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1312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docx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

学院名称: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通信工程班级:

090421

学号:

09042134:

尚虎

评分:

教师:

2011年3月16日

 

任务书

题目3:

设计制作一个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

设计任务和要求

1输出波形频率围为0.02Hz~20KHz且连续可调;

2正弦波幅值为±2V;

3方波幅值为2V;

4锯齿波峰-峰值为2V,占空比可调;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应用电路分析低频等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发生器。

设计的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发生器是由正弦波发生器、过零比较器、积分电路等三大部分组成。

正弦波发生器产生正弦波,正弦波经过过零比较器转变为方波,方波经过积分电路产生锯齿波。

关键字: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第一章设计目的及任务

1.1课程设计的目的………………………………………………………5

1.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5

1.3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5

第二章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2.1方案提出………………………………………………………………6

2.2方案论证和选择………………………………………………………6

第三章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1系统组成………………………………………………………………7

3.2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7

3.3正弦波转换方波电路的工作原理……………………………………8

3.4方波转换成锯齿波电路的工作原理…………………………………9

3.5总电路图………………………………………………………………11

第四章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

4.1正弦波发生电路的设计………………………………………………12

4.2正弦波转换方波电路的设计…………………………………………13

4.3方波转换成锯齿波电路的设计………………………………………14

第五章实验、调试及测试结果与分析……………………………

5.1电路总体仿真图如下所示……………………………………………17

5.2调试方法与调试过程…………………………………………………18

第六章结论………………………………………………………………21

参考文献……………………………………………………………………23

附录(元器件清单)……………………………………………………23

 

第一章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掌握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2.掌握模拟器件的应用

3.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4.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

5.熟悉常用仪表,了解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

1.2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制作一个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

2.能同时输出一定频率一定幅度的3种波形:

正弦波、方波和锯齿波

3.可以用±12V或±15V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1.3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1.设计、组装、调试函数发生器

2.输出波形: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3.频率围:

在0.02HZ-20KHZ围连续可调

4.输出电压:

正弦波幅值+2V、方波幅值2V,锯齿波峰峰值2V,占空比可调

 

第二章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2.1方案提出

方案一:

RC正弦波振荡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共同组成的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先通过RC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再通过电压比较器产生方波,最后通过积分电路形成锯齿波。

方案二:

采用直接频率合成器,从信号的幅度相位关系出发进行频率合成。

2.2方案论证和选择

方案一电路是通过RC正弦波振荡电路,具有良好的正弦波,正弦波通过电压比较器产生稳定的方波信号,方波信号经过积分器产生锯齿波,方案一的电路能通过改变门限电压,改变方波的占空比,而且此方案可调节正弦波的幅值。

电路简单有效,精度较高,性价比高,易于制作,能应用于各种波形仿真、实验应用等。

方案二能实现快速频率变换,具有低相位噪声以及所有方法中最高的工作频率。

但由于采用大量的倍频、分频、混频和滤波环节,导致直接频率合成器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成本高,而且容易产生过多的杂散分量,难以达到较高的频谱纯度。

相对而言,方案一较为合理有效,因此选择方案一。

 

第三章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1系统组成及设计框图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确定选频网络是串联还是并联,用滑动变阻器代替电阻,以起到选频的效果,反馈部分用两个并联的二极管,起到稳幅的作用,再加滑动变阻器,用以改变正弦波的幅度;

电压比较器:

正弦波经过电压比较器变成方波,要改变方波的占空比就得改变其门限电压,通过外加受滑动变阻器调节的电源来实现可调门限电压;

积分器:

占空比调小后的方波经过积分器即可得到锯齿波。

自激振荡产生正选波(RC正选波振荡电路)

电压比较

电压比较

积分器

锯齿波

图1

3.2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产生正弦振荡的条件:

正弦波产生电路的目的就是使电路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我们一般在放大电路中引入正反馈,并创造条件,使其产生稳定可靠的振荡。

正弦波产生电路的基本结构是:

引入正反馈的反馈网络和放大电路。

其中:

接入正反馈是产生振荡的首要条件,它又被称为相位条件;产生振荡必须满足幅度条件;要保证输出波形为单一频率的正弦波,必须具有选频特性;同时它还应具有稳幅特性。

因此,正弦波产生电路一般包括:

放大电路、反馈网络、选频网络、稳幅电路等四个部分。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判断及分类:

1)放大电路:

保证电路能够有从起振到动态平衡的过程,电路获得一定幅值的输出值,实现自由控制。

2)选频网络:

确定电路的振荡频率,是电路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即保证电路产生正弦波振荡。

3)正反馈网络:

引入正反馈,使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等于其反馈信号。

4)稳幅环节:

也就是非线性环节,作用是输出信号幅值稳定。

判断电路是否振荡的方法是:

(1)是否满足相位条件,即电路是否是正反馈,只有满足相位条件才可能产生振荡

(2)放大电路的结构是否合理,有无放大能力,静态工作是否合适;

(3)是否满足幅度条件

正弦波振荡电路检验,若:

(1)

则不可能振荡;

(2)

振荡,但输出波形明显失真;

(3)

产生振荡。

振荡稳定后

此种情况起振容易,振荡稳定,输出波形的失真小

分类:

按选频网络的元件类型,把正先振荡电路分为:

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常见的RC正弦波振荡电路是RC串并联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它又被称为文氏桥正弦波振荡电路。

串并联网络在此作为选频和反馈网络。

它的起振条件为:

它的振荡频率为:

f0=1/(2

RC)

它主要用于低频振荡。

要想产生更高频率的正弦信号,一般采用LC正弦波振荡电路。

它的振荡频率为:

f0=1/(2

RC)。

石英振荡器的特点是其振荡频率特别稳定,它常用于振荡频率高度稳定的的场合。

3.3正弦波转换方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单限比较器中,输入电压在阀值电压附近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将引起输出电压的跃变,不管这种微小变化是来源于输入信号还是外部干扰。

因此,虽然单限比较器很灵敏,但是抗干扰能力差。

而滞回比较器具有滞回特性,即具有惯性,因此也就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从反向输入端输人的滞回比较器电路如图1a所示,滞回比较器电路中引人了正反馈。

从集成运放输出端的限幅电路可以看出,Uo=±UZ。

集成运放反相输人端电位Up=Ui同相输入端电位

图2

 

令UN=Up求出的Ui就是阀值电压

输出电压在输人电压U,等于阀值电压时是如何变化的呢?

假设Ui<-UT,那么UN一定小于Up,因而Uo=+Uz,所以Up=+UYO。

只有当输人电压Ui增大到+UT,再增大一个无穷小量时,输出电压Uo才会从+UT跃变为-UT。

同理,假设Ui>+UT,那么UN一定大于Up,因而Uo=-UZ,所以Up=-UT。

只有当输人电压Ui减小到-UT,再减小一个无穷小量时,输出电压Uo才会从-UT跃变为+UT。

可见,Uo从+UT跃变为-UT和从-UT跃变为+UT的阀值电压是不同的,电压传输特性如图b)所示。

  从电压传输特性上可以看出,当-UT<Ui<+UT时,Uo可能是-UT,也可能是+UT。

如果Ui是从小于-UT,的值逐渐增大到-UT

曲线具有方向性,如图b)所示。

实际上,由于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增益不是无穷大,只有当它的差模输人电压足够大时,输出电压Uo才为±UZ。

Uo在从+UT变为-UT或从-UT变为+UT的过程中,随着Ui的变化,将经过线性区,并需要一定的时间。

滞回比较器中引人了正反馈,加快了Uo的转换速度。

例如,当Uo=+UZ、Up=+UT时,只要Ui略大于+UT足以引起Uo的下降,即会产生如下的正反馈过程:

Uo的下降导致Up下降,而Up的下降又使得Uo进一步下降,反馈的结果使Uo迅速变为-UT,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电压传输特性。

本电路中该电路的作用是将正弦信号转变成方波信号,其传输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3

3.4方波转换成锯齿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4

 

当输入信号为占空比调小后的方波时,其输出信号为锯齿波,电路波形图如下:

图5

 

3.5总电路图

图6

 

第四章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

4.1正弦波发生电路的设计

本电路中采用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其电路图如下所示:

图7

该电路Rf回路串联两个并联的二极管,如上图所示串联了两个并联的1N4148二极管,这样利用电流增大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减小、电流减小时动态电阻增大的特点,加入非线性环节,从而使输出电压稳定。

