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5373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泥搅拌桩方案.docx

水泥搅拌桩方案

XXXXXXXX项目

 

水泥搅拌桩工艺性试验

施工方案

 

项目总工:

项目经理:

 

XXXX有限公司

XXXXX经理部

二〇一七年四月十四日

XXXXXXXX

XXXX项目

水泥搅拌桩工艺性试验

施工方案

文件编号:

版本号:

修改状态:

发放编号: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有效状态:

XXXX有限公司

XXXXX经理部

二〇一七年四月十四日

水泥搅拌桩工艺性试验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与原则

1.1.编制依据

(1)

(2)

(3)

(4)

(5)

(6)

(7)

(8)

1.2.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

(2)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管委会和代建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交付使用。

(3)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成熟的施工工艺、配套的施工和检测设备、试验先行、样板引路、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4)按照工期目标要求,合理划分施工区段,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综合管理,合理调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

(5)以确保水土保持、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且减少扰民、配合公共交通的原则指导施工,切实维护管委会及地方群众的利益。

有效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确保周边道路畅通,减少扰民、做好公共交通配合,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创建文明标准工地。

(6)按照质量、工期、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组建项目经理部。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2.工程地质

根据外业勘探结合室内岩土试验综合分析,场区岩土层自上而下综述如下:

表2.2-1岩土体分布与特征描述一览表

地质成因

层号

地层名称

颜色

状态

特征描述

Q4ml

①-1

杂填土

杂色

松散

稍密

主要由粉质黏土混碎石组成,道路表层为沥青路面,其下为碎石垫层和三合土,局部含块石、混凝土块及近期拆迁的建筑垃圾,硬杂质含量大于30%,填龄小于10年。

分布于场区表层。

Q4ml

①-2

素填土

褐灰色

~灰色

松散

稍密

主要由粉质黏土夹少量碎石组成,局部含较多碎石,部分为耕植土,含少量植物根系,土质不均匀,填龄小于10年。

分布于场区表层。

Q4al

①-3

淤泥质填土

灰色~灰黑色

流塑

夹少量植物根茎,具臭味。

场区局部分布。

Q4al

②-1b2-3

粉质黏土

灰黄色

~灰色

软塑~可塑

含少量铁锰质斑纹,夹薄层粉土,无摇振反应,刀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布。

Q4al

②-1c3

黏质粉土

灰黄色

~灰色

稍密

湿,稍密,薄层粉质黏土,摇振反应迅速,刀切面粗糙,干强度、韧性低。

场区局部分布。

Q4al

②-2b4

淤泥质

粉质黏土

灰色

流塑

含少量贝壳碎片及腐殖质,夹薄层粉土、粉砂,偶呈互层状,无摇振反应,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

场区局部分布。

Q4al

②-2c3

砂质粉土

灰色

稍密

很湿,夹薄层粉质黏土、粉砂,摇振反应迅速,刀切面粗糙,干强度、韧性低。

场区局部分布。

Q4al

②-2bc3-4

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

灰色

流塑

局部流塑,粉土很湿,稍密,局部中密,局部夹粉质黏土及薄层粉砂,水平层理发育,单层厚0.1~5.0cm,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

场区局部分布。

Q4al

②-3b2-3

粉质黏土

灰色

软塑

可塑

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布。

Q4al

②-3c2

砂质粉土夹粉砂

灰色

中密

粉砂饱和,水平层理发育,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摇振反应迅速,刀切面粗糙,干强度、韧性低。

粉砂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云母片为主,颗粒呈圆形和亚圆形,极配一般。

场区局部分布。

Q4al

②-3bc3-4

粉质黏土夹粉土

灰色

流塑

粉土很湿,稍密,含少量贝壳碎片及腐殖质,夹薄层粉砂,呈千层饼状,具水平层理,单层厚0.1~1.0cm,偶呈互层状,无摇振反应,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

