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3662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docx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上海实验幼儿园课题组

一、本课题研究概况

(一)课题的提出

对于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形成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上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就0-3岁的婴幼儿而言,他们正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其思维认知是在直接感知、实际行动中进行,认知不能离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不能离开自己的动作。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并经自身的眼、口、鼻、耳、触觉等,以动作和探索为途径来获得对事物的认知,经验的积累。

这也为我们在婴幼儿发展过程中提供真实物,让婴幼儿在主动观察和积极探索中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是在现有的托幼一体化教育中,0—3岁教育只是3—6岁教育方法的向下延伸。

在材料投放上,依据3—6岁的教育方法,给0—3岁婴幼儿提供图片、玩具等抽象的材料。

这种抽象的材料和0—3岁婴幼儿的实际认知能力发展是不适应的,造成了材料投放和认知发展相分离。

实际教育中这种小龄教育大龄化的错误急需纠正。

所谓“真实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与婴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的人、事、物,而非替代品如图片、玩具替代等。

教育者为0-3岁的婴幼儿提供实物对婴幼儿认知、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在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以真实物的提供为载体提供了实践操作依据。

但是综观国内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可见,宏观、中观的研究(如理论的研究、发展特点的研究、活动方案的研究、幼儿园与家庭协同保教的研究等)居多,微观的以点作为切入点研究相对较少,并缺乏一定的认识和可操作的经验。

我们依据儿童年龄越小,其教育与生活越不可分离,教育与生活并存的原理,在总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指导和引领下,以提供婴幼儿真实物为载体和切入点来研究其对婴幼儿的认知发展的影响,并建立子课题《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在婴幼儿生活过程中,选择、发掘和积累适宜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真实物及相应真实物环境的创设,以及真实物对其认知发展的影响,为0-3岁早期关心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本课题研究过程

  按照本课题研究计划,我们主要经历了四个研究阶段

  1.课题框架研究

  文献资料研究。

我们检索了近年来国内文献的有关“真实物”的内容。

  课题组探讨和形成《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的操作方案。

2.调查研究阶段

  我们设计了《真实物提供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观察分析》表格,在机构内开展研究。

同时,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婴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所接触的真实物以及对其认知发展的影响,作出相关的调查分析。

3.教育实践研究阶段

  开展理论研究,根据调查所提供的事实依据,进行真实物的发掘、积累及相应环境创设

加强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调整,进行案例的收集,在研究过程中,培训教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组织实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

4.课题结题

  完成本项研究的结题报告和教师经验论文、《真实物教玩具》集等。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案例法等。

由于本研究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解决需要课题研究者根据相关理论的支撑和自己的经验,在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例的积累、个案的追踪、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寻找出问题的结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归纳和总结,最终使研究得以不断的提升。

因此,行动研究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案例法也是完成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四)本课题研究的特点

以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其一日生活过程为途径,真实物的发掘和相应环境创设为载体和切入口,通过对婴幼儿适宜的关心和发展,寻找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和相应真实物环境的创设,促使孩子得到适宜的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积累了适合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真实物的教玩具。

1、关于真实物的选择:

1)真实物选择的原则:

通过真实物与非真实物的比较,我们挖掘出了为婴幼儿选择适宜其发展的真实物的原则:

Ø适合0—3岁婴幼儿兴趣特点

0—3岁婴幼儿喜欢活的东西,尤其是活的动物。

因此在真实物的环境创设中,活着的小动物是不可或缺的。

兔子、金鱼、鸽子……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可以让婴幼儿体验不同的动物形态,促进婴幼儿认知的发展。

