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3975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docx

心理学法则教你改变人生二

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

(二)

第三篇 职场篇

同是领导,差别却很大,有些领导让下属甘愿卖命,有些领导却只得到下属背后的议论;同为员工,同样也有着天壤之别,有的深受领导器重,不断获得晋升加薪,有的埋头苦干了很多年,照样只是一名普通职员。

懂管理,还要懂心理。

作为领导,只有了解员工的心理,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激励方法,俘获他们的心灵;低头苦干,还需抬头看路。

作为员工,要懂得领导的心思,才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37.权威效应:

让自己成为领袖和榜样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

实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由于这位“权威”的心理学家的语言暗示而让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

于是,实验者向学生们宣布,“施米特博士”并不是别的什么人,只是德语教研室的一位教师装扮的,而所谓带有强烈气味的物质,只不过是一瓶蒸馏水罢了。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的言行举止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成为众人效仿的典范。

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权威效应”的例子很多:

做广告时请权威人物赞誉某种产品,比如舒肤佳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强调是被“中华医学会”唯一认可的产品;在与人争论时常引用某权威人士的话作为论据,增强说服力;许多新书出版时,时常采用请名家作序、写书评等方式进行媒体推介;在医院看病时,很多人宁愿花钱排队,也要请专家看病。

“权威效应”的产生主要源于人们的“安全心理”和“赞许心理”。

人们大多认可权威人物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保持一致,只要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为了证明权威效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曾举过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人告诉你说,你在这个年龄段需要大量服用某种营养素有益健康。

如果这个人只是一个普通人,你对他的话一定会产生怀疑。

但如果这个人号称是国际营养学会的高级研究员,在这个头衔的光环作用下,你一定会对他深信不疑。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权威,大多是从他所拥有的头衔进行评判的。

如果一个人有很高的头衔,则很容易获取我们的信任和服从。

尽管权威的判断确实比一般人的可信度高,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观点永远都是正确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旧的权威很有可能被新的权威所代替。

洛德.卢瑟福是英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对元素裂变的研究获得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曾断言:

“由分裂原子而产生能量,是一种无意义的事情。

任何企图从原子蜕变中获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谈妄想。

几年以后,用于发电的原子能宣告问世,直到现在,原子能已经成为发电的主要新能源。

洛德.卢瑟福的断言不攻自破,但在当时,他的话无疑是物理学界的权威论断。

在企业中,领导也可利用“权威效应”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

美国著名领导学家柯维认为:

“领导的才能就是影响力,真正的领导者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

”权威具有很大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一个优秀的领导如果能够成为企业中的权威,然后利用权威暗示效应进行领导,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

在一个企业或团体中,领导在下属心目中是正确性的标志,领导的一言一行都被下属看在眼里,很容易被下属效仿。

一个领导如果能树立起自己的正面形象,他就能在组织中起到模范的作用,引导群体行为向好的一面发展。

领导者应当如何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呢?

作为一名领导,应当注意培养自己的综合才能和人格魅力。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四种要素组成的综合才能:

有效地并以负责的态度运用权利的能力;能够有效激励下属的能力;鼓舞人的能力;以某种活动方式来形成一种有力的气氛,以此引起激励并使人们响应的能力。

此外,作为一个以身作则的领导,还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尊重他人,不要伤害属下的自尊心。

我们在运用“权威效应”的同时,还应该避免听从权威而失去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

二战时,著名空军将领乌扎儿.恩特因为他的副驾驶员突然抱病在床,只好让指挥部临时分配给他一名副驾驶员。

战机起飞时,恩特将军心情愉悦,忍不住哼起歌来,一边还随着歌曲的节奏点头打拍子。

副驾驶员误解了将军的意思,以为将军点头是让他立即将飞机升起来。

虽然当时飞机起跑的速度还远远达不到起飞的要求,但他还是把操纵杆推了上去。

不幸的一幕发生了:

飞机的腹部马上撞到了地上,螺旋桨的叶片顺势割入恩特将军的背部,切断了他的脊椎。

恩特从此瘫痪,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

事后,有人询问副驾驶员:

“当时你明知飞机不能起飞,为什么还要把操纵杆推起来呢?

