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3825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docx

部编新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12 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液、躯”等生字,规范书写“累、奔”等生字,能正确读写“肌肤、血液、精疲力竭”等词语。

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读、想象、感悟,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

(2)学习“抓住事物的相似特征进行想象,再用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优美”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3.情感与价值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培养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的相似特征进行想象,再用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优美”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

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启发谈话,激情导入

1.(播放音乐。

)师:

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如,精卫(   )、女娲(   )、嫦娥(   )、后羿(   )、八仙(   )、哪吒(   )、大禹(   )、愚公(   )。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

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指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三、顺学而导,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世界”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世界”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

(板书:

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

(板书:

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

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PPT出示:

盘古的(   ),变成了(   )的(   )。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四、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感受。

二、复述故事

1.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

教师指导:

复述的顺序和内容给学生做一些提示,如提示学生先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进行复述;也可以边想象画面边复述;还可以按照上节课的板书进行复述;或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复述。

2.学生自由练习。

3.指名说,集体评议。

三、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

教师重点指导。

(1)指导易写错的字,如“茂”。

(2)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如“液”“竭”等。

(3)指导易读错的字,如“劈”。

2.练习书写。

3.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4.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1)积累文中你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2)引导学生关注第5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认识了盘古。

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

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领悟课文主题。

2.在课堂上“读”贯串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

例如文中天地分开后发生的变化,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加以体会。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

在教学“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发挥想象,同学间启发合作,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仿造文中的优美词组也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词句,同时达到了当堂课讲、练、写结合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本节课的作业我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去完成哪些内容,而是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课后回家想做些什么,其实学生所说的,如:

想再读一些神话故事,想把故事讲给家人听,想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等,这些正是老师要安排的作业,而学生却自主地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 如第3自然段的处理可以再紧凑些,也可以通过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得再充分些,老师的讲解少一些,充分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本节课拖堂两分钟。

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的地方,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更为合理。

13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少、堙”等生字,规范书写“帝、曰”等生字,参照注释,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思、说、读的训练。

(2)熟读课文,培养语感,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

3.情感与价值

认识“勇敢”的行为,学习这种精神,培养正义感。

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神话内涵,感受神话魅力及精卫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

搜集古代的神话故事进行阅读,以备课堂上适时交流。

讲说神话,学习这种精神,培养正义感。

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导入新课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投影一组我国古代的神话图片,让学生说说是哪些神话故事。

二、整体感悟,品读神话

1.朗读点拨。

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说到读书,此刻,让我们也自由地、如痴如醉地朗读这则神话,好吗?

(1)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师生共同解决。

(2)展示朗读,激发兴趣。

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

(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集体朗读。

2.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溺而不返(溺水,淹没) 故为精卫(因此)  以堙于东海(填塞)

三、问题探讨,理解课文

1.精卫鸟填海的原因?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2.精卫填海表达了她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了表达对夺去她生命的东海的愤怒。

3.精卫是怎样填海的?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你觉得我们能从精卫身上学到什么?

不畏艰险、坚持不懈、顽强不息。

四、讲说神话

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讲给组内的同学听。

五、拓展延伸,感悟品质

多少年过去了,精卫还在为自己的填海大业奔忙着。

你想对精卫说句什么话?

六、作业

课下读一读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在单元结束时我们召开故事会,看看谁知道的神话故事多,谁讲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不屈不挠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学生对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读通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感受。

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感悟、去实践。

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

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习内容作了有益的补充和整合。

比如教学伊始就让学生说自己感兴趣的神话故事的名字,然后看图片说故事,期间穿插阅读了《精卫填海》这首浅显易懂的故事,最后让学生充分驰骋想象的翅膀,设想精卫为填海大业不停奔忙的情形,结束时又推荐一些神话故事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

这样不仅把课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扩大了教学资源,构建了开放的语文课堂,使新课标的精神得以体现。

[不足之处]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复述课文,透过初读、熟读、感情朗读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为复述课文打下良好基础。

透过本课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复述较机械性。

背诵是对原文不漏、不变的陈述,而复述能够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能够更改部分资料和表达方式。

所以让学生由机械性复述过渡到活用性复述,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去思考的问题。

14 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斯、惨”等生字,规范书写“悲、兽”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悲惨、喷射、违抗、锁链、愤愤不平”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众神的名字。

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3.情感与价值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

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

搜集关于普罗米修斯的材料,以备课堂上适时交流。

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导语:

同学们,对于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你能说出火的用处吗?

