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0936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DCK细胞培养技术.docx

MDCK细胞培养技术

孔板底面积9.6cm2,加培养液的量2.5ml,

12孔板底面积4.5cm2,加培养液的量2ml,

24孔板底面积2cm2,加培养液的量1ml,

96孔板底面积0.32cm2,加培养液的量0.1ml,

24孔板底面积2cm2,一般加培养液的量1ml,在接种病毒的时候一般病毒用量为添加培养液的5%-20%。

在做咽拭子标本时应视标本的采集质量而定,如果标本采集质量高可以少加一些,如0.2ml-0.5ml,如果标本采集的不够好,则应相对加大标本接种量,可以加到1ml.

附件1:

GIBCOBRLCat.

EDT处理胰

#15400

GIBCOBRLCat.

HEPES缓冲1M母

#15630-080

GIBCOBRLCat.

D-MEM培养基

#11965-092

GIBCOBRLCat.

10,000

青、链霉素母液#

U/ml

15140-122/100ml

GIBCOBRLCat.

牛血清白蛋白组分V7.5%溶液#

5260-037/100ml

1

三、MDCK细胞培养技术

(一)生物安全级别和生物安全规定1.MDCK细胞培养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正常MDCK细胞培养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

2.MDCK细胞培养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

遵守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应的生物安全规定。

(二)MDCK细胞的传代培养步骤

1.细胞培养所需的材料(部分试剂在此列出生产厂家货号仅供参考,可自行选择):

(1)生长成片的MDCK细胞;

(2)T-75细胞培养瓶,颈口有倾角;(3)D-MEM培养液;

(4)青、链霉素母液(10,000U/mL青霉素G;10,000μg/mL硫酸链霉素),分装后保存于-20℃;

(5)HEPES缓冲液,1M母液;(6)胎牛血清;

(7)EDTA-胰酶(0.05%胰酶;0.53mMEDTA·4Na)(GibcoCatNo.

25300-062),分装后保存于-20℃;

(8)牛血清白蛋白组分V,7.5%溶液(GIBCOCatNo.15260);

(9)1mL和10mL无菌移液管等;

%的酒精。

%~10()70752

建议:

经常检查试剂使用的有效期和MDCK细胞的代数。

2.培养基和试剂的准备:

(1)500mL的D-MEM液中加入a)青、链霉素母液5mL(终浓度达:

100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

b)HEPES缓冲液12.5mL(终浓度:

25mM);

7.5%牛血清白蛋白组分V12.5mLc)

d)加入7.5%NaHCO10-15mL(终浓度:

2-3%)3

(2)细胞生长液

10mL胎牛血清加到90mL的上述D-MEM液,使胎牛血清的终浓度为10%。

每批胎牛血清均应进行血清测试,通过测试确定血清的最佳使用浓度。

此处提到的血清使用浓度只是一个参考浓度。

3.MDCK细胞的传代培养程序

此处以T-75细胞瓶单层培养为例,进行叙述。

如果细胞瓶的规格有变,MDCK细胞悬液的浓度必须做相应的调整。

用于细胞培养的培养基、EDTA-胰酶等,置37℃预热后,用70%~75%酒精擦拭后放于生物安全柜内。

(1)弃去细胞已生长成片的细胞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加5mL37℃预热的EDTA-胰酶;

(2)温和地摇动细胞瓶1min,使EDTA-胰酶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薄层。

然后用移液管吸去EDTA-胰酶;

3

(3)重新加入5mL37℃预热的EDTA-胰酶,重复上述步骤;

(4)加1mLEDTA-胰酶使其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薄层,37℃孵育细胞瓶直至细胞从细胞瓶的塑料表面分离(约5min~10min)。

必要时可以摇动或吹打来分离细胞。

加入1mL胎牛血清中和残余胰酶的活性;

(5)加9mL细胞生长液,轻轻移动移液管吹散细胞团,吹打从培养瓶底部一边开始到另一边结束,确保所有底部均被吹打到,吹打时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出现泡沫;

(6)吹打后,瓶中加入90mL细胞生长液(细胞悬液的浓度约为5细胞),该培养液含终浓度为10mL含10%的胎牛血清;每

5/mL细胞)6mL(6×10细胞悬液,剩7()每个T-25细胞培养瓶中加余的细胞悬液可以加到另一T-75细胞瓶以用于细胞传代的种子。

通常6mL细胞悬液2~3日可长成80%~90%的单层细胞片;

(8)于37℃5%CO培养箱里培养细胞,每天观察细胞状态。

2

注:

细胞传代的比例可根据细胞生长状况和实验需要进行调节。

消化液除EDTA-胰酶外,也可以用0.25%胰酶与Versene按照1:

