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403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docx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

什么是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是通过光学纤维传输信息的通信技术。

在发信端,信息被转换和处理成便于传输的电信号,电信号控制—光源,使发出的光信号具有所要传输的信号的特点,从而实现信号的电一光转换、发信端发出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出到远方的收信端,经光电二极管等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信号的光一电转换。

电信号再经过处理和转换而恢复为原发信端相同的信息。

光波也是电磁波,但它的频率比电信中利用的电磁波高出几个数量级:

频率极高难度挑通信系统有极大的通信容量,所用光纤和由多根光纤组成的光纤光缆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运输和施工。

光纤的衰耗很低,故无中断,通信距离很长。

此外,光纤是绝缘体,不会受高压线和雷电的电磁感应,抗核辐射的能力也强,因而在某些特殊场合,电通信受干扰不能工作而光纤通信却能照常工作。

光纤几乎可做得不漏光,因此保密性好,光缆中的光纤也互不干扰。

当通信容量较大,距离较远时,光纤通信系统的每话路公里的造价较电缆通信的为低。

光纤通信因有这些优点而得到迅速发展。

1880年,A·G贝尔发明了利用太阳光作为光源的通话装置,光波在大气中传输,通话距离达213米。

后来改用孤光灯作为光源,延长通信距离。

但光源在大气中传输受到雨、雾、烟和尘土的阻抗或减弱,通信很不稳定,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1966年,高锟等人提示了实现低衰耗光导纤维的可能性。

1970年,美国研制出衰耗为20分贝/公里的石英光纤和体积很小的半导体激光器。

此后,光纤及激光器等部件的质量逐年迅速提高,因而以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以石英光纤作为光的传输媒介,以半导体光电二极管作为接收器件的光源通信系统迅速发展起来。

80年代,以短波长光源和多模光纤为标志的第一代光通信技术已很成熟,无中断通信距离约为10公里,通信路次约为1000路,已用作市话局之间的中继线,也用于城市间的通信系统,但中继站较多,站距较短。

以长波长光源和单模光纤为标志的第二代光纤通信技术也已成熟,无中继通信距离约为30公里,通信容量约为5000路,适用于长途干线通信。

全光化和光集成化的光纤通信技术正在研究之中。

全光化指的是在中继器中光信号直接被放大,省去了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过程。

全光化的光集成化功能大大减少中断器和光端机的体积,降低功耗和成本,提高可靠性。

光纤通信技术进展综述

一引言

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以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几乎是每半年翻一番。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世界性热潮。

而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和支柱的光纤通信技术更是成为重中之重。

很多国家和地区不遗余力地斥巨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及其产业,光纤通信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此外,由于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以及应用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与其它行业相比,光纤通信更具有特殊意义。

光纤通信事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互为依存、互相推动,共同向前发展。

就光纤通信技术本身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光纤光缆技术、传输技术、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以及光网络技术等。

二光纤光缆技术的进展

光纤技术的进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是通信系统所用的光纤;二是特种光纤。

早期光纤的传输窗口只有3个,即850nm(第一窗口)、1310nm(第二窗口)以及1550nm(第三窗口)。

近几年相继开发出第四窗口(L波段)、第五窗口(全波光纤)以及S波段窗口。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无水峰的全波窗口。

这些窗口开发成功的巨大意义就在于从1280nm到1625nm的广阔的光频范围内,都能实现低损耗、低色散传输,使传输容量几百倍、几千倍甚至上万倍的增长。

这一技术成果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是特种光纤的开发及其产业化,这是一个相当活跃的领域。

特种光纤具体有以下几种:

1.有源光纤这类光纤主要是指掺有稀土离子的光纤。

如掺铒(Er3+)、掺钕(Nb3+)、掺镨(Pr3+)、掺镱(Yb3+)、掺铥(Tm3+)等,以此构成激光活性物质。

这是制造光纤光放大器的核心物质。

不同掺杂的光纤放大器应用于不同的工作波段,如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应用于1550nm附近(C、L波段);掺镨光纤放大器(PDFA)主要应用于1310nm波段;掺铥光纤放大器(TDFA)主要应用于S波段等。

这些掺杂光纤放大器与喇曼(Raman)光纤放大器一起给光纤通信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的显著作用是:

直接放大光信号,延长传输距离;在光纤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CATV网)中作分配损耗补偿;此外,在波分复用(WDM)系统中及光孤子通信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元器件。

正因为有了光纤放大器,才能实现无中继器的百万公里的光孤子传输。

也正是有了光纤放大器,不仅能使WDM传输的距离大幅度延长,而且也使得传输的性能最佳化。

2.色散补偿光纤(DispersionCompesationFiber,DCF)常规G.652光纤在1550nm波长附近的色散为17ps/nm?

km。

当速率超过2.5Gb/s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会导致误码。

若在CATV系统中使用,会使信号失真。

其主要原因是正色散值的积累引起色散加剧,从而使传输特性变坏。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必须采用色散值为负的光纤,即将反色散光纤串接入系统中以抵消正色散值,从而控制整个系统的色散大小。

这里的反色散光纤就是所谓的色散补偿光纤。

在1550nm处,反色散光纤的色散值通常在-50~200ps/nm?

km。

为了得到如此高的负色散值,必须将其芯径做得很小,相对折射率差做得很大,而这种作法往往又会导致光纤的衰耗增加(0.5~1dB/km)。

色散补偿光纤是利用基模波导色散来获得高的负色散值,通常将其色散与衰减之比称作质量因数,质量因数当然越大越好。

为了能在整个波段均匀补偿常规单模光纤的色散,最近又开发出一种既补偿色散又能补偿色散斜率的"双补偿"光纤(DDCF)。

该光纤的特点是色散斜率之比(RDE)与常规光纤相同,但符号相反,所以更适合在整个波形内的均衡补偿。



3.光纤光栅(FiberGrating)光纤光栅是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在紫外光的照射(通常称为紫外光"写入")下,于光纤芯部产生周期性的折射率变化(即光栅)而制成的。

使用的是掺锗光纤,在相位掩膜板的掩蔽下,用紫外光照射(在载氢气氛中),使纤芯的折射率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然后经退火处理后可长期保存。

其制作原理如图2所示。

图2中的相位掩膜板实际上为一块特殊设计的光栅,其正负一级衍射光相交形成干涉条纹,这样就在纤芯逐渐产生成光栅。

光栅周期A是模板周期的二分之一。

众所周知,光栅本身是一种选频器件,利用光纤光栅可以制作成许多重要的光无源器件及光有源器件。

例如:

色散补偿器、增益均衡器、光分插复用器、光滤波器、光波复用器、光模或转换器、光脉冲压缩器、光纤传感器以及光纤激光器等。



  4.多芯单模光纤(Multi-Coremono-ModeFiber,MCF)多芯光纤是一个共用外包层、内含有多根纤芯、而每根纤芯又有自己的内包层的单模光纤。

这种光纤的明显优势是成本较低。

4芯的这种光纤的生产成本较普通的光纤约低50%。

此外,这种光纤可以提高成缆的集成密度,同时也可降低施工成本。

以上是光纤技术在近几年里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至于光缆方面的成就,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带状光缆的开发成功及批量化生产方面。

这种光缆是光纤接入网及局域网中必备的一种光缆。

目前光缆的含纤数量达千根以上,有力地保证了接入网的建设。

三光有源器件的进展光有源器件的研究与开发本来是一个最为活跃的领域,但由于前几年已取得辉煌的成果,所以当今的活动空间已大大缩小。

超晶格结构材料与量子阱器件,目前已完全成熟,而且可以大批量生产,已完全商品化,如多量子阱激光器(MQW-LD,MQW-DFBLD)。



  除此之外,目前已在下列几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1.集成器件这里主要指光电集成(OEIC)已开始商品化,如分布反馈激光器(DFB-LD)与电吸收调制器(EAMD)的集成,即DFB-EA,已开始商品化;其它发射器件的集成,如DFB-LD、MQW-LD分别与MESFET或HBT或HEMT的集成;接收器件的集成主要是PIN、金属?

半导体?

