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工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2387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通风工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风工程试题.docx

《通风工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工程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风工程试题.docx

通风工程试题

选择

1,当房间高度小于6米时,同时散发余热余湿和有害气体工业建筑,除设局部排风,宜从上部区域进行自然式机械全面排风,其排风量应按(A)计算.

A,不小于1次/hB,不小于2次/hC,3次/hD,4次/h

2,当房间高度大于6米时,同时散发余热余湿和有害气体工业建筑,除设局部排风,宜从上部区域进行自然式机械全面排风,其排风量应按(C)计算.

A,不小于1次/hB,不小于2次/hC,6m³/(h.㎡)D,10m³/(h.㎡)

3,符合下列条件,可设置置换通风不正确是(B).

A,有热源或热源及污染物伴生.

B,人员活动区域空气要求不严格.

C,房间高度不小于2.4米.

D,建筑,工艺及装修条件许可并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4,进行置换通风设计时房间内人员头脚处空气温差不应(B).

A,大于1℃.B,大于3℃.C,大于4℃.D,大于5℃.

5,通风工程所要控制有害物主要为(B).

A,有害气体,有害粉尘,余热,余湿B,有害气体,粉尘,余热,余湿C,有害气体,粉尘,高热,高湿.D,气体,粉尘,余热,余湿

6,对于散发有害气体污染源应优先采用(D)方式加以控制.

A,全面通风B,自然通风C,局部送风D,局部排风

7,外部吸气罩在控制点上造成控制风速大小及(B)无关.

A,外部吸气罩形式B,有害物毒性和散发性C,外部吸气罩排风量及控制点距离.

8,关于通风房间风量平衡,下列错误是(B)

A风量平衡是指通风房间进风量等于排风量B若机械进风量大于机械排风量,房间内压力就会不断升高

C若机械进风量小于机械排风量,房间内会形成负压D可利用正负压控制来达到控制污染目

9,两个相同型号除尘器串联使用实际运行时全效率(B)

A,两级一样B,第一级高C,第二级高D,不一定

10,自然通风动力(D)

A,风压B,热压C,温度D,风压和热压

11,风压是指(D)

A,室外风气压B,室外风静压C,室外风动压D,室外风在建筑外表面造成压力变化值

12,下列(A)不是通风系统设计原则。

A,事故通风系统通风量应按有害物散发量计算.B,通风量由事故通风系统和日常通风系统共同保证.

C,事故通风一般不考虑进风.D,事故通风一般不设净化设施.

13,防止工业有害物污染室内空气最有效通风方法是(A)

A,局部排风.B,局部送风C,全面排风D,全面送风

14,全面通风效果及(回风管内风速)关系不大.

A,全面换气量B,通风气流组织C,送风口及回风口位置D,回风管内风速

15,下列(B)不是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主要因素.

A,进口风速B,筒体高度C,筒体直径和排出管直径D,锥体高度

16,尘粒从气流中分离能量不是供给气流,而是直接供给尘粒除尘器是(D).

A,旋风除尘器B,惯性除尘器C,颗粒除尘器D,电除尘器

17,粉尘对人体危害及(D)无关

A,颗粒大小B,进入人体粉尘量C,粉尘性质D,粉尘运动速度

18,影响吹吸式排风罩工作非主要因素是(A)

A,吹风口法兰边全高B,吹风速度C,吹风口德高度D,吸风口法兰边全高

19,低浓度有害气体净化通常采用吸附法和(B)

A,燃烧法B,吸收法C,冷凝法D,稀释法

20,(B)不属于袋式除尘器阻力

A,除尘器结构阻力B,清灰阻力C,滤料本身阻力D,粉尘层阻力

21,下列(A)措施不能防止电除尘器产生电晕闭塞.

A,减小烟气温度B,提高工作电压C,采用放电强烈电晕极D,增设预净化设备

22,下列(B)会导致旋风除尘器效率下降.

