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55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docx

安全意识培训的案例分析OX

案例解析

4.5.1由于个人因素引发的事故案例解析

4.5.1.1生理因素

主要表现在长期从事单调、枯燥、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大脑就可能对安全学习和教育出现抑制、排斥和麻痹等意识的“疲劳”反应,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事故案例解析:

1、事故经过

2001年8月17日下午,河北某机械厂职工李某正在对行车起重机进行检修,因为天气热,加上工作时间较长,李某有点发困,他就靠在栏杆上休息,结果另一名检修人员开动行车,李某没注意,身体失去平稳而掉下,结果造成严重摔伤。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李某安全意识淡薄,经过较长时间工作后,加上天气炎热,生理上产生疲劳困倦,导致事故发生。

(2)间接原因

①该厂安全管理松懈,李某在依靠栏杆睡觉时,没有安全管理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并加制止。

②对职工安全教育力度不够,职工安全意识薄弱。

本次事故中李某如果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完全可以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③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该厂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暑措施。

(3)预防措施

①)加强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

②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

③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避免员工长时间工作,并采取必要的防暑措施。

4.5.1.2心理因素

一、侥幸心理

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解析:

1、事故经过

某公司车间临近下班时间,某清洁工在未停机的情况下翻越防护栅栏去打扫卫生,没想到工作服被联轴节注油器螺帽钩住,卷入机器内,当场死亡。

原来这位清洁工与朋友有约,想早点把工作做好提前下班,就心存侥幸,冒险作业,致使悲剧发生。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清洁工安全意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冒险作业。

(2)间接原因

①该厂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清洁工未按规定工作,在未停机的情况下翻越防护栅栏去打扫卫生,没有当班班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发现这一情况。

②职工安全意识薄弱。

本次事故中清洁工如果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完全可以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3、防范措施

(1)完善制度,健全规程,强化生产监督管理力度。

(2)强化有效安全教育培训。

(3)组织一次全厂性的反事故、反习惯性违章,查隐患、找漏洞,大整改活动。

认真吸取血的教训,坚决杜绝“三违”行为。

(8)

二、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表现为干活图省事,嫌麻烦;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事故案例解析:

1、事故经过

2001年1月28日,四川省某磷矿化工厂磷铵车间操作工王某,在对磷酸工段盘式过滤机辅料情况检查时,因贪图省时省力,没有到操作平台上观察,而是直接进入导轨和导轨主柱侧危险区域进行检查,致发生导轨立柱、导轨挤压、辗压伤害事故,致王某左腰部、后背部挤压伤、双腿大腿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经紧急现场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死亡。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死者王某存在惰性心理,自身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而且王某在处理危险情况时经验不足,精神紧张。

(2)间接原因

①车间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实效性不强。

虽然现场有规章、有标语,但出现危险情况后,针对性、适用性不够。

②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虽然现场挂有操作规程,但当班人员对王某的行为未及时纠正。

3、防范措施

(1)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注重针对性,加强实效性,特别是第二、三级安全教育要讲个性,讲个体,讲个案,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做到安全知识和技能人人理解,人人掌握。

(2)加大安全工作的执规、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的安全我有责”,相互监督,相互关心。

(3)对事发地点盘式过滤机周围增设一圈防护栏,并悬挂安全警示牌。

(4)加强安全管理,认真扎实地落实安全工作严、实、细、快的工作作风。

勤查隐患,狠抓整改,防患于未然。

三、逐利心理

企业制定奖勤罚懒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事故案例解析:

1、事故经过

某冶炼厂给料系统由一台皮带输送机送料,经腭式破碎机破碎后进入下一工序。

某日夜班(零点至早上八点),职工王某在此岗位负责操作,由于当班所破碎的原料大块的较多,破碎机难于吃进,遇到大块的矿石必须停机将矿石取出,人工用大锤先将其砸成小块。

