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5298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docx

厦大622微生物学真题更新524剖析

 

第一部分

专业课深度解析

一、微生物学试卷结构解析

微生物学历年题型分布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填空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选择

0

0

0

20

20

20

40

20

20

30

20

30

30

名解

24

49

40

45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问答

50

61

70

85

70

60

80

70

70

55

65

60

60

实验

16

40

40

0

30

40

0

30

30

35

35

30

30

二、微生物学历年试题考点分布

(一)微生物学近五年试卷分析

2014年微生物学试卷分析

名解

选择

实验

问答

合计

绪论

1

(2)

1.3%

一、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6)

2(4)

1(5)

10%

二、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6(12)

1(7)

1(5)

16%

三、病毒和亚病毒

1(3)

1

(2)

3.3%

四、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3)

1(7)

6.7%

五、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3(9)

1

(2)

2(20)

20.7%

六、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七、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2(6)

2(4)

1(8)

2(20)

25.3%

八、微生物的生态

1(10)

6.7%

九、传染和免疫

1(3)

2%

十、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综合题

2(4)

1(8)

8.0%

注:

表格中第一个数字为题数,括号内的数字为分值,下同。

(二)微生物学历年试卷考点分布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合计

13.4

12.7

5.3

6.6

10

3.3

12.7

10.7

9.3

6.7

9.3

10

10

9.2

6.2

3.3

5.3

9.8

2.6

3.3

3.3

1.3

7.3

10

9.3

5.3

16

6.4

8.3

6.7

9.3

4.7

1

8.6

0

8

7.3

6.7

12

10

3.3

7.3

7.2

2.7

4

4.7

1.6

4

2

4.7

6.7

9.3

5.3

8

6.7

5.1

30.9

20

11.7

20

22

26

33.3

28

16.7

8.7

8.6

20

20.7

20.4

10.3

6.7

11.3

11.3

10

3.6

1.3

1.3

11.3

4

18

6.7

0

7.4

7.2

12.7

16.7

16

12.6

21.3

10

26

13.3

22.7

10.6

8.0

25.3

15.6

4.1

0

6

2

0

0

5.3

2

5.3

8

1.3

2.0

0

2.8

12.4

21.3

19.3

8.6

19.3

18.6

14

10.7

10.7

13.3

7.3

11.3

6.7

13.3

0

5.3

3.3

6.6

1.3

2

2.7

1.3

1.3

10.7

1.3

6.7

2

3.5

综合

0

8.6

8

10

6.6

9.3

15.3

6

5.3

0

16.7

8.0

8.0

7.8

表中数值为该知识点在当年考试中所占分值的百分比

三、微生物学历年试题综合分析

2014年微生物学试题分析

  名词解释、选择题、实验题和问答题这四种题型。

2014年考点分布侧重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的遗传和育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比重依旧占了很大比例,微生物的免疫学比重偏低,大题基本没考到,但是2015复习中这一块不能松,以下是我们对2014年微生物学考试的各个题型的分析:

  1.名词解释

  通过这些名词解释,可见这道题30分是白送分的题目,虽然好多题目是之前真题的重复题目,但是也不能侥幸投机,也要认认真真记住该记的名词解释,这样才能把该得的分数全拿到。

今年的名词解释中都基本是原题,没有一点难度,中规中矩的考查了一些重点知识点!

预测2015年也基本就是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题目,但是不能去押题,还是要老老实实复习全面!

