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6472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

高考生物必考题型早知道专题07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

2013高考生物必考题型早知道专题07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师版)新人教版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3、伴性遗传(Ⅱ);

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考点突破

考点一遗传基本规律技巧

1、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①适用范围:

以染色体为载体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

等位基因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发生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

③真核细胞进行无性生殖时,其细胞核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④真核生物细胞质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⑤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染色体,且不发生减数分裂,其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巧辨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1)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隐性性状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①具一对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具两对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

(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

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

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3、遗传基本定律的验证方法

(1)自交法

①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3:

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若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9:

3:

3:

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

①若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

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若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

1:

1:

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花粉鉴定法

根据花粉表现的性状(如花粉的形状、染色后的颜色等)判断。

①若花粉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

1,则符合分离定律。

②若花粉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

1:

1:

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单倍体育种法

①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性状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

1,则符合分离定律。

②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性状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

1:

1:

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例1、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  )

A.1∶2∶1B.4∶4∶1

C.3∶2∶1D.9∶3∶1

 

练习1、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

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F1自交或测交会出现特殊比例,请填充下表

条件

F2自交后代性状比例

F1测交后代性状比例

正常的完全显性

9:

3:

3:

1

1:

1:

1:

1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

7

1:

3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双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

3:

4

1:

1:

2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

6:

1

1:

2:

1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

1

3:

1

例2、34.(12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

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

和。

(2)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雄蝇的基因型为。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其理论比例为。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练习2、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B、1/16C、4/81D、1/8

考点三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

1.“排除法”分析遗传系谱图

(1)确认或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

(2)确定遗传性状的显、隐性

①无中生有→隐性遗传病

②有中生无→显性遗传病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

①已确定为隐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女患者的父亲或儿子都患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已确定为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设计实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通过一次杂交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①若已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则可用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进行判断。

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性状,雄性全为隐性性状,则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是未知的,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进行判断。

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通过一次杂交确定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用隐性纯合雌性个体与显性纯合雄性个体杂交,若杂交后代中,雌雄都表现为显性性状,则该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杂交后代中,雌性仅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仅表现为隐性性状,则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3)归纳两种遗传病组合在一起的概率计算

例如:

有甲、乙两种遗传病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据亲代的基因型已判断出后代患甲病的可能性为m,患乙病的可能性为n,则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和可能性为

①只患甲病的概率是m·(1-n)

②只患乙病的概率是n·(1-m)

③甲、乙两病同患的概率是m·n

④甲、乙两病均不患的概率是(1-m)·(1-n)

补充:

⑴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性状表现是否有性别之分,要视具体基因型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如:

左图与性别有关,而右图与性别无关。

♀XaXa × XaYA♂    XAXa × XaYa

             

 XaYA   XaXa    XAXa、XaXa XaYa、XAYa

(♂全为显性)(♀全为隐性) (♀♂中显隐性均为1∶1)

补充:

⑵杂交实验中,有时观察到后代分离比与预期值有一定的偏差,这与生物体内的致死基因有关。

常见的有:

①隐性致死:

基因在隐性纯合情况下的致死;②显性致死:

基因在显性纯合或杂合情况下的致死;③伴性致死——X染色体连锁致死:

在X染色体上有致死基因;④配子致死:

致死基因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有致死效应;⑤合子致死:

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的致死。

致死基因的作用可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且致死效应往往也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

补充:

⑶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面推测。

例3、

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8中

-3和

-4所生子女是

BB

Bb

bb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练习3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

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

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2)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I-2的基因型为;II-5的基因型为 。

②如果II-5与II-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③如果II-7与II-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④如果II-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

专项练习

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

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

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

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

该实验说明(  )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群体结果

D.红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关

3、在一个成员血型各不相同的家庭中,妻子是A型血,她的红细胞能被丈夫和儿子的血清凝集,则丈夫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是