0—3岁婴幼儿喜欢颜色鲜明的事物,因此在真实物的选择上要注意婴幼儿的喜好,挑选颜色鲜艳、形状简单的事物,比如颜色鲜艳的糖纸,几何形状的木块等。

Ø适合0—3岁婴幼儿认知特点

0—3岁婴幼儿是通过感官认识世界的,是通过双手认识世界的。

因此在选择真实物的时候我们要选择能够促进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真实物。

在触觉方面,我们要为婴幼儿提供各种软硬、糙滑不同的真实物。

比如各种软硬不同的布料,粗细不同的沙子等。

在视觉方面,我们选择的真实物要考虑颜色、形状等的差异。

如:

各种形状的瓶子,各种颜色的纸盒等。

在听觉方面,在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刺激的基础上婴幼儿的听觉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利用锅盖、瓷碗、瓶盖等敲打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可以很好的刺激婴幼儿的听觉发展。

0—3岁婴幼儿已经具有感知差别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差别性的真实物让婴幼儿玩耍,促进婴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和客体永久性能力,比如长短不同的牙刷、软硬不同的布料等。

0—3岁婴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竹竿、小铁锹、小木铲等,这些工具可以让婴幼儿更好的和大自然接触,有利于认知的发展。

Ø选择适合0—3岁婴幼儿身体特点的真实物

0—3岁婴幼儿的身体处于刚刚开始发育的阶段,各个身体部分都异常娇嫩。

在生活过程中为婴幼儿提供的真实物必须是安全的,同时也是比较轻巧的,让婴幼儿既愿意玩耍,又有能力玩耍。

肥皂盒、饮料瓶、饼干桶等都可以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自由自在的玩耍空间,同时也可以保证婴幼儿的安全。

2)真实物的具体来源:

根据真实物的选择原则和婴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们主要从婴幼儿生活过程中进行挖掘,立足于婴幼儿生活中的衣、食、用品三大板块。

衣:

服装类:

衣裤(包括爸爸妈妈的)袜子、围巾

饰品,包括用具:

发夹、卷发器、橡皮筋、木梳、镜子、眼镜

食:

食物:

水果、豆(蚕豆、毛豆、小豌豆)、米、饼干

辅助进食的餐具:

杯子、筷子、勺子锅、碗、瓢、盆,包括它们的盖子等

用品:

宝宝自己用的:

饼干桶、奶粉罐、酸奶瓶、毛巾等

成人用品:

可乐瓶、洗头膏、沐浴露、有特色的喷头瓶子、眼药水瓶子、塑料盆,小石子,餐巾纸,卷筒纸,彩色纸等。

2、真实物在婴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运用途径。

1)对真实物的认知渗透于婴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孩子年龄越小,其教育与生活越不可分离,教育与生活并存。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把婴幼儿对真实物的认知教育划分为两个维度:

其一为婴幼儿的衣、食、玩,其二为婴幼儿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即其一日活动,两个维度互为融合,促使真实物在婴幼儿认知过程中发挥最佳效果。

生活活动包括小便、洗手、吃饭、睡觉等具体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真实物的数量是100%。

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遵守共同生活必要的规则。

游戏活动的器材选择中真实物的比例约占75%,其中角色游戏中真实物的数量比例又高与区角游戏。

学习活动主要包括集体的学习活动和个别化的区角学习。

真实物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教具学具的选择运用上,真实物约占总数的80%。

尤其以科常类、数活动中运用较多,语言、艺术上的较少。

会结合使用一些模型、图片等。

运动活动中真实物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器械的选择上。

其中真实物所占的比例约为50%,如:

球、布、纸、桶、罐子箱子等,其余的多为商业性的器材,如各种玩具车、大型运动器具、拖拉玩具等。

2)真实物应用于教育活动和日常随机教育之中。

对真实物的应用,一方面是依据婴幼儿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采取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如水果主题、蔬菜主题、衣服主题、鞋子主题等;另一方面,结合婴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随机教育。

Ø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依据婴幼儿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采取主题形式的活动等;

我们把婴幼儿生活中熟悉的衣、食、用品三大板块进行相关真实物内容的选取,并把这些内容渗透于婴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内容之中,形成一个个适宜婴幼儿认知的主题活动如杯子主题、衣服主题、水果主题等等,每个主题中我们提供各种不同性质的相关真实物,如在杯子主题中我们为孩子提供奶瓶、宝宝杯、彩色杯、吸管杯、不锈钢杯等等。

