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9431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含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

(1)

1、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

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2、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下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年代

省数

道、路数

州数

郡(府、国)数

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

——

——

——

36

不详

西汉平帝(1—5年)

——

——

13

103

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

——

——

13

105

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

——

——

——

190

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

15道

——

328

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

——

26路

288

——

1234

元朝

12省

183路

——

97

1425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3、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

A.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4、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

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B.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

C.意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

5、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

这一弊病根源于(  )

A.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

C.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

6、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7、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

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

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8、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

“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

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

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

9、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总结说:

“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

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其意在强调()

A.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

B.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0、 “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

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

该材料主要强调(  )

A.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新时期的改革取得显著成就

B.政府的决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因素

C.改革开放时期追逐财富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11、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务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

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

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

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  )

A.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

B.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

C.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

D.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

12、我们之所以把希腊的智者学派等称为近代人文主义的起源的主要依据是

A.开始冲击欧洲中世纪封建神权黑暗统治

B.最早的确立起了人文主义思想体系

C.已逐渐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D.发现了肯定现世生活和肯定人的思想

13、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这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

这里的“经验”指()

A.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

B.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了道路

C.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

D.丰富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内涵

14、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

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5、1958年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进入印度市场,20年后宣布退出,原因是印度政府要求跨国公司将其股份减少到50%以下。

结果导致印度22家瓶装厂停产、数千工人失业。

1993年,印度政府主动召回可口可乐,但可口可乐公司仍遇到种种危机,甚至被要求公布秘方以防止里面有超标的杀虫剂含量。

2006年,双方以和解告终。

由此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

A.不同国家的公司监管、规则相同B.跨国公司进入别国必然会遭到抵制

C.印度与可口可乐的目标一致D.要掌握好开放和保护的适度性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装的概念与唐期有关,但并非只是指唐朝时期的服装,而是对各种富于中国特色的中式服装的泛称。

材料一唐朝的服饰种类有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等。

早期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后未,少数民族地区紧身、窄袖的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

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缝制狭小袖口的袍子,与用考究的绸、丝段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

   历宋、元至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中式服装叫做”唐装”。

——据权江华《话说唐装——谈唐装的现代传承》等整理

材料二现在的“唐装”基本上是以清末的对马褂为基础,经改良而成的中式轻上装。

为什么不把“唐装”称为“满装”呢?

一是因为马褂也不纯粹是满族人的服装,它是长期以未满、汉服饰不断融合的产物;二是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被公认的“国服”是中山装。

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了中山装的形制,并予礼义廉耻、三民主义和共和理念、五权宪法、和平统一、严谨治国等治国寓意。

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制服用中山装”。

——据夏目晶子《“唐装”的流行及其背景》等整理

材料三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领导们身穿洋溢着浓厚中华神韵的的中式服装亮相。

这套衣服经过了传统和现代二者之间,在款式、面料以及工艺上的保留与创新,并融入了新世纪时尚文化后的“唐装”,并迅速成为新时代“国服”的代表。

——丁锡强主编、李克让主审《新唐装》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服饰的特点,并分析“唐装”与唐朝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山装成为“国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新唐装”迅速流行的意义。

17、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

材料一"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旨意)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数

雅典公民人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生产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判

慢神和蛊惑青年

材料三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

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

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的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3)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

试举例说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不同?

(4)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18、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

它以民间创办为主,是相对独立于官学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代

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

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两宋

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

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宋代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

元朝

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名地管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

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

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明朝

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

至成化后,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

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

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敗,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清朝

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

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等

上表为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19、材料一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

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

浑天说认为全天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

汉武帝对争议双方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定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接受检验,看谁更符合实际从而确定使用谁的历法。

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

由此,浑盖之争也拉开了帷幕。

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

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

《太初历》、浑天仪等天文仪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

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

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

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

16世纪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

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

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1616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

但哥白尼学说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尔、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年,教廷正式裁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

1835年,白塞尔用精密仪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浑盖之争”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8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孝悌”“血亲之爱”“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实质上都体现出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特征,说明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结合体现,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并不是统一的信仰,故A错误;仁是维护等级秩序体现,不是掩盖,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遏制人欲思想,故D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A项表述中的“减轻中央负担”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非牵涉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省、道、州的增加,以及县的数量增加体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不全面,故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将军带兵光复幽蓟,驱逐敌寇所获得的荣耀,都比不上科举高中状元所获得的荣誉,反映了宋朝文人地位高于武将,这是宋代重文轻武观念导致的结果,故选A项;题干通过科举中状元与边关大将的对比,表现出的是重文轻武的观念,而不是文武并重的观念,也不能体现科举制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的繁荣,故不选B、C两项;武将专权表现最突出的是唐朝的藩镇割据,故不选D项。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董仲舒的学说神化君权,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客观上有利于以“天”名义制约君权,防止暴政;东汉以后谏官的职责是向皇帝进谏,指出皇帝的过失;唐朝的三省六部中,三省在皇帝之下进行决策且相互制约,三省为皇帝最终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可以避免皇帝决策的失误。

