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8195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docx

五年级数学1+1社团精彩活动资料

 

五年级数学“1+1”

社团活动资料

 

秀红

 

五年级数学“1+1”

社团活动计划

 

秀红

 

数学“1+1”活动计划

秀红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学校的社团活动安排,为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的态度,力争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特制定我们数学“1+1”社团活动计划。

一、活动的目标:

1、激发学生联合会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开放学生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等。

3、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学会用最佳的方法来解题。

 4、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5、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多种能力,学生进行活动时,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不同想法,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地点:

 五

(1)教室

四、活动时间:

每五下午的第三节课

五、活动形式:

课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六、活动思路:

1、处理好课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注重知识的现实性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

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

5、贯彻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7、通过兴趣班的活动,切实调动学生与数学的感情,对今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帮助。

七、活动容安排:

        周次                                                                容

  第七周最大和最小

第八周      循环小数

第九周      小数除法

    第十周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第十二周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第十三周                                                              相遇问题(求路程) 1   

  第十四周                                                          相遇问题(求时间)

第十五周      相遇问题(求路程)2

第十六周    一般应用题

第十七周倒推还原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1+1”

社团活动教案

 

秀红

 

最大和最小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求最大最小的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关于求最大最小的问题的知识。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课

1、用36米的竹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采用,围成菜园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

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米,即四边之和是定数。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因为长+宽=36÷2=18

由结论知,围成长方形的最大面积是9×9=81(平方米)

说明,周长一定的长方形中,形的面积最大。

2、两个自然数的积是48,这两个自然数是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

分析与解:

48的约数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6,8,12,16,24,48。

所以,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48,共有一有5种情况:

48=1×48,1+48=49

48=2×24,2+24=26

48=3×16,3+16=19

48=4×12,4+12=16

48=6×8,6+8=14

两个因数之和最小的是6+8=14。

结论:

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时,两个自然数的差越小,这两个自然数的和也越小。

3、要砌一个面积为72平方米的长方形猪圈,长方形的边长以米为单位都是自然数,这个猪圈的围墙最长是多少米?

解:

将72分解成两个自然数的乘积,这两个自然数的差最小的是9-8=1,由结论,猪圈围墙长9米、宽8米时,围墙总长最少,为:

(8+9)×2=34(米)

答:

围墙最长是34米。

三、练习

1、现计划用围墙围起一块面积为5544平方米的长方形地面,为节省材料,要求围起最短,那么这块长方形地的围起有多少米长?

2、把19分成几个自然数的和,怎样分才能使它们的积最大?

 

循环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2、使学生经历观察和比较循环小数特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

(1)出示月历表。

月历表中的星期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星期一后是星期二,直到星期天,再回到星期一,继续重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它为“依次不断重复”,或者说是“循环”。

(2)观察月历,理解依次重复和循环的含义。

2、导入:

生活中有这些重复现象,数学计算中也会遇到一些重复现象,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探讨吧。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

师:

请看屏幕,它都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400÷75。

(让学生试着计算,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前面我们发现有些除法总是除不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除不尽时商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4)全班交流。

问:

在计算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问题?

(它的商有除不尽的现象。

(5)如果继续除下去会是什么情况?

(余数的数字和商的数字还会不断重复现)

2、出示例题:

28÷1878.6÷11

男生做第一题,女生做第二题。

(体验余数的数字和商的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的况。

3、讨论:

怎样表示这个除不尽的商呢?

讨论除不尽的现象。

4、你知道这样的小数叫什么小数吗?

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呢?

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呢?

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

5、看教材理解。

三、理解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1、

(1)举例说明循环小数中的循环节。

(2)怎样简便表示循环小数?

(3)什么是有限小数?

什么是无限小数?

请举例说明。

循环小数属于哪一种?