Ø随机教育:

结合婴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

如下雨了,让孩子们观察地面和树叶上都有水,让孩子们踩一踩水坑。

再如每天的散步活动中,让孩子们看看认认幼儿园四周的各种花草树木,闻闻花香,听听鸟语,在自然环境中积累各种相关的经验。

再如本班教室、邻班教室的自然角,也是孩子们认认、说说的好场所。

3)改变软环境、假环境,创设真实物环境。

创设以真实物为载体的适宜婴幼儿认知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对婴幼儿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时常保持最佳的活动情绪、活动探索兴趣,才能保证较好地实现婴幼儿对真实物的认知过程,并把其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内化。

首先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主张为幼儿提供“家庭化”的活动环境,如实物架、沙发、双人床、单人床、楼梯、厨房、淋浴房等等。

就以班级中的实物架为例:

每个孩子在实物架上都有一个自己的筐,筐内放有孩子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

年龄越小的孩子差异越大,带来的物品也不同:

月龄小的孩子还在使用奶瓶、尿布,有的还放上饼干和牛奶;经常大便出的孩子筐内就放置了擦小屁屁的强生婴儿湿巾纸、换洗衣裤;月龄稍大一点的孩子还不会用茶杯喝水,筐内就放置了宝宝杯或吸管杯;自己学吃饭的宝宝,筐内还放置了反穿衣、围兜兜等等,以满足不同月龄孩子的不同需求。

其次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中,老师都以孩子最亲近的角色(妈妈)出现在孩子的面前,通过语言、动作、肌肤交流,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积累了以真实物为载体的适宜婴幼儿发展的活动案例和《真实物教玩具》集。

(另附)

(三)初步的认知能力在真实物环境中得到发展

认知,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提供的真实物在婴幼儿认知过程中是否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其认知特点,是否适宜,因而对活动过程的观察、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我们依据真实物的性质特点及婴幼儿在活动中的认知发展现状设计了观察分析表格。

(附图)表格以环境创设、真实物提供(名称、类型、性质、数量)、婴幼儿认知发展状况及分析(感知、记忆、语言、思维)为依据,观察孩子对每次提供的真实物的真实反应,同时作好照片等的资料收集工作,并依据此观察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调整,提炼出适合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真实物。

真实物提供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观察分析表格

活动类型

环境创设

真实物提供

婴幼儿认知发展状况及分析(感知、记忆、语言、思维)

日期

名称

组织形式

名称

类型

性质

数量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

真实物的运用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物环境有利于0—3岁婴幼儿获得准确的认知经验

真实物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真实物可以使0—3岁婴幼儿具有准确的认知经验,避免认知混淆。

0—3岁婴幼儿关于外部表征的认识是有限的。

通常,3岁儿童在外表—事实的区分任务中表现不佳,即使在测验之前的训练中已经向他们说清楚了外表和事实的区别。

这是因为0—3岁的婴幼儿还不具备区分真相和假相的能力,特别是,他们难以区分事实与“非真实的”指示物之间关系的确切性质。

因此非真实物很可能引起0—3婴幼儿的认知混淆,阻碍了婴幼儿获得准确的认知经验。

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在真实的生活中应用视崖来促进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那结果会如何呢?