(比如:

火能烧熟食物,火能驱赶野兽,火能照亮夜空,火能带来温暖,火能烧开凉水,火能通报敌情,火能传递信息,火能炼造工具,火能帮助人们战斗……)

2.师:

在发明电之前,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火。

可以说,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

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有了火的帮助,人类就开始有了技术发明,向文明迈出了第一步。

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文明的象征。

在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

在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背着天神宙斯,把火从天上“盗”走带给人间的神话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读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3.板书课题:

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生词的音。

(2)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或通过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问,准备跟同学交流。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认读字词。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

3.理清层次。

第一段

(1):

写普罗米修斯决心为人类“盗”取火种。

第二段

(2):

写人类有了火种,生活大为改观。

第三段(3~7):

写普罗米修面对宙斯的残酷惩罚不屈不挠。

第四段(8、9):

写了普罗米修斯被大力士所救,获得了自由。

三、初步汇报,交流问题

1.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好难读的段落和词语。

(1)读准词语指导。

如:

赫拉克勒斯、宙斯、高加索。

驱寒取暖、气急败坏、饶恕、双膝。

(2)难读句段指导。

如,“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天上去‘盗’取火种”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决心。

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取火种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取火种。

当火神试图救他劝他时,他的语气是那么理直气壮和坚定: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事实上,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被捆绑手脚、日晒雨淋,他“就是不向宙斯屈服”,被啄食肝脏,周而复始,也依然不屈服,所以,“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课文的第6、7自然段集中写了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残酷惩罚,要读出他受的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痛苦,以突出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

2.交流思考的问题。

(1)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或想与人交流的问题。

预设:

为人类“盗”取了一颗火种,为什么宙斯要给普罗米修斯如此严酷的惩罚?

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呢?

火神和大力士为什么想帮助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受到那样残酷的折磨,他怎能活下来呢?

(2)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以下资料,解决第一个疑问:

神话中说,最初的人,是和众神在迈孔奈平原上幸福地共同生活的。

一段时间以后,宙斯决定将人和神分开。

他把这任务交给了普罗米修斯,要求他将双方彻底分开。

于是,普罗米修斯在祭祀的时候,将事先涂了厚厚一层白油的骨头献给宙斯,却将较好的部分藏在看上去不太诱人的内脏里给了人类。

宙斯察觉了这一骗局,他报复人类,拿走了他们的火种。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课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普罗米修斯》。

二、朗读课文,探究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火种?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忍受那样的折磨?

①自从有了火,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把课文第2自然段的省略号加以补充。

如: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自从有了火,人类不吃生的东西,减少了疾病。

自从有了火,人类的夜晚就有了光明。

小结:

对,在漫漫的长夜,火给人带来光明;在寒冷的冬日,火给人送上温暖。

有了火,人类才领略了熟食的美味,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们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

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

②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变化时,他会怎样想呢?

指导朗读: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③从哪里看出普罗米修斯的不屈?

指名读第6、7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英勇顽强。

结合插图,朗诵第6、7自然段。

(2)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普罗米修斯是个英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会普罗米修斯的正义、善良、勇于牺牲、无私无畏:

①宙斯是众神之王,阴险狠毒,谁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如火神,尽管他同情、佩服普罗米修斯,但他绝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可普罗米修斯敢,并且始终不屈服。

②尽管受到非人的折磨,永无尽头,他却一直不屈服。

③火神敬佩他,大力士救了他,可见他的行为是正义的,是值得人们敬佩的。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宙斯用这种方式惩罚普罗米修斯,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普罗米修斯受折磨时,你能猜出他内心是怎么想的吗?