A.B型,IBIB。

B.B型,IBiC.AB型,iAIBD.O型,

4、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

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l%B.30%,42%

C.70%,2l%D.70%,42%

5、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研究发现,让多对黄鼠交配,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鼠的黑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

C.子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黄鼠与黑鼠交配,任一代中黄鼠都约占1/2

6、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

为了确定基因A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

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A.♂无芒×♀有芒(♂AA×♀aa)B.♂无芒×♀有芒(♂Aa×♀aa)

C.♂无芒×♀无芒(♂Aa×♀Aa)D.♂无芒×♀无芒(♂AA×♀Aa)

7、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

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

让F2中某一中产个体自交,后代中有高产个体出现。

该中产个体的基因型为(  )

A.A1a1A2a2B.A1A1a2a2

C.a1a1A2A2D.A1a1A2A2

8、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

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

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

Fl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1/64B.6/64C.15/64D.20/64

9、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10、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II-2与II-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

根据以下系图谱,正确的推断是

A.

-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II-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III-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D.III-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11、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

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

3:

3:

1。

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

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12、一个只患白化病的女性(致病基因为a)的父亲正常,母亲只患色盲(致病基因为b),则这位白化病患者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A.aXB或aYB.aXB或aXb

C.aaXBXB或aaXbXbD.aaXBXB或aaYY

13、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ll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A.白:

粉:

红,3:

10:

3

B.白:

粉:

红,3:

12:

1

C.白:

粉:

红,4:

9:

3

D.白:

粉:

红,6:

9:

1

14、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和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病为伴性遗传病

B.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

C.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

D.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16

15、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16、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阔叶

阔叶

阔叶243

阔叶119、窄叶122

2

窄叶

阔叶

阔叶83、窄叶78

阔叶79、窄叶80

3

阔叶

窄叶

阔叶131

窄叶127

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1或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植株占1/2

D.用第1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

17、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18、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

杂交实验如图1.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

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

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__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19、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

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III2和III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IV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图1

(1)根据图1,(填“能”或“不能”)确定IV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III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2)两个家系的甲型血友病均由凝血因子VIII(简称F8,即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

为探明IV2的病因,对家系的第III、IV代成员F8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I,推断III3的基因型是。

请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IV2非血友病XXY的形成原因。

现III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IV3)细胞的染色体为46,XY;F8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由此建议III3。

图2

(4)补给F8可治疗甲型血友病。

采用凝胶色谱法从血液中分离纯化F8时,在凝胶装填色谱柱后,需要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若F8比某些杂蛋白先收集到,说明F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这些杂蛋白。

(5)利用转基因猪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F8。

要使乳腺细胞合成F8,构建表达载体时,必须将F8基因cDNA与猪乳腺蛋白基因的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

F8基因cDNA可通过克隆筛选获得,该cDNA比染色体上的F8基因短,原因是该cDNA没有。

(6)为获得更多的转基因母猪,可以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将纯合转基因母猪的体细胞核注入,构成重组胚胎进行繁殖。

答案:

(1)不能0

(2)XHXh,遗传图解如下:

说明:

Ⅲ2产生异常的XhY精子和Ⅲ3产生正常的卵细胞XH结合而成XHXhY

20、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

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

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

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性基因突变为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21、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12分)

图20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致病基因与乙病致病基因连锁,且II-7没有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III—10同时患有甲病(A-a).口)和乙病(B-b)。

60.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

仅考虑甲病,III一9的基因型是________,A和a的传递遵循_________________定律。

61.III-13的X染色体来自第Ⅰ代的________号个体。

22、回答下列I、

小题。

.(14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

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①亲代雌果绳的基因型为    ,F1代雌果蝇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    ,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

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

5,无粉红眼出现。

①T、t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

②F2代雄果蝇中共有种基因型,其中不含丫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③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

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23、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

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0。

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11。

据图11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和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

可推测,位点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

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

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

Ⅱ.植株乙:

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

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

________。

(三)推测结论:

________。

24、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

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

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      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

(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