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2073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 第1课.docx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专题三第1课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一、“睁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人们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编撰了《四洲志》。

(2)魏源:

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影响

(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

问题思考

1.“中体西用”中的“体”“用”分别是什么含义?

提示 “中体西用”中“体”指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纲常名教;“用”指西方文化特别是科技文化。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 说明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深化理解

辩证认识“中体西用”思想

(1)积极性:

“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

(2)局限性:

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二、维新变法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概况

代表

地位

主要思想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梁启超

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

谭嗣同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批判。

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严复

维新理论宣传贡献巨大

《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问题思考

材料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新全球史》

思考 康有为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重新解释”?

提示 康有为把古文经典斥为伪书,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深化理解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

(1)中西融合: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救亡图存:

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3.实践:

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史称“戊戌变法”,但很快就失败了。

4.意义

(1)爱国性:

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2)进步性:

维新派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启蒙性:

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走向共和

1.民主共和思想的提出

(1)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2)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发表《革命军》,宣传革命思想。

(3)1905年,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2.传播: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3.实践: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判断正误

(1)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差别在于夺权方式不同,建立的政体相同。

( × )

(2)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想得以实现。

( × )

归纳总结

19世纪60~90年代与19世纪末两阶段西学东渐的不同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末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领导者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重点

先进科技

政治制度

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实践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影响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解读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发动民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针对练 民国学者萧一山称,晚清革新运动大约可以分作三个时期,即“海防时期”“洋务时期”和“维新时期”。

以下对这三个时期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防时期”是接受新知识的发轫,代表人物有魏源等

B.“洋务时期”是革新事业的启幕,但重在练兵制器之说

C.“维新时期”注重政治和法律的学习,主张君主立宪制

D.三者都作了普遍的宣传,并启悟国人认识到改革之必要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中所给三个时期分别对应“新思想萌发”“洋务运动”和“变法”时期。

第一个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魏源等;第二个时期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第三个时期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

三个时期都没有作普遍宣传,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目要求。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应用1 材料表明魏源认为西方在战舰、枪炮、士兵训练方法三方面比中国优越。

为此,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材料二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

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应用2 传统儒学在中国根深蒂固,借用孔子的权威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因此利用儒家思想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合理性成为康梁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应用 材料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

提示 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辩证看待郭嵩焘的“本末”观

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但他的西洋观较早地摆脱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取舍模式的束缚。

他肯定西洋也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其富强绝非偶然,有其本末、体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本末”观。

他批判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只注重引进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民用工艺而忽略西方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做法,主张对西方文化采取广收博纳、兼容并包的态度。

很明显,郭嵩焘这种新的“本末”观和广泛学习西方文化的主张,已经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洋务派的“体用”观,具有时代超前性。

但他的思想重心不过是将圣人之教与西方先进文化相融汇,重建儒家追求的圣人之治,又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针对练 冯桂芬指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同时代的郭嵩焘认为:

“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用致远,则末中之末也。

”这些思想(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诸国先进的技术,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这些思想都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

1.(2019·无锡学业水平模拟)“该书被梁启超誉为‘经世’著作,在当时是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参考书,书中主要包含西方国家各种先进科技知识,被人誉为‘百科全书’”。

该著作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答案 A

解析 根据“在当时是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参考书”可知该著作是抵抗派魏源的《海国图志》,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

2.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

这说明林则徐(  )

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法律条款证明禁烟的合法性,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这不是两国政府之间的行为,与外交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主张采用西方政治制度的信息,而且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而不是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并加以实践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故D项错误。

3.(2018·泰州高二期末)“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

此番言论意在批评(  )

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维新派“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D.革命派“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这是在批判洋务派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没有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4.(2018·盐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维新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再次强调“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这表明他(  )

A.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B.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

C.支持维新派政治变革

D.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反对兴民权,故A项错误;材料张之洞强调“旧学为体”,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故B项正确;材料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反对政治变革,故C项错误;材料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5.(2018·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顽固派在攻击近代某思想家时说:

“其谈治术则专主西学,欲将中国数千年相承大经大法一扫刮绝,事事时时以师法日本为长策。

”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魏源B.张之洞

C.康有为D.胡适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将中国数千年相承大经大法一扫刮绝”“以师法日本为长策”等信息可知这位思想家抨击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日本,可知是维新派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项。

6.(2018·南京学业水平模拟)下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

该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

对此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

B.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

D.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维新”等词的数量在甲午战后急剧增加,说明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以救亡作为重要旗帜和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项。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1~9题基础达标,10~14题能力提升)

1.(2017·江苏学业水平模拟)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

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

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

答案 A

解析 “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表明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

2.(2019·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861年,冯桂芬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说明他(  )

A.反对三纲五常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倡导中体西用D.欣赏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本”“术”说明是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故C项为正确答案。

3.(2019·徐州学业水平抽测)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已刊行的译书分类如下,这说明当时(  )

项目

政史

商学

教育

理化

技术

军事

数量

8种

3种

3种

28种

90种

39种

A.学习西方制度为先B.重商思想正式形成

C.尚武思潮开始萌发D.科学技术备受关注

答案 D

解析 从译书数量上看,政史类数量较少,可知西方制度不是此时优先学习的内容,故A项错误;商学类数量最少,说明当时并未形成重商思想,故B项错误;军事类数量较多,但并不能说明尚武思潮开始萌发,故C项错误;技术类数量最多,超过其他类别总和,表明当时重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D项正确。