按正常给料时的操作完成当班生产任务只要五个多小时,而这回到距离下班时间还有两小时时才完成当班工作任务的60%左右。

凌晨六时左右,一块大料进入破碎机,操作人员王某看到破碎机只是在不停空转,矿石没有下去,便将皮带输送机停下,径直走到破碎机进料口,左脚踩在操作台边缘,右脚使劲往破碎机进料口踩矿石。

石块终于被挤压进去,但由于王某用力过猛,右脚也进入了破碎机,脚踝以下全部夹碎。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王某违章操作。

为了尽快完成当班生产任务,急于求成。

按照该厂破碎机操作规程规定,破碎机被料卡住时,必须停机处理。

而王某未采取停机处理措施,而是用脚踩大块矿石,从而导致此次事故发生。

(2)间接原因

①该厂安全管理松懈。

王某未按规定穿劳保鞋上班,当班班长发现这一情况也未加制止。

②职工安全意识薄弱。

本次事故中王某如果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完全可以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③重生产不重安全也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3、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大生产现场安全检查力度,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四、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

还有部分作业人员自以为技术高人一等,按规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实设备,但是自己认为熟悉现场设备和系统,逞能蛮干,凭印象行事,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误调度,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解析:

1、事故经过

2006年6月15日,某厂车工刘某与郭某谈起零件加工任务,抱怨自己的机床太陈旧,离合器不灵便,停车位稍有偏差主轴便会反转,跟维修工说了几次也没调合适。

郭某听了之后说“这有什么呀,我给你调。

”刘某半信半疑。

郭一只手拿螺丝刀拨压弹簧,另一只手扭可调瓦螺帽。

突然主轴飞转,将郭两手多指绞成粉碎性骨折。

2、事故原因

郭某自恃是老师傅,懂机床结构,违章在不停车(马达工作)情况下冒险在离合器停止位置调整螺帽。

因身体紧靠床头箱,腿不小心碰到床体前离合器操纵杆,致使主轴瞬间转动,郭某两手被齿轮绞伤。

3、防范措施

(1)检修机床必须在撤掉电源箱刀闸在停机状态下方可进行,严禁开机时调整传动箱机件。

 

(2)处理故障的维修应报由检修人员进行。

(3)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机床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

五、麻痹心理

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

盲目自信。

表现为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硬,保准出不了问题。

(以老同仁居多);认为“违章”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

事故案例解析:

  1、事故经过

2002年4月23日,陕西一煤机厂职工小吴正在摇臂钻床上进行钻孔作业。

测量零件时,小吴没有关停钻床,只是把摇臂推到一边,就用戴手套的手去搬动工件,这时,飞速旋转的钻头猛地绞住了小吴的手套,强大的力量拽着小吴的手臂往钻头上缠绕。

小吴一边喊叫,一边拼命挣扎,等其他工友听到喊声关掉钻床,小吴的手套、工作服已被撕烂,右手小拇指也被绞断。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吴某违章操作,麻痹大意,在测量零件时没有关停钻床。

在旋转机械附近,仍带宽松手套进行工作。

(2)间接原因

①该厂安全管理松懈。

吴某在佩戴手套违章操作时,当班班长发现这一情况也未加制止。

②职工安全意识薄弱。

本次事故中吴某如果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完全可以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3、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劳保用品也不能随便使用,并且在旋转机械附近,我们身上的衣服等物一定要收拾利索。

如要扣紧袖口,不要戴围巾等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一定要做到工作服的“三紧”,即:

袖口紧、下摆紧、裤脚紧;不要戴手套、围巾;女工的发辫更要盘在工作帽内,不能露出帽外。

(2)加强安全管理,认真扎实地落实安全工作严、实、细、快的工作作风。

勤查隐患,狠抓整改,防患于未然。

六、帮忙心理

在生产现场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帮忙者往往障于情面或表现欲望,但是在不了解设备情况下,如果盲目帮忙去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解析:

1、事故经过

2000年11月28日,河南省某化肥厂机修车间,全厂设备检修,加工备件较多,工作量大,人员又少,工段长派女青工宋某到钻床协助主操作工干活,往不锈钢管上钻圆孔。

28日10时许,宋某在主操师傅上厕所的情况下,独自开床,并由手动进刀改用自动进刀,钢管是半圆弧形,产生反向上冲力,由于工具夹(虎钳)紧固钢管不牢,钢管迅速向上移动而脱离虎钳,造成钻头和钢管一起作360度高速转动,钢管先将现场一长靠背椅打翻,再打击宋某臀部并使其跌倒,宋某头部被撞伤破裂出血,缝合5针,骨盆严重损伤。

2、事故原因

(1)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宋某存在着帮忙的心理,违反了原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第八项“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擅自动用”的规定。

因为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职工,都要使用设备和工具作为劳动的手段,设备、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和环境条件都可能发生变化,不分管或不在自己分管时间内,可能对设备性能变化不清楚,擅自动用极易导致事故。

(2)宋某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缺乏钻床工作经验,对钻床安全操作规程不熟,宋某工作中安全观念淡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

3、防范措施

(1)本着对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案例现场教育。

(2)钻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安全培训,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通过安全考试,持有特种工《安全作业证》才能上机操作。

(3)工段长在派人更换岗位工种时,首先交代本岗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特别是参加工作较短的青工。

七、冒险心理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如果严格按有关规程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我们的作业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往往冒险去工作。

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表现为理智性冒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硬充大胆。

事故案例解析:

1、事故经过

2001年3月6日中午,鄂西山区某化工公司一分厂检修工班长严某、维修工饶某、王某3人根据车间主任殷某的安排,对二号炉检修现场进行清理,严某违章安排无证人员饶某在三楼顶端操作行车,王某和严某在二楼接放被吊运的物品(电机大套),当吊运第3只大套时,由于行车已经到位,但3人虽采用歪拉斜吊但仍无法使大套落到理想地点,严、王2人在没有取掉挂钩的情况下,强行推拉重达800多千克的大套,此时大套尾部着地,头部悬空使钢索已呈20度的斜拉状态,在外力的作用下,大套产生巨大的反弹力将严拍伤,被紧急送往县医疗中心接受治疗。

经医院诊断,严某左大腿内侧成粉碎性骨折。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操作者本人违章蛮干,受冒险心理的驱使,强行作业。

(2)、间接原因

①当班领导没有对安全问题进行班前安排和要求。

②是现场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监督,认真履行职责,管理有死角。

③班组现场管理工作不到位,习惯性违章操作。

3、防范措施

(1)组织干部职工在事故发生地点开现场会,认真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使干部职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2)进行深化安规教育,使所有一线管理人员和职工对安全规程再一次进行系统地掌握。

(3)着重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查运行和即将运行的设施设备、生产现场,查人的思想认识和人的操作行为,对人身和财物有较大影响和威胁的隐患,必须整改后才能生产。

(5)对事故责任者和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领导及现场管理人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4.5.1.3思想素质因素

思想素质是人员工作责任心、事业心的体现,反映出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思想素质低的工作人员,往往表现出对安全漠不关心,由于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引发事故。

事故案例解析

1、事故经过

1992年5月11日13:

00刚过,江苏省某电视机厂六车间工人吴某串岗到A室,边走边抛耍打火机,走出A室时,打火机掉到地上,吴某捡起打火机,为验证是否摔坏,便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堆场用打火机试点捆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塑料绳,随之引燃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火势迅速蔓延,酿成了一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900多万的特大火灾。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吴某思想素质低下,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性,对于安全不重视。

在禁火区用打火机点燃明火从而引发火灾。

(2)间接原因

①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抓的不实,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检查督促不严,部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低下。

②企业消防器材管理不善,应急扑救能力较差

(3)预防措施

企业应积极行动,开展有成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检查活动。

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不断整改事故隐患,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

(10)

4.5.1.4业务素质因素

工作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能全面和正确地掌握其安全、技术要素,业务素质不足,从而引起事故的发生。

事故案例解析:

1、事故经过

2001年5月24日9时50分,辽宁省某石化厂总变电所所长刘某,在高压配电间看到2号进线主受柜里面有灰尘,于是就到值班室拿来了笤帚(用高梁穗做的),他右手拿着笤帚,刚一打扫,当笤帚接近少油断路器下部时就发生了触电,造成1Okv高压电触电事故。

经现场的检修人员紧急抢救苏醒后,送住市区医院。

经医生观察诊断,右手腕内侧和手背、右肩胛外侧(电流放电点)三度烧伤,烧伤面积为3%。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刘某业务素质不足。

1刘某违章操作。

刘某对高压设备检修的规章制度是清楚的,他本应当带头遵守这些规章制度,遵守电器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但是,刘某在没有办理任何作业票证和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擅自进入高压间打扫高压设备卫生,这是严重的违章操作。

   ②刘某对业务不熟。

刘某担任变电所所长工作已经两年多,由于他本人没有认真钻研变电所技术业务,对本应熟练掌握的配电线路没有全面了解掌握,反而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把本来有电的2号进线主受柜少油断路器下部误认为没有电,所以敢于大胆地、无所顾忌地去打扫灰尘。

  ③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间接原因

车间和有关部门的领导,特别是车间主管领导和电气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由于工作不够深入,缺乏严格的管理和必要的考核,对职工技术业务水平了解不够全面,对职工进行技术业务的培训学习和具体的工作指导不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3、防范措施

(1)认真对待这次事故,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从中吸取深刻教训。

开展一次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职工学习和执行“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的自觉性,杜绝违章行为,保证安全生产。

   

(2)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确实把懂业务、会管理、素质高的职工提拔到负责岗位上来,带动和影响其他职工,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保证生产安全。

    (3)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4.5.2由于管理因素引发的事故案例解析

如果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对安全教育培训仅仅是走过场而己,在抓安全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势必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引发事故。

但如果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能按照规定做得细、做得实、做得有成效,也会及时预防事故或阻止事故的发生。

下面就是一个由于安全管理到位从而消除事故的案例。

案例解析:

某化工厂一座32m高的精馏塔需要返修,作业人员先在塔周围用毛竹搭起了脚手架,用竹跳板作为脚手架的隔层。

此次返修任务是对塔上复试的仪表用引出管进行更换。

安全管理人员小王经过现场勘查后,确认有关化学品物料已经过处理,达到动火条件,现场最主要的危险源是高空坠落和脚手架起火。

于是在施工安全措施中,小王强调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为每一个操作平台配备了灭火器。

开工没多久,一位焊工用氧炔焰切割废管线时,一段烧红了的铁管落在竹跳板上燃烧起来,而且燃烧速度非常快。

第一时间小王发现了火情,及时通知塔上的作业人员,用灭火器将火扑灭。

如果事先没有准备好灭火器,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火情,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个案例中,到位的、有成效的安全管理在预防事故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

4.5.3由于环境因素引发的事故案例解析

不良的环境会对员工的思想产生腐蚀,给员工的安全意识带来消极影响,从而由于安全意识淡薄从而引发事故。

事故案例解析

1、事故经过

某村鞋厂于1989年投产,有职工132人,创办时未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项目审查。

1990年10月该厂为赶外贸出口任务,利用一间约45平方米的库房作为工段场地,房间内无通风设备,工人多是从周边村招的村民,工龄最长的也只有14个月。

作业间也无任何的防护措施。

30名工人在此场所每天工作10-12h,使用纯苯溶剂的氯丁胶粘合剂。

最终导致30人集体中毒,其中死亡一人。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鞋厂为手工作业,使用纯苯氯丁胶,无任何防毒设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2)间接原因

工人文化素质低下,缺乏对苯毒性的认识,整体员工素质低,这种环境状况对员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整体的安全意识淡薄。

工人间相互影响,对于完全暴露在危险毒性环境中仍然是漠视和无知。

3、防范措施

(1)必须立即关闭此生产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再做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

(2)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普及职业卫生安全知识,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3)作业场所必须有必须得安全防护措施,如进行空气毒物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