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5838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docx

《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docx

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

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

把美育仅仅当作艺术特长或技能技术教育来施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既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违背了美育自身的规律和宗旨。

下面谈谈笔者的浅见。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的明确了,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意义重大。

为什么美育应该受到如此重视呢?

这与美育的根本宗旨有关。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

无疑这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

近人王国维认为,教育应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应包括智育、德育、美育3个方面。

他说:

“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

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

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

”在我们看来,真善美不仅相互区分,而且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智育、德育和美育处于对立统一之中。

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即认为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

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能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

孔子对弟子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就是在实施美育。

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从培养“备真善美之三德”的“完全之人物”的高度来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才能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从而正确地施行学校美育。

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只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

美育没有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育。

因为,美育尤其不能是整齐划一、呆板凝滞的,尤其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更不能惟一以考试分数来检验成果。

所以,若要实施真正的美育,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脱离出来,坚决地向素质教育转变。

目前,之所以有的学校把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技术教育,其原因是:

首先,观念上还没有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至把美育变成了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天才教育,或者仅仅停留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上。

其次,是对美育的宗旨缺乏认识,不够自觉。

诚然,进行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仅停留于技能的传授和特长的培养上,忘记了美育的宗旨,就达不到美育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培育和心灵建设的目的。

再次,对美育的特点、规律和功能缺乏正确的了解,因而在实践中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实施美育。

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

蔡元培曾说: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王国维也认为,美育“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美育“即情育”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呢?

美育的过程,一方面是教育者用美的对象来教育人,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对美的感知或感动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美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处于美感的激情状态。

这与其他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智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让学生了解客观世界及各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智育的过程,多诉诸理智的思考,教学双方都较为清醒,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强烈的感情活动。

例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微积分、原子结构、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过程中,都必须进行抽象的理论思维,却并不一定伴随强烈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活动。

但是,美育则不然。

如,歌曲《黄河大合唱》表现了滚滚黄河雷霆万钧、一泻千里的雄伟气势,以及它所孕育的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伟大性格。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动情的。

因为,歌曲崇尚的美使学生始终处于美感的激情之中,甚至于课后,那澎湃的激发仍要长久地留在同学心中。

梁启超也曾说过:

“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不能释然,读《红楼》竟者,必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必有余快有余怒”。

可见,美育引起强烈的感情活动,使人处于美感的激情之中。

正是这一特点,使美育的情感教育作用得以发生。

也许有人问,难道情感还需要教育吗?

是的。

人的情感对他的社会行为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梁启超说:

“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

用理解来引导人,顶多能叫人知道那件事应该做,那件事怎样做法,却是被引导的人到底去做不去做,没有什么关系,有时所知的越发多,所做的倒越发少。

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

”他进一步指出:

“情感的作用固然是神圣,但它的本质不能说都是善的、美的。

它也有很恶的方面,它也有很丑的方面。

它是盲目的,到处乱碰乱迸,好起来好得可爱,坏起来也坏得可怕,所以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

”这充分说明了情感需要陶养的道理。

情感的陶养,一方面是要防止卑鄙丑恶的东西腐蚀人们美好的情感,另一方面则要用美的事物对人们进行情感教育。

柏拉图就强调过,要防止青年们“在丑恶事物的影像中培养起来……以至日久就不知不觉地把四周许多坏影响都铭刻到心灵的深处。

”达·芬奇也警告说:

“如果所爱好的对象是卑鄙的,它的爱好者也就变成卑鄙的……”现在有些低劣、卑俗甚或色情的文艺作品,给人以丑恶低级的感官刺激或颓废变态的迷乱情感,这对青少年的心灵具有很坏的腐蚀作用。

对于这种情感腐蚀,我们要坚决加以抵制。

同时,我们更要用美的事物去浸润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不断地、长久地被美的情感所陶醉、所滋养,从而“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美育的规律,基本上就是对美欣赏的规律。

它的奥秘即在人们欣赏美时所发生的美感之中。

美感并不神秘,从根本上说,产生情感的直接原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与评估。

即一事当前,如果它大致符合并能丰富主体已有的认识,能满足主体的需求和渴望,主体就会对它发生肯定的情感;反之,则发生否定的情感。

情感还具有强烈的主观体验性。

例如,快乐的情感活动,往往是盼望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解除紧张的主观体验。

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满足愿望的意外程度,且有满意、愉快、欢乐、狂喜之别。

因此,虽然情感的源泉是客观现实,但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所以,从根本上说,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反映出他的精神世界和个性特征。

这种反映越深刻、越全面,情感也就越高级。

例如,因搭上便车而满意,因旧友重逢而欢欣,都是一般的社会情感,而美感的反映性,则相当深刻和全面。

因为美的对象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它是以丰富生动的具体感性品格而显现着事物的真相、真情和真理的。

所以它能唤起主体的认识系统,激活主体的观察力、感悟力和想象力,并能超越个人实际的物质功利欲求,而上升到较高的精神层面。

就如蔡元培所说:

“植物之花,所以成实也,而吾人赏花,决非作果实可食之想。

善歌之鸟,恒非食品,灿烂之蛇,多含毒汁。

而以审美之观念对之,其价值自若。

”这时主体由于认识和愿望系统得到满足及发展,便会产生对美的感动,发生愉快感、满意感、赞赏感、幸福感等肯定性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体验有时非常强烈和突出,以至主体全身心为美感的激情所浸润、所充盈,感到精神健朗、感悟通灵、思想活跃,想象飞驰,好似顷刻间悟到人生真谛,窥见宇宙胜景,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所以,在当时和事后,主体都会对这种情感格外珍爱,视之为人间乐事,而不断地加以回味和追求。

这样的美感激情,会直接冲击和改变主体原有的情感或情感倾向。

譬如,一个人原来正因为一点小利与别人口角,但是读到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就会烦恼顿失,心胸开阔,甚至改变今后对于利益的看法和态度。

这是偶尔发生的美感作用。

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并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使他们不断地得到美感的陶养,那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事物的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树立起美的理想,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我认为,中小学实施美育必须尊重美育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

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这种自我教育能否发生,是否有效,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

美感不能强加于人,却可以引导。

引导学生发生美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

首先,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

例如,帮助学生欣赏《红楼梦》,就需要介绍有关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文学艺术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进步的道德观念和历史观念,否则,学生是不可能真正进入《红楼梦》的艺术境界和欣赏心理的。

又如,欣赏齐白石的国画,也需要让学生了解齐白石以及他生活的时代。

了解国画的有关知识,包括流派和技巧,否则,他们也很难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

其次,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这里也涉及某些知识的传授。

例如,美术中关于色彩的知识,水墨画以墨代色的知识等。

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这些能力。

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

再次,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进入欣赏心理。

例如,根据美的对象的特点,创造适当的环境等,就有积极的意义。

当学生进入美感心理[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