场区局部分布。

Q3al

③-1b1-2

粉质黏土

灰黄色

黄褐色

可塑

硬塑

见铁锰质浸染,含青灰色斑块。

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场区局部分布。

Q3al

③-2b2-3

粉质黏土

灰黄色

软塑

可塑

见铁质浸染,局部夹稍密状粉土。

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布。

Q3al

③-3b1-2

粉质黏土

灰黄色

黄褐色

可塑

硬塑

见铁锰质浸染,含青灰色斑块。

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场区局部分布。

Q3al

③-3b2

粉质黏土

灰黄色

可塑

见铁质浸染,局部夹薄层粉土。

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布。

Q3al

③e

粉质黏土夹卵砾石

灰黄色

~灰色

软塑

可塑

以可塑状粉质黏土为主,局部夹中粗砂,卵砾石含量5~20%,砾石直径2~50mm,最大可达80mm,次圆、次棱角状,成分为燧石、石英等,均一性较差。

场区局部分布。

K2p

K2p-2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棕红色

密实

岩体结构已完全破坏,上部呈土状,下部呈砂土、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场区局部分布。

K2p

K2p-3

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

棕红色

局部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砂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短柱~柱状,间夹碎块状,裂隙较发育,多为闭合状,岩质软硬不均,岩体较完整,属软岩~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场区局部分布。

K2p

K2p-3p

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

棕红色灰黄色

部分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岩芯呈短柱~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场区局部分布。

表2.2-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

层号

名称

含水量

土重度

孔隙比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w

γ

e

WL

WP

IP

IL

%

kN/m3

%

%

①-2

素填土

25.7

19.5

0.729

32.5

19.4

13.1

0.49

②-1b2-3

粉质黏土

27.8

19.2

0.782

31.7

19.3

12.5

0.69

②-1c3

黏质粉土

26.9

19.3

0.743

27.5

18.7

8.8

0.89

②-2b4

淤泥质粉质黏土

37.2

18.1

1.027

34.4

20.3

14.1

1.21

②-2c3

砂质粉土

32.4

18.4

0.913

26.0

18.3

7.7

1.79

②-2bc3-4

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

37.3

17.9

1.041

30.6

19.5

11.1

1.75

②-3b2-3

粉质黏土

26.4

19.6

0.722

32.5

19.4

13.1

0.54

②-3c2

砂质粉土夹粉砂

31.3

18.5

0.879

26.1

18.4

7.7

1.78

②-3bc3-4

粉质黏土夹粉土

32.3

1.83

0.928

29.3

19.1

10.2

1.33

③-1b1-2

粉质黏土

24.2

20.0

0.671

38.6

21.9

16.8

0.15

③-2b2-3

粉质黏土

27.4

19.5

0.747

32.8

19.5

13.3

0.60

③-3b1-2

粉质黏土

24.9

20.0

0.680

37.0

21.3

15.7

0.24

③-3b2

粉质黏土

25.2

19.7

0.695

32.5

19.4

13.0

0.44

2.3.气象条件

 

2.4.水文地质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

孔隙潜水:

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和秦淮河漫滩相的②-1b2-3层粉质黏土、②-1c3层黏质粉土、②-2b4层淤泥质粉质黏土、②-2c3层砂质粉土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以蒸发排泄和侧向排泄为主,径流滞缓,与地表水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勘探期间量测得潜水水位埋深情况见表5.2-1,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约7.50~8.50m。

微承压水:

主要赋存于②-3c2层的砂性土中,接受孔隙潜水越流补给和深部地下水侧向补给,以侧向排泄为主,径流滞缓。

场地局部②-2层较薄及填土下为砂性土,与潜水存在有一定的联通性,微承压水特性不明显;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水位埋深为2.70~3.00m(水位6.97~7.01m)。

表2.4-1勘察期间潜水水位观测成果统计表

水位

类型

埋深(m)

标高(m)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初见

0.50

5.60

2.31

6.63

7.35

7.08

稳定

0.30

5.40

2.01

6.86

7.57

7.38

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白垩系浦口组(K2p)钙质砂泥岩中,,主要赋存于岩石的节理裂隙、风化裂隙中,连通性差,多呈线状或脉状分布,无统一地下水位,地下水富水性不均一。

地基土层的透水性评价:

表2.4-2地基土层的渗透性指标(推荐值)表

层号

土层名称

室内渗透系数试验值(最大值)

渗透系数建议值

渗透性

评价

垂直KV(cm/s)

