.4锅炉本体及辅助设备系统全面验收合格。

8.3.5锅炉各部膨胀间隙正确,无卡、阻现象,膨胀指示器安装齐全,指示均在零位。

8.3.6DCS操作系统已投入可用,并且可以远操。

有关温度、压力、差压等运行表计齐全,并经校验合格。

8.3.7化学备足除盐水,其水量能满足吹管要求。

8.3.8现场照明、通讯能正常投用。

8.3.9消防系统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8.3.10临时防护设施、照明及临时管道保温工作均已完成。

8.3.11生产准备就绪,运行人员经培训上岗,系统挂牌完毕。

8.3.12吹管前临冲门、主蒸汽系统各电动门、向空排汽门、钢厂备用蒸汽电动隔离门等操作校验完毕。

临冲门启闭时间保证在<60秒之内。

8.3.13各热工仪表能投用且指示正确,辅机联锁保护静态试验正常。

8.3.14向锅炉上水,水质应化验合格,其水温<90℃,并控制进水温度与汽包壁温差<50℃,汽包上、下壁温差<50℃。

上水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冬季不少于4小时。

8.3.15给水系统恢复,上水至汽包高水位对汽包水位计进行冲洗,后维持正常水位。

8.3.16考虑到环保要求的噪音污染,排汽口应加装消音器。

8.3.17主蒸汽流量孔板待冲管结束后再安装。

8.3.18吹管系统、设施的安装要求:

1)在汽轮机中、低压电动主汽门后分别加装临时管道再安装临冲门、靶板座和临时管道至室外,与消声器对接,临冲门要求安装旁路。

2)低压自动主汽阀应拆除,用临时管连接,吹管结束后恢复。

3)为提高吹管效果在中、低压管道上增加一根联通管。

(吹管结束后恢复)

4)临冲门和钢厂备用蒸汽电动隔离门应分别接临时控制箱至集控室。

5)吹管过程暂时解除向空排汽门自保持回路或在操作界面上增加中间停止按钮。

自保持回路待吹管结束后可恢复。

6)吹管的临时排放口置于安全和避开设备,其临时排放管管径应大于或等于主汽管道,临时管道的布置要求尽量减少弯头和不允许直角弯头。

7)靶板装置设在排放总管上,并尽可能地靠近正式管道,临时排放管采用20G管材,要求靶板装置前的所有焊口必须采用氩弧焊打底。

8)临时管道的架设应牢固,沿途的支吊架应加固并应考虑热膨胀及吹管时的反推力,并做好临时保温。

9)由于主蒸汽管道从锅炉主汽集箱至汽机房较远,沿途支架应加固并应考虑热膨胀及吹管时的反推力。

10)消音器必须安装牢固,排汽口要求上倾斜30°,周围应设警戒线,挂设禁止通行的警告牌。

8.4调试方法、工艺或流程

8.4.1吹管流程为:

#1、2炉蒸汽管道。

8.4.2吹管系统如下:

1)#1、2炉中压汽包——中压过热器——主蒸汽出口集汽联箱——电动主汽门——主蒸汽管道(φ245×7)——中压主蒸汽联箱

--汽轮机蒸汽管道(φ325×10)——临时管道——临冲门——靶板座——临时管道——消音器——大气。

2)

#1、2炉低压汽包——低压过热器——低压主蒸汽出口集汽联箱——电动主汽门——低压主蒸汽管道(φ219×6)——低压主蒸汽联箱——汽轮机补汽

管道(φ480×10)——临时管道——临冲门——靶板座——临时管道——消音器——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