2、练习反馈。

(1)下面几个数中,是循环小数的有(),请用简便方法表示出来。

4.20.6666…2.7467467…3.08787…5.476763.1415926…5.7676…

(2)你还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

分类:

可分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中又可分为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3、取近似值。

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它的近似数。

任取上面练习中的两个循环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4、试做:

如果有需要请老师帮助。

0.6666…≈()保留一位小数

0.6666…≈()保留两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一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两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三位小数

(1)你是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的?

(2)比较0.6666……和2.7467467…在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时有什么不同?

(比较区别得出: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几位小数的后一位,如果大于等于5,则向前进一;反之,则舍去。

四、实践、练习

1、判断正误,并改正。

(1)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

(2)9.666是循环小数。

()

(3)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

(4)3232.32是有限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

(先独立判断,再交流评价。

2、选一选。

(1)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A、是B、不是C、不一定是

(2)3.223223的循环节是()。

A、233B、223C、322

3、小刚练习书法,他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句话依次反复写,第62个字应写什么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收获,并提出问题。

 

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关键:

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

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0.18÷9        5.2÷0.2        6.9÷0.3        1÷0。

5

7.2÷0。

72     8。

25÷0.5      0。

35÷0。

5     7.4÷0.1

二、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板书课题)三、自主探索

(出示)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同学们,你们见过奶牛吗?

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从图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2、问:

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3、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呢?

4、请学生在小组谈谈自己的想法。

5、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

220.5÷7=31.5(千克),31.5÷3=10.5(千克)

方法二:

220.5÷3=73.5(千克),73.5÷7=10.5(千克)

方法三:

220.5÷(3×7)=10.5(千克)

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6、观察对比:

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四、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小明的提示列式计算。

(因为付钱时,一种情况付到角,另一种情况付到分,由于本题的单价是2.50元,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本题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3)提问:

每一步在求什么?

乘除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4)探索一题多解。

根据小红的提示,也可以先算出平均每人用了多少吨?

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2、一只蜻蜓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5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

62.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4、小结:

一般情况下,遇到除不尽的情况通常保留一位、两位或三位小数。

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五、教学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有没有问题跟老师或同学交流?

2、出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考考同桌。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取近似值的不同情况,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取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关键:

取近似值的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计算。

0.75÷0.3+3.23.6÷0.4-1.2×5

4.8÷1.2+0.5×50.4×(3.2-0.8)÷1.2

二、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1、创设情境:

小强妈妈前几天买来了一桶香油,重2.5千克(出示实物),因这桶过大,小强妈妈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

请你们帮她想一想该怎么办?

(分装在小瓶里)

这个主意好!

瞧,(出示小瓶子)我找来了一些小瓶子,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香油,那小强妈妈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呢?

出示例题

(1)独立审题,分析条件与问题,然后列式解答。

(2)引发学生思考:

需要准备6.25个瓶子吗?

瓶子数可以是小数吗?

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是多少上瓶子?

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进去吗?

(3)师:

从这一道题中,我们知道,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要采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这题中的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2、出示例题

(1)独立审题,分析条件与问题,然后列式解答。

(2)提问:

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道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呢?

25米够吗?

(3)师:

在这一道题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要采用“去尾法”求近似数,也说是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3、引导学生比较

(1)和

(2)两题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不采用“四舍五入法”。

不同点:

(1)是向整数部分进一;而

(2)只取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舍去。

4、小结:

“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三、深化方法、巩固应用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外请你们各自搜索一些生活中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例子。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发现分数加减法也可以应用减法的性质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来简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出下面算式并计算

7/8-1/4+1/21—(1/6+1/3)

二、教学实施

1、出示题目:

小强做作业时,碰到了两道比较大小的题目:

3/7+2/5○2/5+3/7

(2/3+1/4)+3/4○2/3+(1/4+3/4)

师:

你能很快帮小强写出答案吗?