7的比例配成消化液使用。

(三)细胞的冻存1.细胞冻存材料

4

(1)成片的MDCK细胞:

80%~90%成片,细胞生长良好存活率高;

(2)二甲基亚砜(DMSO);

胎牛血清;(3)(4)EDTA-胰酶(0.05%胰酶;0.53mMEDTA·4Na);

(5)无菌移液管:

1mL和10mL。

无菌离心管15mL(6)2.细胞冻存步骤

(1)冻存液的制备:

胎牛血清9mL;二甲基亚砜1mL。

(2)细胞消化:

消化过程同细胞培养的消化过程。

(3)细胞消化后,移入15mL离心管,1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轻弹离心管底,重悬细胞,加入配制好的细胞冻存液,混匀后分6/mL细胞。

10装到细胞冻存管内。

细胞冻存浓度为1×(4)常规细胞冻存过程:

4℃2h,-20℃2h,放入液氮长期保存。

如使用商品化冻存盒,直接放于-80℃过夜,第二天从冻存盒取出,放入液氮保存。

(四)细胞的复苏复苏细胞的原则为快速解冻,以避免冰晶重新结晶对细胞造成伤害,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新复苏的细胞一般需要数日或继续传代1~2代,其细胞生长或细胞特性才会恢复正常。

5

1.材料

(1)37℃恒温水浴箱;

细胞生长液;

(2)(3)胎牛血清1mL;(4)T-25培养瓶,无菌移液管;(5)70%~75%的酒精;

无菌离心管)15mL(62.细胞复苏步骤

(1)将细胞生长液放入37℃水浴预热,预热后以70%~75%的酒精擦拭外壁,放入生物安全柜内;

(2)自液氮中取出细胞冻存管,检查盖子是否旋紧,避免热胀冷缩过程盖子松掉;

(3)立即放入37℃水浴中快速解冻,轻轻摇动使其在1min内全部融化,以70%~75%的酒精擦拭保存管外部,移入生物安全柜内;在解冻过程中,需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冻存管爆裂;

(4)取出1.0mL解冻的细胞悬液,缓慢加入到预先加有5mL细胞生长液的15mL离心管内,1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用5mL细胞生长液重悬细胞,移入细胞培养瓶内,放入37℃5%CO培养箱培养。

2

(五)质量控制

MDCK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可能会降低其对流感病毒的敏感性。

因此实验室应保持低代数的细胞株在液氮中。

为了保持该分离6

系统的敏感性,当细胞复苏后被连续传15~20代,或总代数达到40代以上时,可以用已知滴度的阳性质控病毒来检验MDCK细胞系的敏感性。

如果细胞的敏感性已经下降,即应复苏新的细胞株。

所用细胞系应确保无支原体污染。

(六)MDCK细胞系的敏感性的检测

选择已知TCID的流感病毒,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感染早代(小于5030代)的细胞株和现有的细胞株,对其进行TCID测定。

如果测试的50TCID比早代的低2个或以上Lg,表明其对病毒的敏感性已下降,不50应继续使用;如果两者相差不超出一个Lg,表明可继续使用。

四、流感病毒的分离

病毒分离培养是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的基础,是流感病毒检测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目前多采用鸡胚和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

通过鸡胚分离的流感毒株与原始标本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可能会有所不同,而通过MDCK细胞所分离的流感病毒与原始标本相似。

另外由于“O”相毒株的重现,MDCK细胞对“O”相毒株的敏感性远高于鸡胚,所以MDCK细胞已成为流感病毒分离不可缺少的一种宿主系统。

但是目前全球主要使用鸡胚进行流感疫苗生产,MDCK分离的病毒在很多国家尚未批准用于疫苗生产,因此鸡胚分离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备流感病毒分离能力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哨点医院7

的常规监测标本后,要求利用状态良好的MDCK细胞和(或)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若同时进行MDCK细胞和鸡胚分离,为减少工作量,可先用MDCK细胞对原始标本进行筛选,MDCK细胞病毒分离结果为阳性后,再将另外一份-70℃或以下温度保存的原始标本进行鸡胚双腔接种(羊膜腔和尿囊腔),进行病毒分离。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和生物安全规定1.流感病毒分离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季节性流感病毒和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生物安全二级;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生物安全三级。

2.流感病毒分离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

应当遵守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有关生物安全的规定。

(二)流感病毒的细胞分离标准操作规程(所列试剂生产厂家及货号仅供参考)

1.试验材料

(1)刚75-90%成片的MDCK细胞,T-25细胞瓶

(2)TPCK处理胰酶(牛胰腺来源Ⅷ型)(SIGMAT8802)

