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263323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PPTX 页数:163 大小:6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3页
亲,该文档总共1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全套ppt课件(上).pptx

教材: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施燕韩春红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一章观察概述,第一节观察的涵义第二节行为的涵义第三节观察的类型第四节观察的特性,第一节观察的涵义,一、什么是观察二、一般观察三、专业观察,一、什么是观察,

(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观察不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这么一个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

(二)观察的要素,注意对象与背景主观参与:

内在动机、情感、价值判断判断和结论可见,观察不仅只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进行感知的过程,而且是需要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二、一般观察,

(一)一般观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也称为日常观察。

大多数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并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

所以,收集到的信息往往具有主观性偶然性和零碎性。

(二)引起人观察的刺激类型,物“桌上放着一只杯子,旁边还有一本书,书打开着。

”事“突然,天空中飘来了一只红色的气球,气球越飞越高,慢慢地飞到房子后面,看不见了。

过一会儿,气球又飘回来了。

气球变小了,往下落,终于掉在了地上,原来,气球破了。

人,他停了一会儿,若有所思,机械地在桌子上的水杯里,捏着一小撮吸墨水的木屑,继又接下去说:

“现在我已看见了那个真冉阿让,不过我还是不了解:

从前我怎么会那么想的。

我请您原谅,市长先生。

对人的观察最复杂,影响人的因素既有外在能见的因素,又有意无意隐藏的内在因素。

三、专业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活动。

观察者运用感觉器官能动的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资料。

思考:

日常观察和专业观察的区别,日常观察:

“事实获取主观判断”专业观察:

“事实获取主观判断”和“主观判断事实获取”的重复过程所以,专业观察必须针对观察对象的行为提出可靠的解释。

第二节行为的涵义,一、什么是行为狭义的解释:

个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表现在外的而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的解释:

人的行为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到的、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断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二、个人与环境的互动,

(一)“刺激反应”行动者的思考或意识的参与比较少例:

一个人走在路上,看到马路对面有人在大声说话,她驻足倾听。

(二)“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例:

快吃午饭了,厨房阿姨把馒头放在桌上,小许肚子很饿,他看到,立即伸手去拿馒头,但是又把手放下了。

(三)“内在动机行为反应”是发自内在的动机、情绪或意志力等的行为。

往往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来进行了解。

在学前儿童中,此类行为比较少见。

三、外在行为表现的特点,连续性:

在行为观察中,只要将某个事件或某段时间作为样本,来收集行为资料,便可推测行为整个过程的意义。

整合性:

人的行为产生时,其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及表情的意义不是分离的。

程序性:

人类在做出行为时,往往会受到先前行为经验的影响。

第三节观察的类型,正式观察和非正式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定观察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和定期观察,一、正式观察和非正式观察,

(一)正式观察,是一种有控制的、系统的观察,也称作结构型观察。

主要目的是获得可以量化的观察数据,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前,必须预先界定好要观察的行为。

包括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等级评定法等。

优缺点:

(一)非正式观察,结构比较松散,也称无结构型观察。

无周密详尽的计划与控制,是一种更具弹性、开放式的观察。

比较适用于教师获取有关日常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的信息,或帮助教师获得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各种特点的感性经验。

优缺点:

二、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一)直接观察对那些正在发生的行为和现象进行的观察,观察者身临其境,亲眼看到或听到所发生的事情,凭借观察者的感觉器官,在现场直接进行观察,从而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优缺点:

(二)间接观察,通过对间接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测,从而获取资料的观察。

两种类型:

对物化的行为现象进行观察利用仪器或技术手段进行观察优缺点:

三、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一)参与观察:

优点:

观察的情境自然;灵活开放缺点:

主观性较强,观察结果难以重复验证;费时费力;对观察者的观察能力要求高。

(二)非参与观察: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科学研究是采用此方法的。

优点:

所得结论客观,操作相对容易。

缺点:

很难对观察的现象进行深入了解;看不清,四、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定观察,

(一)叙述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详细观察记录学前儿童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观察方法。

包括:

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

(二)取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对其进行观察记录,或者选择在特定时间内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