  2.选择题

  2014年的选择题难度适中。

从知识点的分布上分析,选择题涵盖面较广,考生应全面复习。

考细节问题的比较多,所以复习的时候要留意细节问题,这也是考生之间能拉开分数的原因。

  3.实验题

  2014的实验题目前三道题目实质都在考查菌落的筛选,和之前2007,2008年的真题中的题目类型一样,答题原理类似,可以参照。

近几年来这个题型的更侧重于平时实验基础技能的考查。

第四题可以看出你本科阶段有没有做过或者了解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所以一些实验手段平时也要注意积累。

4.问答题

2014年问答题考的不像以前很明显知道要去答什么问题了,有一些委婉的问法了,增加了题目的难度,但是只要基础牢固的话,要从课本知识中找答案,都可以用课本知识解答的。

例如第二题就是要考HMP途径的意义,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知识点不会变化的,要踏踏实实复习到。

 

总体分析:

纵观2002-2014年的微生物真题,重点比较明确,主要集中在第九章传染和免疫,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这些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其实这些重难点的集中分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生化专业和微生物专业都考微生物学,所以出题要兼顾,疫苗中心偏向于传染和免疫,微生物方向有微生物药物和环境与资源微生物,偏向于微生物的代谢和遗传育种,所以命题方向基本可以把握,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候要全局兼顾,重难点深化复习。

(说明:

此处原先总结的已经很全面了,不需要更改了,将生科院微生物出题方向的偏向,重点通过专业方向来预测是最好的方式,老师想要什么样的学生,就想通过什么样的出题方式,出题方向去考察学生,所以不要修改此处了。

四、命题预测

最近几年题目类型和分值基本稳定了,名词解释30分考10个,选择题30分考15个,实验题30分,简答题60分,预计2015年也跟14的保持一致。

1.名词解释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要总结从2002年到2014年的,还会重复出现的,但是也要复习全面,聚英复习全书中的名词解释要全部掌握,这样在考试中出现什么情况也能游刃有余了,免疫学这一块的名词解释要多加注意了,今年没考不代表明年也不考,这一块名词解释比较多,也零碎,要多次重复记忆。

2.选择题

选择题基本上每章都会考到,考的一般也是细节部分,这就是要求考生复习过程中要抓住主干知识,也要掌握细节部分,做到面面俱到,同学之间互相分数拉开就是细节部分拉开的,所以要多加注意了。

3.实验题

预测2015的考题会偏重免疫学,要把真题中出现的免疫学实验题部分总结,课本知识要全面复习,做到在免疫学这一块没有疑问。

4.实验题

实验题目的复习还是要全面复习的,每章的重难点在真题中基本都考查过了,之后的复习也可以围绕这些重难点展开。

免疫学部分,微生物的生长和控制,微生物的生态这三部分在2015的复习中多加注意一下。

命题方向

在命题方向上,微生物的命题重点是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的第五章、第七章、第九章。

特别强调第九章的复习,一定要做到没有知识漏洞,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可能考到的,望考生多加注意。

2015年,根据往年真题,我们预测专业课考试会有如下趋势:

从题量来看,还是4大题35小题左右,题型应该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实验题及简答题。

厦门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30分)

