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98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课汇总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显示出行政区域扩大的信息,与题干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时间1953年以及材料“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

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的信息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与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有很大渊源,这与新中国“一五计划”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4·

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

抓住题干信息“一五计划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增加积累和扩大投资,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

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发生在1959—1961年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5.(2014·

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

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农村经济恢复是在1949—195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结合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国内政权既已稳固,而1953年的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经济领域的变革,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

计划体制的特征与“计划收购”“由国家严格控制”相符,故C项正确;

提供劳动力资源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4·

安徽文综·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

”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

【解析】根据题中的关键信息“单家独户的经营”、“互助组”,可以判定建国后国家对于土改后的个人私有农业进行改造,故A项正确;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没有出现互助组,故B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出现了公社,公有化的程度比合作社还要强,故C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改革开放以后的举措,是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并没有出现互助组,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4·

北京文综·

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

【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将若干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A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B项错误;

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C项正确;

中共八大确立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8.(2014·

25)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共八大

【解析】中共八大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开始探索中国经济建设的会议,八大正确分析当时中国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现实之间矛盾,故A项正确;

“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故B项错误;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中共十三大,故C项错误;

八大属于经济探索会议,与革命经验总结无关,故D项错误。

9.(2014·

山东文综·

20)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

它反映出当时(  )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

【解析】从图片6材料中“总路线”说明评价不是很客观,故A项错误;

图片中反映不出“拨乱反正”的信息,故B项错误;

图片中“光辉照耀”的信息说明左倾错误思想仍然有影响,故C项正确;

材料图片中反映不出实事求是思想确立,故D项错误。

10.(2014·

全国大纲卷·

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这(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三大改造时期,1958年农业上已经开始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A项错误;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并没有提高生产效率,故B项错误;

“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与材料意思和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从题干材料关键词“1958年…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产36956斤的惊人纪录”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在大跃进运动中农业上出现了浮夸风现象,折射出人们对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故D项正确。

11.(2014·

上海单科·

29)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

A.土地改革

B.“文化大革命”

C.粉碎“四人帮”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三面红旗”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可知宣传的是“三面红旗”。

“三面红旗”是在八大二次会议精神下进行的,“三面红旗”宣传的实质是八大二次会议“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专题三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江苏单科·

10)有学者指出:

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建国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反映农民的期望、思想和要求,故A项错误;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都表现为“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故B、C项错误;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浙江文综·

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

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这表明(  )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农村普遍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推动了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①②正确;

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开始于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与题目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不符,故③错误;

迄今,我国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建立经济特区

【解析】设立特区后,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故①正确;

经济特区仍然坚持中央政府的领导,没有独立的管理体制,但拥有较大自主权,故②错误;

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故③正确;

经济特区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四川文综·

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从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及摸着石头过河可知改革者的态度还是谨慎的,因此后开放上海,故①正确;

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疑虑这是西方所欢迎的,故②错误;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故③错误;

因为上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思想解放还不够的情况下,在上海试行一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措施,容易受到人们的反对,难以使得试点顺利进行,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

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

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

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

近代史编》,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

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

“文化大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对材料进行认真对比,找到不同,是解体关键,然后运用历史史实和历史分析方法等多种思维加以分析即可,注意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答案】评分说明:

不同之处:

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

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

(4分)

分析原因:

观点正确;

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

历史史实角度:

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

历史认识角度:

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材出版时代角度:

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

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酌情赋分。

(8分)

示例:

不同:

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

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

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

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

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

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

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示例说明:

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

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

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考点】

(3)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

(3)材料二中19世纪后期,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民众也只是简单的模仿;

材料三中20世纪末,“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中国文化也在影响世界,更加自信的融入世界。

【答案】

(3)进步:

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专题三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

(注: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图6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解析】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而题中H值出现的年份在2001年,故A项错误;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允许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与2001年不相符,故B项错误;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多边组织,故C项正确;

2011年2月,中国已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间与图中的2001年不符,故D项错误。

30)中国正式起诉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施,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

A.中国参加了亚非会议B.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新时期对外关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亚非会议不受理国家间的经济纠纷,故A项错误;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只是一个论坛性质的组织,对各参加国没有法律效力,故B项错误;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中美还没有建交,故C项错误;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可以在经济上起诉美国的反倾销措施,故D项正确。

广东文综·

39)(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12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3)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联系1992年和2001年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事件来分析说明即可;

以1992年为界:

经济改革的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

以2001年为界:

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3)以1992年为界:

经济改革的角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

(6分)

对外开放的角度。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