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三)评定观察,观察者在对学前儿童观察的基础上,对其行为或事件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行为核对法和等级评定法,五、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和定期观察,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定期观察,第四节观察的特性,开放性程度能否保留可供日后再加以分析的原始资料选择性程度观察内容是事先选定的还是当场选定的推断程度观察者根据资料、描述或证据去下结论,第二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涵义第二节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儿童发展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涵义,一、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观察,是在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的了解,以便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

它是专业观察中的一种,是专门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观察。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为了了解儿童的行为所表明的真正意义,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一定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所谓自然状态,就是对所观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任何人为的控制,使它们以本来的面目客观地呈现出来。

例如,观察儿童的进食情况,就应该在儿童日常进餐、吃点心等过程中进行,应在其熟悉的环境中进行。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控制的研究方式为了尽量减少误差,增强结论的可靠性,观察者应当对观察的步骤、途径、方式等进行一定的控制,如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观察、怎样观察、在哪里观察、在什么时间观察等。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需要收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收集资料的途径:

一是运用人的感官收集;二是运用各种仪器或工具。

在观察过程中进行记录时,应该把对行为的客观描述和对行为的主观解释与评价严格区别开来。

无论采用的什么记录方法,都要强调其客观性,保持其原貌,不加任何扭曲,没有随意的猜想。

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价值与功能,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可以了解学前儿童的经验获得水平可以了解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可以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需要可以了解学前儿童个体的学习方式,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价值与功能,通过观察的方法,可以使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何使课程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观察幼儿、了解幼儿。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谈话、讨论,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幼儿是如何学习的,会不会学习,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是怎样的,以及学得怎样,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活动线索,从而开展有价值的教育活动。

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价值与功能,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的保教工作,努力去看、去理解在教学工作中发生着什么以及儿童能怎样,没有实现预设的期望,也没有必须达到什么标准的框架。

教师讲观察儿童作为自己参与研究、改进教学的手段,能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有人以反思程度为标准,把教师分为四种类型:

几乎没有自我反思。

拒绝过多的反思,或者认为反思没有什么意义,或者根本就很懒,把工作仅仅当成工作,而不是一份职业。

自我反思没有与他人进行分享。

教师可能并不知道(或者根本不想和他人分享,或者缺乏和他人分享的技巧)自我反思需要和别人分享才能在反思中获得更多东西。

将自我反思与他人分享。

教师有意识、有意愿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自我反思,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

评价自我的教学实践并鼓励他人进行反思型教学。

总结教师要真正利用观察手段去了解儿童,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知识。

一是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科学知识。

只有当教师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了相当的了解,才能在观察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运用到观察实践中。

二是关于观察方法的基本知识。

掌握了观察方法和技巧,教师就能利用这些技巧,使观察活动进行得更有成效。

第二节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儿童发展理论,一、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中儿童发展理论的价值儿童发展理论为设计观察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设计观察方案有两种方法:

一是从经验出发。

二是从已有理论出发。

第二节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儿童发展理论,一、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中儿童发展理论的价值儿童发展理论为理解儿童行为提供理论支持案例1:

观察者在观察2岁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时,记录到两名2岁半的幼儿在一起抢玩具小汽车,其中一个正在大叫:

“这是我的!

”分析:

2岁左右的幼儿社会合作意识差,容易发生冲突和攻击行为(指向外部世界)。

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这种自我意识更多来自于对特定所有物的保护(指向内部世界)。

第二节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儿童发展理论,案例2:

当观察者记录到一个8个月大的婴儿不断重复着扔掉勺子,然后看着妈妈把勺子捡起来,这一系列动作是外在的、客观的。

那么这些动作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缺乏儿童发展理论的支持,就会用一种常见的思路来解释,我们经常听见父母得意地嗔怪:

“这小家伙很坏,很淘气。

”,第二节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为提出发展适宜性策略提供无限可能行为观察不仅要正确解释儿童行为,更要根据行为观察与分析的结果,总结儿童的发展现状,分析进一步发展方向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儿童提供发展适应性的教育提出建议。

儿童发展理论不仅告诉人们儿童发展的规律,而且根据这些规律,通过实证研究提出许多科学合理的建议。

因此,运用儿童发展理论,可以帮助观察者根据行为观察结果,提出适宜儿童发展的教育策略。

二、行为观察中常用的儿童发展理论介绍,

(一)几种常用的儿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

(二)各类活动观察中常用的儿童行为发展理论与研究观点家庭中的学前儿童:

婴儿气质,亲子关系同伴游戏中的学前儿童:

攻击行为,同伴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艺术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在儿童行为观察的各种方法中,最早被运用的是描述的方法。

简单说,描述的方法是对儿童自然发生的行为和事件的一种复制:

观察者记录所观察到的儿童的行为等资料,然后对事实作分类的分析。

确切地说,描述的方法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类方法包括日记法轶事记录,第三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描述的方法,第一节日记法第二节轶事记录法第三节实况详录法第四节样本描述法,一、日记法的涵义日记法也被称作日记式记录法,是运用如同写日记的方法,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日记法区别于其他描述方法的方面,是需要对观察对象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以日记的方式记载观察对象成长与发展中的行为表现。

日记法强调的是记录儿童所表现的新行为,因为这些新的行为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日记法的主要目的。

第一节日记法,在所有对儿童进行观察的方法中,日记法是研究儿童发展最早采用的一种方法。

裴斯泰洛奇1774年首创了宝宝传记法,创作了一个父亲的日记,从父亲的角度对孩子观察。

达尔文撰写了一个婴儿的传略普莱尔发表了儿童的心理,日记法的两种类型主题式日记法:

观察记录的是学前儿童发展领域中某个部分的新行为。

只在儿童有这方面新行为出现时才进行记录。

综合式日记法:

对观察对象发展过程中各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行为均进行记录。

要求观察者尽可能有次序地记下所有有关新行为出现的事情。

回忆:

观察的特性有哪些?

开放性程度、选择性程度、推断程度,分析日记法的开放性、选择性、推断程度是开放性的观察方法主题式日记法比综合性日记法更具选择性具有推断性,观察者至少要能判断所出现的特定行为,是否为新行为或要研究的主题。

(一)优点详实性:

能将儿童的真实行为表现充分记录下来。

广度性:

记录包括了观察对象行为发生当时的情形,以及后续的行为,显示了进化的进程,也有利于对行为性质的定性分析。

永久性:

观察记录的内容,不仅当前可用,还能与被观察儿童日后的情况,或是和其他观察资料如发展常模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可以反映儿童的发展状况。

个别性:

个案研究,二、日记法的优缺点,研究方法本身限制了观察者的人选观察结论具有偏向性,缺乏代表性样本太少,缺乏普遍性,无法左右意义的推断。

耗费太多时间、人力和物力,

(二)缺点,目前,观察法在托幼机构中较少被运用,但在个案研究时还是会用到。

有一些家长运用日记法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记录。

注意:

记录时不要太琐碎,要将真正对了解儿童有关的行为记录下来。

三、日记法的运用,一、轶事记录法的涵义轶事:

指独特的事件,也可以是观察者非常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件。

轶事记录法:

观察者将自己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儿童行为和反应,以及可表现学前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用叙述性的语言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

第二节轶事记录法,例一,当两岁半大的辛西娅看到她的妈妈在喂婴儿吃奶,就对妈妈说:

“我也要喂他。

”然后看看自己,似乎意识到好像少了些什么,就说:

“他可以吃我的腿。

”Cynthia的话告诉我们,当婴儿在吃奶时,她所想到的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她也了解到她不可能有相同的食物给婴儿吃。

(好奇心),例二,几个孩子把一个阁楼变成了一架飞机,并准备到法国去旅行。

挪亚(Noah)在商店区假装成售票员。

他在几张空白纸上随便写了一些什么充当机票,接下来,他把这些票卖给了我和其他的几个人来换取假装的钱。

他也没忘记给自己留了一张,并加入到飞机上其他的人中来。

然而,在他离开商店区之前,他写了一张纸放在商店区外。

过后,我问他写了些什么,他回答说:

“营业结束”。

这是第一次发现Noah在游戏过程中采用了书写的常规功能。

(模仿),例三,3岁的却利和他妹妹在玩过家家。

却利说他自己是爸爸。

当他走进厨房,他的姐姐要给他一块蛋糕,姐姐知道他很爱吃蛋糕。

但却利拒绝了,说:

“我要蛋糕做什么?

大人是在吃饭时才吃它的。

”十分钟后,却利来了,说:

“姐姐,我现在可以吃蛋糕吗?

