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6835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docx

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方案

千佛镇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自2001年6月8日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

然而在课改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传统的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

长期如此,将直接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直接影响新一代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素质。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现状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为了了解“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

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

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问题,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2、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讨论的是个体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

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

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3、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

人们越来越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操练式”教学方法,主张合作互动、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和宽松的环境。

4、该领域研究发展地趋势分析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联系:

1、都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低效的教学方法的摒弃,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2、都是借助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并试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论证上升为教学理论。

区别:

1、研究的背景不同:

本课题是在我校全面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以组织实施者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2、研究重点不同:

其他研究大多侧重理论方面,而本课题试图借助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在具体的操作实验中,实践新课标理念,寻找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同时丰富教育教学的价值性理论。

3、研究对象、范围不同:

其他实验研究均在一所学校选择实验班级进行实验,选择实验对象的面不广,而本课题实验在我校全面展开,这样获得的实验经验上升为理论时,更具有普遍性,便于大面积推广。

三、课题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通过使用新教材,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本市实验教师提供使用新教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

3、通过实验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及操作模式的构建,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四、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1、新教材: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专家及一线骨干教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精神,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有效课堂教学:

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

即能够促进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课堂教学。

(二)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

到19世纪,实证主义诞生、科学主义取得了理论形态。

几乎与之同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诞生了。

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

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

1、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研究。

2、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

3、有效课堂教学评估的研究。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解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而如何界定和评估一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

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对比实验法。

在片区未进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实验的学校设立平行的对照班级进行比较。

2、调查研究法:

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顺利开展,才能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五、研究的效果:

通过实验研究,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建立有效课堂教学评估体系、检测量标,为全市同类学校实验教师提供使用新教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

六、课题的保证措施

1、学术保证:

课题组将聘请省、市各级专家担任顾问,聘请具有丰富教育科研水平的市教研室多位同志为常务顾问,对课题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和帮助。

2、组织保证:

成立以白斌同志为组长的课题组,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网络,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

3、时间保证:

研究成员绝大多数均为一线实验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

4、经费保证:

我校全体教职工十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学校后勤全力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研究的机构

1、课题指导及顾问

顾问:

罗丰志(南充市教科所规划办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史斌(阆中市文化教育局副局长)

李兴全(阆中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伍仲明(阆中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高级教师)

指导:

席安明(千佛教育办事处主任)

吴平元(千佛教育办事处教研员)

2、领导小组

组长:

白兵(阆中市千佛镇小学校校长)

副组长:

赵智龙(阆中市千佛镇小学校副校长)

杨春安(阆中市千佛镇小学校教导主任)

成员:

唐自才白海容邵仕奇

参研:

全体任课教师、电教员、实验员

3、研究人员的分工

白斌:

男,44岁,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研究设计和组织工作,先后到北京、上海、无锡、成都等地方考察学习,继而多次组织主研及参研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亲自深入课堂指导、调查,与参研教师共同切磋、分析、探讨、了解实验工作的开展情况。

赵智龙,男,51岁,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实验设备、物资供应。

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杨春安,男,32岁,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方案的编写和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组织老师制订计划,督促老师认真实验,及时阶段小结,按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同时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唐自才,男,44岁,办公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研究各阶段的资料收集与整理

(2)参研(见列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技术职称

内容

备注

陈玉勇

41

小高

实验操作

俞永富

52

小高

实验操作

赵雪艳

34

小一

实验操作

白杨

29

小一

实验操作

陈秀英

53

小高

实验操作

杨大永

50

小高

实验操作

赵晓玲

26

小一

实验操作

申华强

40

小一

实验操作

汪瑞举

42

小高

实验操作

李杰英

40

小一

实验操作

邵钦伟

40

小一

实验操作

周玲

27

小一

实验操作

何建章

52

小一

实验操作

安永孝

50

小高

实验操作

邵治孝

45

小高

设备维修技术培训

---

---

---

---

---

八、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预期达到的目标

阶段成果名称及其形成

承担人

1

准备阶段

2006年3月—2006年5月

培训实验教师,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调查、分析课改实验年级课堂教学现状

1、课题实验方案

2、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2

实施阶段

(一)

2006年6月—2007年7月

完成实验的目标体系研究及操作策略研究,实验班级学生探究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1、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方案

2、实验中期报告

实验教师

3

实施阶段

(二)

2007年8月—2008年12月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形成有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实验班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有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

  4

总结阶段

2009年1月—2009年4月

整理课题相关材料,编辑出版有关论文及教学设计

1、课题研究终期报告

2、教学论文、教案集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预期达到的目标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承担人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新教材,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课题终结报告

2、论文、教案集;

3、电子影像资料。

 

邵治孝

本课题完成时间:

 2009年 5月

阆中市千佛镇小学校

2006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