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8397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docx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摘要

移动学习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线教育也开始进入爆发期,移动学习作为在线教育的一种形式发展迅速。

以ipad、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得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方式。

以电信网络运营商、校园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网站为代表的多种形式的网络资源给移动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

本文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结合2种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近几年对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探讨了移动学习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移动学习的常用设备,认为移动学习是一种碎片式的、非线性的、分布于多种载体、可以交互共赢的认知建构过程和发布过程,分析了移动学习的应用现状,同时也分析了移动学习随时间的研究趋势、相关问题并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人们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有效了解移动学习的发展及应用,了解移动学习的研究动态、研究趋势及发展变化,有效利用移动学习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帮助,同时希望为大家实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

移动学习;应用现状;移动学习终端;

 

引言1

第一章移动学习概述2

1.1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阶段2

1.2常见的移动学习设备3

1.2.1智能手机3

1.2.2iPad3

1.2.3便携式电脑3

1.2.4PDA4

第二章移动学习应用研究现状的调查5

2.1调查研究过程5

2.1.1研究样本的选取5

2.1.2内容分析类目表格的设计5

2.1.3具体研究步骤5

2.2调查研究的结果6

2.2.1移动学习的研究类别现状6

2.2.2移动学习研究的时间变化趋势8

第三章移动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10

3.1关注度不稳定10

3.2两种核心期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重视度不均衡10

3.3移动学习环境方面研究不充分11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谢辞14

 

引言

随着无线移动通讯终端设备的发展与成熟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包括3G环境的出现,移动学习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自由便捷的学习方式。

对于一个有学习愿望的个人来说,学习可以在任何空闲的环境下发生,这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显然会有大幅度提升。

移动学习兴起于各种手持设备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持式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交流和学习。

[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移动学习的理解已经不再局限于“移动的设备”和“移动的学习者”,他们更倾向于把现代社会看作一个移动的整体。

在这样的移动学习的社会中,所有的学习应该是个性化的、学习者中心的、情境化的、合作的、随时随地的和终身化的。

据统计,目前使用智能手机、Ipad或其它移动通讯设备进行不同程度移动学习的人群呈海量发展,在行走的路上、公交车上、地铁上随处可以看到这种基于屏幕的浏览学习的情景。

那么有什么样的学习设备支持这种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怎样?

相关研究的动态和趋势如何?

移动学习现状和应用研究情况又是怎样呢?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结合这些问题做些探究,旨在为人们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有效了解移动学习的发展及应用,了解移动学习的研究动态、研究趋势及发展变化,有效利用移动学习来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帮助,同时希望为大家实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相关参考。

 

第一章移动学习概述

现代社会信息量剧增,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能够有效完成学习

内容,于是零散的时间和移动的空间就成为一种补充。

这就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主观环境,就是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人们寻找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方式。

最早的移动学习是使用非电子介质的载体比如书本、笔记、纸条等,随着通讯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移动学习也得到了大跨越式的兴起和发展。

1.1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阶段

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萌芽期、发展期、爆发期[2]。

(1)萌芽期:

约2003-2006年

在2003年左右,随着手机短信和WAP的兴起,将这些技术用于促进学习,成为远程教育技术研究者所关心的话题。

主要形式是短信和WAP网站。

由于信息量少、浏览速度慢等缺点,移动学习远没有形成用户规模。

当时的设备还没有操作系统,智能手机的概念还不为人所知,移动学习处于萌芽时期。

(2)发展期:

约2006-2010年

自2006年以后,智能手机首先在商务人群、白领、上班族兴起,当时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非常繁多,主要是诺基亚的Symbian、微软的WindowsMobile等,还有联发科的MTK平台。

智能手机设备的小范围普及,用户在数千万级别时,对智能手机软件应用的需求自然上升。

此时有一部分企业开始研发移动学习软件,如碟中碟的移动英语通、诺基亚的行学一族等。

当时移动学习市场的需求,以单机版下载为主,通过PC安装至手机设备。

Android和iOS设备自2008年以后才开始兴起。

(3)爆发期:

约2010-2015年

自Android、iOS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以来,移动学习学习的App进入了爆发期。

各类与学习有关的App的数量估计在10万款以上,移动学习进入爆发期。

大量的企业开始开发移动学习的App,主要分布于幼儿应用、中小学、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各个领域,预计这个爆发期一直会持续到2015年以后。

表1-1国内移动学习发展阶段

时间

2003-2006

2006-2010

2010-2015

 

特点

概念研究阶段

短信

WAP

无操作系统

产品数量增加

单媒体

操作系统多样化

智能手机应用增多

数量大幅增长

质量高

多媒体化操作系统集中化

1.2常见的移动学习设备

移动设备的发展是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等的基础上,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模拟到数字,再到智能化的发展过程。

1.2.1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Smartphone)就是一台可以随意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的手机(就像电脑那样),并且有专用的操作系统软件。

在3G通信网络的支持下,智能手机势必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3]。

随着手机、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PDA、PPC(PowerPC掌上电脑)之间的区别已经不是十分明显了。

智能手机将会成为以后移动学习的主流设备。

1.2.2iPad

iPad是苹果公司于2010年1月27日发布的一款平板电脑。

iPad是介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一种电子产品,具有邮件、图片、视频、游戏、YouTube、记事本、iPod、iTunes商、AppStore、iBooks、iWork等强大功能,是下一代移动学习设备发展的方向之一。

1.2.3便携式电脑

便携式电脑(LaptopComputerorNotebook),通常称为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相比,笔记本电脑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特点,加上无线网络技术的配合,笔记本电脑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移动学习的主要学习工具。

先进的笔记本电脑,例如平板电脑(TabletPC),不仅具有笔记本电脑的所有功能,还增加了提高移动计算能力的功能[4],这大大提高了移动学习的效率。

1.2.4PDA

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也称作个人数字助理,是具有轻便、小巧、可移动性强等优点的掌上电脑,可以通过GPRS方式进行无线上网。

PDA被广泛运用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学校的日常活动中。

 

第二章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的调查

2.1调查研究过程

2.1.1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研究样本选取范围为教育技术专业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2013年4年期间全部与移动学习有关的论文。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创办最早、影响最广的两个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内容涉及教育信息化政策、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网络远程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学科建设、学习资源、技术与产品、国内外教育技术动态等方面。

《中国电化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CSSCI检索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5]。

《电化教育研究》由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教授主编,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是我国教育与电教界的学术理论园地和权威性刊物,素有“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之称誉,是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倍受国内外数万读者的倾心和爱戴[6]。

这两种期刊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创办最早、影响最广的两个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

所以在这两个核心期刊中选取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2.1.2内容分析类目表格的设计

本研究的内容分析类目有10个:

理论研究、资源开发、平台研究、用户研究、学习模式研究、学习系统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微型移动学习、活动过程设计和其他研究。

设计制定的内容分析类目表格如表2-1所示。

2.1.3具体研究步骤

首先,确定总体并进行抽样。

在《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2013年4年期间共96本期刊中,重点抽取了与“移动学习”紧密相关的论文共38篇。

其中在《中国电化教育》中选取论文24篇,在《电化教育研究》中选取论文13篇。

然后,对文章题目、摘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设计制定以下内容类目分析表2-1,对研究样本进行系统地分析并记录其事实和频数。

由于本研究的内容分析工作仅有笔者一个人完成,所以评判者为一人,内容分析的信度为100%。

最后,应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分析。

表2-1内容类目分析表

分析单元(期刊)

分析类目

中国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文章总数

比例

1理论研究

2资源开发

3平台研究

4用户研究

5学习模式研究

6学习系统研究

7学习环境设计

8微型移动学习

9活动过程设计

10其他研究

合计

 

2.2调查研究的结果

2.2.1移动学习的研究类别现状

从表2-2可以看出移动学习近4年来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情况如下:

重视学习资源开发以及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设计的研究所占比例最大为16%。

移动学习平台研究和移动学习模式模型方面研究持平均为11%。

理论研究和对用户方面的研究持平为8%,相对来说这两方面的研究还是不足。

而移动学习系统研究、移动学习环境设计及微型移动学习3方面内容的研究相对来说要弱一些,但也是持平状态,均为5%。

设计制定的内容分析类目表格调查结果如表2-2所示。

 

表2-2内容类目分析表调查结果

分析单元(期刊)

分析类目

中国电化教育

(篇)

电化教育研究

(篇)

文章总数

(篇)

比例

(百分比)

1理论研究

3

0

3

7.9%

2资源开发

4

2

6

15.8%

3平台研究

2

2

4

10.5%

4用户研究

0

3

3

7.9%

5学习模式研究

3

1

4

10.5%

6学习系统研究

2

1

2

5.3%

7学习环境设计

1

1

2

5.3%

8微型移动学习

1

1

2

5.3%

9活动过程设计

5

1

6

15.8%

10其他研究

3

2

5

13.2%

合计

24

13

38

为了更清晰地看出各类目相对于总体的大小,结合表2-2内容类目分析表调查结果数据,生成如下类目分析饼图2-1。

 

 

图2-1类目分析饼图

2.2.2移动学习研究的时间变化趋势

为了方便从时间上分析移动学习相关研究的变化过程,经统计生成了表2-3说明4年间移动学习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情况。

结合表2-3数据,生成了图2-2有关移动学习研究论文在4年期间的分布柱状图以及图2-3刊物类别及时间分布折线图。

表2-3研究样本的刊物类别及时间分布情况分表

 

期刊

名称

年份

2010-2013

2010

(篇数)

2011

(篇数)

2012

(篇数)

2013

(篇数)

小计

(篇数)

《中国电化教育》

5

7

8

4

24

《电化教育研究》

3

4

1

6

14

合计

8

11

9

10

38

图2-2柱状分布图

由图2-2的柱状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出,2012年《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两本期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论文收录情况相差较大,而其他年份收录情况差距小,但总体来说《中国电化教育》对移动学习论文收集量较大,说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对移动学习的论文研究情况更加重视一些。

 

图2-3刊物类别及时间分布折线图

从折线图2-3近年来移动学习论文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趋势,2010年到2011年呈上升趋势,2012年论文数量略有下降,而2013年又略有上升,但总体并没有超过2011年,研究情况有所减弱,也说明了大家对移动学习的关注度不稳定。

 

第三章移动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已经涉及到了人们学习的各个层面,如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模式构建、学习资源开发、语言学习领域等等,都将因为移动学习的出现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可以说会对人们未来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

下面笔者结合以上调查结果对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状况的相关分析及解决对策。

3.1移动学习相关研究关注度不稳定

移动学习的研究发展迅速。

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

从2003年在国内发展开始,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相关研究论文也不断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

2010年到2011年持续上升,但2012年论文数量略有下降,而2013年又略有上升的情况来看,说明了大家对移动学习的关注度不稳定。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相关研究已经有所重视与关注,所以将视线转移到其他方面,但其实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与探讨。

同时近几年也是移动学习在国内发展呈现爆发趋势的几年,所以现在的移动学习更需要得到大家的持续且稳定的关注,使其得到更加充分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大家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3.2两种核心期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重视度不均衡

由图2-2的柱状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出,2012年《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两本期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论文收录情况相差较大,而2010年、2011年和2013年两种期刊对论文的收集量有差别,但差距情况较小,但总体来说《中国电化教育》对移动学习论文收集量较大,说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对移动学习的论文研究情况更加重视一些,而《电化教育研究》对其关注度和重视度要低一些。

