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3267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x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或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四、对医院控感办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

五、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有关法规、标准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二、有计划有目标的对医院感染病例、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消毒药械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监测,为医院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及时向全院反馈。

四、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五、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六、及时对医院感染流行、爆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七、参与药事委员会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八、督促和要求检验科定期收集、总结医院各临床标本细菌培养、药敏实验,控感办制定预警措施,并将结果向相关科室反馈,以供相关科室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时参考。

九、督促和要求药剂科,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十、配合医务科、护理部做好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工作,协调各科室、各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提出业务技术指导。

十一、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十二、开展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培训。

十三、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开展工作。

一、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确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重点环节、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成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三、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有关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对本科室可疑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治医生采集临床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四、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由经治医生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在24小时之内报医院控感办。

五、根据本科室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制定本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减少抗菌药物毒副作用。

六、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暴发流行时,须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控感办报告,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原因,寻找感染源和感染途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蔓延,并做好记录。

七、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按全院统一规定负责做好科内消毒隔离措施工作的组织实施,对法定传染病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报告。

八、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严格监督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九、做好卫生员、陪住者、探视者的卫生宣教及管理。

十、监测护士负责对本科室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监测(含氯消毒剂、戊二醛每周监测),每半年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一次,建立各种监测登记本。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各科室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中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配备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各级管理组织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

各主要职能业务科室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各自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二、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医院控感办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

三、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等制度,开展必要的监测项目,并由医院控感办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四、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建立医院感染控制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培训、考核。

六、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采购、储存、保管,必须符合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要求,订购新产品前,采购部门必须向销售者索取和初审相关证件,方可采购。

使用及用后处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要求,医院控感办负责监督检查。

七、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产房、内窥镜室、门诊检验科、介入科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八、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务科、药剂科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

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预警措施,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九、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

十、医院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必须符合《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和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

十一、总务科负责污水污物及医疗垃圾的管理,并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考核制度

一、全院必须按医院统一培训要求参加有关知识的培训,医院控感办每年年初制定培训计划。

二、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专业知识、消毒隔离、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

三、培训方式:

医院控感办组织培训班;召开控感管理人员例会布置有关院内感染方面知识,质量检查时提问有关科室人员及试卷问答;医护人员自学,科室组织学等形式。

四、培训人员及要求:

(一)、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院感知识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6学时。

(二)、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

(三)、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

(四)、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应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年应接受省卫生厅培训时间不少于15学时。

(五)、选送相关人员外出参加培训班学习,以取得相关资格证;回来后以点代面、开展相关工作。

五、临床科室定期对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方式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六、培训管理要求:

准时参加培训,不迟到、不早退;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签到,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须提前向有关部门请假。

七、上课内容、签到及考卷归档保存。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间衣帽整洁,不留长甲、不戴手饰,操作时戴口罩;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入传染病区,应穿隔离衣,换鞋、戴口罩。

二、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标识清楚。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洗手。

四、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断用物(器材、器械、敷料)均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吸引器上的导管、牙垫等均需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

未经严格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不得使用到病人身上,每月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

五、注射、治疗时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h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

六、碘酊、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放无菌器械容器每周灭菌1次。

必须同时备2个灭菌器械盘(待灭菌、已灭菌)。

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棉签、纱布)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

七、特殊区域,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门诊注射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ICU监护病房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与地面2次,每日空气消毒1小时;重点部门每月一次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有记录。

八、办公室、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病房、厕所使用的清洁工具(拖布、扫把、抹布等)标志明显,分别清洗,定点放置,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病床湿扫(一床一套),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冲洗净,晾干备用。

十、普通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床单位或病房,按病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十一、传染病房、消毒供应室、治疗室、婴儿室、新生儿室、产房,应根据消毒隔离原则及相应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十二、换下的脏被服放入污衣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十三、洗衣房布局符合要求,洁、污分开,各类衣物及传染性衣物应分开消毒处理后洗涤。

运送车辆洁污分开,并有定期清洁、消毒制度。

十四、严格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每批购置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规定,并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十五、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垃圾、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密闭回收。

传染病人的体液,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实验室菌种、毒种必须灭菌,无害化处理。

十六、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污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房间严格消毒处理,敷料焚烧。

十七、做好医院污水管理工作,污水处理设施有经培训的专人负责,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应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定期检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

一、临床医师应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主管医师应在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上报医院控感办。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二、临床科室在查房和护理病人时,应对易感人群进行重点观察。

各科室的院感监控医师应承担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诊断、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相关登记。

