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3980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1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docx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总结

异位妊娠病人的护理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为异位妊娠。

在异位妊娠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也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一、病因

  输卵管炎症:

异位妊娠的主要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停经:

多数病人会在停经6~8周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

  2.腹痛:

是输卵管妊娠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

  3.阴道流血

  4.晕厥与休克:

内出血的症状常与阴道流血量不成比例

  5.腹部包块

  

(二)体征

  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出血较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三、辅助检查

  1.腹部及盆腔检查:

异位妊娠破裂者,阴道后穹隆饱满,有宫颈抬举痛或摇摆痛,是输卵管妊娠的主要体征之一。

子宫稍大而软,腹腔内出血多时检查子宫呈漂浮感。

  2.血中hCG

  3.阴道后穹隆穿刺:

最简单可靠

  4.B型超声诊断

  5.腹腔镜检查

  

胎盘早剥病人的护理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一、病因

  1.血管病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和肾炎病人常并发胎盘早剥。

  2.机械性因素:

如腹部受撞击、挤压,摔伤。

  3.宫腔内压力骤然改变

  4.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二、临床表现:

腹痛、阴道出血

  Ⅰ度:

以外出血为主,剥离面积小。

  

(1)腹痛:

无或轻微;

  

(2)贫血:

体征不明显;

  (3)腹部检查:

子宫软,大小与孕周相符,胎位清,胎心正常;

  (4)产后检查见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即可确诊。

  Ⅱ度:

多见于血管病变的孕妇,以隐性出血为主。

胎盘剥离面积占胎盘面积的1/3左右。

  

(1)腹痛:

突发,持续性腹痛、腰酸、腰背痛,疼痛程度与胎盘后积血成正比;

  

(2)阴道出血:

无或少量,贫血程度与阴道流血量不符;

  (3)腹部检查:

子宫大于孕周,宫底升高,胎盘附着处压痛明显,宫缩间歇,胎位可及,胎儿存活。

  Ⅲ度:

胎盘剥离面占胎盘面积1/2,胎儿多因缺氧死亡。

  

(1)休克:

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BP下降等。

  

(2)腹部检查:

子宫硬如板状,宫缩间歇期宫体不能松弛,胎位不清,胎心异常或消失。

  三、辅助检查

  1.产科检查:

评估子宫松弛程度和宫底是否升高。

  2.B型超声检查

  3.实验室检查:

主要了解病人贫血程度及凝血功能。

  4.胎心监护

  四、治疗原则

  1.纠正休克

  2.终止妊娠:

胎盘早剥一旦确诊,必须及时根据病情采取剖宫产或经阴道分娩终止妊娠。

  3.并发症处理

  

 前置胎盘病人的护理

  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

  

  一、病因

  可能与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胎盘异常、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症状:

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1.完全性前置胎盘:

子宫颈内口全部为胎盘组织所覆盖,又称中央型前置胎盘。

初次出血早,反复出血次数频繁,量较多。

  2.部分性前置胎盘:

子宫颈内口部分为胎盘组织所覆盖。

出血情况介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和边缘性前置胎盘之间。

  3.边缘性前置胎盘: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不超越子宫颈内口。

初次出血发生较晚,多于妊娠37~40周或临产后,量较少。

  由于反复多次大量阴道流血,病人可出现贫血,贫血程度与出血量呈成正比。

  三、辅助检查

  1.产科检查:

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一致,胎方位清楚,先露高浮,胎心可正常或异常。

  2.超声波检查:

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3.阴道检查:

一般不主张应用。

  4.产后检查:

胎盘及胎膜。

  四、治疗原则

  制止出血、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

  1.期待疗法:

适用于妊娠不足36周,阴道流血量不多,孕妇全身情况良好、胎儿存活者。

  2.终止妊娠:

适用于入院时出血性休克者,或期待疗法中发生大出血或出血量虽少,但妊娠已近足月或已临产者。

剖宫产术是主要手段。

阴道分娩适用于边缘性前置胎盘,胎先露为头位、临产后产程进展顺利并估计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

  五、护理措施

  1.需立即终止妊娠者,孕妇去枕侧卧位,开放静脉,配血,做好输血准备,做好术前准备,监测母儿生命体征。

  2.接受期待疗法孕妇的护理

  ①有活动性出血的前置胎盘孕妇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佳,定时、间断吸氧。

进行腹部检查时动作要轻柔,慎作阴道检查及肛查。

  ②纠正贫血。

  ③监测病情变化。

  ④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羊水量异常病人的护理

  一、羊水过多

  凡在妊娠任何时期内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

  

