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2376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docx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及计算科学留学攻略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留学攻略

作者:

万翔时间:

2010.4.26

本人万翔,理学院信科04级学生。

写此帖目的是给辩论队,理学院乃至更多的同学一个参考。

出国是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对我们一次极好的锻炼,里面所有的细节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的财富。

希望诸位都能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无论是目标也好,理想也罢,也算我没有浪费这敲字的功夫。

很推荐一个文档:

《飞跃手册--北大未名飞跃重洋版》。

上面事无巨细,写得异常详细。

虽然有些地方因为时间原因已经有了变动,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参考资料,这也是我当初申请时候的主要参考资料。

我把它传到辩论队FTP上了,诸位可以参看。

一、为什么要出国?

我想认真看这篇帖子的,应该都是已经有或者正在有出国想法的同学们吧。

那么,你真的认真想过自己出国的理由么?

针对数学系同学,出国理由不外乎两种:

希望以后搞研究做教授,亦或者希望换个应用方向,争取在美国找到工作安顿几年,譬如统计,金融数学等。

(纯粹想着出来玩一圈的请飘过)那么你为什么一定要出国来念?

这个时代不比以前了,出国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而相比你出国所耗费的大量精力,财力,时间,你的期望收益能否高于或者至少等于实际成本?

如果2年过去,拿到master回国,发现自己是花了几十万出国上了堂听力口语外加文化课,那这学费未免也太高了点。

出国是件大事,不管你是否准备短期回来。

诸位大都是在校本科生,可能至今为止经历过的最大的考验也就是高考了。

可出国无论是在复杂度,实施难度,耗费成本等方面都要远远高于高考,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将是你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历它的全部细节,且处理的对象是一个文化背景,社会形态,语言,思考方式都与你不同的国家的人和组织形态。

这些难度将会体现在你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当中:

准备TOEFL&GRE,上新东方,刷考场,交报名费,刷分,联系导师,写PS,CV,联系推荐信,开英文成绩单,开财产证明,办护照,网申,寄材料,筛选OFFER,签证,买机票,置办行李,与亲人道别,租房子,学做饭,练口语听力,以及其他等等等等。

每一件事,都要你亲自去做,同时你还要兼顾学业,而时间一般来说是两年。

你准备好了么?

二、申请需要什么——必要材料

(这里针对美国申请,其他国家类似)

1.GPA,这个是最最重要的,也就是你的成绩。

一般正常申请是在大四上学期,用的是前三年的成绩。

总有人问我:

“我这一科靠这么多分够我申请用么?

”你要明白,所有的科目,分数都是越高越好,就跟保研一样,没有听说谁因为分数够了就故意考低的。

所以,每科都尽量考得高,总是没有错的选择。

一般来说前100的学校都要求GPA3.0以上。

所以如果目前想计划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算一下,至于算法,有很多种,网上很容易找到,都试试,用中间那个就可以了。

2.毕业证和学位证!

这个就不多说了,你即使申请上了Harvard的全奖,交大这边不能毕业,也是白搭!

3.标准化考试。

一般是TOEFL(托福)和GRE。

TOEFL(TestofEnglishasforeignlanguage)主要考查英语能力。

TOEFL在中国现在是IBT(Internet-basedTest),几乎每个周都可以考,考点更是多如牛毛(据说交大也有考点?

);GRE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们一般听说的,叫做GREGeneral,分为词汇,数学,作文三部分。

总分为800+800+6.0;第二部分叫做GRESubject,按学科分为8(+?

)门,根据你想申请的专业,各有不同。

数学系自然是MathSubject,其他专业见其网页具体要求。

这里TOEFL可以被IELTS(雅思)取代;申请商科的话,GREGeneral可以被GMAT取代;GRESubject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要求。

一般来说,越好的学校,比如TOP50的数学系和TOP30的统计系都会要求MathSubject,有例外。

特别说一下Subject(简称SUB)考试。

SUB不仅是好学校申请的必要条件,同时对申请成功有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

SUB是最直接的,也是一般情况下我们能拥有的唯一一项在美国标准下对我们专业(数学)水平的评判。

所以对于美国教授来说,这是最可信的了解你功底的资料,所以可信度也是最高的。

有条件,一定要考。

4.推荐信。

你需要找到3个不同的教授给你写推荐信。

交大数学系的教授一般来说还是够用的。

5.CV和PS。

CV(CurriculumVitae)=Resume,是对自己情况的简述;PS(PersonalStatementorPurposeStatement)是对自己申请动机和意向的阐述文章。