三、控感办的专职人员,对科室上报病例进行核实,每月进行统计、分析、汇总。

专职人员通过回顾性、前瞻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

每月二十六号左右,控感办专职人员去病案室查阅出院病历,找出科室院内感染病例的漏报。

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制定有关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控制和消除发生在我院的医院感染暴发及其造成的危害。

二、各部门认真实施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三、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倾向和隐患。

五、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科室或微生物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六、非传染病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由控感办按程序逐级报告院领导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医院感染暴发,除按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预防保健科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确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后,相关部门应积极调查与判断,查找感染源,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采取措施将暴发造成的危害控制到最小。

八、暴发事件处置后,应及时进行总结,改进预防措施,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管理制度

一、监测范围

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

(一)、为全面掌握导致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临床发现耐药菌株病例后,应及时报告医院控感办,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

具体步骤如下:

(二)、微生物室发现MRSA、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菌株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同时报告医院控感办。

(三)、控感办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指导。

分管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

(四)、在医院控感办的指导下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同时参照卫生部《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

在床头牌、病历夹上放置相应隔离标志。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严格按照流程处置。

三、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

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日益加重的情况,在暴发流行时,首位工作是防范控制暴发流行,而不是被动地治疗病人。

防范措施主要有: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如:

医护人员在处理每例病人前都要消毒,由于工作太忙,洗手不方便,可以采用合理的消毒液,如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消毒,切断病人之间的传播。

治疗病原菌而不是污染菌或定殖菌,隔离病原菌而不是隔离病人,发生病原菌传播的根源不在病人而在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不要将一例病人的病原菌带给另一例病人,而是采用消毒液擦手的方式几秒钟内杀灭各种细菌包括耐药菌,从而切断耐药菌在医院和病室内的传播。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洗手。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各科室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尽量优化抗生素使用,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6)加强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

一、临床各科在诊治感染性疾病时应规范留取各种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及临床表现合理用药。

二、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并做好质控。

开展病原体的耐药性目标性监测,主要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等。

三、临床各科在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按照我院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止多重耐药菌院内播散。

四、临床各科对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则按我院的《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进行报告。

如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则按照我院《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执行。

五、检验科微生物室每季度负责全院细菌耐药结果统计分析,医院控感办负责向全院及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反馈。

六、控感办针对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的多重耐药菌的情况,及时到科室指导隔离措施。

七、药剂科应根据细菌耐药动态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向药事委员会提出严重耐药的抗菌药物的有效控制措施。

八、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落实多重耐药菌各项监测、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控感办定期检查监督。

九、对于不认真执行多重耐药菌监测、预防、控制措施的,予以批评及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中。

如造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产生不良后果的,则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医院感染的监测制度

一、医院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一)、医院控感办,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

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人。

(二)、医院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10%。

(三)、逐步开展监测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对监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

三、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四、每项目标监测开展的期限不应少于半年。

五、应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年终应有总结报告。

六、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8%;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0.5%。

七、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一)、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

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

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二)、压力蒸汽灭菌:

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三)、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v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v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八、环境卫生学监测:

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区、ICU室、胃镜室、口腔科、检验科暂存血库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九、重点科室环境按照山东省《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表》的要求进行监测。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压力蒸汽灭菌

工艺监测:

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物品、消毒员等。

化学监测:

常规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B-D试验:

每日一次。

生物监测:

每周一次。

二、紫外线

日常监测:

登记照射时间、累计使用时间、使用人签名,每周一次擦拭记录。

强度监测:

每半年一次。

三、消毒剂

化学指示卡监测:

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

生物监测:

使用中的消毒剂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

灭菌剂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内窥镜

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活检钳和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五、污水、污物

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每季度进行沙门氏菌监测。

每半年进行志贺氏菌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及反馈制度

一、临床科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便掌握医院感染动态,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反馈到各科室。

三、特殊感染及严重感染病例及时通报反馈。

四、每月将医院感染监测的结果及汇总、分析后的情况向医院各科室以书面形式反馈,监测资料要妥善保存。

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每季度一期医院感染工作简报。

五、定期对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建议和改正措施。

年终有总结报告。

六、科室医院感染小组必须针对反馈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适合本科室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每月有一次记录,以备查阅。

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内容:

(一)、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二)、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科室控感小组负责人员,填写调查表后,并报告医院控感办。

及预防保健科。

(三)、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二、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并洗手。

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三、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一)基本防护

1.适用对象:

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诊、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2.防护配备:

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3.防护要求:

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加强防护

1.防护对象:

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医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医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传染病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传染病人和临床诊断传染病病人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2.着装要求:

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穿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