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66259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7.ppt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主讲人:

孙远丹2015年7月24,参与人员:

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泌尿道感染占医院感染总数的40%以上,每年约有60万例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2000年资料显示:

我国泌尿道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之后居医院感染第三位,约10.9%其中66%86%发生在泌尿道器械操作,主要是导尿管的插入术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和诊断,定义特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出导尿管48小时之内发生的尿路感染,临床诊断标准:

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包括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病原学诊断标准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样菌培养G+球菌菌落数104cfc/ml、G-杆菌菌落数105cfc/ml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样菌培养菌落数103cfc/ml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患者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G+球菌菌落数104cfc/ml、G-杆菌菌落数105cfc/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肠球菌假单胞菌肠杆菌沙雷菌念珠菌,危险因子,一般因素: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意外、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外伤)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态(有并发性疾病,如糖尿病、截瘫等),特别危险因素,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时间正相关24小时内单次短暂导尿管插入1-5%开放留置导尿管4天以上100%密闭式导尿7天以内20%,感染源,内源性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以无症状菌尿病人为主,感染源,外源性10-20%病原菌来自于集尿系统和尿袋,此种感染多发生在24-48小时内生殖道和外科手术感染经血引起泌尿道感染灭菌不严的膀胱镜、导尿盘、冲洗液、消毒液等尿道口分泌物细菌的滋生医护人员的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健全制度,落实控制与落实导尿管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等相关技能培训严格掌握适应症,包括导尿管类型的选择导尿管留置时间的限制与感染危险评估留置尿管的护理维护,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只有当病人病情需要时才放置导尿管,根据需要决定置留时间。

不能仅仅为护理病人的人员方便而插管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和护理导管的其他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强调尿管插入术的适应症和正确技术反复置入尿管和长期留置尿管,均可引起难治性泌尿系感染,以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导尿管置入术的适应症,各种病因(如产后、前列腺增生等)导致的动力性或梗阻性尿潴留,且尿道无严重狭窄神经元性膀胱功能失调的病人导尿全麻、腰麻及长时间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危重病人需要准确记录尿量的,导尿管置入术的禁忌症,病人能够自主排尿仅为获得尿培养或某种诊断检查如尿电解质而采集尿标本对并无尿潴留,仅有失禁的病人为代替一般护理,安置并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导尿术的技术要点,原则上不超过7-10天,否则应选用其他方式操作术前必须按无菌要求洗手护理导管部位或操作导尿管器械前后均应立即洗手应用无菌技术和无菌器材插入导尿管。

插管时准备手套、手术孔巾、纱布,选用合适的灭菌液清洁尿道周围,使用一次性包装的利多卡因润滑凝胶和一次性无菌石蜡油,导尿术的技术要点,根据患者年龄、尿道口大小等,在确保引流通畅基础上,选择使用外径合适的尿管以减少置入尿管导致尿道损伤置入时操作应尽量轻柔,如出现导入困难不可反复强置,应立即请泌尿专科医师会诊置入导尿管后要适当加以固定保护,预防尿管滑动不要随意牵拉导尿管,导尿术的技术要点,必须采用密闭式无菌引流持续维护密闭无菌引流系统,定时消毒不要分离导尿管和引流管,除非必须冲洗导尿管。

如果违反了无菌操作、或出现了分离或渗漏应消毒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后,再用无菌技术重新放置集尿系统,导尿术的技术要点,冲洗对于留置尿管在72小时以内者,应尽可能避免持续膀胱冲洗除非预测会发生阻塞(如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可能出现出血)采用密闭式持续冲洗预防阻塞,为了解除由于凝块、粘液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阻塞,可采用间断冲洗法(尽量使用三腔尿管)尚未证明持续抗生素膀胱冲洗的有效性,故也不应做为常规预防感染的措施来执行,导尿术的技术要点,无菌冲洗器使用后应立即丢弃。

冲洗时,操作者应使用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除非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大容量无菌注射器反复冲洗如果导尿管出现阻塞,可通过反复的冲洗保持通畅,如果导尿管本身是造成阻塞的原因(如凝结物的生成),那么只能更换尿管,导尿术的技术要点,标本的采集如果需要少量新鲜尿液作检查,先用消毒剂消毒导尿管出口或采样口,再用无菌针或注射器吸取尿液。

如果需要大量尿液作特殊分析应运用无菌操作从引流袋内获取,导尿术的技术要点,尿液引流维持通畅的尿液引流为达到通畅的尿液引流,导尿管和引流管均应避免扭结集尿袋应定时排空在每个病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内(引流管不能接触未灭菌的容器)导尿管功能不良或阻塞时应予以冲洗或必要时重新更换集尿袋应放置在膀胱水平以下,导尿术的技术要点,尿道口的护理最近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留置尿管(超过10天以上者),企图依靠每天2次用碘伏消毒或每天用肥皂和水清洁不能降低与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只有短期留置尿管定时清洁和消毒护理,有一定预防意义导尿管的更换周期留置导尿管不能随意定期更换,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对于需要导尿的病人,为避免尿路感染,可选择其他的导尿方法。

阴茎套引流法:

适用于无尿路梗阻并有完整排尿反射的尿失禁男性患者耻骨上膀胱造瘘导尿术:

需长期引流者间断临时性插置导尿管法:

一过性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和麻醉恢复过程的患者,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人员只有掌握无菌插管正确技术和导尿管护理的人员(医院工作人员、家属或病人)才能操作导尿管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和护理导尿管的其他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强调导尿管插入术的正确技术和潜在并发症,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插管病人的空间隔离为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机会,留置导尿管的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不应住在同一房间或相邻的床位。

细菌学监测插管病人常规细菌学监测作为感染控制措施的意义还未确立,故不推荐常规细菌学监测,最新研究与进展,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发生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导尿管外壁上附着一层较厚的粘液样物质,其中可发现被基质蛋白和细菌多糖包裹的细菌,提示细菌对尿管外壁的黏附作用在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含抗菌药物导尿管的设计经氧化银及胶体银处理的导尿管的设计在导尿管道中增加标本取样孔、空气陷阱、液体滴注室和单向活动瓣膜,最新研究与进展,尽管这些尿管的改进方法具有理论基础,但还远未能证实它们能有效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包括下列措施全身预防抗生素的应用膀胱冲洗灭菌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滴注引流袋中加入抗生素抗生素包裹导尿管每天应用抗菌剂清洗会阴均未能表明可以降低长期留置尿管的感染率,泌尿道感染预后,大部分泌尿道感染病例临床上呈良性经过。

通常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在导尿管拔除后即可自然痊愈在高危病人中持续的感染可导致前列腺炎、附睾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和革兰阴性菌血症等反复的尿道损伤和感染,可导致尿道严重长段器质性狭窄膀胱的反复感染可导致严重的腺性与间质性膀胱炎,并最终导致癌变,结束语,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已证明最有效的措施限制导尿管留置的时间采用严格规范的导尿技术维护无菌密闭引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