金属探测器分别与MESFET或HBT或HEMT的前置放大电路的集成。

虽然这些集成都已获得成功,但还没有商品化。

2.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由于便于集成和高密度应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受到广泛重视。

这种结构的器件已在短波长(ALGaAs/GaAs)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开始商品化;在长波长(InGaAsF/InP)方面的研制工作早已开始进行,目前也有少量商品。

可以断言,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将在接入网、局域网中发挥重大作用。

3.窄带响应可调谐集成光子探测器由于DWDM光网络系统信道间隔越来越小,甚至到0.1nm。

为此,探测器的响应谱半宽也应基本上达到这个要求。

恰好窄带探测器有陡锐的响应谱特性,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集F-P腔滤波器和光吸收有源层于一体的共振腔增强(RCE)型探测器能提供一个重要的全面解决方案。

4.基于硅基的异质材料的多量子阱器件与集成(SiGe/SiMQW)这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

众所周知,硅(Si)、锗(Ge)是简接带源材料,发光效率很低,不适合作光电子器件,但是Si材料的半导体工艺非常成熟。

于是人们设想,利用能带剪裁工程使物质改性,以达到在硅基基础上制作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主要是实现光电集成,即OEIC)的目的,这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就。

在理论上有众多的创新,在技术上有重大的突破,器件水平日趋完善。

四光无源器件光无源器件与光有源器件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由于光纤接入网及全光网络的发展,导致光无源器件的发展空前地热门。

常规的常用器件已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品种和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改善。

所谓光无源器件就是指光能量消耗型器件、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在光通信系统及光网络中主要的作用是:

连接光波导或光路;控制光的传播方向;控制光功率的分配;控制光波导之间、器件之间和光波导与器件之间的光耦合;合波与分波;光信道的上下与交叉连接等。

早期的几种光无源器件已商品化。

其中光纤活动连接器无论在品种和产量方面都已有相当大的规模,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而且有少量出口。

光分路器(功分器)、光衰减器和光隔离器已有小批量生产。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相继又出现了许多光无源器件,如环行器、色散补偿器、增益平衡器、光的上下复用器、光交叉连接器、阵列波导光栅CAWG等等。

这些都还处于研发阶段或试生产阶段,有的也能提供少量商品。

按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当光纤接入网大规模兴建时,光无源器件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对光有源器件的需求。

这主要是由于接入网的特点所决定的。

接入网的市场约为整个通信市场的三分之一。

因而,接入网产品有巨大的市场及潜在的市场。

五光复用技术光复用技术种类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波分复用(WDM)技术和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

光复用技术是当今光纤通信技术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它的技术进步极大地推动光纤通信事业的发展,给传输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波分复用当前的商业水平是273个或更多的波长,研究水平是1022个波长(能传输368亿路电话),近期的潜在水平为几千个波长,理论极限约为15000个波长(包括光的偏振模色散复用,OPDM)。

据1999年5月多伦多的LightManagementGroupIncofToronto演示报导,在一根光纤中传送了65536个光波,把PC数字信号传送到200m的广告板上,并采用声光控制技术,这说明了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

OTDM是指在一个光频率上,在不同的时刻传送不同的信道信息。

这种复用的传输速度已达到320Gb/s的水平。

若将DWDM与OTDM相结合,则会使复用的容量增加得更大,如虎添翼。

六光放大技术光放大器的开发成功及其产业化是光纤通信技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它大大地促进了光复用技术、光孤子通信以及全光网络的发展。

顾名思义,光放大器就是放大光信号。

在此之前,传送信号的放大都是要实现光电变换及电光变换,即O/E/O变换。

有了光放大器后就可直接实现光信号放大。

光放大器主要有3种:

光纤放大器、拉曼放大器以及半导体光放大器。

光纤放大器就是在光纤中掺杂稀土离子(如铒、镨、铥等)作为激光活性物质。

每一种掺杂剂的增益带宽是不同的(如图4所示)。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带较宽,覆盖S、C、L频带;掺铥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带是S波段;掺镨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带在1310nm附近。

而喇曼光放大器则是利用喇曼散射效应制作成的光放大器,即大功率的激光注入光纤后,会发生非线性效应?

