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6589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docx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

D&L精品

教育辅导用书板块

6.13.2《上图书馆》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1.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2.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3.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语言建构与运用: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概括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

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体味文中作者的图书馆之乐。

一、识作者

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

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

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

王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翻译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二、知背景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

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书。

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一路书香为伴吧。

三、理基础

1.记字音

①教益(yì) ②音讯(xùn)③高耸(sǒng)

④苍穹(qióng)⑤白炽灯(chì)⑥间隙(jiàn)

⑦覆盖(fù)⑧吟啸(xiào)

2.识字形

3.辨词义

(1)消磨·消耗

[辨词]“消磨”指逐渐消耗,磨灭;也指消遣,打发时光,浪费时光。

“消耗”指(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

[选词]①我有更多的时间留在那个坟墓一般的房间里,拿一些破书来消磨光阴。

②一夜晚的烟酒和激动消耗了她不少的精神。

(2)钟情·衷情

[辨词]钟情:

动词,指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衷情:

名词,指内心的情感。

[选词]①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②究竟是什么鸟在那树林里,唱着,唱着,唱着,好像在叫唤什么,好像在诉说什么,下雨了也不停,对山野倾诉衷情。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一灯如豆的夜晚,挡头山周围的一切都已隐没,只有土屋的窗前透着一点灯光,油灯下看书恍惚觉得在享受文人生活。

②其实经济发展趋势、国际局势的演变并不神秘,即使是普通读者,能用心读完这本书,也会豁然开朗,一定会明白许多逻辑关系以及学会对一些信息的解读。

③夏朝的真实性无论从考古还是文献都无法确认,开封曾是夏朝都城的说法更是牵强附会,深挖夏文化,无非就是在“旅游经济”方针下,追求经济利益和GDP的一种手段。

[释义]

①一灯如豆:

一盏只有豆粒那样大光线的灯。

形容灯光暗弱。

②豁然开朗:

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

③牵强附会:

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一、整体感知

1.本文的结构图示

2.本文主旨归纳

作者回顾自己三段在图书馆的阅读经历,梳理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读书的感受与思考,阐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读书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二、合作探究

任务探究一 由表及里,透视内涵——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及作用

任务导引

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意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

任务设计

1.阅读《上图书馆》,回答问题。

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明确:

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2.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明确:

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3.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明确:

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

4.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

明确:

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任务探究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探究文本内容

任务导引

高尔基曾这样说过: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本课所选两篇文章用轻松自由的笔触,写下求学读书的回忆与感悟。

学习时要注意文中关于读书的名句,体味读书的氛围与乐趣。

任务设计

1.本课两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阅读经历和乐趣,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明确:

黑塞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对书籍内容的领悟来写自己对阅读的选择的。

在少年时代,黑塞先是把显得无聊的藏书整个翻了一遍,终于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因为这两部书的吸引,黑塞开始阅读之前几乎看不懂的书,如巴尔扎克的作品。

又过了若干年,黑塞在父亲的指点下,开始阅读中国古典作品的译本,如“中国丛书”(《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吕氏春秋》和《中国民间童话》),还有中国的抒情诗和中国通俗小说。

而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

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对理性的创造性。

2.在《读书:

目的和前提》中,黑塞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有哪些?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作用?

明确:

(1)作者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比如参加社会实践等。

(2)“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特别是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3)特点:

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正因为如此,才顺势提出读杰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杰作。

(4)对我们的人生的作用:

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我们集中心智;使我们的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这些都符合“真正的教养”的内涵,说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确实是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一、语言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是个诗人,却因为各种因缘,有机会走进很多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

最使我震撼的,是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历史文化精品展。

那么多展品,或朴拙或华美,或雄浑或纤巧,________。

它们都是各个历史时期我们这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瑰宝,大美不言,却闪耀着无声的光华。

偌大展厅的展品遵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

辗转迂回间,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实都是时间,________的展品,其实都只是时间的各种幻象。

最初的展品,其实是由自然做出的选择,散布在广袤的天地之间。

后来有了有形的博物馆,有了人为的拣选。

我不否认人为拣选之于它们的意义。

但我想,最终,时间依旧是唯一的评判者。

只有经历过时间,________后,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被保留下来。

或者,再往遥远的将来想一想,最终,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或许也会________。

(    )。

是的,诗歌不是学术研究,不是论文,不需要缜密、翔实的考证,也不需要确凿、科学、正确的结果。

但是它需要有温度的感知,有个性的表达,需要独特的体验和收获,我必须去感知、抓住并呈现它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胜枚举 形形色色 洗心革面 风流云散

