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8340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docx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

组成:

大黄30G,芙蓉叶50G,赤小豆20G。

三味打成粉与凡士林100G调成膏。

主治,疮痈肿毒。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陈红宾老中医家传方。

效果,外敷一般1-3次消肿。

我用了20年,效果很佳。

发表于2006-4-1811:

42|只看该作者2012-09-18

散毒膏外敷治疗疮痈肿毒

唐书生2012-09-18

【摘要】:

正笔者自制散毒膏,用于急性期疮痈肿毒患者,疗效颇佳。

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

三七2份、嫩松香5份(乳香代用也可)、雄黄1份、鱼石脂软膏5份、50~70%酒精适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鱼石脂软膏痈肿急性期三七松香雄黄外敷治疗酒精乳香代用

【正文快照】:

笔者自制散毒膏,用于急性期疮痈肿毒患者,疗效颇么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

三七2份、嫩松香5份(乳香代用也可)、雄黄1份、鱼石脂软膏5份、50一70写酒精适量.制法:

先将三七、松香、雄黄分别研为细末,然后与鱼石脂软膏调和,再根据其膏剂浓度,加入适量的酒精,调匀成粘性膏剂。

 

臀痈的诊断、臀痈的分析、臀痈的治疗

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由于臀部肌肉注射引起的,俗名针毒结块,也称为臀痈。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臀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组织炎。

--------------------------------------------------------------------------------

臀痈的诊断要点

发病前常有臀部糜烂损伤史,或臀部肌肉注射史。

痈发于一侧臀部,肿硬疼痛,形大如盘,肿逾盈尺,范围较广,边缘不清,步履艰难。

及至酿脓,J掀肿疼痛,肿势渐聚。

身伴寒热,四肢酸楚,尿赤便秘。

脓成外溃,色黄稠厚,或疮口内有腐烂坏死组织,泄脓不畅。

疮口收敛迟缓,约需1月左右。

本病需与有头疽及臀部流注相鉴别。

有头疽初起即有粟粒状脓头,痒痛并作,肿胀扩大,腐烂时形如蜂窝。

流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不局限于臀部一处,有此处不愈,他处又起的现象。

--------------------------------------------------------------------------------

臀痈的辨证分析

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或寒湿外受,蕴结化热,或不洁之毒直中,湿热火毒搏结而成。

具有来势急暴,病位较深,范围较广,难以起发,成脓较快,但溃破较慢的特点。

臀部经属膀胱,湿热火毒流结太阳或毒邪直中,属内之外之侯,故来势较急、病位较深,先痛后肿,溃敛均迟。

若外受淫邪,蕴而化热,结聚成痈,其势由外至内,来热虽急,病位较浅,故肿痛俱作,皮红灼热。

治疗以解毒消肿为要。

--------------------------------------------------------------------------------

臀痈的辨证论治

湿热型

【证见】来势较急,皮色不变,先有痛处,后渐作肿,局部漫肿,硬而拒按,头疼身痛,四肢酸楚,口渴不欲饮,溲赤。

溃后疮深脓稠,出脓不畅,伴有腐肉。

【治法】清热解毒,和营化湿。

【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合仙方活命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

黄连6克,黄柏9克,生栀子12克,板蓝根30克,当归9克,赤芍9克,牡丹皮9克,生薏苡仁12克,茯苓9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脓腐不易外出者,加皂角刺9克、炙穿山甲9克。

局部皮色不红微热者,加桃仁9克、红花6克、泽兰9克,酌减清热解毒之品。

溃后体虚收口缓慢者,改服八珍汤(参照一般痈溃后期)。

2.中成药

(1)黄连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连翘败毒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西黄醒消丸,每次3~6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银芙二黄散(王绍贵《四川中医》1988.7)

处方:

金银花30克,黄柏30克,大黄20克,芙蓉花(或叶)20克。

四药分别研细末,加入开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敷药时须露出顶部,使溃后排脓通畅。

适用于蜂窝组织炎。

毒火型

【证见】局部肿痛,肿势较局限,皮红掀热,头痛身疼,四肢酸楚,身热憎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脓成欲溃则痛如鸡啄,夜不能眠。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火解毒消肿。

【方药】

1.主方银花解毒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处方:

金银花12克,紫花地丁12克,黄连6克,连翘9克,象贝母9克,生栀子9克,牡丹皮9克,玄参9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酿脓者,加炙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