4.(2018·无锡学业水平期末测试)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体现了其当时主张(  )

A.维新变法B.民主共和

C.工商皆本D.中体西用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纲常政教”“常经”“兵商二途”“广益”等信息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项。

5.(2018·宿迁高二期末)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

“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

……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该主张(  )

A.认可西学价值,倡导以末辅本

B.提倡本末并举,要求中西并重

C.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面西化

D.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答案 A

解析 郑观应强调中学为本,西学作为辅助,故A项正确;“主以中学,辅以西学”并非中西并重,故B项错误;材料“主以中学”体现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故C项错误;“辅以西学”没有体现贬低西学价值,故D项错误。

6.(2018·无锡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该书以历史考证的方式,力辩秦始皇焚书并没有烧毁官府博士所藏六经,西汉立于学官的今文经都是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东汉时刘歆所争请立于学官的古文经《周礼》《逸礼》等均系伪造……(其)目的,是为王莽篡汉制造理论根据,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没关系。

”材料中的“该书”指的是(  )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东汉时刘歆所争请立于学官的古文经《周礼》《逸礼》等均系伪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学伪经考》,故正确答案为B项。

7.(2019·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康有为认为洋务派的变法只能叫做“弥补”,而弥补并不是真正的变法。

他声称自己所主张的变法是根本的变,即“扫除更张,再立堂构”。

康有为的“扫除更张,再立堂构”旨在(  )

A.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巩固传统伦理纲常D.确立民主共和制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是考查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正确答案为B项。

8.(2018·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近代中国有一批人把孔子描述成一位改革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提出“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

这一批人是(  )

A.顽固派B.洋务派

C.维新派D.革命派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主张改革,不是顽固派,故A项错误;洋务派“中体西用”,没有打着孔子旗号,故B项错误;维新派的康有为等人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C项正确;革命派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跟孔子无关,故D项错误。

9.(2018·常州高二期末)“政府压制民权,政府之罪也。

民不求自伸其权,亦民之罪也。

西儒之言曰:

侵犯人自由权利者,为万恶之最,而自弃其自由权利者,恶亦如之。

盖其相害天赋之人道一也。

”该引文的作者最可能是(  )

A.魏源B.李鸿章

C.梁启超D.袁世凯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政府压制民权……侵犯人自由权利者,为万恶之最,而自弃其自由权利者,恶亦如之”可知强调自由、民主、人权,依所学,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正确。

10.(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877年,洋务派幕僚马建忠从欧洲写信给李鸿章说:

“欧洲各国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

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可见马建忠(  )

A.正确揭示了欧洲各国富强的根本原因

B.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C.批评了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做法

D.强调了国家富强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马建忠认为练兵制器是末,这是对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批评,故C项正确。

11.(2018·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薛福成《筹洋刍议·商政》记述,“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则三万万。

此皆中国之利,有往而无来者也。

无怪今日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矣。

然则为中国计者,既不能禁各国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而已。

”由材料可知作者认识到(  )

A.中国贸易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B.列强经济侵略压制了民族工业发展

C.发展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路

D.筹划洋务可以改变对外交往的困境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作者主张对外通商,发展工商业,故C项正确。

12.(2018·常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

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

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

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

答案 D

解析 康有为将孔子虚构出改制形象,且说自己的变法主张继承孔子事业,因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很强大,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故D项正确。

13.(2018·苏州高三期初调研)晚清时人惊呼“五经去其四,而《论语》犹在疑信之间,学者几无可读之书,势不得不问途于百家诸子。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下列哪一著述(  )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D.《文学革命论》

答案 B

解析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与材料中“五经去其四,而《论语》犹在疑信之间”相符,故B项正确。

14.(2018·徐州考前模拟检测)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

“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

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

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

”这表明严复主张(  )

A.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B.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

C.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D.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

答案 D

解析 材料“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体现不是抵抗,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清王朝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宣传进化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通知外国事”“早一日转机”体现挽救民族危亡,故D项正确。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5.林则徐编写了《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

答案 B

解析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故题目说法错误。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继承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

(  )

答案 A

解析 洋务派面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内忧外患的局面,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它是对魏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题目说法正确。

三、材料题

17.(2018·盐城三模)马克思说:

“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因此,“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学为体中的“体”,不是指身体或形状,而是指国家的本体、主体、政体、基干、准则、法纪,简言之,“体”就是封建社会的政权。

这个“体”,君临一切,高于一切,凌驾于一切人和一切事之上。

“中学”和“西学为用”,都是为了保护和尊崇这个“体”。

所谓西学,大体上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二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精神文明,主要是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

——摘编自邵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议》

材料三 张之洞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维护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为什么是当时“更好的宗旨”。

分析其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体”和“西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提出的根本动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

答案 

(1)原因: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国人不易接受新思想;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策略中庸,便于国人接受,利于西学传播。

特征:

“中体”是根本,是“西用”的前提;中西文化的交融。

(2)内容:

中体指封建政权的根基,西学是指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观念。

动机:

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3)作用:

促进西学传播;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对立;促使思想解放,有利于近代化进程。

但其固守封建制度,抑制了西学作用的最大化,不能推动社会的根本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