B.琳琅满目 形形色色 洗尽铅华 烟消云散

C.不胜枚举 形神兼备 洗尽铅华 风流云散

D.琳琅满目 形神兼备 洗心革面 烟消云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偌大的展厅按照历史年代把展品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

B.偌大展厅的展品按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

C.偌大的展厅遵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让人浮想联翩。

D.偌大的展厅按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基于这样的理由,我想我应该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B.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最想做的

C.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愿意用诗歌这种我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D.基于这样的理由,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自己应该有的想法

4.下列选项中用词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近悉教躬违和,弟子特此致候。

B.惊闻学兄家慈病逝,特致沉痛哀悼。

C.会期定于五日,勿误,特此见示。

D.已悉,一号广州面商,为荷。

5.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

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

要求:

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不超过85个字。

(5分)

答:

                                    

                                    

                                    

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

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答:

                                    

                                    

                                    

二、阅读提升(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共享书店”:

形式不重要,好坏交由市场

7月16日消息,即日起,在合肥三孝口书店,只需用手机下载“智慧书房”App,注册并缴纳99元押金,扫一扫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可以直接把书带回家。

7月16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合肥三孝口书店以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身份正式亮相。

共享书店模式的启动,实现了“由买书到借书”“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

只能现场翻阅或购买,不能借阅带走,这是书店与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区别。

在某种程度上,合肥三孝口书店的共享规则,则是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

只要下载App,交99元押金,即可把书带回家阅读,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还回就行。

从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角度,这种规则,确实是契合了“共享理念”的实质。

同时,看完即还,无须为囤书而烦恼,也满足了时下不少人的“断舍离”态度。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办卡和借阅其实也都比较方便了。

但相对来说,共享书店,因为其属于商业性质,在书的更新频率和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优势,相信能给人与一般图书馆不一样的借阅体验。

抛开共享概念不谈,三孝口书店的最大特点,其实现在书店服务人员从过去的销售身份变身为用户的专属阅读顾问,以“给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阅读服务”为目标,给予人们更为专业的阅读指导。

专属阅读顾问服务,在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书店和公共图书馆,都属于比较稀缺的服务,若能够借此形成特色,必将增加书店的吸引力和卖点。

但问题在于,专属阅读顾问要能够真正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要求可不低。

为了鼓励阅读、传播阅读,共享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只要根据规则完成阅读任务,即可获得充值押金的返还。

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书店的App将自己拥有的书籍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进行管理,通过写书评、晒书拍等方式进行评论和交流,实现“以书会友”。

这些延伸服务,是致力于增加书店与读者的互动频率,并扩大阅读的社交功能,这与时下一些民营书店所主打的社交体验,其实有着殊途同归之效。

其实,对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而言,书店具体的经营模式并不重要,关键是店内所提供的书的质量,是否能满足特定群体的阅读口味,能否引领一种有质量的阅读观念。

在这个意义上,共享书店也好,传统书店也罢,只要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都值得肯定。

事实上,书店作为一种市场化机构,它经营的好坏,评判权最终还是在市场和消费者手上。

明晰这一点,其实不必太在意书店的形式,市场自然会给出最客观的答案。

(“光明网”7月18日,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共享书店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相应规则来鼓励阅读、传播阅读。

B.共享书店之所以按照当下流行的“共享理念”来运营,是因为它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

C.共享书店的阅读顾问给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指导也更为专业。

D.共享书店在书的更新频率和服务等方面有优势,给读者与一般图书馆不一样的借阅体验。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指出,“共享书店”这种形式并不重要,书店经营的好坏最终会由市场来评判。

B.文章指出,读者可以通过共享书店的App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管理自己的书籍,实现“以书会友”。

C.作者针对当下出现的“共享书店”这一新兴事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叙有议,思路清晰。

D.文章认为,书店的经营模式到底怎样并不重要,只有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才值得肯定。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共享书店推出的“阅读奖学金”制度和众多的延伸服务,能取得与时下一些民营书店主打的社交体验相同的效果。

B.继多种共享形式之后,共享书店的出现说明我国共享经济在不同的领域逐渐有了新的尝试。

C.如果像“共享书店”一样将书借阅带走,书店与图书馆的区别就不再明显。

D.因为“共享书店”商业性质的属性,所以在书的更新频率和服务等方面存在优势。

参考答案

1.解析:

选B。

不胜枚举:

是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琳琅满目:

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根据前面的“那么多展品”和后面的“文明的瑰宝”,说明东西多而且珍贵,所以应填成语“琳琅满目”。