移动学习方便、快捷的特点,得到了庞大移动终端用户群体的认可,有用户主动寻找、下载使用学习类的应用,尤其是在中小学及大学生。

但是在学习者整个学习行为中,移动学习尚未形成学习方式的主流。

原因主要是用户移动学习的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用户有一个培育的过程。

另外一部分原因,基于书本和面授培训班的学习方式,还居于主流,尤其是基于书本的学习方式,在未来十年中仍然居于主要地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移动学习无所作为,恰恰说明移动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边际应用”,在结合图书和面授培训方面,移动学习具有天然的优势。

所以,各期刊应该提高对移动学习的重视、研究和发表,从而让移动学习观念更为普及,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3移动学习环境方面研究不充分

由表2-2和图2-1可知,重视学习资源开发以及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设计的研究所占比例最大为16%。

移动学习平台研究和移动学习模式模型方面研究持平均为11%。

理论研究和对用户方面的研究持平为8%,相对来说这两方面的研究还是不足。

而移动学习系统研究、移动学习环境设计及微型移动学习3方面内容的研究相对来说更弱一些,均为5%。

说明大家对移动学习系统研究、移动学习环境设计及微型移动学习研究相对较少,而笔者认为环境对一个人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同理,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更需要得到专家学者们充分的研究。

移动学习的发生越来越对数字化环境有所依赖,这种数字化环境也可以看作是移动学习的应用环境。

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移动学习环境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移动学习网络接入技术、移动学习平台及系统、移动学习资源和移动学习终端设备。

在移动学习应用环境的构成框架中,最主要是网络接入的基础设施;移动学习平台是运行于服务器端用于支持学习内容和活动的软件系统;移动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开展移动学习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帮助学习者的获取、加工、保存信息、学习空间等;移动学习终端设备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并与学习环境实现交互。

所以,对移动学习环境的研究也应该更加充分,才更会促进人们的学习和发展。

 

结论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随着移动设备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成为今后学习发展的趋势。

移动学习普及化发展阶段根本上依赖于教育观念和技术的进步,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不仅是一个知识传递或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与社会相融合的过程、认知网络联接与共享的过程,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移动学习都将会被人们普遍用于日常的学习中。

本文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技术学2种核心期刊近4年对移动学习领域相关论文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移动学习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移动学习的常用设备,分析了移动学习的应用现状,同时也分析了移动学习随时间的研究趋势,得出大家对移动学习方面的关注度不稳定、两种核心期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重视度不均衡以及移动学习环境方面研究不充分等结论,同时提出移动学习需要得到大家的持续且稳定的关注,使其得到更加充分全面的发展,各期刊应该提高对移动学习的重视、研究和发表,从而让移动学习观念更为普及,增强对移动学习环境的相关研究等建议,以期人们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有效了解移动学习的发展及应用,了解移动学习的研究动态、研究趋势及发展变化,有效利用移动学习来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帮助,同时希望为大家实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1]郭绍青,李华,贺相春.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规划与设计[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中国移动学习产业研究与咨询报告.2014,1

[3]方海光,吴淑苹,李玉顺.基于EML构建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

75~79[3]

[4]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168

[5]

[6]

[7]余胜泉,程罡,董京峰.e-Learning新解:

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J].远程教育杂志,2009.(3):

3-15

[8]AnilDash.IntroducingtheMicrocontentClient[DB/OL].http:

//09-16.

[9]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168

[10]刘春霖.手持终端设备的演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

163.22

[11]HutchinsE.L.,KlausenT.DistributedcognitionMiddletonD.ed.CognitionandCommunicationatWork[M].NY: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15-34;

 

谢辞

本文从选题的确定,论文的写作、修改到最后定稿得到了我的指导老师金石梅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讲解。

特别是她多次询问写作进程,帮助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

对金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

在此,谨向金石梅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最崇高的敬意。

写到这里,我还要感谢教育技术学专业所有老师,我每一次的进步离不开四年来您们对我用心的栽培和帮助;感谢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是我动力的源泉;感谢我的父母,我取得的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辛勤的汗水和那始终如一的温暖。

再次衷心地感谢所有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过我帮助的人们,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