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8149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

题目:

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并得到迅速推广,使企业获取生产资料的途径与产品营销的范围日趋扩大,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商业活动的中间环节,缩短商业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大幅度地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完全改变了人们过去的生活、交易和生产方式,电子商务正以其崭新的经营理念和实现方式成为企业决胜未来市场的重要工具。

在电子商务环境里,网络使用者可以在线购物,在线支付,但配送功能必须由物流业承担。

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给物流带来巨大的需求,带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向物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物流现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也日益突出。

为此,面对这种问题、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形,研究和探讨当前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发展策略等是当务之急。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依托电子商务所独有的、传统商业所无法与之媲美的快捷、高效的信息源,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运作和管理体系,使其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也是物流行业今后一段时间内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参考各类文献,从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含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梳理和概述。

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含义

(一)电子商务的含义

对于电子商务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具有权威性能够为大多数人接受电子商务的定义。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

1、国外对电子商务的定义

1997年10月,欧洲经济委员会在全球信息社会标准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电子商务的比较严密完整的定义:

“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

”[1]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有关电子商务的报告中对电子商务的定义为:

电子商务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

[2]

加拿大电子商务协会给出了较为严格的电子书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是通过数字通信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买卖以及资金的转账,它还包括公司间和公司内利用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文件传输、传真、电视会议、远程计算机联网所能实现的全部功能(如市场营销、金融结算、销售以及商务谈判)。

2、国内学者的定义

焦新龙(2004)[3]认为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冯晓莉(2010)[4]把电子商务定义为,是在Internet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有关方的网络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二)现代物流的含义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当时被称为PhysicalDistribution(即PD),译成汉语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

60年代初引入日本,被译为“物的流通”。

我国是在80年代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此时的物流已被称为Logistics,原意为“后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军事部门的一种后勤管理方法,战后被引入经济部门,逐渐演变为现代物流。

1、国外对物流的定义

StanleyFalk(2005)[5]从两个层次来描述物流。

首先,中级层次上:

物流主要是移动,供应,维护军队的力量。

这是确实存在的,军队、舰队、空军运作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男子和物资,运输,宿舍,仓库,通讯,疏散,住院,人员更换,服务和管理;其次,在更高层次上,物流是战争经济,包括工业动员,研究和开发;资金采购,招聘和培训,测试,以及实际上几乎所有与军事活动相关的事,包括战略和战术。

1999年,公认的物流专业组织——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CLM)将物流定义为:

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存储计划、实现和控制管理的过程。

[2]

美国物流协会的7R(Right)定义认为:

“现代物流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合适的条件下,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

2、国内学者对现代物流的定义

靳林(2009)[6]认为现代物流是指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唐永波(2010)[7]提出现代物流的称呼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并且是在传统物流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现代物流的内涵主要包括了运输的合理化、仓储的自动化、包装的标准化、装卸的机械化、加工配送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等。

中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

“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三、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

(一)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永波(2010)[7]、黄福华(2003)[8]认为物流电子化应是电子商务概念的组成部分,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电子商务过程就不完整。

他认为在美国,IT厂商把电子商务定位于“无纸贸易”,其中电子化工具主要是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电子化对象主要是针对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并没有提到物流。

那是因为美国原本就有着先进和完善现代化物流,发展电子商务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烦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所以我们所说的电子商务应该也包括物流。

濮小金(2009)[9]指出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快捷上,而物流作为商品实体转移的实现途径,其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度的重要指标。

2、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唐永波(2010)[7]、乔海涛(2006)[10]、焦新龙(2004)[3]等认为物流首先保障生产。

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的工艺流程,再到物资的回收,再到废物的处理,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缺少现代化的物流,生产将难以进行。

其次物流服务于商流。

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商流活动都将退化为一纸空文。

最后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没有现代化的物流来把顾客所选购的商品准确无误的送到,电子商务的快捷方便就等于零。

张承承(2009)[11]提出电子商务能够有效的缩短供货时间和生产周期,简化订货程序,降低库存水平,同时使得客户关系管理更加富有成效。

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全过程,即从原材料的采购、各工艺流程的生产到成品的交付,都需要各类物流活动的支持。