我现在不是爸爸了,是却利。

”(模仿),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使用轶事记录法不受任何时间条件的限制,事先也不需要作特别的编码分类。

观察者随时记录其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没有主题的。

轶事描述法可以帮助我们具体地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

运用起来简单方便任何一位留心于幼儿表,相同点:

在形式上都是叙述性的,用文字描述的方式记录下当时的情况。

区别:

轶事记录法并不注意单一幼儿或团体,往往不受限于新行为,只要观察者认为是值得记录的内容,无论什么行为或什么时候发生,都可记录下来。

轶事记录法的内容有的是有主题的,观察者对儿童某一个特定的发展范围有兴趣,只记录和此范围有关的事件。

也有些轶事记录法不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发,轶事记录法和日记法的异同,是一种开放性的观察方法如果只记录比较特殊的行为,就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若只记录了感兴趣的事情,选择性程度就降低了。

如果不是经常出现的行为,就要做进一步的解释或推论。

轶事记录法的开放性、选择性、推断程度,

(一)优点因其简单、方便和灵活,且无需编制观察记录表格,被认为是一种最简单的观察法,也是托幼机构的教师最常用的一种观察方法。

提供了儿童行为发生的前后关系,说明了行为发生的背景及情境,能够提供教师了解儿童行为的详细资料。

记录的资料清晰,能探讨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

所记录的资料可以长期保留下来。

二、轶事记录法的优缺点,所记录的行为容易受偏见影响:

可能由于记忆不清造成记录偏差,也可能由于观察者本身的主观倾向性造成偏差。

因其语句简练,记录者和阅读者在理解上可能不完全一致,一些不恰当的文字记录,会导致阅读记录的人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错误的解释或价值判断。

(二)缺点,要考虑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事件发生时,尽可能快速地将事件记录下来所记录的资料要客观、准确和完整尽可能运用正确的词汇和文字进行记录,以便保有原本对话时的情境和含义。

三、轶事记录法的运用,第一,当事件发生时,要尽可能快地记录下来;第二,要确认目标儿童的基本动作与语言;第三,叙述应当包括情景、时间、基本活动;第四,描述主角的动作与言词,包括在情境中其他人对他的回答的反应;第五,无论何时,应尽可能用正确的文字记录,以保有原本对话时的情境;第六,依序描述发生的事件;第七,要客观、准确、完整。

做好轶事记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况详录法的涵义实况详录法是从日记法和轶事记录法引发出来的。

有很多种称呼,如“描述性记录”、“连续记录”“流动性记录”等。

是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一小时、半天甚至更长)持续不断地、尽可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然后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实况详录法,实况详录法记录的内容包括被观察者本身,或被观察者与他人互动时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被观察者所处的背景、环境场所等。

观察者要忠实地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录。

观察者的主要目的在于取得没有经过推断、解释或评估,并且详细而客观的行为记录。

观察者完全是以描述性的方式去记录,而不只是以概括性的方式做推断。

实况详录法的特点,是观察法中开放性最大的一种。

毫无选择性。

推断并不在观察时作出。

实况详录法的开放性、选择性、推断程度,优点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使用起来比较简单观察人数不受限制经常被使用在对课程的评价上,二、实况详录法的优缺点,缺点,观察者会花去许多精力和时间,对观察记录者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往往不知如何处理他们所收集到的资料,观察记录要详细、全面在观察时摄像机或录音机与人工记录同时使用,以弥补人工记录的困难一般连续记录的时间最多在一小时左右记录时要十分谨慎,三、实况详录法的运用,一、样本描述法的涵义是一种详尽的、连续的,或顺序性的行为及当时情境的描述。

进行样本描述的观察者,必须根据一些已决定好的标准去观察、记录他们所看见的所有事情及行为发生当时的状况。

第四节样本描述法,样本描述法需要有比较精确的细节部分的记录。

必须有预先决定的标准观察者不能参与活动,和实况详录法的区别,可以和事件取样法等方法结合运用要详尽地进行记录,二、样本描述法的运用,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观察对象所有行为都收集到是不可能的。

真正可以用来解释主题行为的,可能只是观察到的所有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因此,取样观察应运而生。