A,增大进口速度B,增大排出管直径C,减小筒体直径D,增大筒体和锥体高度

24,.在吸收过程中,气相吸收质分压力相同情况下,吸收剂温度越高,液相平衡浓度(B)

A,越高B,越低C,不变D,不一定

25,在吸收过程中,以下(B)不能强化吸收过程

A,增加气液运动速度B,采用相平衡系数大吸收剂C,增大供液量D,降低液相主体浓度

26,以下关于吸收法论述不正确是(D)。

A吸收过程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B吸附层动活性总要比静活性小

C,吸附净化效率可以为100﹪D,物理吸附具有很高选择性

27,下列(D)不属于克服高比电阻影响方法。

A,改进供电系统B,加强振打C,增加烟气湿度D,反电晕

28,以下关于电除尘器论述不正确是(D)

A,适用于微粒控制B,和其它高效除尘器相比,阻力较低

C,处理气体量越大,它经济效果越明显D,电除尘器内所用电场为均匀电场

29,在设计吸收法净化有害气体时,下列(D)不是强化吸收途径。

A,增加气液吸收面积B,增加气液相对运动C,采用相平衡系数小吸收剂D,减小供液量

30,地下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C)

A,500㎡B,1000㎡C,2000㎡D,3000㎡

31,对于二类高层建筑,当房间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C)

A,1000㎡B,2000㎡C,3000㎡D,4000㎡

32,对于一类高层建筑,当房间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B)

A,1000㎡B,2000㎡C,3000㎡D,4000㎡

33,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宜超过(B)

A,250㎡B,500㎡C,1000㎡D,2000㎡

34,设有机械排烟系统汽车库,其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宜超过(B)

A,500㎡B,1000㎡C,2000㎡D,2500㎡

35,地下停车场机械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估算,通常排风量不小于(B)

A,5次/hB,6次/hC,8次/hD,12次/h

36,地下停车场机械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估算,通常送风量不小于(A)

A,5次/hB,6次/hC,8次/hD,12次/h

37,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支风管上设置(C)

A,止回阀B,防火阀C,压差自动调节阀D,余压阀

38,层数超过(D)层高层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系统应分段设计

A,10B,18C,24D,32

39,机械加压送风机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路管道压头损失外,防烟楼梯间余压值为(C)

A,25paB,25~30paC,40~50paD,50pa

40,机械加压送风机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路管道压头损失外,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为(B)。

A,25paB,25~30paC,40~50paD,50pa

41,加压送风口位置设置,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口每隔(C)设一个

A,每层B,每隔1~2层C,每隔2~3层D,每隔3层

42,加压送风口位置设置,前室送风口应(A)设置.

A,每层B,每隔1~2层C,每隔2~3层D,每隔3层

43,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措施是(D)

A,长度超过60米封闭内走道B,面积超过100㎡多功能厅.C,净空高度为15米D,封闭避难层

44,建筑高度超过32m二类高层(A)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A,有自然通风,长度超过60m内走道B,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防烟楼梯间C,封闭避难层

D,采用自然排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前室

45,防火阀动作温度宜为(B)

A,50℃B,70℃C,1D0℃D,280℃

46,中庭体积大于17000m³时,其排烟量应按(A)计算

A,4次/hB,5次/hC,6次/hD,7次/h

47,中庭体积小于17000m³时,其排烟量应按(C)计算

A,4次/hB,5次/hC,6次/hD,7次/h

48,地下停车场通风排烟系统设计中,当补充新风方法采用车道自然补风,要注意车道进风断面风速不宜小于(A)

A,0.5m/sB,1m/sC,1.5m/sD,2m/s

49,车库机械排烟管道风速,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应大于(D)。

A,7m/sB,10m/sC,15m/sD,20m/s

50,车库机械排烟管道风速,采用内表面光滑混凝土等非金属分道时风速不应该大于(C)

A,7m/sB,10m/sC,15m/sD,20m/s

51,车库机械排烟管道风速,排风口风速不超过(B)

A,7m/sB,10m/sC,15m/sD,20m/s

52,车库机械排烟管道风速,送风口风速不能超过(A)

A,7m/sB,10m/sC,15m/sD,20m/s

53,高层建筑机械防烟系统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A)

A,30m³/hB,60m³/hC,90m³/hD,120m³/h

54,超过(D),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送风量应该分段设计.

A,32米B,50米C,18层D,32层

55,单台排烟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宜小于(B)

A,60m³/hB,120m³/hC,6000m³/hD,7200m³/h

56,面积超过(C),地下汽车库应该设机械排烟系统.

A,500㎡B,1000㎡C,2000㎡D,D000㎡

57,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B)

A,10minB,30minC,45minD,60min

58,一类建筑内超过(A)中庭,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A,12mB,5层C,20mD,30m

59,每个排烟系统设有排烟口数量不宜超过(C)个减少漏风量对排烟影响.

