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9117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docx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

安全生产知识试题库

(15.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知识试题库)

(2020年5月)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以〔2016〕11号文下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提出:

企业要根据()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A)。

A.风险评估B.风险排查C.危险源辨识

2.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要求企业应建立(A),明确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分级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及工具等,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明确管控层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

A.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安全生产责任制

3.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明确: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登记、治理、评估和验收环节,形成(B)”。

A.安全管理B.闭环管理C.隐患管理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LS)方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L、事件后果严重性用S,其计算式R=(B)。

A.(L+S)B.(L×S)C.(L-S)

5.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A)。

A.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B.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C.特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6.企业应在现有安全生产组织架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成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组织机构,并以企业(C)形式予以明确机构工作职责。

A.标准制度B.管理要求C.正式文件

7.在国家能源局关于发电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导则中提到的要坚持(A)的安全思想,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发电企业生产实际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一套理念先进、方法得当、有效可行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

A.生命至上、安全第一B.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关口前移,加强管控

8.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事故为重点向以(A)为重点的转变。

A.风险B.隐患C.应急D.警示

9.企业应组织对(D)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价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分析和管控的能力。

A.安全管理人员B.公司领导C.中层干部D.全体员工

10.对于一般事故隐患,企业责任部门负责人应(A)组织整改。

A.立即B.有效C.定期

11.风险是指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A)的组合。

A.严重程度B.风险大小

C.必然性D.时效性

12.(B)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A.危险源B.风险点C.隐患D.风险评估

13.(A)指预期的风险事故的最大损失程度在单位或个人(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

A.可接受风险B.风险等级

C.最大风险D.最小风险

14.(A)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

(财产损失)和(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A.危险源B.风险点

C.隐患D.风险评估

15.(D)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分布和风险特性的过程。

A.风险分析B.风险分级

C.风险评估D.风险辨识

16.(A)是指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A.风险分析B.风险分级

C.风险评估D.风险辨识

17.(C)是指风险(危险源)辨识、分析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A.风险分析B.风险分级

C.风险评估D.风险辨识

18.(B)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

A.风险分析B.风险分级

C.风险评估D.风险辨识

19.(B)是指根据风险不同级别、所需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

A.风险分析管控B.风险分级管控

C.风险评估D.风险辨识

20.(B)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A.风险B.隐患

C.缺陷D.隐患排查治理

21、企业应建立(A),清单的主要项目包括风险点、所在位置或设备号、潜在事故类型、风险等级、预警色、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

A风险辨识管控清单B隐患排查治理清单C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22、隐患排查计划应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层级、(A)和频次。

A责任人B时间C监督人

23、企业要建立完善(D),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

A隐患排查计划B隐患排查任务

C隐患排查手册D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4、对于排查发现的(C),应及时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A一般事故隐患B较大事故隐患

C重大事故隐患D特大事故隐患

25、(B)是风险管控与事故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A政府主管部门B生产经营单位C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

26、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实行挂牌督办制度。

挂牌督办按照(A)原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实施。

A属地、分类和分级B属地C分类和分级

27、企业应(C)对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至少组织一次风险管理、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知识培训,使其具备正确履行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的知识与能力。

A每月B每半年C每年

28、对较大、重大风险的评估(C)进行一次。

A每月B每半年C每年

29、对一般和低风险(B)评估一次。

A每一年B每三年C每五年

30、企业各专业分管负责人应(A)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活动

A每季度B每半年C每一年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河南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规定,企业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至少形成的工作文件包括:

(BEF)

A.建立质量责任制;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B.建立风险清单和数据库;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C.设置风险公告栏;制作安全生产应知应会卡;制作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

D.绘制风险三色分布图;绘制作业风险比较图;

E.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台账和数据库;

F.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制定事故应急处理卡

2.按照《河南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规定,企业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原则是(ABD)