初溃者,加桔梗9克、生薏苡仁12克。

2.中成药

(1)西黄醒消丸,参照湿热证。

(2)解毒消炎丸,每次6粒,儿童减半,每日3次,饭后吞服。

注意不可嚼服或化开后服。

3.单方验方参照湿热证单方验方。

--------------------------------------------------------------------------------

臀痈的外治法

未溃红热明显者,用玉露膏外敷;红热不明显者,用金黄膏或冲和膏外敷。

脓成宜切开排脓。

腐烂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时,可以进行清创,清除坏死组织。

溃后先用八二丹、红油膏外贴,脓腔深的加用药线引流。

腐脱新生,渗出黄稠滋水时,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盖贴。

如疮口有空腔不易愈合,可加用垫棉法压迫。

--------------------------------------------------------------------------------

臀痈的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参照“一般痈”饮食疗法。

2.预防调护

患病后应卧床休息。

肌肉为活动用力之处,若不予限制活动,每使毒邪扩散,病情加剧。

肌肉注射要注意消毒,避免毒邪乘虚人中。

中年以后,应避免露风冒雨,久坐湿地,以免诱发本病。

 

臀痈(臀部蜂窝织炎)

时间:

05-06来源:

发布:

laozhongyi

 

臀痈(西医病名:

臀部蜂窝织炎)2012-09-18

 

臀痈之名出《格致余论·痈疽当分经络论》。

《外科启玄·臀痈》曰:

“臀上乃是太阳经,多血少气,盖精肉气血罕来,最痛。

臀痈多因肌肉注射染毒,或因湿热火毒蕴结所致。

为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的痈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臀部蜂窝织炎。

 

[诊断依据]

1.多发于臀部一侧。

患侧漫肿,边界不清,逐渐高肿坚硬,色红灼热,疼痛明显,患肢步行困难。

2.成脓后不易自溃,脓液稠厚、量多,疮口深,容易形成大块肌肤坏死,空腔,收口慢,或形成瘘管。

3.常伴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全身症状。

4.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

1.有头疽:

初起有粟粒样脓头,疼痛并作,肿胀扩大,溃烂后如蜂窝。

2.流注:

漫肿疼痛,皮色如常,不局限在臀部一处,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现象。

 

[辨证论治]

1.湿热壅滞证:

发病急,局部漫肿,皮色不变,硬而拒按,头身疼痛,四肢酸楚,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湿解毒。

2.火毒(炽盛)证:

局部肿痛;皮色焮红,头身疼痛,发热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

结,舌红苔黄干,脉弦数。

清热解毒。

3.脓毒(蕴积)证:

化脓之际,臀部焮肿,剧痛如鸡啄,按之有波动感,发热持续不

退,口渴,尿黄,便秘,苔黄腻,脉洪数。

托毒排脓。

4.余毒凝滞证:

发热已退,疼痛减轻,脓液未尽,疮周略有红肿,苔薄黄,脉缓。

正排脓解毒。

普济消毒饮治水痘效佳2012-10-15

  普济消毒饮源于《医方集解》,由黄芩、黄连、陈皮、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白僵蚕、升麻、柴胡、桔梗、甘草组成。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散风功效。

临床中取其新用治疗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水痘,收效较好。

  如某些患儿经注射或内服阿昔洛韦、青霉素、奈普生等抗病毒、防感染、解热西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氧化锌洗剂,皮疹有所消退,但新的皮损仍不断再现,似粟粒至高梁大小的红色丘疱疹较多分布于头皮、颜面、颈部、躯干、四肢,少数伴有脓疱,痒剧,触之皮疹灼热,兼有口渴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数者。

足以说明体内感受热毒较重,蕴于肌肤而发。

热不清毒不解,则痘疹反复出现,此种病情应加清热解毒类中药内服,方能奏效。

  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以普济消毒饮化裁,可增其清热抗病毒之功。

于原方中去陈皮、升麻、马勃、白僵蚕、桔梗,加大青叶、生地、知母、石膏、银花,剂量可按年龄大小,酌情取用。

  方中黄芩苦寒,清热泻火;黄连苦寒,清热泻火,解毒医疮;大青叶、板蓝根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玄参苦咸寒,滋阴润燥,降火解毒;柴胡苦微寒,疏散退热;牛蒡子苦寒,疏散风热透疹;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止痒;生地甘苦寒,清热滋阴;知母苦寒,清热泻火止渴;石膏大寒,清热止渴;银花甘寒,清热解毒消炎;连翘苦寒,清热解毒透达表里;甘草甘平,清热解毒。