1.底物水平磷酸化

2.支原体

3.古生菌

4.隐性传染

5.鉴别培养基

6.硝酸盐呼吸

7.重组修复

8.Stickland反应

9.溶源性

10.转导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微生物中铭记科赫是由于他()。

A.证实病原菌学说B.在实验室中成功培养了细菌

C.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

2.真菌和藻类细胞壁中含有由葡萄糖基本结构单位组成的多糖和()。

A.几丁质B.纤维素C.碳酸钙D.肽聚糖

3.微生物双螺旋结构中的DNA链通过称作()黏着的。

A.醚键B.酯键C.氢键D.糖苷键

4.细菌质膜通常缺少如胆固醇类的固醇,而含有了你固醇的()。

A.异戊二烯B吡啶二羧酸C.植烷类化合物D藿烷类化合物

5.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合成另一种细胞器—()。

A.核糖体B.溶酶体C.线粒体D.叶绿体

6.出芽的过程主要在()中发生。

A.病毒B.形成分支的细菌C.原生动物D.酵母菌

7.为使淀粉和纤维素进行代谢而提供能量,()。

A.它们必须第一步变成脂肪分子B.它们的葡萄糖单位必须被释放

C.环境中必须有游离氧存在D.遗传密码必须起促进作用

8.霉菌丝体是一种()。

A.繁殖孢子的类型B.细胞壁的结构C.分枝菌丝团块D.运动的结构

9.所有下列特征皆适合酵母菌细胞,除了()之外。

A.它们不形成菌丝B.它们是典型的卵圆形细胞

C它们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见D它们是多细胞的真菌

10.()可能是细菌中进行基因交换和充足的最普遍机制。

A.转化B.转导C.接合D.突变

11()能够同时控制许多操纵子并帮助原核生物迅速应答广泛变化的环境。

A.双组分磷酸接力系统B.全局调节系统

C.双重调节系统D.弱化系统

12.细菌和古生菌基因组之间存在大量的水平基因转移,特别是()。

A.看家基因B.调节基因C.重组基因D.转座子

13.当与mRNA比较时,RNA病毒大多具有或为正链,特别是()。

A.ssRNAB.dsRNAC.tRNAD.siRNA

14.古生菌的膜质与其他生物的不同,通过()分支碳氢链与甘油相连。

A.醚键B.酯键C.氢键D.糖苷键

15.真菌的营养体结构称为()。

A.原生质体B.营养细胞C.原植体D.子实体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总计30分)

1.欲对一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运动能力的观察,应使用何种类型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琼脂的用量是多少?

如何进行接种?

(7分)

2.试设计一个可用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区分其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案,并简述该实验的基本原理。

(7分)

3.试设计一个从海洋沉积物中分离海洋芽孢杆菌并从中筛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物质产生菌的实验方案。

(8分)

4.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能够同时对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研究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情况的有力工具。

试简述FISH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操作步骤。

(8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60分)

1.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有相似之处吗?

解释你判断的理由。

2.对于一个有EM途径和TCA循环的微生物来说,为什么同是具有戊糖磷酸途径是理想的?

3.有时候点突变并不能改变表型,请尽你所知列出为什么会这样的理由。

4.举例说明在接合之前质粒间的基因转移对微生物有何好处?

5.试述微生物的不同呼吸类型和特点。

6.菌株具备了哪些条件可作为环境微生物指示菌。

厦门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底物水平磷酸化: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2005年生化真题中已考)

2.支原体:

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2003年,2007年已考)

3.古生菌:

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的原核生物。

主要特点是细胞壁无肽聚糖,细胞膜脂由醚键连接,与真细菌有明显差别的16SrRNA序列等。

(2004年已考)

4.隐性传染(silent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5.鉴别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鉴别培养基。

6.硝酸盐呼吸(nitraterespiration):

在无氧条件下,某些兼性厌氧菌以硝酸盐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使硝酸盐还原形成亚硝酸盐、NO、N2O或N2的过程。

(2011年)

7.重组修复:

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或复制之后,不切除DNA损伤部位的修复。

DNA链在复制时,受损的DNA链模板作用消失,新链里留下空隙,产生诱导信号,recA基因被诱导,产生大量重组蛋白,与新链缺口结合,引起子链和母链交换。

交换后母链缺口,通过聚合作用,以对子链为模板合成DNA片段填充,连接酶连接新旧链完成复制。

(2012年已考)

8.Stickland反应:

以一种氨基酸做底物脱氢,而以另一种氨基酸作氢受体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

(2003年,2010年已考)

9.溶源性:

λ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可以呈环行分子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可通过整合酶的作用而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成为原噬菌体状态,并与寄主染色体一起复制并能维持许多代,这种现象称为λ噬菌体的溶源性。

10.转导:

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2003年已考)

二、选择题

1.A.解析:

科赫,细菌学奠基人,证实了病原菌学说。

(2012年填空题1同样考查该知识点)。

近几年填空题第一题都是在考绪论里面的知识点,复习时要多加注意一下,小分难得,注意可拿。

2013复试中也曾问到过类似的题目,巴斯德和科赫谁的贡献大?