最可怕的结果就是婴幼儿在遇见真正的悬崖时仍旧以为这只是和视崖一样的假象,婴幼儿会象爬过视崖一样的去爬真正的悬崖……视崖应用在心理实验中是成功的,但是这种非真实物应用在实际的婴幼儿教育中就会造成0—3岁婴幼儿的认知混淆。

真实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本来就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物体,为0—3岁婴幼儿认识真实世界提供了实际的载体。

在和真实物的直接互动中婴幼儿获得了真实的感性经验,积累了准确的认知经验,有利于和周围世界的良好融合。

2、真实物环境有利于0—3岁婴幼儿积累丰富的实物表象。

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

3岁前儿童经验的积累是由儿童从周围世界攫取什么决定的,婴幼儿的学习有其自身的大纲,成人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要通过创设适宜婴幼儿需要的丰富的环境来进行。

我们认为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有适宜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丰富的真实物素材,通过对真实物的直接的感知探索,0—3岁婴幼儿可以在真实物环境的耳濡目染中积累丰富的实物表象。

从图片上认识水果不如在真实物环境中利用真实的水果进行感知。

从图片上认识水果,0—3岁婴幼儿只获得了水果的名称、形状等外部的经验,缺乏真实而深刻的认识。

在真实物环境中让婴幼儿认识真实的水果,婴幼儿可以摸水果的形状,可以嗅水果的气味,可以尝水果的滋味……在生活过程中利用真实的水果让0—3岁婴幼儿进行直接的感知探索,可以让婴幼儿积累丰富的实物表象,获得触觉、味觉等多方面的感知觉经验,比从图片上认识水果更有利于婴幼儿认知的发展。

这些丰富的实物表象不但增加了婴幼儿关于事物如何生长的认识,而且让婴幼儿真实的体会到了生命的伟大和脆弱,增加了婴幼儿关于生命的感性经验,赋予了婴幼儿关于生命的理性认知,促进了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我们给2―3个月的宝宝看妈妈的脸,看红色和绿色的布,以刺激婴幼儿的视觉;从宝宝一出生,我们就给宝宝念儿歌,说话,听节奏明快的音乐,刺激宝宝的听觉;给5、6个月大的宝宝一小截手指饼干,让宝宝抓握并用嘴去啃咬,促进宝宝的触觉和味觉;给宝宝闻自己涂脸用的润肤露的香味等,利用真实物让婴幼儿亲自看、摸、闻、嗅、尝,以促进宝宝的感知觉发展。

从出生到4个月的宝宝通过视、听、嘴咬和吸吮探索,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使大脑功能一步步发展和完善。

5~7个月时,视觉、听觉和触觉联合活动,通过双手的抓握、摆弄物体,协调操作能力的发展,探索和认识事物的技能开始。

如给宝宝一个苹果,让宝宝看一看,摸一摸,听到妈妈说苹果,再用嘴尝尝,对苹果的知觉发展了,以后就慢慢认识苹果了。

宝宝到了1.5岁—2岁,孩子会走会跳会跑后,我们就经常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在广阔的空间里,运用生活中各种真实的物质环境,让宝宝奔跑跳跃,活动全身,锻炼对身体控制平衡的能力。

在大自然中还能扩大宝宝的视野,刺激视觉的发育,小花、小草、小树、小鸟等等都是真实生动的。

另外自然界的风声、鸟声对听力的发展也有好处。

锻炼孩子手部的能力,除了利用各种真实物让孩子摆弄外,还通过锻炼他生活能力来达到对手部动作的锻炼,如用匙、用杯、洗手等。

我们给宝宝准备不同材质的纸,如:

餐巾纸、画纸、牛皮纸、皱纸等,让宝宝在捏、揉、撕、咬等各种动作中,感受软硬、粗糙光滑等事物特性,也从而提高感知的明锐性。

因为真实物是真实、具体的,它引发并促进了宝宝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对婴幼儿感知的准确性尤有好处。

3、真实物环境有利于0—3岁婴幼儿思维的抽象化。

对真实物的操作过程是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

宝宝9~12个月时我们把苹果藏在毛巾下面,宝宝会尝试拉掉毛巾,用手去抓取苹果。

对苹果这一真实物的认知,萌发了婴幼儿观察、寻找、拉开布等一系列的动作。

整个动作的过程,也是宝宝思维的过程。

给宝宝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奶粉罐子、饼干桶等,宝宝会尝试将这些罐子进行垒高。