水平Kh(cm/s)

Kh(cm/s)

①-1

杂填土

9.0×10-4

弱透水

①-2

素填土

7.96×10-7

7.76×10-7

2.0×10-4

弱透水

①-3

淤泥质填土

1.0×10-5

微透水

②-1b2-3

粉质黏土

7.68×10-7

8.71×10-7

2.0×10-6

微透水

②-1c3

黏质粉土

8.95×10-6

2.0×10-5

弱透水

②-2b4

淤泥质粉质黏土

8.79×10-7

8.81×10-7

2.0×10-6

微透水

②-2c3

砂质粉土

3.78×10-4

4.92×10-5

5.0×10-4

弱透水

②-2bc3-4

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

2.0×10-5

弱透水

②-3b2-3

粉质黏土

6.61×10-7

2.0×10-6

微透水

②-3c2

砂质粉土夹粉砂

2.0×10-3

中等透水

②-3bc3-4

粉质黏土夹粉土

2.0×10-5

弱透水

③-1b1-2

粉质黏土

5.02×10-7

6.03×10-7

8.0×10-7

不透水

③-2b2-3

粉质黏土

4.87×10-7

7.56×10-7

2.0×10-6

微透水

③-3b1-2

粉质黏土

5.01×10-7

6.98×10-7

8.0×10-7

不透水

③-3b2

粉质黏土

6.56×10-7

8.73×10-7

2.0×10-6

微透水

③e

粉质黏土夹卵砾石

5.0×10-3

中等透水

1、土层渗透性按江苏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32/TJ208-2016)表32进行评价;

K<1.2×10-6为不透水;1.2×10-6≤K<1.2×10-5为微透水;

1.2×10-5≤K<1.2×10-3为弱透水;1.2×10-3≤K<1.2×10-2为中等透水;

1.2×10-2≤K≤1.2×10-1为强透水;K>1.2×10-1为特强透水。

2、“建议值”按室内试验结果,结合工程勘察经验综合确定。

2.5.现场条件

项目地所处地形地貌比较单一,道路场地主要为水塘、农田、民房、弃用厂房和建筑垃圾。

道路场地被众多水塘、农田和沟渠等切割,地貌形态破碎零乱,地势低洼处为沟、塘。

地面标高大多在6.5m~9.0m。

2.6.主要工程数量

表2.6-1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桩型

位置

桩长(m)

桩顶标高(m)

米数

备注

1

水泥搅拌桩

10

8.50

40

2

水泥搅拌桩

10

12.00

40

2.7.建设相关单位要求

建设单位:

代建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3.试桩位置、结构尺寸及所需材料

3.1.水泥搅拌桩试桩位置

本试验工程软基处理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处治措施。

搅拌桩布置范围为各条道路路堤两侧坡脚外各两排范围内。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试桩选取在XXXXXXXX处,我分部试验段进行8根水泥搅拌桩试桩试验。

3.2.试桩位置地质情况

根据设计勘察报告,XXXXX位置埋深30m深度范围内地质情况如下表。

表3.2-1岩土体分布与特征描述一览表

地质成因

层号

地层名称

颜色

状态

特征描述

Q4ml

①-2

素填土

褐灰色

~灰色

松散

稍密

主要由粉质黏土夹少量碎石组成,局部含较多碎石,部分为耕植土,含少量植物根系,土质不均匀,填龄小于10年。

分布于场区表层。

层厚0-1.4m。

Q4ml

②-1b2-3

粉质黏土

灰黄色~灰色

软塑~可塑

含少量铁锰质斑纹,夹薄层粉土,无摇振反应,刀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布。

Q4al

②-2c3

砂质粉土

灰色

稍密

很湿,夹薄层粉质黏土、粉砂,摇振反应迅速,刀切面粗糙,干强度、韧性低。

场区局部分布。

层厚3.5-7.5m。

Q4al

②-2b4

淤泥质

粉质黏土

灰色

流塑

含少量贝壳碎片及腐殖质,夹薄层粉土、粉砂,偶呈互层状,无摇振反应,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