此时输出电压系数为

Au=1+(Rf+rd)/R1

RC振荡的频率为:

fo1/2piRC

用Multisim10.0对电路进行仿真得到正弦波:

图8

仿真与理论接近

4.2正弦波转换方波电路的设计

本电路可以采用滞回电压比较器将正弦波转成方波,其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9

原理上文已讲述,此处省略。

也可以采用和滞回比较器功能相似的另一电路实现,如下图:

图10

输出电压幅值仅由稳压管决定,所以选稳压管(1N4748)。

用Multisim10.0对其进行仿真得到如下波形图:

图11

4.3方波转换成锯齿波电路的设计

本电路中方波转成锯齿波采用积分电路,其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12

积分电路:

U0=-

+u0(t1)

其中,积分电路图中的电路

图13

用于调节占空比。

锯齿波形如下图所示:

图14

 

第五章实验、调试及测试结果与分析

5.1电路总体仿真图如下所示

图15

输出波形:

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频率围:

在0.02HZ-20KHZ围连续可调

输出电压:

正弦波幅值约为±2V、方波幅值约为2V,锯齿波峰峰值约为2V,占空比可调

 

5.2调试方法与调试过程

总电路图如下所示

图16

图17

该电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RC桥式正弦振荡电路,其功能是利用RC振荡产生特定频率的正弦波,通过调节电阻R2改变正弦波幅值;第二部分为类似电压比较器的电路,其功能为将正弦波转成方波;第三部分为积分电路,其功能为利用积分电路将方波转成锯齿波,锯齿波通过调节R8的大小改变锯齿波的幅值。

在正弦波产生电路中f=1/2piRC,改变RC的值可以改变电路的信号频率,在积分电路中,改变R9的值可以改变方波的占空比。

①实验数据:

正弦波幅值(v)

±1.96

方波幅值(v)

±2.0

锯齿波峰峰值(v)

2.1

②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在误差围,都符合设计要求。

③误差分析:

ⅰ.电阻的实际值与标称值存在误差;

ⅱ.RC选频网络中的R、C参数的选择不合理导致频率的选择不达不到要求;

ⅲ.电位器的大小选择不合适,导致调节的精度不够高;

ⅳ.焊接时管脚的连接容易短路或开路,导致波形不能出来;

 

第六章结论

1要满足课设的频率调节要求,0.02HZ——20KHZ,

这个部分:

需要该进成

的多档调节(此方法是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课本上P281的震荡频率连续可调的RC串并联网络)或者是更多的档位(多向开关实验室也没有,所以只能够用一个电容,因此频率调节的围就小了)。

模块二:

以下是过零比较器电路,用来将正弦波转换成方波的部分

2对于

是一个稳幅电路,其作用是稳定方波的幅值,使之满足课设要求的2V(可是实验室没有这样幅值的稳压管,给的是6V的所以输出的要求不能满足)。

模块三:

以下是调节方波占空比的电路,用来将方波转换成矩形波的部分

这个电路在实际中好像没有多大的效果,我个人估计这样的电路需要在输出与前一级输入之间有个反馈!

不过在后来的求证当中,为了调节方波的占空比,可以再第二级的部分稍作改动,将过零比较器改为不过零的,即放大器的正极管脚输入一个稳定的电压就可以使得翻转电压因此而改变,改进图:

这样在第二级输出的图形就直接是矩形波了。

3:

以下是积分电路,用来将矩形波转换成锯齿波的部分

1.对于这个电路图对于方波转换成三角波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要将矩形波转换成锯齿波的话,也许要在这级与前一级间再引入一个反馈,这里就没有多做仿真了,因为对于这个理论我们还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

我和队友设计的电路基本能达到设计要求,但还有部分电路单元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邱光源,电路(第五版),高等教育

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清华大学

 

附录一元件清单

1.10K电阻3个

2.11K电阻1个

3.100K电阻1个

4.0.01uf电容1个

5.0.1uf电容2个

6.LM3241个

7.1.45V稳压管2个

8.IN4148二极管4个

9.10K电位器1个

10.1M电位器3个

LM324集成预算放大器芯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