(一)病因

  1.多胎妊娠

  2.胎儿畸形:

以中枢神经系统和上消化道畸形最为常见。

  3.孕妇患病:

妊娠糖尿病

  4.胎盘脐带病变

  5.特发性羊水过多

  

(二)临床表现

  1.急性羊水过多:

较少见。

多发生于妊娠20~24周。

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出现发绀,孕妇表情痛苦,下肢及外阴部水肿、静脉曲张。

  2.慢性羊水过多:

较多见。

多发生于妊娠晚期,羊水可在数周内逐渐增多,多数孕妇能适应。

孕妇子宫大于妊娠月份,腹部膨隆,腹壁皮肤发亮、变薄。

  (三)护理措施

  配合治疗:

腹腔穿刺放羊水时应防止速度过快、量过多,一次放羊水量不超过1500ml,放羊水后腹部放置沙袋或加腹带包扎以防血压骤降。

腹腔穿刺放羊水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予抗生素。

  二、羊水过少

  妊娠足月时羊水量少于300ml称为羊水过少。

  

(一)病因

  1.母体因素:

孕妇脱水。

  2.胎儿畸形:

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最多见。

  3.胎盘功能异常

  4.羊膜病变

  5.胎膜早破

  

(二)临床表现

  孕妇于胎动时感觉腹痛,检查时发现宫高、腹围小于同期正常妊娠孕妇,子宫的敏感度较高,临产后阵痛剧烈,宫缩不协调,子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

羊水过少者可发生肺发育不全,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与新生儿窒息。

  

 多胎妊娠及巨大胎儿病人的护理

  一、多胎妊娠的护理

  多胎妊娠是指一次妊娠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胎儿。

  

(一)分类

  1.双卵双胎

  2.单卵双胎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妊娠期早孕反应较重,子宫大于妊娠孕周,尤其妊娠24周以后。

因子宫增大明显,使横膈抬高,引起呼吸困难;胃部受压、胀满,食欲下降,摄入量减少,孕妇会感到极度疲劳和腰背部疼痛。

孕妇自诉多处有胎动。

  2.体征:

宫底高度大于正常孕周,腹部可触及两个胎头、多个肢体,胎动的部位不固定且胎动频繁,在腹部的不同部位可听到两个胎心音,且两者速率不一、相差大于10次/分。

  (三)辅助检查

  1.产前检查

  2.B型超声检查

  

  (四)治疗原则

  1.妊娠期:

及早诊断出双胎妊娠,加强孕期的管理,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预防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防止早产、羊水过多、产前出血的发生。

  2.分娩期: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

若双胎为双头位可行阴道自然分娩;非头位双胎以剖宫产为宜。

  3.产褥期:

第二个胎儿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催产素,以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同时腹部放置沙袋,防止腹压骤降引起休克。

  二、巨大胎儿

  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的胎儿,称为巨大胎儿。

  

  

 胎儿窘迫病人的护理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

胎儿窘迫是一种综合症状,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

发生在临产过程者,可以是发生在妊娠后期的延续和加重。

  一、病因

  ①母体因素:

孕妇有合并症或产程异常等;

  ②胎儿因素;

  ③脐带、胎盘因素。

  胎儿窘迫的基本病生理变化是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系列变化。

  二、临床表现

  胎儿窘迫的主要表现为胎心音改变、胎动异常及羊水胎粪污染或羊水过少,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胎儿窘迫。

  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往往延续至临产并加重,可伴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拓展】羊水胎粪污染分3度:

  Ⅰ度为浅绿色;

  Ⅱ度为黄绿色并混浊;

  Ⅲ度为棕黄色,稠厚。

  三、治疗原则

  急性胎儿窘迫首先采取对因治疗,如宫缩过强者应停止缩宫素静脉滴注,或给予宫缩抑制剂。

如采取对因治疗后仍不缓解者,根据产程进展情况尽快采取阴道助娩或剖宫产结束分娩。

  慢性胎儿窘迫者,应根据孕周、胎儿成熟度和缺氧程度等决定。

  

 胎膜早破病人的护理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是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

  一、病因

  1.营养因素:

缺乏维生素C、锌及铜,可使胎膜张力下降而破裂。

  2.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性感染。

  3.羊膜腔内压力增高。

  4.胎膜受力不均。

  5.宫颈内口松弛。

  二、临床表现

  1.孕妇突感有较多液体自阴道流出,可混有胎脂及胎粪,继而少量间断性排出。

当咳嗽、打喷嚏、负重等腹压增加时,羊水即流出。

  2.行阴道检查,触不到羊膜囊,上推胎儿先露部可见到流液量增多。

  三、辅助检查

  1.阴道液酸碱度检查:

羊水pH为7.0~7.5,正常阴道液pH为4.5~5.5。

  2.阴道液涂片检查:

阴道液干燥片检查有羊齿状结晶。

  3.超声检查

  四、护理措施

  1.住院待产期间,严密注意胎心音及胎动变化。

胎先露部未衔接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臀部。

  2.定时观察并记录羊水性状;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

  3.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擦洗会阴部2次。

  4.破膜12小时以上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心理护理

  

 妊娠期合并症病人的护理

  一、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一)心脏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1.妊娠及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

  ①妊娠期:

总血容量增加,妊娠32~34周达高峰。

  ②分娩期:

第二产程时孕妇需屏气。

  ③产褥期:

产后3日内仍是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

  2.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

  根据病人所能耐受的日常体力活动将心功能分为四级。

  Ⅰ级:

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

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

  Ⅲ级:

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不适,轻微日常工作即感不适、心悸、呼吸困难,或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者。

  Ⅳ级:

一般体力活动严重受限制,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有心悸、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表现。

  口诀:

一不、二轻、三明显、四级不动也困难。

  

(二)临床表现

  1.早期心力衰竭

  ①轻微活动后即有胸闷、心悸、气短;

  ②休息时心率超过110次/分;

  ③夜间常因胸闷而需坐起,或需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④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2.左心衰:

肺淤血。

  3.右心衰:

体循环淤血。

  4.全心衰竭:

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全心衰。

  (三)治疗原则

  1.非孕期:

根据孕妇所患心脏病类型、病情及心功能状态,确定病人是否可以妊娠。

  2.妊娠期:

凡不宜妊娠却已怀孕者,应在妊娠12周前行人工流产术;妊娠超过12周者应密切监护。

对顽固性心力衰竭孕妇应在严密监护下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3.分娩期:

心功能Ⅰ~Ⅱ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子宫颈条件良好者,在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分娩,第二产程时需助产。

心功能Ⅲ~Ⅳ级,胎儿偏大,子宫颈条件不佳,合并有其他并发症者,可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4.产褥期:

产后3天内,尤其24小时内,仍是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期,产妇应充分休息且需严密监护。

按医嘱应用广谱抗生素。

心功能Ⅲ级或以上者不宜哺乳。

不宜再妊娠者,建议产后1周行绝育术。

  (四)护理措施

  1.妊娠期

  

(1)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或家庭访视。

重点评估心功能及胎儿宫内情况。

心功能Ⅰ~Ⅱ级者,应在妊娠36~38周入院待产。

  

(2)预防心力衰竭,保证孕妇每天至少10小时的睡眠且中午宜休息2小时,休息时采取左侧卧位或半卧位。

  (3)预防治疗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等。

  (4)指导孕妇及家属掌握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相关知识。

  急性心力衰竭的紧急处理

  病人取坐位,双腿下垂;立即高流量加压吸氧;按医嘱用药,如利尿药、扩血管药、强心剂、氨茶碱等。

另外,一定情况下可用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

  (5)进行入量指导,合理控制入量。

  2.分娩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心衰征象。

产程中可以给予抬高床头,鼓励产妇适当休息,必要时给予吸氧。

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有无难产征象。

  

(2)缩短第二产程,放宽进行阴道切开术或阴道助产术。

  (3)遵医嘱放宽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胎儿娩出后,立即在腹部放置沙袋,减少腹腔压力骤减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5)产程中合理控制入量,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物。

  (6)产后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禁用麦角新碱。

  (7)心理支持

  3.产褥期

  

(1)产后72小时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产妇应半卧位或左侧卧位,保证休息,镇静,在心功能允许时,鼓励早期下床适度活动。

  

(2)心功能Ⅰ~Ⅱ级的产妇可以母乳喂养;Ⅲ级或以上者,应及时回乳。

  (3)遵医嘱继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五)健康教育

  1.指导摄取清淡饮食,防止便秘。

  2.保持外阴部清洁。

  3.指导母乳喂养,心功能Ⅲ级以上指导回奶。

  4.促进亲子关系建立,避免产后抑郁发生。

  5.不宜再妊娠者在产后1周作绝育术,未作绝育术者应严格避孕。

  6.详细制订出院计划。

  二、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一)辅助检查

  葡萄糖耐量试验:

禁食8小时后,5分钟内口服葡萄糖75g的液体300ml。

分别抽取服糖前、后1小时、2小时的静脉血(从开始饮用葡萄糖水计算)。

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值分别为5.1mmol/L、10.0mmol/L、8.5mmol/L。

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者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GDM。

  

(二)治疗原则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

孕妇无明显饥饿感,空腹和餐前30分钟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4.4~6.7mmol/L,夜间血糖在4.4~6.7mmol/L。

同时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尿酮体阴性。

  >>血糖控制满意的孕前糖尿病或胰岛素治疗的GDM,一般于妊娠38~39周终止妊娠。

  >>糖尿病不是剖宫产指征。

  >>妊娠期血糖控制不好,胎儿偏大或既往有死胎、死产史者,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三)护理措施

  分娩期

  术日停止皮下胰岛素,产程不宜过长。

阴道分娩时,应严密监测血糖、尿糖和尿酮体。

鼓励产妇左侧卧位。

密切监护胎儿状况。

  无论新生儿体重大小均按早产儿提供护理。

在新生儿娩出30分钟后定时滴服葡萄糖液防止低血糖,同时预防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三、贫血

  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且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呈稀释状态,又称“生理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

  

(一)辅助检查

  1.血常规: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红蛋白<110g/L,则可诊断为妊娠期贫血。

  2.血清铁测定

  

(二)治疗原则

  解除病因,治疗并发症,补充铁剂。

如血红蛋白<60g/L,接近预产期或短期内行剖宫产术者,宜少量多次输血。

同时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

  (三)护理措施

  正确服用铁剂:

铁剂的补充应首选口服制剂,补充铁剂的同时服维生素C及稀盐酸可促进铁的吸收。

指导饭后或餐中服用铁剂。

对于妊娠末期重度缺铁性贫血或口服铁剂胃肠道反应较重者,可采用深部肌内注射法补充铁剂。

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者应休息,以减轻机体对氧的消耗,避免因头晕而发生意外。

 产力异常病人的护理

  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

  

  一、临床表现

  

(一)子宫收缩乏力

  1.协调性宫缩乏力

  表现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特点是宫缩极性倒置,子宫下段强于宫底部,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完全松弛,属无效宫缩。

产妇自觉下腹部持续疼痛、拒按,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胎儿宫内窘迫。

  3.产程曲线异常

  

(1)潜伏期延长:

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称潜伏期。

初产妇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2)活跃期延长:

从宫口扩张3cm开始至宫口开全称活跃期。

初产妇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若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3)活跃期停滞:

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超过4小时。

  (4)第二产程延长:

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

  (5)胎头下降延缓:

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1cm/h,经产妇<2cm/h。

  (6)胎头下降停滞:

活跃期晚期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1小时以上。

  (7)滞产:

总产程超过24小时。

  

  

(二)子宫收缩过强

  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急产:

总产程<3小时结束分娩。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1)强直性子宫收缩:

产妇持续性腹痛、拒按腹部、烦躁不安。

胎位触诊不清,胎心音听不清。

有时可在脐下或平脐处见一环状凹陷,即病理缩复环。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狭窄环持续不放松。

此环特点是不随宫缩上升。

  二、治疗原则

  1.子宫收缩乏力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①一般处理:

鼓励多进食,给予镇静剂;

  ②加强子宫收缩:

人工破膜、静脉滴注缩宫素;

  ③第二产程:

如无头盆不称,可加强宫缩,双顶径已通过坐骨棘平面,行产钳助产;

  ④第三产程:

预防产后出血。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可酌情给镇静剂,禁用缩宫素。

伴有胎儿宫内窘迫或伴有头盆不称,应行剖宫产。

  2.子宫收缩过强

  

(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①有急产史的产妇,有临产征象及时住院待产。

  ②对于已发生产程进展过快的产妇,应指导产妇不要向下屏气,减缓分娩速度。

  ③新生儿应肌注维生素K1、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

如有撕裂应及时缝合,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①强直性子宫收缩:

及时给予宫缩抑制剂,若属梗阻性原因,应立即行剖宫产术;

  ②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及时给予纠正;使用镇静剂消除异常宫缩,若不能缓解,宫口未开全,胎先露部高或伴有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术。