大力士救普罗米修斯时,心里会怎么想?

你从哪看出来的?

小结:

通过读书讨论,我相信普罗米修斯一定给每个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正义、善良、勇敢、无畏,是真正的英雄!

3.对句子的理解。

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

“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火神非常敬佩普罗米修斯,还试图想救他。

敬佩普罗米修斯什么呢?

神话中说,最初的人,是和众神在迈孔奈平原上幸福地共同生活的。

一段时间以后,宙斯决定将人和神分开。

他把这任务交给了普罗米修斯,要求他将双方彻底分开。

于是,普罗米修斯在祭祀的时候,将事先涂了厚厚一层白油的骨头献给宙斯,却将较好的部分藏在看上去不太诱人的内脏里,给了人类。

宙斯察觉了这一骗局,他报复人类,拿走了他们的火种。

而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之举是正义的,也是大胆的,因而火神敬佩他。

从中也可以看出火神也是富有正义感的神。

三、引导评价,升华情感

1.师导语:

尽管最终普罗米修斯结束了他的苦难,但谁又能忘记他所遭受的痛苦呢!

作为人类的一员,你将怎样评价普罗米修斯的功绩呢?

请写一写吧!

2.学生自主写。

3.交流朗读。

例文:

普罗米修斯,你这个“盗”取火种的英雄,你是那样的勇敢,你是那样的不屈不挠,你是那样的英勇顽强,至高无上的众神之神宙斯也不能让你屈服!

人类永远都不会忘记你,永远都会感激你!

是你,让人类走出了愚昧,是你,让人类走向了文明。

四、全文总结,拓展阅读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

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

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士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

宙斯:

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儿也不同情。

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为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

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

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

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师:

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

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

2.中心:

《普罗米修斯》通过描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3.读《资料袋》,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随文阅读《钻木取火》。

(见课后。

五、作业布置

练习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

“盗”取火种

人类生活改观

不屈不挠  为民造福

获得自由

不畏强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节课我采用不同方式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男女生读,个别读,接读等等,在读中体会,以读带讲。

普罗米修斯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贯串整节课,反复诵读这句话,让孩子心中英雄形象逐渐树立起来,逐渐高大起来。

2.课堂上,我也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没有火,人类……没有火,人类……没有火,人类……这幅画的名字叫《微笑的普罗米修斯》。

知道他为什么笑了吗?

3.注重感受,深刻体会。

在理解“死死的”一词时,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这时我让同学们扮演普罗米修斯把手高高地举起,再读句子,着实体会了一把什么是死死的锁。

同学们下来都觉得痛苦难耐。

体会英雄的壮举便是顺理成章。

[不足之处] 自认为整节课节奏紧凑,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但是我分明能感觉到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很欠缺,我也很清楚地认识到这正是我引导上的不够细致,有时追问的不多。

这也暴露出我平时课堂上的问题,没有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时间。

而且在遇到突发性问题时没有给孩子自由交流的空间,只是一笔带过,没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显得急躁了些,一心总围绕着教案进行,预设和生成没能恰到好处地统一起来。

教学经验的不足在课堂上显而易见。

15 女娲补天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塌、措、熄”等生字。

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能把女娲补天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3.情感与价值

感受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女娲善良、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

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师:

你们喜欢欣赏天边美丽的彩霞吗?

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课件出示彩霞图片,生欣赏。

3.谈话。

师:

太阳、月亮、星星、白云是我们常见的事物,但彩霞却很少看到,面对彩霞,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

提出心中的疑问。

(彩霞是如何形成的?

师:

对呀,彩霞是如何形成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看到彩霞时,也产生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并试图寻求答案,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和彩霞有关的美丽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4.板书课题。

师: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理解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读不流利的词语、句子要多读几遍。

(3)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1)轮流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2)组内互相检查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3)在组内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途径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留在老师讲课时交流解决。

3.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生字及词语表中的词语,以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在组内理解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