场区局部分布。

层厚7.5-11.4m。

Q3al

③-3b1-2

粉质黏土

灰黄色

黄褐色

可塑

硬塑

见铁锰质浸染,含青灰色斑块。

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场区局部分布。

层厚11.4-20.5m。

K2p

K2p-2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棕红色

密实

岩体结构已完全破坏,上部呈土状,下部呈砂土、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场区局部分布。

20.5-24.2m。

K2p

K2p-3

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

棕红色

局部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砂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短柱~柱状,间夹碎块状,裂隙较发育,多为闭合状,岩质软硬不均,岩体较完整,属软岩~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场区局部分布。

24.2-30m。

表3.2-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

层号

名称

含水量

土重度

孔隙比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w

γ

e

WL

WP

IP

IL

%

kN/m3

%

%

①-2

素填土

25.7

19.5

0.729

32.5

19.4

13.1

0.49

②-1b2-3

粉质黏土

27.8

19.2

0.782

31.7

19.3

12.5

0.69

②-2c3

砂质粉土

32.4

18.4

0.913

26.0

18.3

7.7

1.79

②-2b4

淤泥质粉质黏土

37.2

18.1

1.027

34.4

20.3

14.1

1.21

③-3b1-2

粉质黏土

24.9

20.0

0.680

37.0

21.3

15.7

0.24

3.3.试桩目的

⑴通过试桩确定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组合和施工组织。

⑵确定不同地层下的钻进效果、钻进速度、最佳水泥掺量等工艺参数,以指导下一步施工。

⑶验证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的加固地基的效果。

3.4.结构尺寸

水泥搅拌桩直径为0.5m,桩间距为1.2m,采用正三角形布置试桩8根。

通过此次工艺性试验确定各种工艺参数,以指导后续施工。

3.5.原材料

水泥搅拌桩桩体混合料由水泥加水在搅拌机中强制搅拌而成。

水泥:

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4.总体施工安排

根据总体施工计划,我分部计划于2017年4月19日开始试桩施工,28d内完成试验,得出试验结论,确定工艺性参数。

表4-1工进度计划

序号

道路名称

部位

长度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工期

备注

1

40m/4根

4月19日

4月19日

1

2

40m/4根

4月19日

4月19日

1

5.试桩施工方法及各种工艺参数的确定

5.1.试桩施工方法

鉴于地质土层的含水量在30%左右,搅拌桩采用湿法施工,采用单轴单向搅拌,四搅两喷的施工工艺,管内泵压混合材料成桩的施工方法。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图5.1-1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

原地面处理:

清除表面建筑砖渣等,且清理至桩顶标高。

②桩机定位:

放样、定位,将打桩机移至指定桩位并对中。

根据测量员放出的控制点带线,用钢尺量距定出每根桩位,插上竹片桩并撒白灰点作为标记;移至桩机指定桩位并对中、调整桩机水平,使钻杆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③切土下沉:

在核查浆液从搅拌叶的出浆口喷出后,关闭灰浆泵,启动搅拌机,使搅拌机沿导向架向下切土,叶片旋转,切割搅拌土体,直至设计深度,到达设计标高打开灰浆泵,在桩底持续喷浆搅拌不少于30秒,下沉速度控制在0.7m/min。

④提升搅拌:

启动钻机,边提升搅拌机边注浆,叶片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桩顶。

⑤复搅下沉:

重新启动搅拌机,使搅拌机沿导向架向下切土,切割搅拌土体,直至设计深度,在桩底持续喷浆搅拌不少于30秒,下沉速度控制在0.7m/min。

⑥复搅提升:

打开灰浆泵,边注浆边提升搅拌机,提升速度不大于0.5m/min;叶片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地表顶以上50cm;该部分桩头日后需凿除,露出下部合格水泥搅拌桩。

⑦桩顶处理:

桩顶1.0~1.5m的范围内进行二次喷浆搅拌,并人工修整。

成桩完成,把钻机等机具设备移到新孔位上,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施工前必须保证机架垂直,偏差不大于1%,保证机架底盘水平,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径和扩大头高度不小于设计值。

水泥搅拌桩示意图如下:

图5.1-2水泥搅拌桩示意图

5.2.各种工艺参数的确定

(1)浆液强度及水泥强度等级

桩身混合料90天龄期抗压强度不小于1.8Mpa,水泥采用强度为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浆液水灰比