喇曼散射。

在不断发生散射的过程中,把能量转交给信号光,从而使信号光得到放大。

由此不难理解,喇曼放大是一个分布式的放大过程,即沿整个线路逐渐放大的。

其工作带宽可以说是很宽的,几乎不受限制。

这种光放大器已开始商品化了,不过相当昂贵。

半导体光放大器(S0A)一般是指行波光放大器,工作原理与半导体激光器相类似。

其工作带宽是很宽的(见图4)。

但增益幅度稍小一些,制造难度较大。

这种光放大器虽然已实用了,但产量很小。

以上,我们系统、全面地评论了光纤通信技术的重大进展,至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传输与交换技术;二是全光网络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不断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

  SDH系统

  光通信从一开始就是为传送基于电路交换的信息的,所以客户信号一般是TDM的连续码流,如PDH、SDH等。

随着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数据信息的传送量越来越大,客户信号中基于分组交换的分组信号的比例逐步增加。

分组信号与连续码流的特点完全不同,它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因此如何传送这一类信号,就成为光通信技术要解决的重点。

另外,传送数据信号的光收发模块及设备系统与传统的传送连续码流的光收发模块及设备系统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接入网中,所实现的系统即为ATM-PON、EPON或GPON等。

在核心网,实现IP等数据信号在光层(包括在波分复用系统)的直接承载,就是大家熟知的IPoverOptical的技术。

  由于SDH系统的良好特性及已有的大量资源,可充分利用原有的SDH系统来传送数据信号。

起初只考虑了对ATM的承载,后来,通过SDH网络承载的数据信号的类型越来越多,例如FR、ATM、IP、10M-baseT、FE、GE、10GE、DDN、FDDI、FiberChannel、FICON、ESCON等。

于是,人们提出了许多将IP等信号送进SDH虚容器VC的方法,起初是先将IP或Ethernet装进ATM,然后再映射进SDH传输,即IP/EthernetoverATM,再overSDH。

后来,又把中间过程省去,直接将IP或Ethernet送到SDH,如PPP、LAPS、SDL、GFP等,即IPoverSDH、POS或EOS。

  不断增加的信道容量

  光通信系统能从PDH发展到SDH,从155Mb/s发展到10Gb/s,近来,40GB/s已实现商品化。

同时,还正在探讨更大容量的系统,如160Gb/s(单波道)系统已在实验室研制开发成功,正在考虑为其制定标准。

此外,利用波分复用等信道复用技术,还可以将系统容量进一步提高。

目前32×10Gb/s(即320Gb/s)的DWDM系统已普遍应用,160×10Gb/s(即1.6Tb/s)的系统也投入了商用,实验室中超过10Tb/s的系统已在多家公司开发出来。

光时分复用OTDM、孤子技术等已有很大进展。

毫无疑问,这些对于骨干网的传输是非常有利的。

  信号超长距离的传输

  从宏观来说,对光纤传输的要求当然是传输距离越远越好,所有研究光纤通信技术的机构,都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

特别是在光纤放大器出现以后,这方面的记录接连不断。

不仅每个跨距的长度不断增加,例如,由当初的20km、40km,最多为80km,增加到120km、160km。

而且,总的无再生中继距离也在不断增加,如从600km左右增加到3000km、4000km。

从技术的角度看,光纤放大器其在拉曼光纤放大器的出现,为增大无再生中继距离创造了条件。

同时,采用有利于长距离传送的线路编码,如RZ或CS-RZ码;采用FEC、EFEC或SFEC等技术提高接收灵敏度;用色散补偿和PMD补偿技术解决光通道代价和选用合适的光纤及光器件等措施,已经可以实现超过STM-64或基于10Gb/s的DWDM系统,4000km无电再生中继器的超长距离传输。

  光传输与交换技术的融合

  随着对光通信的需求由骨干网逐步向城域网转移,光传输逐渐靠近业务节点。

在应用中人们觉得光通信仅仅作为一种传输手段尚未能完全适应城域网的需要。

作为业务节点,比较靠近用户,特别对于数据业务的用户,希望光通信既能提供传输功能,又能提供多种业务的接入功能。

这样的光通信技术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传输与交换的融合。

目前已广泛使用的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基于SDH的MSTP是指在SDH的平台上,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设备。

实际上,有些MSTP设备除了提供上述业务外,还可以提供FR、FDDI、FiberChannel、FICON、ESCON等众多类型的业务。

  除了基于SDH的MSTP之外,还可以有基于WDM的MSTP。

实际上是将WDM的每个波道分别用作各个业务的通道,即可以用透传的方式,也可以支持各种业务的接入处理,如在FE、GE等端口中嵌入以太网2层甚至3层交换功能等,使WDM系统不仅仅具有传送能力,而且具有业务提供能力。