A,10B,20C,30D,40

60,每个防烟分区应设置排风口,排烟口距离该防烟分区内最远点水平距离不宜超过(C)

A,10mB,20mC,30mD,40m

61,能同时进行除尘和气体吸收除尘器(D)

A,袋式除尘器B,旋风除尘器C,电除尘器D,湿式除尘器

62,多级除尘器中第一级除尘器一般不采用(A)

A,袋式除尘器B,旋风除尘器C,惯性除尘器D,重力沉降式

63,多级除尘器中第一级除尘器一般采用(D)

A,袋式除尘器B,旋风除尘器C,惯性除尘器D,重力沉降式

64,关于除尘器论述错误是(C)

A,旋风除尘器效率阻力随风量增大而增大.B,电除尘器效率随风量增大而减小

C,过滤风速是影响袋式除尘器性能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细粉尘过滤风速要比粗粉尘低,小除尘器过滤风速要比大除尘器低D,目前常用各种湿式除尘器主要利用尘粒及液滴,液膜惯性碰撞而进行.

65,粉尘性质对除尘器性能具有较大影响,以下论述错误是(D)

A,大粉尘不宜采用干法除尘B,湿法除尘效果较好

C,比电阻过大或过小粉尘不用静电除尘D,高温、高湿气体宜采用袋式除尘器

66,关于电除尘器论述错误是(D)

A,利用电场产生电力使尘粒分离,是一种高效干式除尘器.B,及其它相比,电除尘器阻力较低仅为100~200pa

C,电除尘器处理效率越高,它竞技性就越好

D,用于通风空调进气净化电除尘器,通常采用稳定性强可以得到较高操作电压和电流负电晕极

67,在处理风量、粉尘性质及浓度相同时,旋风除尘器几何尺寸变化,可使除尘器效率提高,指出下列哪一种变化是错误(D)

A,减小圆筒直径B,加长锥体长度C,加长圆筒长度D,增大排出口直径

68,静电除尘器必须具备(A)电场才能有效工作

A,高压,直流,不均匀B,高压,直流,均匀C,低压,直流,均匀D,高压,交流,均匀

69,尘粒驱进速度是指它在静电除尘器中(D)

A,随气流运动速度B,由电场力作用而获得运动速度

C,向集尘极运动速度D,电场力及空气阻力平衡时横向运动速度

70,下列(D)不是排气达到排放标准合理手段

A,用燃烧法处理排气B,吸收法C,用吸附法D,用加大排风量处理排气

71,指出关于吸附法描述中错误项(B)

A,吸附是气相分子被固体表面分子吸引过程B,吸附过程都是可逆

C,用作吸附剂一般是比表面积很大多孔材料.D,吸附剂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会饱和

72,设计空调进风用吸附设备时,应按其(D)确定使用时间

A,静活性B,动活性C,平衡吸附量D,平衡保持量

73,关于吸附剂活性,下列(D)叙述是错误

A,活性是对吸附能力描述B,活性分为动活性和静活性C,活性越高吸附剂吸收能力越强D,活性及运行工况无关

74,关于吸收法,下列叙述错误是(B)

A,吸收是利用液体净化排放有害气体一种方法.B,这种液体称为吸收质C,吸收分为物理和化学吸收

D,为了提高吸收法吸收效率,通常采用气液逆流方式

75,下列哪一项一般不列入机械加压防烟对象(B)

A,封闭楼梯间B,人员工作室C,消防楼梯肘室D,避难层

76对于正压防烟送风系统,楼梯间及其前室压力应(A)走廊及房间压力

A,高于B,等于C,低于D,小于或等于

77,除建筑高度超过50m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居住建筑外,对靠外墙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A)

A,加压送风防烟装置B,机械排烟装置C,自然排烟D,加压送风防烟装置或自然排烟

78一类高层建筑电信楼,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B)

A,10000㎡B,15000㎡C,20000㎡D,25000㎡

79,高层建筑分区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A)

A,500㎡B,1000㎡C,1500㎡D,2000㎡

80,如需对ClB空气混合气体进行处理,应选(A)

A,活性炭B,硫酸C,活性氧化铝D,分子筛

81,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门采用(C)

A,非防火门B,甲级防火门C,乙级防火门D,丙级防火门

82,不能作为水平防火分隔措施是(D)

A,防火墙B,防火卷帘C,防火门D,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0米梁

83,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高层建筑,其井内每隔(C)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A,1B,1~2C,2~3D,3

84,建筑高度超过100m高层建筑,应在(A)楼板处作相应防火分隔。

A,每层B,每隔1~2层C,每隔2~3层D,每隔3层

85,设室内温度tn低于室外空气温度tw,仅考虑热压作用,则中和面以上窗孔余压为(B)