在垒高的过程中,会获得关于上下、高矮、大小等方面的概念,同时在越垒越高的过程中,会逐渐体会到罐子的大小形状、彼此关系对垒高的不同影响。

宝宝在把一个个罐子越垒越高的过程也是他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物表象到具体表征到抽象表征的过程。

思维的逐步抽象化、概括化是从对大量的真实物的直接感知开始的。

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实物表象的基础上,思维才能得到逐步的抽象和概括。

真实物是活生生的,是可以让0—3岁婴幼儿进行直接感知探索的。

在对真实物的直接探索中婴幼儿积累了丰富的实物表象,从而有利于婴幼儿思维的抽象化发展。

4、真实物为婴幼儿语言的习得提供了载体。

语言是儿童认识活动和交际的工具,又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工具,它在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调查发现,24个月的宝宝名词占总词汇量的比例约为70.4%,35个月时为59.5%,而形容词和其他词占总词汇量的比例约从8%增加到14%。

这说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

根据儿童语言发育规律,我们运用真实物,让宝宝学说话从“这是什么”开始,让孩子说出真实物的名称,而后结合宝宝的感知觉,使小儿经历听—理解—模仿—表达的过程,从而即学习名词,也学会与该名词相应的动词、形容词等,丰富宝宝的词汇。

婴幼儿在与真实物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语言的发生。

在感知真实物的过程中,成人伴随语言的说明,如:

球是圆的,毛巾真软呀……等等,这对于宝宝来说,就是语言的输入过程。

宝宝再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真实物的感受,就是语言的输出了。

真实物对语言的促进作用最典型表现莫过于:

在宝宝使用妈妈的各种发卡、包,爸爸的眼镜、围巾等真实物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装扮游戏的发生。

在宝宝模仿成人行为的过程中,也会伴随语言的模仿和运用。

5、真实物的真实而高频度的存在有利于婴幼儿记忆的保持。

记忆是将感知、思考和体验过的事物保存在大脑中的过程。

婴幼儿的记忆是无目的的、无意识、短时为主的;利用形象鲜明和有兴趣的物品,能促进其记忆。

因为缺乏知识和经验,小儿的记忆常不准确。

幼儿时期主要发展是无意记忆。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幼儿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是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无意地、自然而然地记住的。

他们的记忆决定于事物是否新奇、鲜明,是否感兴趣。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就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真实物作为记忆材料,具有准确、直观、简单、熟悉的特性,方便宝宝的感知记忆。

引起无意注意的另一个原因是:

人本身的状态。

自身状态不同,对同样的刺激注意的情况也可能不一样。

走进百货商场,姑娘们的眼光可能被琳琅满目的时装和装饰品吸引,小朋友们则更注意糖果和玩具。

因为我们所选择的真实物都是来源于婴幼儿本身的日常生活,是为婴幼儿喜欢并且熟悉的东西,如:

食物、宝宝自己的用品、爸爸妈妈的服饰等,所以更能引发婴幼儿的注意,并产生无意记忆。

而且,因为这些真实物都存在于宝宝的身边,宝宝常常能接触到。

多次的反复印象更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四)真实物与非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影响的比较

Ø与商品玩具比较,真实物和商品玩具同样具有推动婴幼儿的认知发展的价值,但更为经济价廉。

经过科学的设计,商品玩具漂亮美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比如各种各样的积木,不同的颜色、形状、质地可以增加婴幼儿的感知经验,拼、搭、设计图形的过程可以促进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不可讳言,经过科学设计的商品玩具可以很好的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但是我们想论证的是,生活中的真实物与商品玩具可以具有同样推动认知的价值。

可是它们在提供给孩子发展的机会上却又是不同的。

首先,生活过程中的真实物具有和部分商品玩具同样的认知价值,可以取代部分商品玩具。

比如:

以真实物中的纸盒与商品玩具中的积木为例比较。

纸盒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也有各种软硬不同的质地,在和真实的纸盒的直接接触中,婴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利用纸盒搭建各种不同的图形的过程中婴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有利于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另外,因为纸盒是天然的,没有经过积木的专业设计,在搭建的时候会出现比搭建真正的积木更多的问题。

在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婴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再者,除了做积木,作为真实物的纸盒还可以开发出很多其他的用途。

这一点是商品玩具的积木所不具备的。

所以说生活过程中的真实物可以取代部分的商品玩具而具有同样的认知价值。

其次,从经济价值上看。

许多商品玩具都售价不菲。

而与此相反,真实物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真实物具有价廉,但又有所值的特点,可以很大的减轻教育上的经济负担。

大量的真实物的投放可以提供给婴幼儿大量的发展机会。

在和真实物的直接接触中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和商品玩具比较,真实物同样能够的促进0—3岁婴幼儿认知的发展,但是真实物比商品玩具更经济价廉。

Ø与自制玩具比较,真实物为婴幼儿发展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更多的可能。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流行着一种自制玩具的时尚,大家都觉得这样变废为宝是一个好办法,既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可以节省购买玩具的费用。

这确实不失为是一种好的做法。

自制玩具实际上是真实物的人为功能变化。

如把纸盒自制成电视机玩具,把纸盒的多种转换功能变化为电视机的观赏功能。

除了自制成电视机玩具,纸盒可以发挥很多其他的功能,可以用来装东西,可以用来比大小,可以用来学颜色……真实物的身上蕴藏着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功能。

在生活过程中为0—3岁婴幼儿提供真实物可以促进婴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比于自制玩具而言,真实物的一个大优点就在于可以让婴幼儿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真实物可以给婴幼儿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只有让婴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设计自己的玩法,婴幼儿才能得到更多的欢乐。

因此说,和自制玩具相比,真实物能够更好的促进0—3岁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Ø与替代物相比较,真实物更具有真实性、直观性,有利于0—3岁婴幼儿的正确认知,是婴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替代物的前提。

人的认知规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

婴幼儿可以运用替代物来进行角色游戏的前提是对要替代的事物有了真实而深刻的了解。

婴幼儿只有在对奶瓶有了深刻感知的基础上才可能运用另外一种实物来进行奶瓶的替代。

对真实物的深刻感知是运用替代物的前提。

例如,在开展“兔子”这一活动时,我们幼儿园婴托班的老师以真实的兔子为载体来让婴幼儿感受兔子的特征。

把真实的兔子放在绿绿的草地上。

真实、活动着的兔子符合了婴幼儿的认知兴趣特点。

婴幼儿在不断的抚摩、观看、讨论中,关于小兔子的各种知识都有了一定的具体的认识。

在以后的替代游戏中,婴幼儿可以很好的运用兔子的替代物来进行游戏。

所以让婴幼儿对真实物直接进行感知,使其先帮助婴幼儿正确认识事物。

在和真实物的直接接触中,婴幼儿运用自己已经开始发展的各种感知觉器官进行感知,运用自己已经开始成长的各种认知能力来进行思考,逐渐地形成对事物真实而具体的了解,进一步增加感知觉经验的积累,更好地促进了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经过对真实物的直接感知理解后,婴幼儿可以更快、更好地发展到运用替代物来进行各种活动。

三、研究的结论:

在生活过程中为0—3岁婴幼儿提供真实物,可以很好的改善在当前的婴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小龄教育大龄化的弊端,可以很好的把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真实的世界相联系。

在生活过程中为0—3岁婴幼儿提供真实物是把认知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婴幼儿教育领域的一项有效的尝试。

真实物对0—3岁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让婴幼儿获得准确的认知经验,积累丰富的实物表象,促进思维的抽象化。

相比商品玩具等非真实物,真实物在促进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成人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让孩子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促进感知、语言、记忆、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接触真实物的基础上,再进行替代和符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