2.B.解析:

低等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以纤维素为主,酵母菌以葡聚糖为主,而高等陆生真菌则以几丁质为主。

(见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48页);藻类其结构骨架多由纤维素组成。

(见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49页)。

3.C.解析:

两条链是通过碱基间的氢键连接在一起的,嘌呤和嘧啶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而碱基对的碱基堆积力有利于维持DNA空间结构的稳定。

在链的内部,核糖核苷酸间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

双螺旋的基本结构是单核甘酸,ATCG,AT配对,CG配对,它们之间通过氢键配对,AT间两个氢键,CG间两个氢键。

4.D.解析:

细菌细胞膜的特殊结构不含胆固醇,甾醇,但是含有藿烷类化合物。

5.B.解析: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合成溶酶体。

6.D.解析:

酵母菌的特点就是多数营出芽繁殖,见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54页。

7.B.解析:

糖类代谢的第一步,就是分解成葡萄糖进入糖代谢途径。

8.A.解析:

霉菌菌丝体分为特化的营养菌丝和特化的气生菌丝(子实体),都是其繁殖结构。

9.D.解析:

同样还是考查酵母菌的特点,个体一般是以单细胞非菌丝状态存在,见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48页。

10.B.解析:

转导现象在自然界较为普遍,它在低等生物进化过程中很可能是一种产生新基因组合的重要方式,见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219页。

11.C解析:

.双重调控系统来调节,正负调控结合调控操纵子的表达和执行。

12.A.解析:

看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又称管家基因又称持家基因维持细胞最低限度功能所不可少的基因,如编码组蛋白基因、编码核糖体蛋白基因、线粒体蛋白基因、糖酵解酶的基因等。

这类基因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都进行表达,因为这些基因的产物对于维持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代谢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13.A.解析:

单链RNA病毒为ssRNA。

14.A.解析:

醚键,考查了古生菌的特点,同名词解释中的考点一样。

15.D.解析:

真菌的营养体结构称为子实体。

三、实验题

1.解答:

要观察枯草芽孢杆菌的运动能力,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基琼脂的用量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5%左右(0.2%-0.7%)的琼脂制成,利用穿刺接种法接种,即用笔直的接种针,从原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菌苔,再从柱状培养基中心自上而下垂直刺入,直到接近管底(切勿穿透管底),然后,沿原穿刺途径慢慢抽出来接种针。

1)手持试管。

2)旋松棉塞。

3)右手拿接种针在火焰上将针端灼烧灭菌,接着把在穿刺中可能伸入试管的其他部位,也灼烧灭菌;

4)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边拔出棉塞。

接种针先在培养基部分冷却,再用接种针的针尖沾取少量菌种。

5)接种有两种手持操作法。

一种是水平法,它类似于斜面接种法。

一种则称垂直法。

尽管穿刺时手持方法不同,但穿刺时所用接种针都必须挺直,将接种针自培养基中心垂直地刺入培养基中。

穿刺时要做到手稳、动作轻巧快速,并且要将接种针穿刺到接近试管的底部,然后沿着接种线将针拔出。

最后,塞上棉塞,再将接种针上残留的菌在火焰上烧掉。

6)将接种过的试管直立于试管架上,放在37℃或28℃恒温箱中培养。

24h后观察结果(注意:

若具有运动能力的细菌,它能沿着接种线向外运动而弥散,故形成的穿刺线较粗而散、反之则细而密)。

解析:

此题考查了培养基的配制和接种方法,考生需要在平时复习的时候积累实验操作步骤,总结常考的一些实验操作,如接种、培养基配制、划平板等。

2.解答:

采用美蓝、吖啶橙等活菌染料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选一种即可)

原理:

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膜,对细胞起保护和屏障作用,只允许物质选择性的通过;而细胞死亡之后,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

台盼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

所以经台盼蓝染色后只能使死细胞着色,而活细胞不被着色。

吖啶橙(AO)能透过胞膜完整的细胞,嵌入细胞核DNA,使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溴乙锭(EB)仅能透过胞膜受损的细胞,嵌入核DNA,发橘红色荧光。