日期:

2012年7月19日-来自[临床验案]栏目

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扁桃体炎232例报告

【摘要】目的:

观察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效果。

方法:

分析十年来应用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

总有效率96.9%。

结论:

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安全、有效。

【关键词】急性扁桃体炎;普济消毒饮

急性扁桃体炎属于中医学风热乳蛾范畴,多发生于春秋季节。

我院从1988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232例患者中,男132例,女100例。

年龄8~56岁,平均28岁。

病程2天以内96例,2~7天60例,7天以上76例。

单侧扁桃体炎102例,其余均为双侧。

73例因应用西药治疗效果不好而改用中药治疗。

151例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39℃以上43例。

伴有颌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54例,扁桃体表面有脓点或脓性白色伪膜84例。

  1.2治疗方法

  应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用药期间不用其他药物。

体温超过39℃者取少商或商阳及耳廓背部点刺放血。

普济消毒饮药物组成:

黄芩15g,黄连12g,玄参20g,连翘12g,金银花30g,板蓝根30g,马勃9g,牛子9g,薄荷9g,桔梗9g,赤芍10g,荆芥12g,僵蚕6g,甘草6g。

随症加减:

咽痛剧烈有黄痰咳嗽,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射干12g、瓜蒌皮15g、石膏30g;如果伴有高热、便秘加生大黄9g、石膏30g、知母15g。

每剂加水煎两次,混合后分4次服用,12岁以下儿童酌情减量服用。

用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观察治疗5天,根据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判定疗效。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用药5天后症状和体征均显著改善或消失,体温或白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

有效:

用药5天后症状和局部体征明显好转,体温或白细胞计数下降或有一项恢复正常,继续用药3~5天后症状体症消失。

无效:

用药5天后症状和体征无好转,改为其他治疗方法。

  2结果

显效86例,有效13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6.9%。

  3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女,23岁。

2005年10月12日初诊。

主诉:

咽喉疼痛伴恶寒发热4天,伴乏力头痛、便结溺赤。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感",给予感冒灵冲剂和罗红霉素口服3天,症状无好转。

由于对多种药物过敏而来诊。

检查:

体温39℃,咽峡红肿,双侧扁桃体Ⅱ度大,表面有黄白色脓点,双颌下淋巴结肿如枣大并有触压痛,白细胞计数1.68×109/L,中性0.81。

热乳蛾,邪热传里,肺胃热盛。

治疗:

泻火解毒,消肿利咽。

处方:

黄连12g,黄芩15g,玄参20g,连翘12g,荆芥12g,马勃12g,牛子12g,二花25g,薄荷9g,板蓝根30g,生石膏30g(先煎),生大黄9g(后下),知母12g,僵蚕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一剂。

3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唯咽喉有异物感,扁桃体脓点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继原方去石膏、大黄、知母,加花粉15g、射干10g。

继续服2剂而愈。

  4讨论

急性扁桃体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少年和青壮年多见,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

有些患者仅依靠抗生素等治疗不一定取得较好效果,也有一部分患者不适用于抗生素的治疗。

所以,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不失为有效方法。

中医学认为,咽喉为肺胃所属,风热邪毒侵袭,引动肺胃火热上蒸,内外邪毒缚结,津液受灼,炼津成痰,痰火邪毒蕴结喉核致生本症。

所以,风热乳蛾多是火热实症,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泻火利咽消肿。

方中荆芥、牛子、薄荷疏散风热,达邪外出;金银花、黄芩、黄连、板蓝根、马勃、连翘清热泻火解毒;桔梗、玄参利咽消肿;甘草解毒兼调和诸药。

全方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不伤阴;清喉利咽泻火消肿不恋邪。

重用玄参,一般用20~30g,滋阴解毒,止痛消肿,能够迅速减轻咽部症状。

高热、便秘者是热邪将入阳明之势,可加石膏、知母、大黄以清邪热,采用分多次服用,保持药效的持续性。

在本组无效的7例例患者中均由于就诊过晚,经手术治愈。

本方在临床观察中除有个别服药后便稀及次数增多外,未见其他副作用。

作者单位:

开封市金明医院,河南开封475004

日期:

2009年8月25日-来自[2009年第21卷第12期]栏目

普济消毒饮和葡萄糖酸锌片治疗痤疮30例体会

【摘要】  目的:

研究普济消毒饮和葡萄糖酸锌片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普济消毒饮和葡萄糖酸锌片口服治疗30例痤疮。

结果:

痊愈12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

结论:

普济消毒饮和葡萄糖酸锌片治疗痤疮疗效明显。

【关键词】普济消毒饮葡萄糖酸锌片痤疮

  寻常痤疮中青年多见,现将普济消毒饮和葡萄糖酸锌片口服治疗痤疮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来自中医科门诊,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符合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15~35岁,平均25岁;病程2个月至1年,平均10个月,皮损主要位于颜面部,皮疹以炎症性皮疹散发、黑头白头粉刺为主,少数为结节和囊肿。

除面部痤疮外无其他皮肤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治疗方法普济消毒饮:

黄芩(酒炒)12g,黄连(酒炒)10g,陈皮、甘草各6g,玄参、柴胡各9g,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各10g,牛蒡子9g,薄荷6g,僵蚕9g,升麻5g。

水煎服,1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葡萄糖酸锌片每日一片,一日3次口服,治疗30天。

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焦虑、紧张、抑郁、激怒等情绪。

  1.3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一周内皮疹消退2/3以上为痊愈;消退1/2~2/3为显效;消退1/3以上而不足1/2为有效;消退1/3以下为无效。

  2结果

  痊愈12例,占40%;显效3例,占10%;有效8例,占26.67%;无效7例,占23.33%;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76.67%。

  3讨论

  痤疮发病与性激素分泌异常、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毛囊内微生物增生、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有关。

雄激素及其受体含量增高在女性痤疮的发病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1]。

寻常痤疮病因病机古代所论不多,仅以外邪、湿聚、血热立论;近代论述较多,从风热、肺热、血热、胃肠积热、血瘀痰结、冲任失调、阴虚不足7个方面阐述,又提出了从热、郁、痰三方面来总体概括认识此病[2]。

普济消毒饮见于李东垣的代表作《东垣试效方》,方用黄芩、黄连、升麻、板蓝根清泻肺胃火毒;牛蒡子、连翘、薄荷、升麻、柴胡疏散上焦风热;陈皮、僵蚕、玄参、马勃、桔梗、甘草化痰散结。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方中连翘、黄连、黄芩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3]。

黄芩、连翘、黄连对毛囊上皮角化过度有治疗作用[4]。

在临床实践中普济消毒饮多用于头部疾病如急性腮腺炎等疾病。

普济消毒饮也有用于治疗痤疮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5~7]。

锌为体内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味觉等作用;通常锌缺乏时可引起生长停滞、生殖无能、伤口不易愈合、机体衰弱,还可发生结膜炎、口腔炎、舌炎、食欲缺乏、慢性腹泻、味觉丧失及神经症状等。

葡萄糖酸锌片通常用于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

有研究显示,成人痤疮患者发样中锌低于正常值[8]。

也有人发现痤疮患者血清锌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9]。

有人对52例痤疮患者口服补充锌剂3个月后43例患者痤疮症状有所好转[10]。

总的说来,以普济消毒饮和葡萄糖酸锌片口服治疗痤疮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燕,蒋艳霞,郑金锋,等.痤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的测定[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

(2):

131.

  [2]刘叶兰,孙亦农.中医对寻常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J].河南中医,2006,26(4)6-7.

  [3]黄畋,孔俐君,孔令,等.148种中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5):

307.

  [4]柴宝,黄畋.中药痤疮冲剂对兔耳模型抗角化作用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5):

326-327.

  [5]许新.普济消毒饮加味治疗面部痤疮50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4):

7.

  [6]曹东升,刘占涛,岳利平.普济消毒饮治疗痤疮[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3):

157.

  [7]蒲晓东.普济消毒饮加味治疗痤疮78例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

713-714.

  [8]孙克会,周子亮,五显义.痤疮等5种常见皮肤病患者发中微量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21

(1):

12-13.

  [9]朱晓东,许振山,刘运东.痤疮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8):

42-43.

  [10]朱晓东.补锌治疗痤疮[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2,19(4):

30-31.

作者单位: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吉林吉林132000;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

日期:

2009年8月24日-来自[2009年第21卷第6期]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