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0226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

《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docx

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

自行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自行车行业通过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在生产技术、工艺、产品质量及自动化生产程度等方面有了明显地提高。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

在激烈的竞争中,自行车行业的生产和市场流向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区域和厂家,并形成了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5大生产基地。

高新区辖内的沥林镇,在改革开放30来年的发展中,坚持产业特色,积极探索自行车运动产业的发展。

目前基本形成以自行车零配件和配套运动设备为主的产业格局。

未来5-10年,是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机械制造业分工格局快速形成的重要阶段。

如果能在这个阶段,整合高新区的资源,形成推动自行车产业快速转型的有利条件,高新区的自行车产业就有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做大做强,创建一两个品牌,抢占国内乃至国际高端市场。

同时,作为已经发展成熟的产业,只有与创意设计文化产业相融合,向个性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有突破。

把握这种趋势,发展自行车产业,对高新区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新材料、精密模具制造、创意设计、工业设计等行业的拉动也是大有裨益的。

为促进仲恺高新区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通知》(发改地区(2009)29号)、《惠州仲恺高新区总体规划》和惠州市人大批准的《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根据现有产业状况,按照布局合理、便于发展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空间范围主要为高新区沥林镇,时间范围从2012年——2015年。

一、发展优势

仲恺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惠州市惠城区,南靠深圳,西接东莞,区内有惠深、惠河、广惠、莞惠高速公路和京九、惠澳铁路通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非常便利。

沥林镇是高新区辖区内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全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7万多人,其中外来人口5万多人。

2001年获得广东省“经济强镇”称号,2005年获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称号,2006年获惠州市“十佳最具竞争力乡镇”称号,2009年被广东省科技厅评为“运动器材专业镇”称号。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236家,其中近一半涉及运动器材、自行车零配件和相关配套产业,且大多集中在英山工业园。

以该园为基础,发展自行车产业已经具备了以下基础和条件:

(一)地理位置优越,自然基础好。

沥林镇东与陈江镇相连,西与东莞市谢岗镇、桥头镇等发达地区相邻,南与惠阳区镇隆镇交界,北依潼湖。

距惠州海关13公里,距深圳盐田港85公里,距深圳皇岗海关75公里,距深圳罗湖海关72公里。

潮莞高速、博深高速贯穿全镇;正在建设的莞惠轻轨连接广州、深圳、东莞,途径沥林镇,沿沥林铁路边通过,在沥林镇定村与埔心路之间设有上落站。

以沥林为圆心,十分钟内可直接将货物送到陈江货运站,通过铁路运往国内各地;一小时内可通过公路运输,将货物输往广州、深圳、东莞、河源,覆盖人口近5000万。

(二)产业组件较完整,区内协作配套基础好。

沥林镇现有自行车和运动器材配套企业近百家。

涉及自行车前叉、踏板、车灯、装饰标贴、精密铸造五金件、精密零配件、车架、碳钢、碳纤维材料、骑行服装、头盔等领域。

可以说生产自行车整车的组件基本齐备。

2011年生产运动器材、自行车零配件、及配套产品的企业实现产值达14.4亿元。

(三)有良好的自行车运动文化,产业发展群众基础好。

一年一度的自行车暨鹅文化节对沥林来说是件盛事。

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其影响越来越大,已经形成了沥林特有的体育文化,吸引了国内外体育运动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已经举办的四届自行车暨鹅文化节共有13万多人参与了会节,数万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自行车赛事巡游活动。

2011年的自行车文化节更是盛况空间前,吸引了国家体委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前来调研和数家中央媒体来惠州采访报道。

惠州市内,自行车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团体无法统计,较专业的团体是2007年登记成立的惠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

2011年该协会也协办了两次大型赛事:

惠州绿道全国自行车公开赛和红花湖绿道高榜山自行车登山赛。

吸引了素有“亚洲车神”之称的黄金宝等东南亚地区的专业选手,和近千名珠三角地区的业余选手参赛。

TREK、MERIDA等著名品牌经销商争相参与这些赛事。

二、面临的问题和形势

(一)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高新区内现有的自行车相关企业主要是为品牌产品生产零配件,且绝大多数出口,附加值低。

造成的现状是行业集中度不够高,专业化分工不够细。

需要有能整合区内资源的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聚。

2、整个行业缺少自有品牌。

国内市场知名品牌数量及其所占市场份额均较低。

行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缺乏通畅渠道。

自行车行业出口产品80%以上为国外定牌生产,其余的不到20%产品虽以自有品牌出口,但主要通过超市进行销售,产品以小轮车为主,很难提升档次和附加值。

3、行业盈利状况不理想。

国内消费以普通代步自行车为主,用于运动、休闲、竞技器材的中高档自行车尚未普及。

自行车环保、节能、健康的优点也未得到充分宣传。

近年来社会偷盗自行车现象加剧,影响了国内消费者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自行车产品的购买。