”他的回答令人震惊不已:

“我以为将军要我这么做,他的话一定是没错的。

”因为迷信权威,他竟然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常识性判断。

权威是相对的,我们自己如果有足够的努力,也可以从非权威变成权威。

所以对权威永远不要盲目地服从。

38.马斯洛定律:

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

1949年,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大卫.帕卡德参加了一次美国商界领袖们的聚会。

与会者就如何追逐公司利润侃侃而谈,帕卡德在发言中说:

“一家公司有比为股东挣钱更崇高的责任,我们应该对员工负责,应该承认他们的尊严。

”正是创始人帕卡德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成为企业界著名的“惠普精神”,缔造出了今天惠普这个产业帝国。

对员工的充分尊重是惠普精神的核心。

惠普公司认为,只有给员工充分的尊重,才能唤来员工的热情和认同。

在惠普的一些制度中,也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比如,惠普消除等级制度,所有员工都可以不拘礼仪直呼其名,不用冠上任何头衔;实行弹性工作制,让员工人自由选择自己偏好的工作时间和方式,给职工以充分的自由;实行终身雇佣制,即使在经济衰退期也不裁员,不仅单方面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更要求企业对员工忠诚。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

在这本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生理的需要,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第二,安全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第三,归属和爱的需要,如与他人交往、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获得归属感等的需要;第四,尊重的需要,包括获取稳定的社会地位、受到他人尊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许等的需要;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高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求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其中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要。

当最基本的生存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要。

人不仅仅为了面包而活着。

当吃穿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还需要些什么呢?

“马斯洛定律”告诉我们,除了赖以生存的物质需求以外,人们还需要声望、尊重、赞美等这些外在的肯定。

给予别人这些肯定,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就可以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回报。

因此,在社交中,无论对方的地位是高贵还是卑微,我们都需要恭敬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我们也能赢来别人的尊重。

古时候,有一位姓徐的官员被朝廷派到杭州为官。

有一天,他属下一位姓张的小吏到他家拜访,他用接待宾客的礼节请小吏就座。

恰好有个书吏从外面进来,见到这种场面便慌忙避开。

等到客人走后,书吏进来对这位姓徐的官员说:

“姓张的那个小吏是你的下属,受你这么体面的接待,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这位官员说道:

“在官府,有地位高低的区别;而在家里,就应有主客之分。

我们这些身居要职的人,只要做到清正廉洁,下属就自然会敬服,何必用威势和骄横来压制他们,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尊严呢?

”书吏听完感到十分惭愧。

显然,这位姓徐的官员的做法是值得称道的。

他在恭敬地对待下属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正如耶稣所说:

“你愿别人怎么待你,你就应怎么对待别人。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尊重员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主流。

对于员工而言,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薪水,更是为了得到自身能力的肯定,为了获得身份和地位的认同,为了一种事业上的成就感。

一个好的企业可以给予员工的,不仅是丰厚的薪酬、良好的培训,更需要对员工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根据“马斯洛定律”可以知道,职场中处于不同等级的员工,他们的需要有有所不同。

对于职场中的“灰领”和“蓝领”而言,他们属于职场中的中坚力量,主要依靠自身的劳动技能谋生,对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相对较大。

管理者对待这个阶层的员工,可以采取提高薪水和福利的激励措施,有效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职场中“白领”而言,他们属于职场中的精英,人数相对较少,整体素质较高。

他们工作稳定,薪水相对较高,在获得温饱的基础上,还追求社交、尊重等精神方面的需求。

如果管理者只是一味地给他们加薪,也难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所以必须给他们以“权力”和“股份”,让他们参与到管理当中,获得一种地位和尊重的满足。

对于职场中最高级的角色——“金领”阶层,他们的学识以及能力在职场出类拔萃,个人修养很高,是职场中精英中的精英。

他们已经满足了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较低层次的需求,迫切需要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金钱、权力、股份等方面的激励,已经不足以调动起他们的工作激情。

只有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宏远抱负,才能对他们产生强烈的感召力。

每个人都沿着需求的金字塔向上攀登,这种永不知足的欲望可以成为我们提升自己、追求进步的动力。

如果仅仅沉迷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往往会萌生出对金钱永无止境的贪欲,甚至会不择手段牟取不义之财。