  进一步在光层网络中,将传输与交换功能相结合的结果,则导出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概念。

ASON除了原有的光传送平面和管理平面之外,还增加了控制平面,除了能实现原来光传送网的固定型连接(硬连接)外,在信令的控制下,还可以实现交换的连接(软连接)和混合连接。

即除了传送功能外,还有交换功能。

  互联网发展需求与下一代全光网络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IP业务呈现爆炸式增长。

预测表明,IP将承载包括语音、图像、数据等在内的多种业务,构成未来信息网络的基础;同时以WDM为核心、以智能化光网络(ION)为目标的光传送网进一步将控制信令引入光层,满足未来网络对多粒度信息交换的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组网应用的灵活性。

因此如何构建能够有效支持IP业务的下一代光网络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

  对承载业务的光网络而言,下一步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要求超大容量和宽带接入等明显需求,还需要光层能够提供更高的智能性和在光节点上实现光交换,其目的是通过光层和IP层的适配与融合,建立一个经济高效、灵活扩展和支持业务QoS等的光网络,满足IP业务对信息传输与交换系统的要求。

  智能化光网络吸取了IP网的智能化特点,在现有的光传送网上增加了一层控制平面,这层控制平面不仅用来为用户建立连接、提供服务和对底层网络进行控制,而且具有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和高有效性等突出特点,并支持不同的技术方案和不同的业务需求,代表了下一代光网络建设的发展方向。

  研究表明,随着IP业务的爆发性增长,电信业和IT业正处于融合与冲突的“洗牌”阶段,新技术呼之欲出。

尤其是随着软件控制(“软光”技术)的使用,使得今天的光网络将逐步演进为智能化的光网络,它允许运营者更加有效地自动配置业务和管理业务量,同时还将提供良好的恢复机制,以支持带有不同QoS需求的业务,从而使运营者可以建设并灵活管理的光网络,并开展一些新的应用,包括带宽租赁、波长业务、光层组网、光虚拟专用网(OVPN)等新业务。

  综上所述,以高速光传输技术、宽带光接入技术、节点光交换技术、智能光联网技术为核心,并面向IP互联网应用的光波技术已构成了今天的光纤通信研究热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将继续研究和建设各种先进的光网络,并在验证有关新概念和新方案的同时,对下一代光传送网的关键技术进行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

从技术发展趋势角度来看,WDM技术将朝着更多的信道数、更高的信道速率和更密的信道间隔的方向发展。

从应用角度看,光网络则朝着面向IP互联网、能融入更多业务、能进行灵活的资源配置和生存性更强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为了与近期需求相适应,光通信技术在基本实现了超高速、长距离、大容量的传送功能的基础上,将朝着智能化的传送功能发展。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韦乐平[摘要]对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的主要发展热点作一简述与展望,主要有超高速传输系统、超大容量波分复用系统、光联网技术、新一代的光纤、IPoverSDH与IPoverOptical以及光接入网。

关键词:

光纤超高速传输超大容量波分复用光联网

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信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电信市场的逐步全面开放,光纤通信的发展又一次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本文旨在对光纤通信领域的主要发展热点作一简述与展望。

1向超高速系统的发展从过去2O多年的电信发展史看,网络容量的需求和传输速率的提高一直是一对主要矛盾。

传统光纤通信的发展始终按照电的时分复用(TDM)方式进行,每当传输速率提高4倍,传输每比特的成本大约下降30%~40%;因而高比特率系统的经济效益大致按指数规律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在过去20多年来一直在持续增加的根本原因。

目前商用系统已从45Mbps增加到10Gbps,其速率在20年时间里增加了20O0倍,比同期微电子技术的集成度增加速度还快得多。

高速系统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业务传输容量,而且也为各种各样的新业务,特别是宽带业务和多媒体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目前10Gbps系统已开始大批量装备网络,全世界安装的终端和中继器已超过5000个,主要在北美,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已开始大量应用。

我国也将在近期开始现场试验。

需要注意的是,10Gbps系统对于光缆极化模色散比较敏感,而已经敷设的光缆并不一定都能满足开通和使用10Gbps系统的要求,需要实际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