形形色色:

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形神兼备:

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而且有神韵。

修饰“展品”,用成语“形形色色”。

洗心革面:

除去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

洗尽铅华:

铅,古代用于化妆,华,外边的华丽。

意思是洗掉伪装世俗的外表,不施粉黛,不藏心机,具有清新脱俗、淡雅如菊的气质。

道家哲学思想。

“洗心革面”是指人的,此处指物经过时间的洗礼,所以只能用“洗尽铅华”。

风流云散:

风吹云散,踪迹全消。

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

烟消云散:

比喻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

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

“风流云散”是指人的,此处指物“展品”,所以用“烟消云散”。

故选B。

2.解析:

选D。

A项语序不当,应为“按照展品的历史年代”;“置身其中”应放在“仿佛……”句前。

B项搭配不当,“偌大展厅的展品按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提取句子主干是“展品布置成空间”,“展品”不能布置成“空间”,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C项,“遵照”搭配不当;偷换主语,前一句的主语是“偌大的展厅”,后一句没主语,根据语境可知“置身其中”句的主语是“我”,“让人……”一句的主语为“展厅”,所以偷换主语,不正确。

故选D。

3.解析:

选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

此处应该是一个过渡句,上面是理由,下面是“诗歌”,而且要跟后面叙述的主体保持一致,只有选项A是这样的结构,故选A。

4.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用词得体。

A项,由“弟子”可知身份是学生,“教躬违和”意思是教师生病了,恰当。

B项,是给同学的唁电,而“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可改为“令堂”。

C项,是告诉对方会期和不要耽误,“见示”是“给我看”之类的意思,可改为“为要”。

D项,是说对方说的事已知道了并约时间当面商量,“为荷”意为“承受恩惠”,可改为“如何”。

5.答案:

首先您要提供需扫描的纸质图书,然后把具体要求告诉我们。

接下来我们会扫描图书并制作成电子书。

如果检查电子书的质量没有问题,结清费用,您就可以把图书和电子书带走了。

6.答案:

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7.解析:

选A。

B.强加因果,应是打通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契合了当下流行的“共享理念”。

C.变未然为已然,这是共享书店追求的目标,并没有成为事实。

D.变或然为必然,原文是“相信能给人……”。

8.解析:

选B。

B项,偷换概念,不是通过管理自己的书籍,实现“以书会友”。

原文是“通过写书评、晒书拍……实现‘以书会友’”。

9.解析:

选A。

扩大范围,原文意思不包括“阅读奖学金”制度。

 

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

1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都在采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次要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而师生之间一旦产生了这种距离感,就很难把思维聚拢,让思维成为主导。

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顾学生的想法,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所以会出现知识传达不到位现象。

因此,相关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只有这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点的探索,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也能够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更加地了解学生,方便“对症下药”,找到学生的不足和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面着重培养。

例如:

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制订相应的讨论课题,把思维方式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训练讨论,让学生们自主接受知识,让学生们之间有竞争,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

2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且十分方便的途径来获取知识,那就是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往往能够从各个方面向学生们传递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与教师和同学们讨论得不来的,相比之下更加珍贵。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化书中的知识,这也是一种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方式,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1、策略之一:

选择阅读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

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

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因此,我们要指导中学生读第一流学者写的书,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所谓的第一流的学者,是指在该学科领域里最知名、最有权威的科学家、学者。

读他们写的书,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

2、策略之二:

时间巧安排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

除进行课堂学习、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必须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

在平时要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

写下皇皇巨著《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在寒暑假、节假日,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3、策略之三:

展示读书笔记,考察阅读效果

做读书笔记是最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一种形式。

每学期一次的笔记展示既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提高。

在展示中发现,学生在笔记中分类记录了多种内容,如:

作家作品简介、妙语集锦、精彩片断、简短书评等,笔记中既有摘抄,也有评论,真正使学生做到“开卷有益”——积累了生活常识和经验,获取大量词汇和语句,培养了语感。

4、策略之四:

抒发读后感受,培养鉴赏能力

写读后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的学生看文学作品,只追求故事情节、关心人物命运,但对于书里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行为怎么评价,却不能独立思考分析。

对此,我有意布置学生写这么几篇读后感:

“我看(某一作品人物)”、“谈谈(某一作家)”、“有感于(某一作品)的主题”等。

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学会了思考和分析,培养了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浅谈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

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

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

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

2007年高考我校的鹰潭地区语文状元曾燕萍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论文或总结(字数大约为2500字)。

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

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

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三、应考探究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

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

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