A,负值B,正值C,可正可负D,零

86,设室内温度tn低于室外空气温度tw,仅考虑热压作用,则中和面以下窗孔余压为(A)

A,负值B,正值C,可正可负D,零

87,建筑内散发热、蒸汽或有害物质生产过程和设备宜用(B)。

A,局部送风B,局部排风C,全面送风D全面排风

88,除尘系统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宜超过(C)

A,5%B,10%C,15%D,20%

89,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排风系统应用(C)

A,防尘排风机B,高温排风机C,防爆排风机D,防腐排风机

90,PPM是指(D)

A,十万分之一体积浓度B,百万分之一体积浓度C,在1mC之中占有1cmCD,B及C皆可

91,及全面通风相比下列(D)不是局部通风优越性

A,控制效果好B,通风量小C,比较经济D,对工艺操作影响小

92,局部排风罩(A)错误是

A,由于密闭罩将有害物源密闭于罩内故不需要排风B,排风罩造成控制风速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增大

93,为防止A室有害气体扩散到相邻B室(D)措施不可取。

A,A室机械排风B,对B机械送风C,B室机械送风,A室机械排风D,A,B同时机械排风

94,两个除尘器分别具有65%和89%全效率,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效率低)为前级,总效率为(96.15%)。

A,效率低96.15%B,效率高96.15%

C,效率高77%D,效率低77%

填空题

1.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取决于(粉尘性质、粒径及浓度)。

2.粉尘对人体危害有(引起尘肺病、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3.气体类有害物对人体危害性质大致可分为(麻醉性、窒息性、刺激性、腐蚀性)等四类。

4.造成粉尘进一步扩散,污染室内空气环境主要原因是(二次气流)。

5.全面通风换气量是指(车间内连续、均匀地散发有害物,在合理气流组织下,将有害物浓度稀释到卫生标准规定最高容许浓度以下所必须通风量)。

6.室内通风气流主要受(送风口)位置和形式影响。

7.室内同时放散余热和余湿时,所需全面通风量为(消除余热或余湿时所需最大通风量)。

8.评价通风效果指标有(换气效率、通风效率)两个指标。

9.传统混合通风方式以室内(平均温度或平均含量)来评价室内通风效果。

10.置换通风是以(挤压)原理来工作。

混合通风是以(稀释原理)为基础。

11.置换通风是以(浮力)控制为动力。

混合通风是以(建筑空间)为本。

置换通风是以(人)为本。

12.在置换通风条件下,下部空气凉爽而清洁,只要保证(分层高度在工作区以上),就可以确保工作区优良空气品质。

13.事故排风吸风口,应布置在(有害气体或爆炸性气体散发量可能最大区域)。

14.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密度差引起热压或室外大气运动引起风压)来引进室外新鲜空气达到通风换气作用一种通风方式。

15.一般建筑群平面布局可分为(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周边式)等形式。

16.从通风角度来看,(错列式和斜列式)较(行列式和周边式)好。

17.为了保证建筑自然通风效果,建筑主要进风面一般应及夏季主导风向成(60~90)角,不宜小于(45)。

18.以自然通风为主热车间应尽量采用(单跨厂房)。

19.在多跨厂房中应将冷、热跨(间隔)布置,应尽量避免热跨相邻。

20.在多跨厂房中应将冷、热跨间隔布置,应尽量避免(热跨相邻)。

21.在多层车间,在工艺条件允许下热源应尽量安装在(上)层,(下)层用于进风。

22.在多层车间,在工艺条件允许下热源应尽量安装在(上层)。

23.常见避风天窗有(矩形天窗、下沉式天窗、曲线型天窗)几种形式。

24.以热压为主进行自然通风厂房,应将散热设备尽量布置在天窗(下)方。

25.散热量大热源尽量布置在厂房(外)面,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

26.散热量大热源尽量布置在厂房(外)面,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

27.局部排风指导思想是(有害物在哪里产生,就在哪里将其排走)。

28.局部送风指导思想是(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29.在散发有害物场合,为防止有害物污染室内空气,必须结合工艺过程设置(局部排风)系统。

(局部排风全面排风)

30.对有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性危险气体场所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

31.在设计局部排风罩时,在可能条件下,应当首先考虑采用(密闭罩或通风柜)使有害物局限于较小空间,节省风量。

32.排气罩吸气气流方向应尽可能及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

33.排风罩风量计算方法之一为(风速控制法)。

34.只有当排风罩在尘源点造成风速(大于)控制风速时,才能使粉尘吸入罩内。

35.设计热过程伞形排风罩关键是(计算诱导上升气流流量及上升气流在不同高度上横截面大小)。

36.气溶胶污染物属于非均相混合物,一般都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37.气溶胶污染物分离依据(气体分子及固体粒子在物理性质上差异)。

