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5073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7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x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科版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2分)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考点:

声音的产生..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解答:

解:

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大钟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余音未绝”;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属于基础知识.

 

2.(2分)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

大地﹣﹣空气﹣﹣水﹣﹣鱼

B.

空气﹣﹣水﹣﹣鱼

 

C.

大地﹣﹣水﹣﹣鱼

D.

水﹣﹣鱼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

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V固>V液>V空气.

解答:

解:

空气传导慢且衰减快,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传播速度在比空气中快,因此脚步声应先经过固体在经过液体传到鱼的听觉器官.

故选C.

点评:

本题联系实际,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V固>V液>V空气.

 

3.(2分)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

 

A.

频率高,振幅大

B.

频率低,振幅小

C.

频率低,振幅大

D.

频率高,振幅小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

解:

男同学相对于女同学而言,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但声带振动较慢,频率低;

故选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响度、音调定义去分析解答.

 

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

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炮竹声;⑥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

考点:

噪声及来源..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解答:

解:

由噪声的定义可知①④⑤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情况,需要根据生活经验来进行讨论研究.

 

5.)如图所示.为了使城市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在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

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

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

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交通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海绵”沥青易吸收声音,两侧板墙可以隔声.

解答:

解:

这两项措施都是为以减小交通噪声污染.

故选B.

点评:

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应该了解一些生活中减弱噪声的常识,并且知道在什么途径中减弱的噪声.

 

6.(2分)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

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

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

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

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考点:

声与能量..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

解: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

 

7.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

 

A.

减弱声波的反射

B.

增强声波的反射

C.

增强声音的响度

D.

装饰的美观些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由于会堂、剧院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从舞台传出后遇到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多的话,人耳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这样观众就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

解答:

解:

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要知道声波具有能量,声波也可以反射.同时还考查了回声产生的条件.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考查的内容是什么.

 

8.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

“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

“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考点:

回声;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色;声与能量..

分析:

(1)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2)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

(3)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解:

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的是回声.故B符合题意.

C、隔墙有耳,墙是固体,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音色、回声和声音的利用.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

 

9.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1)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

解:

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2)掌握声音的发生、传播.

 

10.(2分)有关超声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制成的.

 

B.

由于超声波可以成像,所以通过做“B超”可以观察母体内的胎儿

 

C.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是利用超声波的速度快来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

 

D.

超声波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清洁精密化学仪器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解答:

解:

A、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制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超声波可以成像,所以通过做“B超”可以观察母体内的胎儿,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发射并碰到高速运动物体,声波被反射时频率会发生改变,因此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而实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超声波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清洁精密化学仪器,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1.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

 

A.

小明:

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

小华:

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

小轩:

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

 

D.

小新:

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考点:

噪声及来源..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从环保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答:

解:

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虽然没有环境污染,但是也有噪声污染.故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噪声的定义以及来源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2.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A.

人的正常体温

B.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考点:

温度..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

解答:

解:

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正确,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错误,不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以下,错误,不合题意.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

 .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

压轴题;信息给予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介质不同传播的速度和距离也会不同.

解答:

解:

由此题提供的信息可知,是因为介质的不同,导致声音的传播效果不同,所以可以据此提出问题:

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

(或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远吗?

点评:

此题是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要结合科学探究环节进行提出问题.

 

14.(2分)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 振动 而发声的,“黄河在咆哮”是 河水 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考点:

声音的产生..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解答:

解:

“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小锤的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出的,“黄河在咆哮”是河水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故答案为:

振动;河水.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发声体发声部位和方式不同.

 

15.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固体 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

解: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故答案为:

固体.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16.(2分)(2012•烟台)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和乙 ;响度相同的是 甲和丙 .

考点:

音调;响度..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解答:

解:

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

甲和乙;甲和丙.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17.(2分)(2012•南充)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350 Hz,人类 能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

解:

(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

f=

=35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

350;能.

点评:

(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

(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18.(2分)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这里的“低”是指 音调 ,“高声呼喊”中的“高”是指 响度 .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

解: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这里的“低”是指声音比较低,即指的是音调;“高声呼喊”中的“高”是指声音比较大,即指的是响度;

故答案为:

音调;响度.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

 

19.(6分)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A音叉时,与B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 弹起来 ,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空气 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能量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不能 (能/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具有能量.

解答:

解:

(1)小明敲响A音叉时,与B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2)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故答案为:

弹起来;振动;空气;能量;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是声现象重要的规律,难度不大.

 

20.(2分)(2010•南昌)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 振动 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考点:

声音的产生;音色..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发声体不同,音色就不同.

解答:

解:

当演奏员用瓷编钟演奏乐曲时,编钟由于被敲击而振动,发出声音;

瓷二胡和瓷笛是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乐曲,即使音调和响度一样,音色也不同,所以听众能够区分开;

故答案为:

振动,音色.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音色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21.(2分)

(1)向农田或粮仓里放送模仿蝙蝠发出的 超声波 时,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们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由于蜜蜂带蜜飞回时,主要是因为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 音调 (音调/响度/音色)比不带花蜜时低些.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两者特点不同.

蜜蜂的翅膀在煽动时振动快慢不同,音调就会不同,翅膀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根据以上知识,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因为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能使老鼠听到后惊恐不安,所以向农田或粮仓里放送模仿蝙蝠的超声波,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

(2)带蜜飞时翅膀振动得比不带蜜时振动的更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蜜时要低;

故答案为:

超声波;音调.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特点和音调定义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具体问题来分析.

 

22.(2分)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 三 次敲击的声音,其中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水 传播的.

考点: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解答:

解:

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下,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会听到三次敲击声,其中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播的.

鼓答案为:

三;水.

点评:

本题情境中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管子足够长,如果太短,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是分辨不出几声的.

 

23.(2分)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2)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考点:

声音的产生;响度..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响度的大小和物体的振幅有关.

解答:

解:

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

鼓面的纸屑跳动、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等现象可以判断: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再根据: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可得: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

(1)振动;

(2)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声音产生的条件,以及响度和振幅有关的了解和掌握.

 

三、实验探究题(共52分)

24.(10分)下面一段文字的描述中涉及一些声学知识,请阅读后回答材料后面的问题.

“…驻足倾听,隐隐约约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锣鼓喧天的…”

(1)“隐隐约约传来”说明了什么?

(至少写两点)

(2)“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发生了变化?

它是由声源的什么决定的?

(3)为什么能区分出鼓声和锣声?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

答:

(1)“隐隐传来”说明离声源较远,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2)“鼓声、锣声变得雄伟、喧腾”是指声音的响度在变大;它是由声源的振幅决定的;

(3)由于各种乐器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区分鼓声还是锣声.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25.(2分)如图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

甲的示数为 18℃ ,乙的示数为 ﹣16℃ .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认清每支温度计的分度值及数字的正负.

解答:

解:

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1℃,且有液柱的部分是数较小的一边,故甲的示数为18℃,乙的示数为﹣16℃.

故本题答案为:

18℃;﹣16℃.

点评:

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注意温度计在读数时不用估读.

 

26.(8分)学习《声音的特征》之后,王刚和他的同学们为研究声音的特征而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实验:

(1)吹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

(3)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二泉映月》;

(4)放在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玻璃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