6.申请费。

你需要准备好钱去申请。

平均一所学校$50-$80。

对于以上每部分的具体操作流程,都是一门学问,请google之,或者参见《飞跃手册》,或者来信探讨。

我争取日后扩充进来。

注:

解释一下OFFER和AD。

OFFER有两种,Scholarship和fellowship。

1.Scholarship又分为TA(TeachingAssistantship)和RA(ResearchAssistantship).数学系一般拿的都是TA,因为来了以后要做各种教学工作,从grading到computerlabtutoring,再到teaching。

其他广大专业则一般以RA居多,比如各类实验科学(光科),各大工程系等等。

Scholarship本质上是一个工作机会,由学校提供给你,因为我们的F1签证是不允许我们在除了学校以外的任何地方挣钱的,否则都会被视为非法劳工,会被遣返回国的。

(主要是大家干私活不交税,万恶的资本主义啊。

2.Fellowship则是一般意义下的奖学金,纯给你的,你也不用工作,安心学习就好。

我还没见过有中国人拿的,传说中的除外,真希望早日见着个活的。

大家加油。

AD的意思是admission,更确切的说是admissionwithoutscholarship。

是正常的录取,没有奖学金提供,需要自己解决学费和生活费。

三、怎样才能拿到OFFER——充分条件

每个申请的同学都会准备好如上所述的必要条件,但是拿到OFFER依旧很难,毕竟每年的名额有限,中国出国之人已经如此之众,再加上我们是在跟美国本土乃至全世界的申请者竞争(是不是有点全球化的意思!

),硝烟之弥漫,战况之惨烈,可想而知。

中国学生已经算是很优秀的了,我看过一篇报道,统计数据大概是每年有5%-10%的人可以拿到全奖OFFER。

看看你的周围吧。

说回正题,排除你是校董的亲戚,老爸是哈佛教授,或者已经发表过'Science'or'Nature'的情况,没有人可以保证你一定能拿到OFFER,因为每所学校录取标准不同,每年的录取情况不同,还要受当年经济环境、同年其他申请者的水平、上一年毕业情况(是否有足够多的位置空缺出来)、审核当天头头们是否跟老公老婆大吵一架、你的人品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根据我自己申请以及这两年在这里的经验,写下如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学习是第一位

这不是老生常谈。

相反,我想这是几乎每个申请者都会遗忘的一点,也是每个来到美国的同学都会痛心疾首的一点。

如前所述,出国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过程,让你能够进入国外的大学学习。

别忘了你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

我看见过大片大片的同学,一入大学就狠抓英语,新东方是一遍又一遍,一到上课考试则。

(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是过来人)精神可嘉,方法还需商榷。

不要忘了我们还是学生,我们还要学习,而且出国意味着我们毕业了不是去工作,而是要继续学习。

相信我,有本事比文凭重要得多。

你在国内把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学通了,就已经强过一半在国外的人了。

在之前写的申请必要条件中,第一条便是GPA。

一份好的成绩单,是最直接的证明你的学习能力的材料。

数分平均90能够弥补你口语的缺陷,而高代常微分70则需要你把GRE考高许多分。

这是一个你与教授委员会的博弈,要想说服他,学习成绩永远都是第一选择。

当然,学习并不局限于GPA。

这里的第一条讨论狭义的课程学习,其他的我们下面再议。

2.能力的体现

GPA很高能够证明你有很好的上课与考试能力,但只有GPA的申请材料只能让人觉得你是一个书呆子。

事实上,因为你出国是要做graduatestudent(我这里假设是做PhD或者至少是researchmaster),那么科研能力,或者说创新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那么,比较能体现这一方面的,就是各类科研或者竞赛经历,以为他们能够说明你是否具有基于所学知识来理解一些更加具体,深刻结论并应用的能力,这个是教授很看重的一点,毕竟做PhD到最后不是要你去写作业,而是要写论文的。