高度,决定了瞭望的视野;境界,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39.热炉效应:

千万不要触犯公司的制度

一家合资企业根据热炉规则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在第一次实施中就遇到了难题。

一位中方女员工由于本人的疏忽,给公司造成了损失。

按规定应该惩罚,但中方管理人员战战兢兢,不敢决断,因为那位女员工是外方经理的妻子。

在中国文化中,人情重于原则,主管人员觉得实在难以拿经理妻子“开刀”。

但如果不处罚,以后员工就不会服从。

员工本来就觉得这种铁面无私的规章是摆门面的,如果真的实施起来,是会得罪人的。

在人情与原则的冲突中,主管把情况汇报给经理,没想到经理对他汇报这件事感到很惊讶:

“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你直接按规章办不就可以了吗?

不用请示我了。

”主管如释重负地走出了经理办公室。

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每个公司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每个员工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如同在组织中设置了一个“热炉”,任何人触碰了它,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罗宾斯教授在《管理学》一书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热炉规则”,并运用这个效应形象地阐述了惩处的原则:

“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火灼伤——一致性原则,也就是说,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因此,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企业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下属,只要触犯企业的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

”“热炉效应”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处罚的模式,掌握了这一规则,当下属犯错误时,能够帮助你从容应对。

作为管理者,有义务让下属了解到组织的规章制度并接受组织的行为准则。

如果下属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犯了错误,那就不是他的过错,而是领导的失职;如果领导已经对下属履行了告知的义务,下属还是明知故犯,就应当受到相应的惩戒。

关于这一点,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军事家孙子就已经给了我们精彩的示范。

孙子带着自己所著的兵法觐见吴王阖闾。

阖闾要孙子训练宫女来检验他的兵法。

于是,孙子将选出的180名宫女分成两队,并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两队的队长,命令每个人都拿着戟。

孙子讲清楚了训练的动作要领,三番五次地宣布纪律,并把用来行刑的斧钺摆好。

于是击鼓命令向右,宫女们却哈哈大笑起来。

孙子说:

“纪律不明确,交代不清楚,这是将帅的罪过。

”又三番五次地讲纪律,然后命令击鼓向左,宫女们又哈哈大笑起来。

孙子说:

“纪律不明确,交代不清楚,这是将帅的罪过;既然已经再三说明了而不执行命令,那就是下级士官的罪过了。

”于是孙子不顾吴王的反对,杀了他的两个宠妃示众。

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宫女们无人敢再笑,所有的动作都符合规定的要求,队伍被训练得整整齐齐的。

经过这件事,吴王看出孙子果然善于用兵,便任命他为将军,委以重任。

  在工作中,下属难免会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

一个员工正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当然离不开上司的正确训导。

当下属犯错误后,领导一定要立即加以责备,明白地指出他们错在哪里,用坚定的口气告诉他们错了。

当然,领导的训导也需要讲究一些技巧。

违规与训导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时间过长将会减弱训导活动的效果,今后下属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某些错误是由于下属的知识水准或经验不足造成的,作为领导应该立即指出,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语调尽可能平和一些。

烫火炉是不讲情面的,无论谁触碰到它,都会被烫伤。

领导在训导下属的过程中,需要公平地对待下属,无论对谁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人与自己比较亲近就“宽大为怀”,这样必然会引发其他员工的不满情绪。

要做到公平公正,管理者就必须严格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对下属的过错行为进行惩罚,而不能掺杂个人的喜好和人情。

特别要注意的是,领导的训导只能针对下属的行为,而不能针对个人,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批评下属“笨”、“懒惰”等比较偏激的字眼,不但会伤害下属的自尊,还会让他忽略了自身的过错,反而认为你对他抱有成见。

一旦实施了处罚,你要尽快忘记这件事,并像违规之前那样对待下属,做到该批评的时候批评,该关心的时候也同样关心。

“火炉”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可以凭借特权免受惩罚。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当维护好组织的原则和纪律,不要担心因为设置了严厉的制度而使员工感到不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要领导者能够真正客观公正地执行规定,赏罚分明,同样能够得到下属的尊敬。