同桌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3/8+5/83/7+5/6+4/7

5/8-(3/8+1/12)2/3-1/4-1/4

5/6+2/5+1/6+3/55/9+(4/5+4/9)

㈠、指出:

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㈡、学生独立完成,六人板演。

㈢、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运算定律或性质与计算结果。

(1)加法结合律;

(2)加法交换律;(3)(4)减法运算性质;(5)(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㈣、教师介绍一个妙招:

“算”有妙招

同级运算可交换

符号跟着数来跑

括号前面是减号

去掉括号要变号

3、列式计算

(1)从3里面减去5/8与1/6的和,差是多少?

(2)13/4减去2的差,再加上4/3,和是多少?

(3)1/2与1/3的和减去2/3的差是多少?

三、综合练习

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8+1/5+5/82/5+3/5-5/7

5/12-1/6-5/6+7/122-2/7-5/7

4/7+(17/24-4/7)12/13-(12/13-2/3)+1/3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遇问题(求路程)

教学目标

  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运动和时间变化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时间和路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一)口答列式,并说明理由.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驶240千米需要几小时?

  教师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二)创设情境

  1.录音(或录相)“有一天,华放学回家,打开书包正准备做作业.发现没在意将同

  桌诚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给诚打通知他,两人在中商量了一会,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华把作业本还给诚呢?

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办法呢?

  2.小组集体讨论

  

(1)华送到诚家;

  

(2)诚来华家取走;

  (3)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交给诚.

  3.认识相遇问题

  

(1)找两名学生表演第三种情况,其余学生观察并说出是怎么走的?

(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

  

(2)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

(越来越近,最后变为零)教师指出:

当两个人的距离为零时,称为“相遇”具有“两物、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这种特点的行程问题,叫做“相遇问题”板书课题:

相遇问题

  (三)出示准备题:

  华距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华每分走60米,诚每分走70米.

  思考:

  1.出发3分钟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说明什么?

(相遇)

  2.两个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两人所走路程和=两家距离)

  二、教学新课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教师指名读题,并在例题中“同时”、“相遇”的下边用红笔做上标记.

  请同学解释这两个词的含义.

  2.由学生尝试解答例3

  4.结合线段图订正答案.

  方法一:

65×4+70×4方法二:

(65+70)×4

  =260+280=×4

  =540(米)=540(米)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5.比较

  

(1)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简便?

  

(2)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巩固练习

  

(一)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龙每分走52米,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二)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讨论:

行程问题在出发地点、出发时间、动动方向、运动结果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板书:

  出发地点:

两地

  出发时间:

同时

  运动方向:

相向(相对、对面)

  运动结果:

相遇

  (三)两只轮船同时从和相对开出.从出发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

  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遇.到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四)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

  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1.由学生用手势表述题意.

  2.比较:

与前面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

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五)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

  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经过2小时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由学生用手势语言向同组同学介绍题意.

  2.由学生独立解答

  3.出示四种不同解法,请同学小组讨论并做出判断.

  方法一:

75×1+75×2+69×2方法二:

75×(1+2)+69×2

  方法三:

75×1+(75+69)×2方法四:

(75+69)×(2+1)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上面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行程问题也还有许多变化,请你猜一猜,行程问题还可能有哪些变化?

  (相背、同向、不同时、不相遇、相遇后返回第二次相遇,三个物体运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一种,求路程,它需要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怎样求?

如果要求“相遇时间”该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怎样求呢?

请同学们在课下思考?

  五、课后作业

  

(一)两只轮船同时从和相对开出.从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伤害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到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二)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相遇问题(求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找到与求路程应用题的在联系.

  2.正确分析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出示复习题

  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画图,列式解答.

  2.订正答案

  3.小组讨论:

试着改编一道求相遇时间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讨论:

复习题的线段图该怎样改一改.并试着画一画.

  2.联系复习题的解法,尝试解答

  3.订正思路

  想法一:

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几分走270米,就是几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

根据复习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依据乘法的因积关系可得: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三、反馈调节

  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学生独立分析解答.

  2.订正答案.

  3.质疑:

对于“求相遇时间”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4.教师提问

  

(1)要求“相遇时间”题目中需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2)例题与复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一)从到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二)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教师提问:

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