(3)HEPES缓冲液,1M母液

(4)D-MEM培养基(高糖,含有L-谷氨酰胺),Hank's液

(5)青、链霉素母液(10,000U/mL青霉素G,10,000μg/mL硫酸8

链霉素)

(6)牛血清白蛋白组分Ⅴ,7.5%溶液(GIBCOCatNo15260)

(7)处理好的临床标本0.5mL(标本处理参见附件1第一部分)

(8)无菌移液管:

1mL和10mL

2.培养基和试剂的准备(建议:

经常检查试剂的有效期)

(1)500mLD-MEM液中加入:

a)青、链霉素母液5mL(终浓度达:

100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

b)牛血清白蛋白组分V12.5mL(终浓度:

0.25%)

终浓度:

25mM)HEPES缓冲液12.5mL(c)

d)加入7.5%NaHCO10-15mL(终浓度:

2-3%)3

(2)病毒生长液:

再向上述培养液中每500mL加入0.5mL的TPCK-胰酶(母液浓度为2mg/mL)使TPCK-胰酶的浓度为2μg/mL。

3.流感病毒MDCK细胞分离程序

所有有关流感病毒分离的操作都应在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中进行,必须遵守生物安全规定,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和废弃物管理规定,做好个人防护要求。

(1)75~90%成片细胞的准备9

倍光学显微镜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

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40a)用细胞用于病毒的分离。

的MDCK6mLpH7.4-7.6的无菌移液管吸b)轻轻倒出细胞生长液,用10mL3遍。

液(或PBS缓冲液)清洗细胞Hank's的种于细胞培养瓶)接(2液从细胞培养瓶中移出。

Hank's用a)无菌的移液管将清洗细胞的

温和摇临床样品置于细胞培养瓶中,用无菌的移液管吸取500μlb)

动数次,使之均匀铺于细胞培养瓶底。

2h1~)中的培养瓶放入35℃,5%CO培养箱中吸附将c)步骤22

的无菌移液管吸取从培养箱中取出细胞培养瓶,用10mLd)

6mLpH7.4-7.6的Hank's液(或PBS缓冲液)清洗细胞,加入5mL含终浓度2μg/mLTPCK-胰酶的病毒生长液于细胞培养瓶中。

培养箱培养。

35℃5%CO2e)放置于f)每日观察细胞病变情况(细胞病变的特征是细胞肿胀圆化,细胞间隙增大成网状,细胞核固缩或破裂,严重时细胞部分或全部脱落)。

(3)细胞培养物的收获

a)当75%~100%细胞出现病变时进行收获。

即使无细胞病变也应该于第7天收获。

b)进行红细胞凝集试验(HA),用HI方法进行流感病毒的鉴定(具体方法参见附件1:

五、红细胞凝集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对于10

HA≤8的细胞分离物,进行10-1~0-3稀释后,再感染细胞继续进行细胞传代,直至HA≥8时才能利用HI方法进行病毒的鉴定。

经连续传代2次以上,HA<8者,可以用核酸检测方法鉴定分型。

(三)流感病毒鸡胚分离标准操作规程1.试验材料9~11日龄鸡胚

(1)

照卵灯)(270%~75%酒精(3)

一次性注射器4)(鸡蛋开孔器)(5蜡、胶水或胶布(6)

10mL试管和试管架(7)

10mL移液管8)(无菌镊子(9)2.流感病毒鸡胚分离程序所有有关病毒分离的操作都应遵守生物安全规定,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和废弃物管理规定。

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遵循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要求。

)验卵(1a)用照卵灯检测鸡胚,标记出鸡胚的气室与尿囊腔的界限、胚胎的位置。

如果鸡胚是死胚、没有受精、有裂痕、发育不全或表面有好多渗水孔,应弃掉。

11

b)如何判断鸡胚状态

血管:

活胚血管清晰;死胚模糊,成淤血带或淤血块。

胎动:

活胚有明显的自然运动,但是大于14天的胎动则不明显;死胚无胎动。

c)绒毛尿囊膜发育界限:

血管密布的绒毛尿囊膜与鸡胚胎的另一面(卵黄囊)形成明显的界限。

(2)鸡胚接种(照视下双腔接种法)a)将鸡胚的气室朝上放置在蛋盘上,标记每个鸡胚,通常每个样本接种3个鸡胚。

b)用70%~75%酒精消毒鸡胚表面,在气室端钻孔,开约6x6mm裂口。

c)注射器装上16号针头,吸200μL处理过的临床标本。

d)从裂口中滴入无菌的液体石蜡,然后轻轻晃动鸡胚,让液体石2面积(石蜡层不可将壳膜内1cm蜡在鸡胚壳膜内层(脏层)铺开大约层完全覆盖,会导致死胚),此时在照卵灯下即可清楚的看到鸡胚胎的位置。