  三、护理措施

  1.子宫收缩乏力

  缩宫素的静脉使用:

将缩宫素2.5U加于0.9%生理盐水500ml内,从4~5滴/分开始静脉滴注并观察反应,根据宫缩的强弱进行调节,通常不超过60滴/分。

宫缩间隔2~3分钟,持续40~60秒。

若出现10分钟内宫缩超过5次、宫缩持续1分钟以上或胎心率有变化,应立即停止滴注。

  2.子宫收缩过强

  

(1)预防宫缩过强对母儿的损伤。

  

(2)密切观察宫缩与产程进展。

给予宫缩抑制剂。

嘱其不要向下屏气,以减慢分娩过程。

  (3)正确处理分娩期:

分娩时尽可能做会阴侧切术,新生儿按医嘱给维生素K1肌注,预防颅内出血。

  (4)做好产后护理。

  (5)心理护理。

  

 产道异常病人的护理

  一、骨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入口平面呈横扁圆形,常见于扁平骨盆。

表现为胎头衔接受阻,不能入盆,易致胎膜早破,或胎头骑跨在耻骨联合上方即跨耻征阳性。

  

(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两侧骨盆壁倾斜,状似漏斗,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结节间径小于8cm,耻骨弓角度小于90°。

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小于15cm。

  (3)骨盆三个平面狭窄:

每个平面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称均小骨盆,多见于身材矮小、体型匀称的妇女。

  (4)畸形骨盆

  二、护理措施

  

(1)试产的护理要点

  专人守护,保证良好的产力;减少阴道检查次数,密切观察胎儿情况及产程进度;试产2~4小时,胎头仍未入盆,并伴胎儿窘迫,停止试产。

  

(2)中骨盆和出口平面狭窄:

遵医嘱做好阴道手术助产和剖宫产的术前准备。

  

 胎位异常病人的护理

  1.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及俯屈不良:

枕后位时,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致使宫口尚未开全而过早使用腹压,容易导致宫颈前唇水肿和产妇疲劳,影响产程进展。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常致第二产程延长。

  

  2.臀先露

  臀先露是最常见的胎位异常。

可分为单臀先露或腿直臀先露、完全臀先露或混合臀先露及不完全臀先露。

  

  3.肩先露

  胎体横卧于宫腔,其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为横产式,称横位,先露部为肩部称肩先露。

  

  

 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者超过1000ml。

  产后出血是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一、病因

  1.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

  2.胎盘因素

  3.软产道裂伤

  4.凝血功能障碍

  二、临床表现

  1.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表现为宫底升高,子宫轮廓不清,阴道出血多。

  产妇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

面色苍白、出冷汗、主诉口渴、心慌、头晕,脉细弱及血压下降。

  检查腹部时往往感到子宫轮廓不清,松软如袋状,摸不到宫底或宫底升高。

  2.软产道裂伤

  

(1)症状:

胎儿娩出后立即发生阴道流血,血液鲜红,能自凝。

阴道壁血肿的产妇会有尿频或肛门坠胀感,且有排尿疼痛。

  

(2)体征:

子宫收缩良好,检查宫颈有裂伤,个别可裂至子宫下段。

阴道裂伤多在阴道壁、后壁和会阴部。

  3.胎盘因素

  胎盘和(或)胎膜残留时,可在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时,发现胎盘母体面有缺损或胎膜有缺损而边缘有断裂的血管。

大量出血自宫腔流出。

  4.凝血功能障碍

  

(1)症状:

孕前或妊娠期已有全身性出血倾向。

  

(2)体征:

胎盘剥离或产道有损伤时,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血不凝、不易止血。

产后出血如失血严重,休克时间长,导致垂体功能减退,可引起希恩综合征。

  三、治疗原则

宫缩乏力

按摩子宫、缩宫素、纱条填塞法、结扎子宫动脉或结扎髂内动脉、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胎盘因素

尽快完整娩出胎盘、若剥离困难有胎盘植入,切忌强行剥离,以切除子宫为宜。

胎盘和胎膜残留可行钳刮术或刮宫术

软产道裂伤

及时准确地修复缝合

凝血功能障碍

应输新鲜血或成分输血,如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进行抗凝与抗纤溶治疗

  四、护理措施

  1)产后2小时内,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

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

  2)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3)早吸吮,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4)对于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并做好产妇的保暖。

  

 羊水栓塞病人的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