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3092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

人教版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注释:

(1)观:

欣赏。

(2)临:

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

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面临渤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

通“苍”,青绿色。

(5)海:

指渤海。

(6)何:

多么。

(7)澹澹(dàndàn):

水波动荡的样子。

(8)竦峙(sǒngzhì):

高耸挺立。

竦:

通“耸”,高耸。

峙,挺立。

(9)秋风萧瑟(xiāosè):

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

(10)洪波:

汹涌澎湃的波浪。

洪:

大。

(11)日月:

太阳和月亮。

(12)若:

如同.好像是.。

(13)星汉:

指银河。

(14)幸:

幸运。

(15)甚:

极其,很。

(16)至:

极点。

(17)哉:

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

真是幸运极了。

(19)以:

用(歌以咏志)。

(20)志:

理想。

(21)歌以咏志:

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

既表达心志。

咏:

歌吟。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⑴次:

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

旅途。

青山:

指北固山。

⑶潮平:

江水涨潮与两岸齐平。

⑷风正:

顺风。

悬:

挂。

⑸海日:

海上的旭日。

生:

升起。

残夜:

夜将尽之时。

⑹入:

到。

⑺乡书:

家信。

⑻归雁:

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译文:

一条弯曲道路展现在青山下,山前绿水上荡漾着一只小船。

潮水漫涨两岸显得更加宽阔,风向正顺桅杆上高悬着孤帆。

残夜未消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春天气息进入江南。

写好书信如何才能传到家乡?

只有请托归雁带到洛阳那边。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

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

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

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

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

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

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

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

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

向阳的树。

7.新燕: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

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

纷繁的花。

渐:

副词,渐渐地。

欲:

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

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

浅浅的青草。

才能:

刚够上。

没[mò]:

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1.湖东:

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

百游不厌。

足,满足。

13.阴:

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dī):

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

②《西江月》: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

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

旁枝。

⑤旧时茆店:

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

土地庙。

社林:

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见:

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

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

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词语注释

⑴枯藤:

枯萎的枝蔓。

昏鸦: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

傍晚。

⑵人家:

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

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

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

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

指浪迹天涯的旅人,断肠,极写思乡思亲之甚。

⑸天涯:

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路口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伤心的游子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

⑴金陵:

今江苏省南京市。

酒肆:

酒店。

留别:

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⑵吴姬:

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压酒:

压糟取酒。

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⑶子弟:

指李白的朋友。

⑷欲行:

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行:

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

尽觞(shāng):

喝尽杯中的酒。

觞,酒杯。

⑸风吹:

一作“白门”。

⑹唤:

一作“劝”,一作“使”。

⑺试问:

一作“问取”。

[4]

译文

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

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

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相见欢

(宋)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⑵,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⑶。

胭脂泪⑷,相留醉⑸,几时重⑹。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⑴相见欢: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⑵谢:

凋谢。

⑶无奈朝来寒雨:

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⑷胭脂泪:

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⑸相留醉:

一本作“留人醉”。

 

⑹几时重:

何时再度相会。

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

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⑶驿(yì)外:

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

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⑷断桥:

残破的桥。

⑸寂寞:

孤单冷清。

⑹无主:

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⑺著(zhuó):

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更著:

更加受到。

⑻无意:

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⑼苦:

尽力,竭力。

⑽争春:

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⑾一任:

任凭。

⑿群芳:

群花、百花。

隐指权臣、小人。

⒀妒(dù):

嫉妒。

⒁零落:

凋谢。

⒂碾(niǎn):

轧碎。

⒃作尘:

化作灰土。

⒄香如故:

香气依旧存在。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神龟”二句: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

完毕,结束,这里指死亡。

4.“腾(téng)蛇”二句:

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5.骥(jì):

良马,千里马。

6.伏:

趴,卧。

7.枥(lì):

马槽。

8.烈士:

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

晚年。

9.已:

停止。

10.盈缩:

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

11.但:

仅,只。

12.养怡:

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13.永:

长久。

永年:

长寿,活得长。

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15.为:

化为。

译文: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写作背景:

作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故人庄:

选自《孟襄阳集》。

(2)过:

访问。

故人:

老朋友。

庄,村庄。

(3)具:

备办。

(4)鸡黍:

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

黍(shǔ):

黍子,去皮称黄黏米。

(5)邀:

邀请。

(6)至:

到。

(7)合:

环绕。

(8)郭:

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9)斜[xiá]:

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10)开:

打开,开启。

(11)轩:

这里指窗户。

(12)面:

对面。

(13)场圃:

场,打谷场;圃,菜园。

(14)把酒:

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

拿起。

端起。

(15)话桑麻:

闲谈农事。

桑麻:

这里指庄稼。

(16)重阳日:

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7)还(huán):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8)就菊花:

指饮酒赏菊。

古人有重阳节饮酒赏菊的风俗。

就,接近,靠近。

作品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赏着菊花饮酒。

作者简介:

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

与王维合称“王孟”。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

曲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

山光悦鸟性⑹,潭影空人心⑺。

万籁此都寂⑻,但余钟磬音⑼。

1破山寺:

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⑵清晨:

早晨。

入:

进入。

古寺:

指破山寺。

2初日:

早上的太阳。

照:

照耀。

高林:

高树之林。

⑷曲径:

弯曲的小路。

幽:

幽静。

⑸禅房:

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

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

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

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

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

在此。

即在后禅院。

都:

一作“俱”。

⑼但余:

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

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⑴王昌龄:

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

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

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3杨花:

柳絮。

子规:

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⑶龙标: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

是五个小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4与:

给。

5随风:

一作“随君”。

6夜郎:

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君直到夜郎西”。

白话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②期:

期限。

③巴山:

泛指巴蜀之地。

(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④池:

水池。

涨:

水位升高。

⑤何当:

何时能够。

⑥却:

还,再。

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⑵,夜泊秦淮近酒家⑶。

商女不知亡国恨⑷,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

作品注释

1秦淮:

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

烟雾。

近:

靠近,接近

3泊:

停泊。

4商女:

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不知:

不能理解,不懂。

6亡国恨:

国家灭亡的悔恨或遗恨。

7犹:

副词,还。

8后庭花:

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作品译文

烟雾笼罩寒江水月光映白岸边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玉树后庭花》。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方塘:

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2.鉴:

镜子。

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3.“天光”句:

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4.徘徊:

来回移动。

共徘徊:

此处指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

5.渠:

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6.那得:

怎么会。

那:

通“哪”,怎么的意思。

7.清如许:

这样清澈。

如:

如此,这样。

清:

清澈。

8.为:

因为。

9.源头活水:

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译文:

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天光云影全被它反映了出来,要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这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不断为它送来活水。

如梦令

(一)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常记:

时常记起。

有“难忘”的意思。

(2)溪亭:

临水的亭台。

(3)日暮:

黄昏时候。

(4)沉醉:

大醉。

(5)兴尽:

尽了兴致。

(6)晚:

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

乘船而回。

(8)误入:

不小心进入。

(9)藕花:

荷花。

(10)争渡: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

争,怎么。

[1]

(11)惊:

惊动。

(12)起:

飞起来。

(13)一滩:

一群。

(14)鸥鹭:

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

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

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把船划出去呢?

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如梦令

(二)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①疏:

指稀疏。

②卷帘人:

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③绿肥红瘦:

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③浓睡不消残酒:

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④雨疏风骤:

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⑤浓睡:

酣睡。

残酒:

尚未消散的醉意。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

“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

知道吗?

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

①松源、漆公店:

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

不要说。

③赚得:

骗得。

④空喜欢:

白白的喜欢。

⑤拦:

阻拦,阻挡。

[2]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池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

浣:

音(huàn)

  ②香径:

散发着花香的小路。

  旧亭台:

昔日的亭台楼阁。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

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

令人无可奈

  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

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

  令人感伤。

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论语》十则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1.子:

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曰:

说。

(3)学:

学习。

(4)时习:

时:

时常。

习:

温习,复习。

(5)之:

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6)说:

通“悦”,悦的古字,高兴,愉快的意思。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6)朋:

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7)自:

从。

(8)亦:

也。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9)人:

别人。

(10)知:

了解,懂得。

(11)而:

转折连词,相当于“却”(12)愠:

生气,发怒。

(13)君子: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4)乎:

语助词,相当于“吗”。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译文:

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

“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chuán)不习乎?

注释:

1.曾子:

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yú),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吾:

我。

3.日:

每天。

4.三:

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5.省:

检查,反省。

6.为:

替。

7.谋:

谋划。

8.忠:

尽心竭力。

9.信:

真诚,诚实。

10.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

1.温:

温习。

2.故: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3.而:

连词,表顺承。

4.知新:

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

知,领悟。

5.可以为:

可以、能成为

6.以为:

以(之)为,凭借(这一点)作为。

之,代指温故而知新,译为“这一点”。

7.师:

教师,老师。

8.矣:

句末语助词“了”。

译文:

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

1.学:

学习。

而:

连词,表示转折。

2.思:

思考;思索。

3.罔(wǎng):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殆(dài):

有害。

译文:

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子曰:

“由,诲女(rǔ)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