现代化的物流运作模式保证了电子商务的优势的有效发挥。

冯晓莉(2010)[4]认为物流为电子商务服务,在整个电子商务过程中以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

物流也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通过降低库存,合理组织运输,降低流通费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效率,从而拓宽利润来源渠道和空间。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影响

A.Matopoulos*,M.Vlachopoulou,V.Manthou(2007)[12]通过研究食品行业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具体物流过程(如客户服务、订购、采购等)的影响,认为它大大降低了物流过程中的成本,缩小了物流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物流的质量。

曹昱亮(2010)[13]认为电子商务改变了物流配送的运作和管理方法,提高了配送的效率。

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物流配送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电子化的现代物流业务模式从“推”转为“拉”;其次,电子商务环境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实施协同作战,在协调竞争中共同完成科学和系统的物流配送;最后,条形码(BarCode)、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

焦新龙(2004)[3]把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方面的影响概括为四点:

改变了原来的物流配送观念,缩短了物流配送时间,更新了物流配送的过程,简化了物流配送环节。

刘文刚(2006)[14]认为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物流配送定位在为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按照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

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大大简化了配送的过程,使物流配送周期缩短,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2、电子商务促进物流信息化发展

师东菊(2007)[15]认为传统的物流活动都是以商流为中心的,而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流为中心的,信息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和运作方式,通过网络上信息流的传递,可以有效实施对物流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配送的合理化,及时化。

黄福华(2003)[8]认为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信息处理的平台。

物流服务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物的在途时间,实现零库存,及时供货和保持供应链的连续和稳定,这就要求在物流的流通过程中保持信息的畅通。

信息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要素,为物流的正常运转、管理、决策以及制定战略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依据。

张承承(2009)[11]认为电子商务时代要求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都是物流信息化的表现。

条形码技术(Bar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订货系统等技术将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3、电子商务有助于提高物流地位,拓展物流空间

吕金源(2001)[16]、师东菊(2007)[15]认为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绝大多数的商店、银行虚拟化、商务事务处理信息化、生产企业柔性化以后,整个市场只有物流处理还是实物化工作,物流企业成为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级供应商向用户进行实体供应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供应者,是进行局域市场实物供应的唯一主体。

张承承(2009)[11]认为电子商务这一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导致了产业大重组,产业重组的结果可能会使社会上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金融、信息处理业等。

物流企业就是在实业中逐渐强化,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周红(2005)[17]指出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为物流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为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供了运作空间。

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使现代物流的服务范围和内容更广泛,并且由于现代物流要协助企业完成电子商务的售后服务,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和市场机会。

4、电子商务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所谓的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供应方和第二方需求方,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是一种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曹昱亮(2010)[13]认为电子商务企业愿意选择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委托经营部分或全部的物流业务,来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实现途损风险共担。

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形式,而随着改善基本服务内容,第三方物流所能提供的服务将更加周到,并且可以实现电子商务企业达到零库存的理想状态业务。

孙旭东(2003)[18]认为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制造商对物流配送有两种选择:

一是自营,二是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物流配送产业的发展潜力显现,对物流产业进行分析,相信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和国企的股份制改造,效益与成本的驱动会使物流转向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提供商。

冯晓莉(2010)[4]指出企业运行的全球化使物流外包普遍化。

使用第三方物流(3PL)服务,可以使企业通过减少成本来改进财务状况,成功的3PL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提供服务,并可通过规模化提高效益。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情况,存在不一样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物流企业的观念和服务模式落后

周红(2005)[17]认为目前大多数的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尚未形成应有的市场规模。

大多数企业重电子商务,轻物流,导致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严重脱节,物流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出错等现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

张伟、袁长富(2007)[19]指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物流速度慢、费用高、效率低三方面。

毛彦妮(2003)[20]指出大多数人对物流的认识还在初级阶段,很多人把物流当作运输业的新名称或扩展,而且没有认识到物流对企业竞争的重要影响。

另外,各界对物流的认识也还不统一。

(二)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落后

郭海楼、康博宇(2006)[21]觉得目前,市场达不到应有的经济网络规模,网络基础薄弱——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资费过高;现代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更是落后,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亟需解决。