取样观察的基本原理与选择被试的抽样原理相似,即按事先选定的标准抽取部分对象为样本,然后以样本的结果推论总体状况。

具体说,取样的方法是选择一个使用预设行为类别的方法,以便观察者用记次或记时的方式来记录行为或事件。

第一节第二节,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第一节时间取样法,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时间取样法就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

与描述性观察方法的不同:

不必详尽地描述、记录被试的行为表现,只需在预先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时间取样法包含两个重点:

一是找寻学前儿童行为中某些特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二是这种代表性的行为只限于在某特定的时间间隔内。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频率的观察,汪老师准备从上午9:

30到11:

00之间,观察自己班级15名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一共观察的时间是90分钟。

她将这90分钟平均分配在15名幼儿身上,即每名幼儿将被观察6分钟。

另外,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汪老师准备在一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3次。

观察结束后,每一名幼儿一共有3次、每次6分钟的行为记录。

典型研究:

帕顿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程度研究6中游戏类型操作定义在规定的游戏时间内,依次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并根据儿童社会参与程度和6种游戏类型的操作定义,判断每个儿童在这一分钟中所表现的行为属于哪种类型,记入观察记录表。

帕顿(Parten)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帕顿是时间取样法最著名的早期研究者之一。

1926年10月1927年6月,观察了2岁至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设计了6种反映儿童参与社会性集体活动水平的预定类型指导观察,并赋予操作定义,设计了观察记录表。

表1-26种游戏类型操作定义,儿童社会参与性活动观察记录表,观察时,在规定时间内对每个儿童每次观察1分钟,同时根据操作定义判断每个儿童当时所从事的活动类型,填入表。

帕顿通过对观察资料的分析发现:

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发展随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顺序性,即较小的儿童表现出单独游戏多,以后逐步发展到平行游戏,最后才是集体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时间取样法的开放性、选择性、推断程度是封闭性的而非开放性的选择性程度很高要求在观察的一开始就作推断或解释,二、时间取样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从观察过程中所需时间和精力来说,符合经济效益。

观察者在短时间内可以收集大量资料。

减少了观察者在判断和推论上的变异性,提高了观察者之间的内在信度。

能结合不同的记录技巧,如和描述性记录的方法相结合。

(二)缺点,从研究范围来讲,时间取样法仅限于研究出现频率较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

(每15分钟至少发生一次的行为),无法获取行为的详细资料,因此主要用来测量行为发生的频率,不研究或很少研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观察者无法按照行为发生的原貌处理资料,观察记录的部分行为可能不能正确代表所有的行为。

(例),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

(一)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定义首先应决定要记录哪些行为之后,给行为以明确的操作性定义例:

对幼儿阅读行为的观察研究,操作性定义有目的阅读:

幼儿在阅读时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按自己的意识进行的阅读,即根据自己需求的阅读。

无目的阅读:

幼儿在阅读时无需求、无计划、无目标的随意性的阅读,即胡乱翻书等自由的阅读。

教师指定阅读:

教师在某一时间内指定幼儿读物的阅读,幼儿的阅读范围受到限制,而并非幼儿自由的阅读。

幼儿阅读注意力观察记录表,

(二)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明确观察的时距、时距间隔、时距的数目。

时距:

一次观察时间的长度,和行为发生的频率有关。

根据行为的持续程度、记录的简单和复杂的需要以及观察者的疲劳程度而定。

时距的间隔:

时距和时距之间间隔的时间。

取决于所选取的时距长度、在此时距内所要观察的对象数目以及所要记录的细节总数。

时距数目:

在观察中一共要观察多少个时距。

取决,于观察多久的时间才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

(三)选择记录方式,时间取样法中大部分的行为记录方式:

检核和计数检核:

表示所观察的特定行为是否出现,只要行为出现,就要做一个记录的标记。

计数:

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的行为出现了几次。

计时:

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行为持续的时间。

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紧张习惯的研究(检核的方式)记录方式:

每五分钟的时距内出现行为就记录一次记录结果:

在一个时距中,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1次,记录1次;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7次,记录1次。

紧张习惯的研究(计数的方式)记录方式:

每五分钟的时距内每出现行为一次就记录一次记录结果:

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1次,记录1次;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7次,记录7次。

婴儿哭泣行为的研究

(1)第一种记录方式:

选择一分钟为一个时距,观察者想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