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1645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名师推荐资料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

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和”。

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

和谐、和合、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

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

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

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

法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稳定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

“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

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

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

程子云: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可见,中道即是正道。

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

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

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

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下有道”,“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

三是“时中”。

如果前面两层讲的是静态的中道,那么,这里讲的就是动态的中道。

“中和”的稳定、和谐、平衡、秩序,“中正”的适宜、公平、公正,不是绝对不变、静止不动,也不是因循守旧、掩盖矛盾,而是在动中求稳、在变中求衡、在发展中求正。

这一原则可称之为“时中”。

时中,就是依“时”而处“中”。

“时”是流变不居,“中”是持守正道。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按照社会发展、时代前进和事物变化的实际情势去把握正确之道。

“时中”绝非与时俯仰、随波逐流、媚世取容的处世哲学。

“时中”包含着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等一系列价值判断和政治艺术,强调始终坚持原则,保持“中道”,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时世而变易”,“因前人之故典而开一代之新规”。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中道蕴含着高深的智慧,需要我们认真地领会和借鉴。

(摘编自余荣根《中道:

传统良法善治之道》,见2017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于“中道”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道”是中国古代的良法善治之道,它贯穿于礼法、德政、乡治、刑罚等几个方面中,是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B.“中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中和”、“中正”、“时中”;“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所以说,“中道”就是“和”之道。

C.“中道”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人因事而变,日新月异,变化不定,所以说,“中道”又是与时俱进的动态之道。

D.“中道”的另一基本涵义是“中正”,“中正”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所以说,“中道”即公平、正义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层次分明,论述透彻,结构谨严。

B.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古人的有关言论,使论而有据,论而有理,论而有力。

C.文章从“中和”“中正”“时中”三个方面论述“中道”,因为前两方面属于“中道”的内涵,所以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

D.文章论述“时中”时,不仅与“中和”“中正”联系起来,指出了“中道”动的特点,而且联系了现实,这样写,更有助于阐明“时中”的意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中国古代统治者真正能用“中道”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有了法律上的保证。

B.“中道”是儒家之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的言论及主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中道”精神,所以,孔子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最好思想。

C.“中道”在今天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这种良法善治之道,“中道”是现代社会制定法律法规应该认真借鉴的重要思想。

D.近年来,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领域实行改革开放,文化领域坚持守正创新,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中道”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唐诗几男子(节选)

余秋雨

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

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

其中一个,就是唐诗。

这种说法可能得不到太多认同。

不少朋友会说:

“到了国外仍然可以读唐诗啊,而且,别的国家也有很多好诗!

因此,我必须对这件事情多说几句。

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

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黄河白云间,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浔阳秋瑟中。

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

心中的意象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潜藏下来的。

也许是父母吟诵,也许是老师领读,反正是前辈教言中最美丽的一种。

父母和老师只要以唐诗相授,也会自然地消除辈分界限,神情超逸地与晚辈一起走进天性天籁。

于是,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

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

而且,这种唤醒全然不是出于抽象概念,而是出于感性形象,出于具体细节。

这种形象和细节经过时间的筛选,已成为一个庞大民族的集体敏感、通用话语。

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独钓寒江”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和诗境,却不存在。

这就像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虽有一时的喜悦,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

失落了什么?

失落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失落了使自己成为自己的那份真实。

当然,无可替代并不等于美。

但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回头一想,这种清醇、高迈本来就属于自己,或属于祖先秘传,只不过平时被大量琐事掩埋着。

唐诗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翁喤喤,一下子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

这个自己,看似稀松平常,居然也能按照遥远的文字指引,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最仁爱的同情,最洒脱的超越。

这个自己,看似俗务缠身,居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

这个自己,看似学历不高,居然也能跟上那么优雅的节奏,那么铿锵的音韵那么华贵的文辞。

这样一个自己,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会是稀有的,但由于唐诗,在中国却成了非常普及的常态存在。

正是这个原因,我才说,怎么也舍不得离开产生唐诗的土地,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

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对国际间的文化信息并不陌生,当然知道处处有诗意,不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坑。

但是正因为看得多了,我也有理由作出一个公平的判断:

就像中国人在宗教音乐和现代舞蹈上远远比不上世界上有些民族一样,而唐诗,则是人类在古典诗歌领域的巍峨巅峰,很难找到可以与它比肩的对象。

4.下面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对比手法认为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唐诗中的美景,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这是因为更容易唤起人的思乡之情。

B.作者立足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信息,经过比较得出结论唐诗是全人类的,它是古典诗歌的巅峰,很难有对象和它相媲美。

C.在作者看来,唐诗已经不仅仅只是文学,它与看到的山山水水,父母老师的相授等等已经结为一个整体,读唐诗能够唤醒记忆中的细节和形象。

D.本文在开篇即以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反衬自己对唐诗的喜爱,最终得出投生中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产生唐诗的土地的结论。

5.结合全文,说明唐诗对中国人产生的意义。

(5分)

6.余秋雨散文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开始,黄海浅滩区开始出现了零星漂浮的绿藻,这已是黄海浒苔绿潮连续11年爆发了;进入6月,同时又出现了马尾藻金潮和米氏凯伦藻赤潮,黄海“三潮”齐发。

其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从大的方向来说有两方面:

一是海水富营养化,二是全球气候变化。

哪种因素起到的作用更大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人类活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责任不可推卸。

除了“彩潮”来袭,“海洋PM2.5”也是海洋环保的一大劲敌。

微塑料和海漂垃圾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

(摘编自《半月谈》2017年第18期)

材料二:

(摘编自《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016年,全国近岸海域平均富营养化指数(E)为0.98。

材料三:

当前,我国海洋治理体系构建正处于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国际上看,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海洋和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列为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国际海洋秩序体系原则上明确各国可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利益冲突和矛盾,但海上溢油、跨界污染、新型污染物、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成为挑战海洋秩序发展的难点。

从国内来看,海洋经济发展面临转型与结构性调整,正进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深化阶段。

资源能源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革命、海洋权益维护,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等对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治理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中国海洋报》2017年10月)

材料四:

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近日联合发布《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为实现目标提出了“新引擎”“新动力”“新能力”:

——加快高新技术转化,打造海洋产业发展新引擎:

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高端化,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系列化,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工程化,推动海洋新材料适用化。

——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培育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

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应用,强化海洋环境保障技术应用,强化极地、大洋和海洋维权执法技术应用示范。

——构建协同发展模式,形成海洋科技服务新能力:

构建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网络,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创新平台,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兴海服务能力。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海洋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最佳窗口期,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海洋调查观测,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的紧密融合,引领形成海洋强国建设新局面。

(摘编自《中国海洋在线》2016年12月,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有两个方面,海水富营养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但哪个因素更大日前尚无定论。

B.较之2015年,2016年大部分大海洋的富营养化指数有所降低,但2017年黄海依然“三潮”齐发,有待治理。

C.构建海洋治理体系,各国可以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而国内正进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深化阶段。

D.全国科技兴海规划,主要提出了“新引擎”“新动力”“新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并逐步细化科技兴海的每项要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

B.东海尤其是上海海域的富营养化、跨界污染、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是目前国内及国际方面海洋治理的难点。

C.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于海洋发展事业,强化海洋生态方面的环境保护,是“十三五”科技兴海规划的核心之处。

D.海洋强国建设的新局面,必须要依靠科技兴海战略,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促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的紧密融合。

E.科技兴海战略的强化程度,国际国内海洋治理整体体系的构建程度,决定了海水富营养化指数的降低程度。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们在海洋环保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

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

“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

“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赀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①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②。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③。

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至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

追惟一二,彷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

天乎,痛哉!