水灰比范围一般为0.45-0.55,现状土含水量在30%左右,水灰比取较小值0.45。

(3)水泥掺量

水泥掺量可用被加固湿土质量12%~20%,现场试验分别取14%,16%,18%及20%,对应的水泥用量分别为52.36kg/m,59.84kg/m,67.32kg/m,74.8kg/m。

从而确定试验最佳配合比。

(4)浆液的配合比及搅拌时间

浆液搅拌进行现场拌和,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每盘料搅拌时间按照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进行控制。

一般控制在2min,具体搅拌时间根据试验确定,电脑控制和记录。

(5)拔管速度、充盈系数、

在灌注水泥浆时,对于浆液的灌入量控制采用记录泵压次数的办法,对于同一种型号的输送泵每次输送量基本上是一个固定值,根据泵压次数来计量混合料的投料量,并根据所用时间计算拔管速度。

充盈系数=灌注实际方量/理论方量。

6.人员、机械配置计划

6.1.管理人员配置计划

主要管理人员如下表:

表6.1-1管理人员配置表

序号

姓名

部门

职务

职责范围

1

项目部

项目经理

项目负责

2

项目部

总工程师

现场负责

3

项目部

总经济师

劳务管理

4

项目部

副经理

现场负责

5

试验室

主任

试验负责

6

物资部

部长

物资调配

7

工程部

部长

技术管理

8

安质部

部长

安质管理

9

工程部

技术员

测量放样

6.2.主要劳动力配置计划

表6.2-1主要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工种

数量

备注

1

普工

4人

 

2

机械操作手

2人

 

3

水泥浆搅拌班组

2人

 

4

桩机班组

2人

 

6.3.机械配置计划

表6.3-1机械配置计划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规格

备注

1

水泥搅拌桩桩机

2台

SJB-2

 

2

散装水泥罐

1个

50t

 

3

灰浆搅拌机

4台

Y112M-6

性能良好

4

泵浆机

4台

UB-34K、33L/min

性能良好

5

流量计量机

1台

LD-8111-A型

性能良好

6

水泵

2台

1.5KW

性能良好

7

发电机

1台

200KW

性能良好

8

挖掘机

1台

 

性能良好

7.试桩具体施工过程

7.1.施工准备

7.1.1.现场准备工作

(1)施工场地清表30cm后,确保施工场地无树根、砖块、杂物等影响桩机施工,压实度不小于85%。

单个水泥罐基础尺寸为4m×4m,采用HRB400Φ16钢筋网片铺设,间距0.3m×0.3m。

浇筑35cm厚C20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预埋4块0.35m×0.35m的钢板(带螺栓),用于固定水泥罐。

(2)钻机进场组装调试完毕,水泥浆搅拌设备安装完成,各种计量设备(压力表、水泥电脑喷浆自动记录仪、波美比重计)标定合格,并调试。

成桩深度、垂直度在机架上标记或设置完成。

施工现场直接临时用电由柴油发电机接入,各种用电设备线路连接规范。

(3)试桩现场设立标志标牌,明确施工段落、施工单位、机长姓名、桩长、桩距、原材料产地、进场时间、数量等方面内容。

图7.1.1-1标示标牌示意图

(4)为规范水泥浆配制,项目部为每台桩机配备一个地磅、一个制浆桶、一个下浆桶,将地磅水平安放在制浆桶下方,称重出制浆桶重量(或制浆桶安放后去皮)然后计算出每个搅拌桩水及水泥用量,水称重后在桶内划出明显刻度,再按照水灰比添加水泥,均匀搅拌后再在桶内划水泥浆刻度线,详见下图:

7.1.1-2现场计量设备

(5)施工用水采用地表水,用水泵抽取直接使用。

(6)施工前应做好管线调查,施工场地有管线需做好管线保护工作。

(7)施工前应做好机械设备安装、调试检查工作。

(8)做好供水供电、夜间照明等工作。

(9)开工前办理有关施工手续及申报工作。

(10)施工场地布置按照文明施工的要求及总体进度安排。

7.1.2.技术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