将注射针头缓慢刺入胚胎的鄂下胸前,用针头轻轻拨动下颚及腿,当进入羊膜腔时,能看到鸡胚随着针头的拨动而动,即可注射100μl临床标本。

将针头退出至1/2寸长度,将另外100μl临床标本注入鸡胚尿囊腔。

e)用同一注射器和针头将同一标本依上法接种另外两枚鸡胚。

12

f)将针头弃于合适的生物安全装置中。

用消毒过的医用胶布封口。

g)

h)33~35℃温箱培养鸡胚2~3天。

一般A型流感病毒培养2天,B型流感病毒培养3天,临床采样标本通常培养3天。

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时,每天检查鸡胚生长情况,24h内死亡的鸡胚,认为是非特异死亡应弃去。

(3)鸡胚尿囊液和羊水的收获

a)鸡胚在收获前应置4℃过夜或至少放置4h。

b)标记15mL无菌塑料管与相应的鸡胚编号一致。

用70%~75%酒精消毒鸡胚顶部。

c)用无菌镊子撕破鸡胚气室蛋壳,推开鸡胚尿囊膜。

用10mL吸管吸取鸡胚尿囊液置于相应的收集管中。

用吸管或无菌镊子刺破鸡胚羊膜,吸取羊水放置于另外的管中。

羊水较少时也可以将3个鸡胚的羊水合并。

d)将鸡胚收获液3000rpm离心5min去除血液和细胞。

进行红细胞凝集试验。

没有红细胞凝集现象的标本,应再进行鸡胚盲传2次(对于“O”相的毒株,需要连续传代多次才能具备在鸡胚中生长的特性),盲传后HA滴度仍为阴性的标本,可按有关生物安全规定进行处理。

对于-1-3稀释后,继续进行鸡胚传代,HA≥8~10HA<8的鸡胚分离物进行10时才能利用HI方法进行病毒的鉴定。

经连续传代2次后HA<8者,可以用核酸检测方法鉴定分型。

(四)注意事项13

1.不要在-20℃条件下保存病毒分离物,因为该温度条件下流感病毒极不稳定。

2.流感病毒分离操作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规程的要求。

禁止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时间处理和接种未知临床标本和已知病毒。

禁止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时间处理接种采自不同动物的标本;动物标本(如猪、禽等)必须与人的标本分别保存。

五、红细胞凝集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能够引起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因此而得名。

用于检测流感病毒滴度的红细胞凝集试验也是根据病毒的这一特性而建立的。

当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与病毒血凝素结合后,则可以抑制红细胞凝集的出现,即为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的理论根据。

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鉴定流感病毒型/亚型的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信。

用于HI的标准参照血清必须及时更新,要包括当年的疫苗株和/或流行代表株的抗血清。

HI中所用的血清必须经特殊处理以去除非特异性抑制素及非特异性凝集素。

(一)生物安全要求

生物安全要求及个人防护要求与流感病毒的分离相同,并应遵守相应的生物安全规定。

(二)实验所用试剂14

1.抗原:

季节性A(H1N1)、A(H3N2)、B-Yamagata系、B-Victoria系、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液

2.抗血清:

经RDE或者过碘酸钾处理后的季节性A(H1N1)、A(H3N2)、B-Yamagata系、B-Victoria系、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血清。

(三)其他试剂/材料/仪器(试剂盒中不包含)

细胞悬液1.红2.PBS缓冲液,PH7.4

3.水浴箱(37℃,56℃)4.台式离心机

5.多道可调加样器

6.离心管

7.96孔微量血凝板(使用豚鼠和人红细胞进行实验须用“U”底板,使用鸡/火鸡红细胞进行实验最好用“V”底板,“U”底板也可使用)、可调多通道加样器、单道加样器等。

1000ulTIP、头、水槽8.200ul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试验各项条件比较型血人豚鼠火鸡鸡红细胞“O”0.750.50.50.75终浓度UU型型VV型孔底部形状型60min30min

30min

45min孵育时间细胞沉积细胞沉积红细胞沉积细胞沉积成点状,倾斜时细细胞沉积成点状,倾斜时细胞向下流成泪滴状形状胞向下流成泪滴状成环状成环状

15

(四)流感病毒鉴定步骤1.红细胞配置型、豚鼠,如用人“O”如用火鸡、鸡的红细胞,工作液浓度为1%红细胞,工作浓度为1.5%。

下面介绍WHO流感参比与合作中心提供的红细胞标定的方法:

(1)S液中的红细胞,12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

(2)加入等量的PBS液体洗涤,充分混匀,12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

(3)PBS液体洗涤三次。

最后一次洗涤后,1200r/min离心10min。

(4)将红细胞稀释至合适的浓度。

注:

A.S液全称为Alsever氏液。

配制方法为葡萄糖2.05g、柠檬酸钠0.8g、柠檬酸0.055g、氯化钠0.42g、去离子水加至100mL,微热溶解,将pH值调到6.1,8磅20min高压灭菌,4℃贮存备用。

2.流感毒株HA滴度的测定

(1)在微量血凝板的第2~12列加入50ulPBS(PH7.4)。

(2)在第一列(A1~G1)中加入100ul病毒悬液。

(3)H1加入100ulPBS,作为红细胞阴性对照。

16

(4)从第一列各孔吸50ul病毒液,由第1列至第12列做2倍系列稀释,最后一列每孔弃去50ul。

(5)在每孔中加入50ul红细胞悬液,轻拍血凝板,充分混匀。

(6)室温孵育,孵育时间见表:

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试验各项条件比较。

3.HA试验结果判断

引起全部红细胞凝集为完全凝集,以“+”记录;只有部分红细胞凝集记录为“+/-”;无凝集记录“-”。

血凝滴度的判定以出现完全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为终点,其稀释度的倒数即为病毒的血凝滴度。

HA滴度判定举例

病毒稀释度HA滴度1:

20481:

1281:

2561:

5121:

10241:

11:

21:

41:

81:

161:

321:

64

121097531246811

2--++--A------

8-----++++---B

16--+----C-++++

32+---D+++++---

64++-++-++E-+--

128-++-F++++-++-

≥2048G++++++++++++

-

-

-

-

H

-

-

-

-

-

-

-

-

<1

4.制备用于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的4个血凝单位的抗原

17

(1)一个凝集单位指能引起等量的标准化的红细胞凝集的病毒量。

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时一般用4个血凝单位的病毒量。

(2)制备4个单位血凝抗原时,首先计算出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所需的病毒抗原的总量。

如每种血清做8孔稀释,每孔用抗原25ul,则测定一份血清需0.2mL抗原。

根据标准血清的份数(本试剂盒包含5种标准血清)计算出实验所需病毒抗原总量。

(3)其次,计算出病毒稀释度。

用病毒的HA滴度除以8,得到的商即为配置4个血凝单位所需的稀释度。

如,某病毒的HA滴度为64,除以8等于8,则1:

8(1mL病毒液加7mLPBS)稀释该病毒即可得到4个血凝单位的抗原。

注: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所用的4个血凝单位是指每25ul病毒液中含有4个血凝单位(等于50ul病毒液中含有8个血凝单位)。

所需抗原总量为1600ul时,4个血凝单位配置对照表

PBS(ul)HA滴度病毒液(ul)

80080016

400120032

200140064

1001500128

501550256

251575512

12.51587.51024

6.25

1593.75

2048

18

5.4个血凝单位抗原的复核滴定

为了保证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抗原用量一致并且准确无误,新配置的4个血凝单位抗原需复核滴定。

操作方法同HA实验步骤。

如果只有前4孔出现凝集,表明每50ul病毒含有8个血凝单位,该病毒稀释准确,可以用于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如第5孔也出现凝集,说明每50ul病毒含有16个血凝单位,该抗原必须等量稀释。

如只有前3孔凝集,表明每50ul病毒仅含4个血凝单位,病毒量需加倍。

此外,4个血凝单位抗原必须每次用前新配置。

6.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鉴定未知病毒

(1)在血凝板的每孔加入25ulPBS。

然后在A1—A5、A7—A11各列分别加入:

抗季节性A(H1N1)流感病毒标准参考血清、抗季节性A(H3N2)流感病毒标准参考血清、抗B-Yamagata系流感病毒标准参考血清、抗B-Victoria系流感病毒标准参考血清、抗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标准参考血清25ul,A6、A12加入25ulPBS,作为阴性对照。

用多道移液器从A行每个孔分别取25ul,由A至H行做2倍稀释血清,最后一行弃去25ul。

(2)A1至A5各列每孔加入25ul待检抗原(4个血凝单位)阳性对照:

A7至A11各列分别加入4个血凝单位的季节性A(H1N1)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抗原、季节性A(H3N2)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抗原、B-Yamagata系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抗原、B-Victoria系流感病毒标准参19

考抗原、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抗原各25ul/孔。

对照孔A6、A12各列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