能够体现能力的方式很多,除了竞赛和做科研以外,还有诸如发明专利,社会实践等等。

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你做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做的事情要能够展现你具备的能力。

如果展现不了,要不就是你太懒,不去把握机会,那么希望出国可以督促你;抑或你根本就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希望出国可以给你一个动力去学习。

多学博思,技不压身。

3.正确的申请

前两条都是有关你的背景的,那么申请则是展示你的这些背景的一个过程。

申请是一个很具有技巧性的过程(再次排除那些神人们),对于大部分来说,硬申(指直接查学校申请)都很难拿到好结果,或者同样背景,如果能够注意技巧,则有更大机率申到更好的学校,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留学申请机构了,人家是有市场的。

所以正确的申请很重要,我会在后面的申请环节做更多的讨论。

4.运气及其他

运气很重要,这点我不否认。

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说,你看这两个人,条件都差不多,申同样的地方,怎么结果差这么多?

我来到美国以后也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哇,我同学像你这样的都被拒了”或者“我有个跟你差不多的同学去了某某牛校”。

不过我倒认为,没有两个案例会是一样的,人家能去,一定是具有了其他人没有的特质。

说这个是想奉劝大家,与其相信运气,不如把时间花在研究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样似乎更有意思,不是么?

插一句,我知道很多同学爱去什么卧佛寺求Offer,这让我一直觉得很搞笑。

要知道出国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学习理工科的,竟然连这点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都没有!

我不是说学科学的人不能有宗教信仰,大家知道,事实其实正好相反(放眼世界),可是据我所知,大部分去卧佛寺的同学都没有一个严肃的宗教价值观,甚至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这话说得有点大,但我是真的认为,这点十分之重要。

如果诸位还有本身不信佛但认为去卧佛寺能增加自己拿到Offer机会的,我只能说,祝君好运。

当然,这里面不包括那些借此机会去搞定,或者暂时搞定终身大事的,虽然我也会祝君好运。

四、行之有道——申请的标准化流程

对我而言,申请过程是一个流程化的工序。

总体来说它有标准的步骤可以遵循,但其中又十分灵活多变,需要随时根据自己以及对方的反应作出判断,所以我们才说锻炼人。

这样说太抽象,这一节主要讨论前者,即申请的标准化流程。

这里的前提条件是你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材料。

1.联系学校。

这一步我个人觉得是申请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可变性最大的一步。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申请理念的问题。

申请学校并不像玩游戏,你面对一个高ai电脑,给他一个命令,它给回你一个反馈。

申请,本质上是基于一些前提条件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

这不同于高考的录取。

高考的录取招生老师所做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可以被程序取代。

他们从本省当年报考该校的考生成绩,用标准化公式算出一个录取分数线,然后择优录取。

不把这些老师换成一个机器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解决这些老师假期外快的问题以及走后门送礼的客观必要性,之二是我们国家的机器人技术还没有到这个阶段:

开个小玩笑。

那么形象地说,美国大学的申请,则是在申请者达到申请的基本条件(参加3楼)后,凭借教授的主观判断来决定申请结果。

(不要跟我争论教授是高级机器人,不明白的请参看数学系课程‘计算理论基础’)。

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让教授通过申请材料,认识所有的申请者,然后从里面挑出他们觉得合格的学生,凭借的标准则是教授们的经验。

可浮动性太大?

相信我,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值得信赖。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了,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多知道自己的优点,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则是多去展现自己。

我们想要增加自己被录取的机率,则需要让教授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

由于教授都很忙,不会主动来跟你聊QQ,所以你需要主动出击。

同理谈恋爱。

道理解释完了,很多人管这个叫套磁。

或许我太咬文嚼字,但我十分不喜欢这个词。

因为这个词所表达的本质是欺骗。

可是我教你做的并不是去欺骗教授,相反,是要展示真实的你自己。

那些高级机器人们都不是傻子,都知道世上无完人,本科生很弱,中国人口语不好,但分数高,所以你自觉高明的欺骗在别人眼里很容易就被戳穿,从而让你被录取的概率变的接近0。

