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2381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本质。

2.构建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3.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着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于是本课程的教学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看视频,讲故事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三、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学生已知导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培养阅读兴趣。

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是古文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

因此,教学本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及特点。

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他们了解《三字经》的情况,会背的还可以让他们背一背,引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本学年主要了解《三字经》教育篇、常识篇、史书篇和勤学篇。

五、教学进度表:

上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时间

完成情况

1

人之初性本善----子不学断机杼

1

九月

3

窦燕山有义方----教不严师之惰

1

九月

5

子不学非所宜----亲师友习礼仪

1

十月

7

香九龄能温席---弟与长宜先知

1

十月

9

一而十十而百----此四方应乎中

1

十一月

11

月水火木金土----此六畜人所饲

1

十一月

13

曰喜怒曰哀惧----此五味鼻所嗅

1

十二月

15

匏土革木石金----此四声宜调协

1

十二月

下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时间

完成情况

1

凡正史廿四部----载治乱知兴衰

1

三月

3

读史者考实录----李若杜为诗宗

1

三月

5

凡学者,宜兼通-----彼既仕,学且勤

1

四月

7

披蒲编削竹简---身虽劳尤苦卓

1

四月

9

苏明允二十七----尔幼学当效之

1

五月

11

蔡文姬能辨琴----尔幼学勉而致

1

五月

13

犬守夜鸡司晨----光于前裕于后

1

六月

15

人遗子金满赢----戒之哉宜勉励

1

六月

三字经教育篇

《三字经》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子不学,断机杼”。

过程与方法:

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子不学,断机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

《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着名、最典型的一种。

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二、互动合作:

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四)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一段。

3、老师课件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孟母三迁》,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五)、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三、展示交流:

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四、巩固拓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设计: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九、板书设计:

三字经----人之初

《三字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窦燕山有义方----教不严,师之惰。

“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让学生明白教育中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对待中国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意识。

教法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教学《三字经》片段,讲人文故事,懂做人道理。

1、出示新课。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

(2)、议一议:

你读懂哪个字?

哪句话?

知道哪个典故?

(3)、想一想:

学了这几句三字经,你们懂得了什么?

(4)、说一说:

你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

3、按学习要求进行学习。

拓展延伸:

老师:

除了《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你还知道关于教育的历史典故吗?

(《王郎卧冰》《负荆请罪》《曾子杀猪》《千里送鹅毛》)等等。

师生:

你还知道哪些文明礼仪常识?

你有什么收获?

《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

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

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

三、观看三字经故事《五子登科》

布置作业:

1、与《新三字经》作比较,请学生找出《三字经》的创作手法?

2、尝试写《三字经》。

3、背诵本篇课文。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读了《三字经》的一小部分内容。

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经》真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有那么多的知识,那么多的名人故事,那么多教育我们为人处事的深刻道理。

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三字经》真是“千古一奇书”,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

我希望同学们常读千古美文,争做少年君子。

《三字经》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子不学非所宜----亲师友习礼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个人的作用及正确的做法,感受先辈寓烦于简的高度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子不学非所宜”到“亲师友习礼仪。

”。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zǐ子bú不xué学,fēi非suǒ所yí宜。

yòu幼bú不xué学,lǎo老hé何wéi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二、yù玉bú不zhuó琢,bù不chéng成qì器。

rén人bú不xué学,bú不zhī知yì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三、wéi为rén人zǐ子,fāng方shǎo少shí时。

qīn亲shī师yǒu友,xí习lǐ礼yí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益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三字经》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大体了解“。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的意思,并能反复吟诵,熟记在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读为主、以读促悟的方式来理解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就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习惯。

知道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去感恩、去回报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

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二、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从小就要尊老爱幼,要孝敬父母。

2.知道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去感恩、去回报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问题导入:

在这几句《三字经》里,有一个《黄香温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讲《黄香温席》的故事,如果没有谁知道就由老师告诉你们好吗?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五、互动合作: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有谁会读这些句子的,请给大家读一读,好吗?

(指名学生读,教大家读)

2.教读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互相教读)

3.同桌互读,指名汇报读,全班齐读。

4.师生合作读两遍,跟师读一遍,自由练读,试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5.小组互读,评议。

(设计意图: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孩子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后再与同伴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读书所得。

六、展示交流:

1、你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2、老师说意思:

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替父亲暖被窝。

孝顺父母,这是每个儿女都应该做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人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要增长自己的见闻。

学习更要从数数、认字做起。

(设计意图: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诵读经典文化,应该粗略地讲解大意,让他们在粗略地知其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诵读的效果。

七、拓展延伸:

1.你能说说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吗?

