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9696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docx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2醉翁亭记

第2篇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知识盘点

一、易考实词梳理

1.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

今义:

意思

(2)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

今义:

散发

3)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

今义:

秀气,好看

(4)山间之四时也旧

古义:

今义:

时间

5)非丝非竹.

①丝:

古义:

今义:

丝线

②竹:

古义:

今义:

竹子

6)游人去.而禽鸟乐也[F]

古义:

今义: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山行六七里

山鬥: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

③杂然而前.陈者

前鬥:

(2)名词作动词

①名之者谁名鬥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旧: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3.重点实词

(1)环滁皆山也

环: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蔚然:

深:

秀:

(3)峰回路转

回: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

寓: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

••

开:

7)云归.而岩.穴.暝.归:

••••

4-JL-r

岩穴:

暝:

8)晦明变化者

晦:

9)野芳.发而幽香

芳:

__

10)负.者.歌于途

••

负者:

11)伛.偻.提.携.

••••

伛偻:

提携:

12)泉香而酒洌.

洌:

__

13)山肴野蔌.

蔌:

__

14)杂.然.而前陈.者

•••

杂然[F]:

陈:

__

15)宴酣.之乐

酣:

__

16)射.者中

射:

__

17)弈.者胜

弈:

__

18)觥.筹.交.错.

••••

觥:

__

筹:

__

交错:

19)苍.颜.白发

••

苍颜:

20)颓.然.乎其间者

••

颓然:

21)树林阴.翳.

••

阴翳:

翳:

__

22)鸣声上.下.

••

上下:

23)醒能述.以文者

述:

__

24)太守谓.谁

谓:

__

、一词多义全扫描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余因得遍观群书旧(《送东阳马生序》)

求而不得者也鬥(《送东阳马生序》)

便得一山旧(《桃花源记》)—

不复得路旧(《桃花源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云归而岩穴暝

朝而往,暮而归㈢_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而乐亦无穷也鬥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渐闻水声潺潺鬥

陶后鲜有闻旧(《爱莲说》)

军中闻将军令鬥(《周亚夫军细柳》)

村中闻有此人[F](《桃花源记》)

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山水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似与游者相乐鬥(《小石潭记》)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8.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四、探究设问

理解概括

1.本文第1段有何作用?

【答案】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和命名的缘由,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点出“乐”字,贯穿全文。

2.“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一句有何作用?

【答案】前一问答,明白无疑;后一问答,隐约其词。

通过这样轻松闲逸的问答,使文章由写景巧妙地过渡到记事、言情。

太守一闪而出,却没有更多介绍,成为全篇的一个悬念。

太守自号醉翁,又别有情趣。

3.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体现在哪些事上?

【答案】用自己的别号给亭命名,与民同醉、乐享山水,早出晚归,沉迷山水。

4.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本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

归结起来,这些“乐”有:

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5.文章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醉能同其乐。

作用:

点明主旨——与民同乐。

6.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乐”的几种情境?

【答案】一是“禽鸟之乐”。

大自然是禽鸟的家园,游人或许惊扰了它们的正常生活。

所以当人去山空后,它们归巢之际,又和鸣林间,唱出欢乐的歌。

二是“游人之乐”。

这里强调“从太守游而乐”,可见官民关系的协调。

三是“太守之乐”。

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有“同醉”之乐,又有独省之思。

7.如何理解作者的“醉翁之意”?

(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答案】①从文本来看,全文共用了十个“乐”字,可谓贯穿全篇,且文章风格并非寓悲于乐,由此可认定,作者的“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不容置疑的。

②从个性来看,作者具有乐观豁达的情怀,对贬谪遭遇处之泰然。

③从创作背景上看,欧阳修因为支持“庆历新政”而被贬滁州,但他爱民之心未曾少减,政事宽简,与民休息,具有中庸和美、年丰人足的政治理想。

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乐民之乐”。

写作技巧

1.从写景的角度,对“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酿泉推至读者面前。

先从听觉角度写“水声潺潺”,又从视觉的角度,写其“泻出于两峰之间”,峰的静和水的动相映成趣,突出了滁州山水的幽静美。

2.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文章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

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3.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

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

“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

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

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4.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醉”,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答案】①“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②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

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

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

③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的场面,说明“醉翁之意”在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

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点出全文的主旨。

5.文章是用哪种手法来写“乐”的?

太守之乐是重点,山水之乐、游人之乐与太守之乐有什么关系?

【答案】衬托手法。

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是对太守之乐的陪衬,作者写山水之乐,是为了表现作者贬官谪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众宾欢”中衬托自己的乐。

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是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是非同寻常的。

太守之乐境界最高,太守既能知“禽鸟之乐”,

又能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

6.文章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的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①前文中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

②前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郡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

③结尾用设问的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J八

意。

7.如何理解本文的叙事手法?