38.气态污染物分离方法(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

39.气态污染物分离依据是(不同组分所具有不同蒸汽压、不同浓解度,选择性吸收作用以及某些化学作用)。

40.湿式除尘器主要依靠(粉尘及水润湿)作用机制。

41.用移液管法测出粒径称为(斯托克斯)粒径。

42.粉尘粒径可用(分组质量百分数)表示。

重力除尘器适用于(粗大尘粒)颗粒。

43.(离心力)是旋风除尘器主要机理。

过滤式除尘器主要依靠(筛滤)作用进行除尘。

44.(惯性碰撞)是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和惯性除尘器主要除尘机理。

45.(应划好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是地下车库机械排烟系统设计依据条件。

46.空气负离子净化原理是借助(凝结和吸附作用)它能附着在固态或液态污染物微粒上,从而形成大离子并沉降下来。

47.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各种防火分隔设施,将建筑平面和空间分成若干个分区,称为(防火分区)。

48.为了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防烟隔断将一个防火分区划分成多个分区称为(防烟分区)。

49.防烟分区作用是有效地控制(火灾产生烟气流动),它无法防止火灾扩散。

50.防烟分区是对(防火分区)细分。

51.(风速法)是按照开启失火层疏散门时应保持该门洞处一定风速来计算加压送风量。

52.(压差法)是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等疏散通道关闭时,按保持疏散通道合理正压值来确定加压送风量。

53.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建筑防烟分区面积)进行计算。

54.建筑中庭机械排烟量按(中庭体积)进行计算。

55.气体流过固定吸附层时,从开始吸附到气体出口处出现吸附质为止,单位质量吸附剂平均吸附气体量称为吸附剂(动活性)。

56.吸附剂吸附一定量气体后,会达到饱和,达到饱和时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吸附气体量称为吸附剂(静活性)。

57.(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对废气中各分吸附能力不同,选择性吸附一种或几种组分,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目。

58.(吸收法)是利用废气中不同组分在液体中具有不同浓解度性质来分离分子状态污染物一种净化方法。

59.气液两相相接触时,其分界面叫做(相界面)。

60.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总是处于平衡状态,吸收质通过相界面时传质阻力可以略而不计,这种情况叫做(界面平衡)。

61.具有较大吸附能力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

62.(具有较大吸附能力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

63.(单位质量吸附剂具有总表面积)称为吸附剂比表面积。

64.单位质量吸附剂具有总表面积称为吸附剂(比表面积)。

65.(物理吸附)是靠分子间吸引力使气体分子吸附在吸附剂表面。

66.物理吸附是靠(分子间吸引力)使气体分子吸附在吸附剂表面。

67.物理吸附是靠分子间吸引力使气体分子吸附在吸附剂(表面)。

68.(化学吸附)是由于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使它们牢固联系在一起。

69.吸附剂内动活性总要比静活性(小)。

70.在吸收操作中,被吸收气体称为(吸收质)。

71.气体能否被液体吸收,关键在于(气相中吸收质分压力和液相中吸收质平衡分压力)。

72.每m³吸收剂所能吸收极限气体量称为(浓解度)。

73.电除尘器是利用(高压电厂)使尘粒荷电,在库伦力作用下使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一种除尘设备。

74.电除尘器是利用高压电厂使尘粒荷电,在(库伦力)作用下使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一种除尘设备。

名词解释

1,粉尘.是指散发于气体中细小固体粒子.

2,气溶胶.分散在气体中固体粒子或液滴所构成悬浮体系

3,灰尘.所有固态分散性微粒

4,烟:

所有凝聚性固态微粒,以及液态粒子和固态粒子因凝聚作用而生成微粒,通常是在燃烧,熔炼及熔化过程中受热挥发,直接升华为气态,然后冷凝所形成.

5,雾:

雾是指所有液态分散性微粒液态凝聚性微粒,是液体受机械力作用分裂或蒸汽在凝结核上凝结而形成.

6,通风系统由实现通风任务所需要设备,管道及其部件所组成整体.

7,全面通风对整个房间进行通风换气,目是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含有害物空气,同时不断地把污染空气排到室外,保证室内空气环境达到卫生标准通风方式.

8,全面通风换气量指车间内连续,均匀地散发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