A.“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原则

B.建立与运行并重原则

C.“控制风险、发现隐患”有效性原则

D.风险隐患双预防持续改进原则

3.双重预防体系构建工作程序主要包括(ABCD)

A.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B.划分和确定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分级;

C.编制风险隐患清单、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D.排查治理隐患、闭环管理、持续改进。

4.危险源辨识重点应考虑(ABD)。

A.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

B.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

C.能量或危险物质正常释放的强度;

D.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5.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ABCD)

A.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逐一明确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

B.重大风险应由企业级组织进行专项管控。

C.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

D.按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的顺序控制。

6.针对企业自身风险,应从(BCDE)方面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A.作业时间;B.安全管理;C.人员培训;

D.个体防护;E.应急处置。

7.企业应建立的风险清单主要有(ACDE)。

A.作业场所清单;B.重大作业风险清单;

C.作业活动清单;D.安全责任清单;

E.设施设备清单。

8.企业风险清单主要项目至少应包括(ABCDEF)。

A.风险点;B.所在位置或设备号;

C.潜在事故类型;D.风险等级;

E.预警色;F.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

9.下列哪些属于双重预防体系构建工作程序(ABCD)。

A.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B.人员培训;

C.划分和确定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分级;

D.编制风险隐患清单、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闭环管理、持续改进。

10.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包括哪些内容?

(ABCD)

A.本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  B.本岗位存在的有害因素、后果

C.风险管控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

11.下列事故隐患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是(BCD)

A.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B.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

C.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D.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12.“双重预防体系”是指(BD)。

A.全员反违章 B.隐患排查治理 C.专项检查 D.风险分级管控

21.经排查发现事故隐患的,对一般事故隐患应当( BC )。

A 当场确定治理措施  B 限时治理  C制定治理方案。

22.生产经营单位的()和()应当根据岗位职责,依据风险管控清单,对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或者专项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排查。

(AC)

A安全生产管理人员B企业负责人C其他从业人员

23、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采取的管控方法和措施通常包括(ABCDE)。

A工程技术措施B行政管理措施C教育培训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E应急处置措施等。

24、开展职工全员安全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ABC),通过培训使从业人员熟悉有关法规、标准和制度的要求,掌握本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知识和技能。

A双重预防的基本知识B年度和专项辨识评估结果

C与本岗位相关的风险管控措施。

25、企业对进入企业从事服务和作业活动的相关方以及检查、参观、学习等外来人员进行风险宣讲告知,宣讲告知内容主要包括(ABCD)。

A企业安全规定B作业安全要求

C作业活动可能接触到的风险、D应急知识

26、以下哪些可以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ABCD)

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

D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27、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充分考虑(ABCD):

A可行性B安全性C可靠性

D重点突出人的因素E突出环境因素

28、重大风险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ABCDE):

A风险点的基本情况B风险类型C风险描述

D风险管控措施E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9、重大隐患报告应当包括(ABCDE)及治理责任、治理期限等。

A隐患的现状B产生原因C危害程度

D整改难易程度分析E治理方案

30、重大隐患评估报告书主要内容应包括(ABCDEF)

A隐患的类别B影响范围C风险程度

C对隐患的监控措施E治理方式F治理期限

三、判断题

1、风险辨识是识别系统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

2、风险分析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辨识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

3、风险点是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设备和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

4、隐患治理是发现、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X)

5、风险评估对风险的总体认识,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分级、风险评价和管控措施有效性判定的全过程。

(√)

6、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

7、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就是要消灭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X)

8、隐患是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

9、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

10、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

(X)

11、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单位和人员安全时,应当及时采取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加强监测等措施,并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

1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影响和管理上的缺陷。

(√)

13、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

14、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 )

15、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编制风险管控清单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

16、企业是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实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

17、企业应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投入生产使用前,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常识,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

18、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和提高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主动性。

(√)

19、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通过自评全面查找双重预防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

20、企业应在有重大安全风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应急电话等信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