(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答案】①从全文的层次结构上看,作者采取了层层递进、巧妙呼应的手法,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

文章从开头的全景、远景描写,逐步收缩视野,再用特写镜头定格醉翁亭,仿佛在引导读者寻幽览胜;文章中间的写景,则是早晚接续,四时递次;写游乐,先滁人而后太守;更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以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

这样层层演进,累累叠加,把议论和抒情推向极致。

②从叙事角度上看,通篇以第三人称写太守,写醉翁,摆脱了第一人称叙述的种种不便,拓宽了话题空间。

醉翁与太守,一为名号,一为官职,互为表里,互相映衬,很好地揭示了人物情感的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直到文章最后,作者才自报家门,揭开谜底,余韵绵绵,饶有兴味。

表达感悟

《醉翁亭记》除了写“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你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答案】从内容上理解:

在太守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了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从积极意义上理解:

哪怕位卑,也要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与民同乐,追求宁静祥和的生活。

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

金题演练

内容相关

一、(2018河南备用题14〜17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

(一)《醉翁亭记》第2〜4段

(二)荷花荡在葑门①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最盛。

画舫云集,渔刀小艇,顾觅一空。

远方游客,至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③岸上者。

舟中丽人,皆时装淡服,摩肩簇舄④,汗透重纱如雨。

(节选自袁宏道《荷花荡》)

注:

①葑(feng)门:

在苏州市郊。

②渔刀:

一种小船,形如刀。

③蚁旋:

像蚂蚁一样来回走动,表着急之状。

④舄(x1):

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伛.偻.提携伛偻:

鞠躬,恭敬的样子。

••

B.觥.筹.交错觥筹:

酒杯和酒筹。

••

C.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这里形容醉态。

••

D.树林阴.翳.阴翳:

枝叶茂密成荫。

••

2.把语段

(一)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语段

(一)是怎样写“四时”之景的?

(2分)

4.语段

(一)的第二段(“至于……太守醉也”)和语段

(二)都描写了场面,

这两个场面各自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4分)

作者相关

二、(2009河南16〜19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

(一)《醉翁亭记》第1、4段

(二)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

“子欲逃名③乎?

”居士曰: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

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

①三代:

指夏、商、周三代。

②金石:

指钟鼎文及碑文。

③逃名:

逃避名声,不求名声。

④志:

记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名.之者谁名:

(2)欧阳修谪.滁州谪: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分)

4.

4分)

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

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2篇醉翁亭记

知识盘点

一、1.

(1)意趣,情趣

(2)开放(3)茂盛(4)季节(5)①弦乐器

②管乐器(6)离开

2.

(1)①沿着山路②鸟张开翅膀③在面前

(2)①起名②起别号(3)

以为快乐

3.

(1)环绕

(2)茂盛的样子幽深秀丽(3)曲折、回环(4)居

高面下(5)领会寄托(6)弥漫的云气散开(7)聚拢山洞,这里

指山谷昏暗(8)暗(9)花(10)背着东西的人(11)弯腰曲背,

这里指老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12)清(13)菜蔬

(14)杂七杂八陈列,摆开(15)尽兴地喝酒(16)这里指投壶,宴饮时

的一种游戏(17)下棋

(18)酒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交互错杂(19)

苍老的容颜(20)倒下的样子(21)形容枝叶茂密成荫遮盖(22)高

处低处(23)记述(24)为,是

二、1.秀丽茂盛

2.领会能够得到出现找到同“德”,感恩、感激

3.背着东西背着凭借4.聚拢返回一道女子出嫁

5.穷尽贫穷极简陋

6.听到听到听从听说使……听到有名望

7.乐趣以为快乐欢乐以为快乐

三、1.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3.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4.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荫。

6.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8.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开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9.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0.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1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金题演练

一、1.A(2分)【解析】A项“伛偻”的意思应为“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人们知道跟从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乐啊。

(意思对即可。

一句1分,共2分)

3.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选取四时的典型景物,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以精练的语言来写四时之景。

(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4.语段

(一):

乐。

语段

(二):

盛。

“乐”体现在:

滁人游的悠闲,太守宴上众宾客的欢乐,太守的醉态。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盛”体现在:

游船之多,租不到船的人的焦急,舟中丽人的拥挤。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问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二)荷花荡在葑门外,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这几天,游人最多游船像云一样聚集在荷花荡中,连小渔船也被雇一空。

远道而来的游客手持数万钱也无从雇得一只小船,像蚂蚁一样在岸上来回走动。

舟中的美貌女子,都涂抹着当下盛行的妆容,穿着淡素的衣着,肩挨着肩,鞋碰着鞋,汗水湿透了重重纱衣,像下雨一样。

二、1.

(1)命名(1分)

(2)降职(远调、贬官)(1分)(共2分)

2.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判断句,1分;全句大意,1分。

共2分)

3.饮少辄醉,年又最高(1分)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1分)(共2分)

4.与民同乐(2分)(若答“山水之乐”给1分)在琴棋书酒中自得其乐(2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