三者的共同点是保证决策的正确,为皇权服务。

AC项都是错误的,因为皇帝仍然掌握决策权,并非少数服从多数;迷惑性最强的是A项,但是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所有人都不可能限制皇权,谏官的进谏、三省的决策能不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取决于皇帝的态度,故A项错误。

故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比较美国三权分立与三省六部制的异同:

①设置目的:

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②分权内容:

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

③分权部门:

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④实质:

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说明“征发无度,税无定准”,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排除D。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生丝出口数量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逐渐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体现,D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A项错误;题干中“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说明甲午战败使民众惊起,故B项正确;甲午战败后有再扩大开放,但与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重心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指全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A项正确;据材料“1924年8月”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可知没有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故C项错误;据材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可以反映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表明孙中山勇于革新观念,故D项错误。

【考点】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1954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931年中共在瑞金建立苏维埃政权,由中共领导进行土地革命,而材料中“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说明要联合其他党派,发挥人民民主统—战线的作用,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195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我国已经颁布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C项是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故C项错误;D项是1956年提出的科技和文学艺术领域的方针,这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改革取得成就的原因。

由“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可知,题干材料主要强调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故A正确。

B错在“最主要”;C、D两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命题人考査的是罗马法。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可以解决财产权上的矛盾,D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人文主义思想切入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人文主义思想的最重要内容是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性,A项正确;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主张,但不是核心内容;C项是对文艺复兴性质的表述,排除;D项说法错误,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并不是复古主义。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只是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并未建立共和制政体,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积累了经验,而不是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强调“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因此不是三权分立的体制,故D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与集中指导的理念,与民主集中制相符,故A项正确。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1830-1835年与1790-1793年相比.英国国民总收入增加了一倍多,而1835.年与1797年相比,工人实际工资的增加则不到一倍,说明工人实际收人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

材料表格仅反映英国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化,并没有涉及工人的具体工资数,不能说明英国工人是廉价劳动力,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指数可知,工人实际工资收入有所增加.必然促进工人生活的改善,故C项错误;工入的实际收人远远低于国民总收人,表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跨国公司。

“不同国家的公司监管、规则相同”的说法明显不符合事实,故排除A项;“跨国公司进入别国必然会遭到抵制”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故排除B项;根据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市场的进出可以看到可口可乐公司和印度的目标并不一致,故排除C项。

根据“印度政府要求跨国公司将其股份减少到50%以下。

结果导致印度22家瓶装厂停产、数千工人失业。

1993年,印度政府主动召回可口可乐,但可口可乐公司仍遇到种种危机,甚至被要求公布秘方以防止里面有超标的杀虫剂含量”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开放和保护的适度性,故选D。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

1.特点:

种类多样;吸收少数民族特色;具有等级色彩;影响深远。

关系:

唐装的概念与唐朝有关,但并非只指唐朝时期的服装;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影响波及海外,外国人将中式服装叫做“唐装”或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所穿着的中式服装被称为“唐装”。

2.原因:

孙中山自行设计;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山装具有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政府的提倡。

3.意义:

有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拓展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有利于增强对外开放的活力。

解析:

1.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种类有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少数民族地区紧身、窄袖的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绸、丝段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种类、吸收元素、等级特色归纳唐朝服饰的特点。

二小问“唐装”与唐朝的关系可结合唐朝的国际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根据材料二中“长期以未满、汉服饰不断融合的产物……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了中山装的形制并予礼义廉耻、三民主义和共和理念、五权宪法、和平统一、严谨治国等治国寓意。

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制服用中山装’”从时代背景、个人努力及政府态度进行分析即可。

3.根据材料“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领导们身穿洋溢着浓厚中华神韵的的中式服装亮相”“并融入了新世纪时尚文化后的“唐装”,并迅速成为新时代“国服”的代表。

”从展现中国文化,提升国际形象地位进行及加快对外开放进行阐述“新唐装”迅速流行的意义。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民主"指君主,最高统治者。

2分,民主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