40.对比效应:

在比较中脱颖而出

小王和小林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

没过多久,小王受到了总经理的青睐,从领班提拔成了部门经理,而小林还在最底层默默无闻。

小林觉得总经理对他很不公平,于是愤而辞职,并在临走前向经理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总经理淡然一笑,不做任何解释,只是让他去集市上看看今天有什么蔬菜卖。

小林很快从集市上回来,向经理汇报说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

”总经理问。

小林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

”小林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气喘吁吁的小林说:

“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小王是怎么做的。

”于是,他叫来小王,让他去做同样的事情。

小王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可以进一些货。

这个农民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了解价格还很公道,于是带回来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

这时,小林经过两相对比,明白了自己和小王之间的差距,羞愧难当。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在和其他事物的对比下存在的。

我们认识某一个事物时,如果把与它相关的事物列举出来,进行参照对比,更能显示它们各自的特点,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对比效应”,也称作“感觉对比”。

形成“对比效应”是由于相似或相反的两种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缺乏对比的诱导作用,显得平淡而不易记忆。

比如,同样一种颜色,如果把它放在较暗的背景下会看起来明亮些,反之,若将它放在较亮的背景下,就会显得暗淡一些。

在生活中,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和别人比较着:

小时候,父母拿我们跟邻家的孩子作比较,“你看隔壁家的某某多听话啊,你怎这么淘气!

”上学以后,老师拿我们和其他的同学作比较,“某某进步了很多,你要努力啊!

”工作了,我们和同事们明里暗里对比着,“他这个月的业绩是这么多,我要不加把劲,这个月的奖金可就泡汤啦!

”美与丑,优与劣都是相对而言的,只有通过不断比较,我们才能分辨出事物的优劣好坏,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断。

当我们去买东西时,通常习惯“货比三家”,然后选择相对物美价廉的那一家购买;相貌平平的一个女子,站在美女面前黯然失色,如果她面前正好走过一位满脸麻斑的女人,对比之下,她就会立即显得光彩照人。

在物理学上,事物有了参照物才能确定正确的坐标。

生活中也是这样,有了参照物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自己,在肯定自己的长处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自己的差距。

没有对比就没有竞争,也就没有了向上的动力。

我们只有不断地与他人作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在压力下不断地创新和进步,求得生存与发展。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奔跑。

狮子对自己孩子说:

“你一定要跑得更快一些,如果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被活活饿死。

”在草原的另一端,羚羊妈妈对自己的幼崽说:

“孩子,你必须跑得快一点,更快一点。

如果跑不过最快的狮子,你就会被它们吃掉。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你只是孤芳自赏,一味地埋头苦干,不去了解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很容易被对方迎头赶上,甚至失去立锥之地;相反,如果你能够全面了解多方面的信息,速度比别人快一些,效率比别人高一些,就会成为职场的赢家。

有时候,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别并不太大,甚至只是极其细微的差别。

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只需要那么一点点的差距,就决定了你是否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冠军。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美国选手菲尔普斯以50秒58的成绩,夺取了男子100米蝶泳冠军,仅仅领先于亚军塞尔维亚选手查维奇0.01秒。

一步一天堂。

或许你只要再往前迈出一步,就能叩开成功的门扉。

在职场中,如果你能时时与别人相比较,就能知道自己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究竟是比别人优秀很多,还是旗鼓相当,或是落后了许多。

通过全面而客观的比较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渐减少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在应聘中,招聘人员也在暗暗观察你和别人的差别。

有时决定你能否能脱颖而出的原因,并非你是否拥有超群的业务能力,而是一些能让他感动的细节。

小黄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公司面试,前来面试的人很多,甚至有一些还是业内的精英。

第一轮面试完毕后,小黄和另外一些应届毕业生站在公司门外等候消息。

这时,经理走到他们面前说,这次公司需要招聘一位有经验的人员,他们都不太合适,因此决定送给每人一本纪念手册做留念。

大家都很沮丧,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经理双手递过来的手册。

唯有小黄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

“谢谢您!