2.指名说,同伴互相说。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用关爱回报父母。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五课,进一步了解原文意思。

2、背诵比赛。

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

九、板书设计: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首)

融四岁,能让梨。

---------悌

知某数,学某文。

---------见闻(次)

三字经常识篇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一而十,十而百”到“此四方,应乎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有关苏算数和四时的相关知识,感受先辈寓烦于简的高度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一而十,十而百”到“此四方,应乎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yī一ér而shí十,shí十ér而bǎi百。

bǎi百ér而qiān千,qiān千ér而wàn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

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二、sān三cái才zhě者,tiān天dì地rén人。

sān三guāng光zhě者,rì日yuè月xīng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yuē曰chūn春xià夏,yuē曰qiū秋dōng冬。

cǐ此sì四shí时,yùn运bú不qióng穷。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四、yuē曰nán南běi北,yuē曰xī西dōng东。

cǐ此sì四fāng方,yìng应hū乎zhōng中。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五、背诵

六、问答复习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曰水火,木金土”到“此六兽,人所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关于五行的说法,做人的要求,以及稼穑等相关知识感受先辈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曰水火,木金土”到“此六兽,人所饲”。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yuē曰shuǐ水huǒ火,mù木jīn金tǔ土。

cǐ此wǔ五xíng行,běn本hū乎shù数。

  【译文】“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补充五行相生相克的简单知识。

二、yuē曰rén仁yì义,lǐ礼zhì智xìn信。

cǐ此wǔ五cháng常,bù不róng容wěn紊。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dào稻liáng梁shū菽,mài麦shǔ黍jì稷。

cǐ此liù六gǔ谷,rén人suǒ所shí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三、mǎ马niú牛yáng羊,jī鸡quǎn犬shǐ豕。

cǐ此liù六chù畜,rén人suǒ所sì饲。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四、背诵

五、问答复习

第七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曰喜怒,曰哀惧”到“此五臭,鼻所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关于感官及感觉的说发,了解七情、无色、五味等相关知识感受先辈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曰喜怒,曰哀惧”到“此五臭,鼻所嗅”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yuē曰xǐ喜nù怒,yuē曰āi哀jù惧。

ài爱è恶yù欲,qī七qíng情jù俱。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欲望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二、qīng青chì赤huáng黄,jí及hēi黑bái白。

cǐ此wǔ五sè色,mù目suǒ所shí识。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三、suān酸kǔ苦gān甘,jí及xīn辛xián咸。

cǐ此wǔ五wèi味,kǒu口suǒ所hán含。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四、shān膻jiāo焦xiāng香,jí及xīng腥xiǔ朽。

cǐ此wǔ五chòu臭,bí鼻suǒ所xiù嗅。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四、背诵,掌握个别字词

五、问答复习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本学期所学《三字经》教育篇和常识篇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背诵教育篇和常识篇

2、80%以上的学生基本理解所学内容

3、从情感上感受《三字经》伟大。

教学过程:

一、páo匏tǔ土gé革,mù木shí石jīn金。

sī丝yǔ与zhú竹,nǎi乃bā八yīn音。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二、yuē曰píng平shàng上,yuē曰qù去rù入。

cǐ此sì四shēng声,yí宜tiáo调xié协。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

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背诵

三、练习背诵

四、总结复习本学期所学

1、自己背,同桌背

2、全班

3、抽查

经典诵读三年级下

《三字经》史书及流派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凡正史廿四部----载治乱知兴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关于正史的说法及数量,各部史书的地位。

简单介绍《史记》。

各部史书的地位。

以及读书的先后顺序及读史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凡正史廿四部----载治乱知兴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字经》教育篇和常识篇,导入新课

二、了解什么是正史,与野史区分,以及我国与多少正史

三、关于简单介绍《史记》,以及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

“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着——《史记》。

这部前无古人的着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

  还有一种说法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

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

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

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

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

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

“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

“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

”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

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

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

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着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

他痛苦地想:

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

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

这些着名的着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

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着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着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

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

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

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

因此,《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

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

但他和他的着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五、学生交流背诵

六、师生对答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读史者考实录----李若杜为诗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关于正史的的方法及好处,以及古代会读书的古代典范。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读史者考实录----李若杜为诗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读史的好处

三、读史的典范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西汉初年,蜀郡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十七而寡。

才貌双全的卓文君带着婆家"终身守节"的嘱命回到娘家,时常抚琴抒发内心的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