出口继续稳定增长但空间有限,国际市场贸易量长期稳定在7500万辆左右。

意大利、德国、台湾等掌握高档市场,而其它发展中国家发展很快,在中低档产品市场与我国同类产品竞争激烈。

行业平均利润仅4%。

(二)面临的形势

1、国内高端市场潜力巨大。

自行车的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期,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设计满足个性化、功能化的产品。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适合国内市场的高端产品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自行车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强劲。

从国际上看,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已经将相关产业链环节向中国大陆等地转移。

企业也意识到没有品牌、研发设计缺失严重滞后了产业的发展,有寻求扩大,向产业上游进军的动力。

3、国家大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转型升级是各级政府部门在经济工作中提的最多的词汇之一。

各级政府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高新区也制定了专门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

4、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从国际贸易形势看,贸易壁垒依然存在。

2011年10月6日,欧盟反倾销委员会对我自行车反倾销复审发布终裁公告,称延长对我自行车征税5年。

这意味着欧盟对华贸易壁垒短期内尚难消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自行车出口的进一步发展。

国内市场将是自行车企业竞争的主战场。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以“政府扶持、政策引导,科学规划、推进集聚,积极投入、鼓励创新,注重宣传、打造品牌”为原则,以向社会提供“面向国内,放眼世界”的高品质自行车和专业的自行车配套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特色,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广聚发展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高新区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厂家落户和吸引研发单位进园的步伐,进而推动惠州现有自行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发展思路

1、总体思路。

整合区内资源,想办法壮大产业规模,集中行业优势项目,尽快建成具有集聚相应的产业园区。

达到凝聚一批专业人才,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企业,创建一两个高新区自行车品牌的目标。

2、发展构想一,筑巢引凤。

以现有的沥林英山工业园为基础,整合区内产业资源,规划自行车产业园。

打造以金伟达、建大为龙头的自行车组件生产,以国威运动器材、喜比斯为关联配套,吸引拥有自主品牌,设计能力强,市场反应灵敏的大项目入驻,尽快实现产业集中。

3、发展构想二,龙头支持。

积极引进上游企业,以龙头项目,吸引专业人才,带动区内现有零配件、配套产业升级。

促进高新区内组件生产企业向专业、纵深方向发展,优化区内自行车关联企业之间的分工。

4、发展构想三,呼朋唤友。

尽快上马重要组件项目,如建大轮胎、根据重要组件的发展实际,调整、优化相应的产业发展措施,制定更有利于组件生产企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吸引其他优质组件项目落户。

同时,促进园区现有组件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创建高新区自有自行车品牌。

四、发展重点

(一)组件发展重点

1、轮胎。

重点发展能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能开发生产不同用途、不同场地特点使用的轮胎项目。

尤其是在满足国内市场对休闲、旅游产品方面有优势的项目。

2、轮组。

重点发展工业设计能力强,在轮组的强度、重量、材质等关键技术方面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

注重项目在新型应用产品研发实力,以及对中高端自行车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

3、车架。

重点发展外观设计能力强、应用水平高,市场开发技术发达的项目。

重点发展在新能源自行车的研发、创新能力上有优势的项目。

4、现有组件项目的升级。

对于高新区内现有组件项目,如前叉、踏板、五金铸造、精密零配件等项目,重点发展与现有项目互补,并能带动现有项目转型升级的项目。

(二)配套行业发展重点

1、新材料。

重点发展适用于高端自行车产品要求的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项目。

满足市场对自行车美、轻、牢、新、廉的需求,同时,带动高新区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2、骑行装备。

重点发展在自行车休闲、旅游骑行服装、配饰方面有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应用前景广阔的项目。

3、创意设计。

重点引进在工业设计、创意设计行业有影响力,同时在自行车应用设计和高新区内LED应用设计等项目上有优势的项目。

(三)配套工程发展重点

主要是配合宣传,营造自行车运动文化氛围的自行车休闲骑行线路开发建设和专业赛道设计与建设。

适时建设自行车产业园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自行车配套项目扶持力度。

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技术改造、产业链延伸以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在我区的各项扶持资金中优先扶持,并适当加大扶持力度。

依托区内已有骨干企业,实行集中布局,发展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自行车产业集群。

对技术先进、规模优势明显,并且对我区自行车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优先供给土地、信贷、人才引进等发展要素,优先办理各项税收减免确认手续。

(二)是加强组织协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依据省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指导协调,提高产业的组织化水平。

以区内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联系省市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提高我区自行车产业产品技术含量,组织产业联盟,架设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积极发展协作分工体系,加强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组装企业与部件生产企业、产品制造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形成集生产、运输、安置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产业,形成布局合理、反应敏捷、整体联动的产业态势。

(三)完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加快发展步伐。

针对自行车产业特点,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着力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准,积极做大做强,支持相关企业申报国家开设的高技术专项、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等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

(四)是继续抓好招商引资。

以国内外的自行车产业龙头企业为主要招商对象,抓大引强,加快我区自行车产业聚集速度,推进产业集群形成。

 

附图:

1、沥林镇总体规划图

2、沥林镇英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