美蓝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由于活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性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美蓝染色后活的细胞无色;而死细胞则因它们的无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使美蓝处于氧化态,从而被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实验方案:

制备酵母菌悬液→梯度稀释→制片→染料染色→显微镜观察(**色为活细胞,**色为死细胞)(自行补充完整)

解析:

知识点已经在2012年考查过,只是将“大肠杆菌”换成了“酵母菌”,考题类型和解题方向一致,所以考生要总结往年的真题,能熟记于心,做到举一反三,每年的考点,重点,难点基本不变。

3.解答:

取样:

取海洋沉积物样品,热处理100℃,10min后,加入无菌水,振荡,静置。

富集:

去沉积物浸出液加入KB培养基,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培养数日。

分离海洋芽孢杆菌:

取富集液稀释,涂布于上述KB培养基平板,倒置培养。

定期观察菌落形态,适时挑选不同形态菌落进行划线分离。

挖出长有单菌落的琼脂块。

筛选:

琼脂块挖去法。

LB培养基平板上涂布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待其长满葡萄球菌后在平板上打孔挖走圆柱状的琼脂块。

在空出的地方补入长有芽孢杆菌单菌落的KB琼脂块。

观察抑菌圈,抑菌圈大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物质产生菌的能力越强。

解析:

此知识点也是常考点,实验题目的出题方向基本就是往年真题的变形,多总结,多归纳,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解答:

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

如果被检测的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靶DNA与所用的核酸探针是同源互补的,二者经变性-退火-复性,即可形成靶DNA与核酸探针的杂交体。

将核酸探针的某一种核苷酸标记上报告分子如生物素、地高辛,可利用该报告分子与荧光素标记的特异亲和素之间的免疫化学反应,经荧光检测体系在镜下对待测DNA进行定性、定量或相对定位分析。

②主要操作步骤:

1载玻片涂层处理(Slidecoating)

(1)将载玻片置于盐酸乙醇溶液(1%HClin70%Ethanol)中清洗

(2)晾干后放入poly-L-lysine(0.01%)溶液中5分钟

(3)放入60℃烘箱60分钟烘干或者放在室温过夜晾干

2样品固定(Samplefixation)

(1)在样品(活性污泥)中加入3倍体积的4%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置于4℃冰箱固定3小时以上或者过夜

(2)离心,弃去多聚甲醛,加入相同体积的PBS

(3)离心,弃去PBS,加入相同体积的乙醇+PBS(w/w1:

1)

(4)固定后的样品放入-20℃冰箱保存。

3脱水(Dehydration)

(1)将适量固定后的样品放在载玻片上,

(2)放入46℃烘箱烘干10分钟

(3)依次浸入50%,80%,96%的乙醇溶液,各3分钟

(4)在空气中晾干

4杂交(Hybridization)

(1)加10微升Hybridizationbuffer(配制方法见下面表格)到玻璃片的样品上,尽量让样品全被覆盖

(2)在Hybridizationbuffer上加1微升探针(Probe)

(3)在50ml离心管中放一张润湿的吸水纸,将玻璃片放入,然后一起放到46℃恒温箱,杂交1.5小时

(4)将Washingbuffer(配制方法见下面表格)预热到48℃,准备下一步使用

5冲洗

(1)杂交1.5小时之后,快速将玻璃片放入48℃Washingbuffer

(2)在48℃恒温箱中放置30min

(3)用超纯水润洗玻璃片,然后再空气中晾干

6镜检

晾干后,将样品用适量的antifadingreagent覆盖,盖上盖玻片,然后就可以放到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y)下观察了。

解析:

本题是综合类题目,课本上没有提到操作步骤,但是平时本科实验中会用到此技术,考查学生平时实验的动手能力,通过文字再现实验过程,看考生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所以平时做实验一定要认真对待,不可忽视每一步骤。

四、简答题

1.解答:

①在执行中心法则的相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