你需要向别人呈现真实的你自己,你要告诉他你很优秀,很有能力,虽然有缺点,但瑕不掩瑜,并且一直在进步。

你向往科研,是真的向往,有激情来做这件事情,而且希望自己能做好。

所有的这些就如同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准则一样。

虽然他们是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人,但相信我,除去语言的因素,沟通在全人类中都是共通的。

如果你对某位教授感兴趣,那么尽量阅读他的文章,并且给他反馈;不要同时给许多教授发信,那只会让你的话都变成谎言和废话。

(教授们之间都会经常讨论关于学生的事情,因为在美国,起码是数学系,一般都是老师比学生多,所以教授对学生的情况都是了如指掌)你需要真正让自己有那份热情,并且让教授感受到他。

email是最好的方式,提早沟通,百利无一害。

平均来说,一般美国的教授,在申请季节(10月至来年3月),平均每天要收到超过100封关于申请的邮件(不要觉得夸张,想想世界人口!

)所以不要说废话的原则在这里更加重要,否则人家看一眼估计就删除了。

这里还有更多的细节,详细可以参看《飞跃手册》,或者来信与我沟通。

这里还有一点就是搜索信息的能力。

在找教授的信息,以及之后申请的过程中,你需要大量的信息。

申请费?

截止日期?

GRE和TOEFL要求?

MailingAddress?

还有诸多内容。

鉴于大部分同学都很少上英文网站(我知道不是你们的错),所以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比在晨光上找到thebigbangtheorySeason3Episode13的中英ass格式字幕要难得多。

这里我推荐先去Harvard和Princeton的网站好好看看,研究一下他们的网站结构,因为大部分大学的网站结构都是一样的。

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发现具备这样能力的人真的不多。

2.网申。

这一步独立于第一步,只不过在决定申请哪些学校的时候第一步有参考作用。

如果一所学校里面有老师对你感兴趣,当然要申。

美国基本前100+的大学都实行了网申,就是在他们网站上有专门的申请页。

里面都是一些标准的信息,要求你填入。

包括你的个人基本信息,CV,PS,推荐信等等,然后在线缴纳申请费,平均是50-80美金(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只要前面准备工作都做完了,这一步就是按部就班了。

3.寄送材料。

有些证明的材料是网申无法实现的,一般包括成绩单,财产证明,还有你CV提到的比较重要的获奖证明,以及其他你觉得有帮助的。

寄送的话UPS和DHL都可以,交大就有代办点(我点比较背,申请那年交大还没有,时常跟李远一块骑车去清华!

)费用大概是120到140一份(白花花的银子again,再次说明出国是投资)。

4.OFFER结果。

希望大家好运。

等待OFFER的日子是漫长而苦恼的。

每天都刷几百遍邮箱,寝食不安,心急如焚,这就是历练吧。

其实我都是靠打DOTA度过那段时光的:

关于OFFER的更多细节,见下一章节。

——————————————————————————————————————————————————————

这一段写得比较简单,给一个大致的概念就好。

事实上这一步是最为繁琐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都是非常细节的东西,变数也很多,需要随机应变。

诸位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五、OFFER

其实走到现在,OFFER与否已经不是我们能掌握了的,该做的努力已经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等着宣判的结果。

关于OFFER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成功者自会庆祝,没拿到的,也不需要我的安慰,之后的路还长就是。

提醒一下,别把OFFER信弄掉了,不然就乐极生悲了。

见过案例,影响签证的,诸位小心!

这里有一点,学校发OFFER是一批一批的,比如有200个人申请,选10个人发OFFER,然后还有30个人的waitinglist,剩下的直接拒掉。

如果那10个人有人拒绝了(一般是有更好的OFFER),那么就以此给后面waitinglist里的人。

4.15号是个特别的日子。

一般来说,学校都会要求你在4.15号之前给出答复,所以如果你收到通知说在waitinglist里面,那么还是有一线希望的。

继续前进。

六、签证

关于签证,也是两个部分。

一是材料的准备,二是签证的流程。

一般看到这一步的同学都已经有OFFER了,想必也是历经千锤百炼了。

就是废话一句:

签证其实就是去一个国外的办事机构,跟他们政府的工作人员(移民局)办一个手续,所以心态尽管放平和,没什么了不起的,战略上要忽视,战术上要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