(选自《震川先生集》)

①姁姁(xù):

和蔼亲切的样子。

②缉纑:

制作麻纱③洒然:

整齐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B.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C.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D.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有光(1506—1571),字煕甫,号震川,昆山人。

明代散文家,“唐宋派”代表人物。

B.弘治:

弘治是明孝宗的庙号。

称呼皇帝可用谥号,如汉武帝;也可用年号,如乾隆;也可用庙号。

C.讳:

名。

封建时代不应直称的尊长的名字称讳。

D.太学生:

太学的学生。

太学是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在明代就是国子监。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妣事略》是明代作者归有光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作者拾取母亲生前的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絮絮道来,刻画了一位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母亲形象,寓歌颂赞美于叙事之中。

B.归有光的外祖父凭财产而在当地有势力,为人注重简易朴实。

外祖父常常和谐亲切跟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C.归有光的母亲对归有光要求严格,经常半夜醒来时叫归有光高声背诵《孝经》,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D.归有光格外想念先母。

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母亲生前的几件事,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13.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翻译:

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翻译:

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

楼阁间的通道架在半空,没有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翻译:

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最后铿的一声停下来,曾皙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个人的为政才能不一样。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翻译:

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在妻子去世那一年亲手栽种的,现在已经长得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

“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4分)

(2)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5.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王维善于用绚丽的语言表达幽深的意蕴和深挚的感情,这首送别诗尤是。

B.“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写短暂的相逢后不得不面对分别,一笑一泣之中,写出诗人与友人刚刚相逢又要匆匆别离的伤感和痛苦。

C.“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也是在叙别,写诗人面对友人离去时备感离伤的情景。

D.“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写日暮天寒、山凉水急,以此表现诗人开阔的心境。

E.“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两句中连用两个“君”字,似在与友人亲切地对话,实际上友人的船已经走远,这只是诗人的默默自语。

16.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效果。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总结秦国灭亡教训,并借以讽今,以“,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2)《黄鹤楼》中,运用对偶手法写黄鹤楼远处环境之美的句子是“,

”。

(3)《答谢中书书》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写水流清澈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改编)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以其宏伟壮观的气势吸引了中外宾客。

游客一到西安,下车伊始就直奔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饱眼福。

②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对于美方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能太软弱,否则无异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的麻烦。

③写作需要真情实感,不得生搬硬造,可有的学生纯粹是为文造情,凭空写作,说空话,写假事,表假情,所写文章令人不忍卒读。

④人生不过短短的数十年而已,何必凡事都要锱铢必较呢?

⑤处于豆蔻年华的当代高中生,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进取,切不可辜负了大好时光。

⑥晋代石崇生活奢侈,挥金如土。

家中亭台遍地,楼榭高耸。

可惜,这种鼎铛玉石的生活很快就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尘土了。

A.②④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①⑤⑥

19.(改编)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高考改革过程中,配套制度建设更为重要,需要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维护教育公平与考生利益。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安全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D.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间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20.(原创)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没有碰到诗, ②,诗没有找寻到我,我多半早已被厄运吞没,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诗在拯救我的同时, ③找到了它自己的一个真身(诗至少有一千个自己)。

④,我与我的诗相依为命。

”这段话是牛汉对自己做人与写诗关系的真诚表述。

诗人的一生是与苦难相伴的一生。

苦难摧残了他的身体, ⑤没能瓦解他的斗志,扭曲他的灵魂。

这是 ⑥在苦难的日子里,有诗相伴。

A

因为

或者说

/

于是

由于

B

如果

或者说

于是

因为

C

因为

比如说

因此

由于

D

/

或者说

因此

因为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听闻舍弟高考成绩优异,被北京大学录取,可喜可贺,一点薄礼,不成敬意,切勿推辞。

B.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可惜鄙人公务缠身,不能赏光,还望海涵,来日再登门道喜。

C.教师节期间,校长一行人前去看望老教师王某,王老师说:

“老朽退休多年,不曾见弃,感谢诸君厚爱。

D.李某带着自己的新作拜访当年的老师,说道:

“奉上拙作一部,敬请拜读,专候恩师宝贵意见!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思考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  ①  。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引发自己的思考。

能通过接受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

2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4分)

因为微信已经普及,故所有人都喜欢用它与人交流。

打开微信,点赞比比皆是。

朋友圈、微信互动、公众号爆款文章是点赞“高发区”。

除了家人、好友、同事,领导的个人动态也容易被点赞。

同时,微信用户也经常被动“点赞”,比如碍于情面,给朋友孩子的比赛拉票、点赞……其中,被所谓的“朋友”求赞最常见。

由此可见,在当下社会,微信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