”经理眼前一亮,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询问他叫什么名字。

第二天,小黄接到了经理的电话,让他下周就去上班。

后来他得知,在这次录用的人员中,只有他一个是应届毕业生。

当然,“对比效应”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比较暴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较差的一方容易产生一种自卑的消极心理。

比较使我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容易妄自菲薄,贬低自己。

当一位清丽妙曼的女子从身边走过时,我们可能会为自己不具有完美的容貌而自卑;当我们与一位才华出众的同事共事时,我们也可能会为自己相形见绌的能力而自卑。

这些都不是对比的过错,错的是我们不能抱一种健康阳光的心态。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永远存在,竞争同样没法消除。

在对比中认清真实的自己,肯定别人的长处,承认自己的不足,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缩小与别人的差距,不失为一种健康的生存之道。

成不了完美的别人,不妨做最优秀的自己。

41.参与效应:

让员工产生主人公意识

1980年,受日本汽车的冲击,福特汽车出现了34年来的第一次亏损。

从1980年至1982年,短短三年亏损总额达到了33亿美元。

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内部工人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举行了多次罢工。

福特公司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从1982年开始,福特公司实行“全员参与决策制度”,鼓励员工参与公司事务的管理,从而改变了公司管理者与员工的对立关系,福特公司从此出现了转机。

“全员参与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将所有能够下放到基层管理的权限全部下放,对职工抱以信任态度并不断征求他们的意见;另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向员工公开账目,每位员工都可以就账目问题向管理层提出质疑,并有权获得合理解释。

这次改革,缓和了劳资间势不两立的矛盾关系,激发了员工的参与意识。

员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尊重与发挥,积极性也随之高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只要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情,都有一种“想要了解更深”和“想参与其中”的欲望。

如果这一欲望能够得到满足,就会激发工作热忱,心甘情愿地付出心血和汗水;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参与欲望受到遏制,他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打击,极有可能产生心灰意冷的负面情绪,对工作就会缺乏热情。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参与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是提高公司效率的重要途径。

“参与效应”是指管理者让员工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让企业的下级员工与高层管理者共同商讨企业中的重大问题。

这样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与信任,激发起对组织的强烈责任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与管理”思想的提出,源于心理学上的“社会人”假说。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后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人”假说。

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需要管理者能够满足自己获得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社会需要。

因此,管理者应该把员工当作社会人来对待。

后来,管理者在“社会人”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让员工不同程度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

50年代末,管理学家麦格雷戈等人,提出了“自动人”的人性假设,认为管理者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参与式的管理,让员工们在与自己相关的事务上享有一定的发言权。

员工参与管理可以增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协调,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将不同的部门整合为一个有着共同追求的整体;员工参与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的潜力和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参与管理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也开始运用参与管理的方式,例如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员工持股的形式。

员工股份所有制是指,员工拥有公司一定数额的股份,从而使自己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在心理上能够体验到做主人翁的感受。

员工除了合法拥有公司的股份外,还获得公司的经营状况的知情权,以及对公司的经营方式提出建议性看法的权利。

这种方案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主人公意识,激励他们热情洋溢地投入工作。

创立于1976年的台湾宏碁电脑,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推动员工入股,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品牌。

台湾宏碁电脑前董事长施振荣,将自己的创业称作“对人性的创业”。

他曾说道:

“可以说,如果不是宏碁的集体创业、全员入股等机制作为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一种参考,还是沿用传统的、我们以前的家族企业的方式,那么根本不可能出现宏碁今天这样蓬勃发展的局面。

  宏碁的企业信条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宏碁从集体创业到推动员工入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意是,要让同仁知道,老板和大家一样都是伙计。

这是宏碁建立互信基础的关键所在。

在对人的管理上,施振荣对自己的属下极为宽容和尊重。

当一个业务员不慎给公司造成十几万元损失时,他把这笔钱当作应缴的“学费”一笔勾销,他说:

“如果同仁疏忽造成损失,我不会责怪他‘输掉我的钱’,因为大家合伙经营公司,输钱大家有份,只是我损失多一点而已”;他甚至开创了“以下试上”的做法,即在招聘和提拔干部时,允许下属面试上司。

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参与意识。

宏碁的员工们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发挥出最大潜能,为了公司和个人的共同利益,心甘情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