代红梅吴登丰(2010)[22]认为现代物流管理机制科学性不够,管理方法有效性不够,技术创新水平低,信息资源利用率低。

物流企业总体上呈现数量多、经营规模小、集中度低和物流服务需求的离散度高等特征,其整体优势和网络优势得不到发挥,缺乏立足于整个供应链的组织管理模式,急需进行网络化创新。

曹昱亮(2010)[13]在分析当前我国物流配送业中存在的问题时,认为我国的物流配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小,配送体制不完备,企业的发展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环境的支持。

尤其是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已成为了中国物流配送业进一步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三)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

冯晓莉(2010)[4]、唐永波(2010)[7]指出物流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也会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目前此领域的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现代物流资源的再分配。

一些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发生经济纠纷时,有关的金融法规及行业标准对当事人之间经济责任难以确认。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策略

毛彦妮(2003)[20]认为发展物流业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制造商的物流服务需求。

让客户认识到把物流外包更有助于物流费用的降低,从而激发客户的需求。

而真正有创见的企业有不能仅满足于“顾客导向”的原则,应该在激发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引导顾客需求,想客户所未想,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与发展。

孙旭东(2003)[18]总结了客户物流外包障碍:

一是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物流能力,外包意味着要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很可能涉及敏感的裁员问题;二是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第三物流企业没有得到认同;三是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降低其成本,能否给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缺乏信心。

认为应该从信息化建设,流程卓越,知识管理三方面着手来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潘秋荣(2007)[23]认为需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跟踪市场节奏,建立以配送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

打破条块分割,建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

物流配送企业要改变单一送货的观念,让企业人员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

徐存宝张歌凌(2007)[24]建议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电子化物流系统。

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系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政府要在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张伟、袁长富(2007)[19]提出要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业法规体系,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以保障物流市场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物流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物流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功能。

孔令婷(2007)[25]提出要重视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人才成为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重视继续教育,对现在从事物流业的人员进行培训。

六、总结

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

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现代商务流通的两大手段,相互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现代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产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今后,第三方物流将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的主要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洪心.电子商务概论[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严建援.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实施[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焦新龙.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业新型发展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4.

[4]冯晓莉.浅析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J].现代物流,2010:

58-59.

[5]Rainey,JamesC.,CindyYoung.ThinkingAboutLogistics[J].AirForceJournalofLogistics,2005

(2):

30.

[6]靳林.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唐永波.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相互关系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50-52.

[8]黄福华.湖南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探讨[J].民族论坛,2003

(2):

27-28.

[9]濮小金.浅析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模式[J].现代商业,2009:

206-207.

[10]乔海涛,孙海涛.现代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互动作用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

78-79.

[11]张承承.论电子商务与物流两大现代流通手段间的密切性[J].中国商贸,2009(11):

231-232.

[12]A.MATOPOULOS*,M.VLACHOPOULOU,V.MANTHOU.Exploringtheimpactofe-businessadoptiononlogisticsprocesses:

empiricalevidencefromthefoodindust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

ResearchandApplications,2007

(2):

109-122.

[13]曹昱亮.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0:

124-125.

[14]刘文刚.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06:

128-129.

[15]师东菊.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J].物流科技,2007(12):

117-118.

[16]吕金源.电子商务条件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J].现代管理,2001(6):

30-31.

[17]周红.试论电子商务与企业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5

(1):

75-76.

[18]孙旭东.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J].管理世界,2003(3),143-144.

[19]张伟,袁长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经济,2007:

62-63.

[20]毛彦妮.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的信息化管理与市场营销[J].江苏商论,2003:

:

34-36.

[21]郭海楼,康博宇.浅谈电子商务形势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

(2):

32-34.

[22]代红梅,吴登丰.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的网络化创新[J].中国商贸,2010

(1):

120-121.

[23]潘秋荣.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的建设策略[J].物流管理,2007:

34-35.

[24]徐存宝,张歌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J].物流工程,2007:

68-69.

[25]孔令婷.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发展[J].物流工程,2007:

58-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