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3409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docx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

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1

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

他从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贫寒9岁才上学,先后在石岛镇明德小学、青岛大学附中就读。

他成绩一直拔尖,受到校方特殊对待和奖励,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

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在当时社会极为罕见,因此他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于1933年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毕业后,他被着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卢沟桥炮声响起后,郭永怀与北大师生们一起南迁,历尽艰苦跋涉到达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

在上海登船前,他发现领到的护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签发,怒不可遏,毅然放弃这次机会。

八个月后,郭永怀接到加拿大的留学通知,进入多伦多大学。

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便选择了空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

因导师认为这一课题难解,他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向航空大师冯·卡门请教,并与在那里学习的钱学森、钱伟长等结为好友。

1945年,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不久就担任了副教授、教授。

1956年,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携全家回到祖国。

经先期回国的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郭永怀在回国后的12年间,一直追求进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把稿酬作为党费上交,并将从国外带回的电动计算机、排风扇交给公家使用。

1960年,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体。

郭永怀担任了九院的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

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经常风餐露宿,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被戏称为核研究领域的叁尊大菩萨之一(另两尊是理论、试验部门的负责人)。

20世纪64年10月和翌年5月,我国第一、第二枚塬子弹先后爆炸试验成功,周总理、邓先圣专门为郭永怀等科学家摆了庆功宴。

1965年以后,郭永怀在参与氢弹研制的同时,又参加了人造卫星的设计。

与此同时,为了完成援外任务,他还担任研制一种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的总设计师,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奇迹般地制成了这种超低空的地空导弹。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

飞机降落时发生坠毁事故,他不幸遇难,时年59岁。

同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2

1965年,郭永怀曾经讲过: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来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

他为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他肩负着发展我国近代力学和尖端科学事业的重任,郭永怀始终有一种紧迫感。

因此,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他的工作日程表永远是排得满满的,力学所和有关单位的业务问题,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大批文件和科研报告需要他处理。

他从不午休,晚上经常工作到深夜;他没有节假日,不是照样到所里上班,就是在家里埋头书案,博览群书。

正因为他无休无止地追求着新的知识,所以对国际上近代力学和尖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总是了如指掌,对各种复杂的课题总能做具体入微的指导。

在国外,他有过一些业余爱好:

喜欢集邮,对于音乐有很高的鉴赏力,回国后,由于工作繁忙,就很难得有时间去过问他珍藏的邮集或欣赏优美的乐曲了。

他自己勤奋,也希望别人勤奋。

他时常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青年:

天才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刻苦学习。

学问是无止境的,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占领科学堡垒。

他还用牛顿与鸡骨头的故事教育过大家,要大家用一股傻劲去学习、工作。

言传身教,使他周围的同志们深受感染,而他的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也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在学术问题上,郭永怀以严谨著称,从不容许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容许草率从事,滥竽充数。

他毕生发表的科学论文为数不多,但每篇都有一定的份量和价值;在发表之前,他总要反复核实,斟字酌句,非常慎重。

回国以后,为了教学的需要,也为了系统介绍国外流体力学的经典著作,他亲自动手翻译普朗特著的《流体力学概论》(1952年版),他给自己提出了信、达、雅的高要求;为了使译著准确流畅,他反复对照了德文原版和英文译本,和有关同志商讨了数十次;对原书疏漏之处,还加上了注释。

这样,前后历时8年,直至他牺牲后才正式出版。

这本高水平的译著出版之后,连续印刷两次,畅销海内外,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在指导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他要求制订工作计划时必须有指标,有进度,而且切实可行,如果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就要退回重新制订;对于学术报告,他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足,在一定条件下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学术讨论中,他绝不放过一个细微的错误。

有一次一个青年同志在报告工作时,需要画一条湍流情形下的速度分布曲线,就随便画了一条。

郭永怀立即指出,它不能反映湍流的特点,要这位青年同志纠正过来。

他生前兼任《力学学报》主编,审稿时严格把关,不分亲疏也不看投稿人来头大小,一律秉公办理。

有一次对力学界一位权威的来稿发生了分歧,审稿者提出了肯定的意见,有一位青年人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为此郭永怀特意组织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结果发现基本方程有误,郭永怀就坚决支持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小人物的意见。

1963年,力学学报编辑部接到一封对一篇论文持有歧见的批评信,而论文作者是在郭永怀指导下工作的两位青年。

郭永怀仔细地看了来信,并让两位作者认真考虑别人的观点,给予答复。

他说:

我主张发表论文,就是为了进行学术交流,以期引起讨论。

别人的批评意见,只能使我们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郭永怀为人实事求是,他从不人云亦云,一旦发现真理不在自己这一边,却能及时修正错误。

郭永怀对人严格,一丝不苟,但却平易近人。

有时,即使他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客观上难以实现,他也会及时收回。

有一次,他要一个实验室进行风洞湍流度的测试工作,当他发现国内电子仪器信噪比比较低,一时无法进行这项工作时,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

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正因为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虚怀若谷,不以势压人,所以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更高了。

他是我们华夏的英雄,因为有他的存在而多了一束曙光!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3

近年来,随着央视等新闻媒体对郭永怀事迹的宣传、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开放和荣成郭永怀事迹宣讲团活动的开展,郭永怀心有大我、报效祖国、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潜心研究、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得以广泛传播,不断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砥砺奋进!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1956年9月,郭永怀突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倡导了高超声速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力学人才,为我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1968年12月5日,乘坐飞机失事,壮烈牺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生命保护了重要科研数据资料。

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三个领域中均作出重要贡献并被授予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郭永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离开家远渡重洋求学报国,回国后为国防事业而呕心沥血,直至1968年牺牲在核武器研制的秘密时期。

对于这样一位无名英烈,在那特殊的历史阶段没有宣传、没有报道,他的事迹一度鲜为人知。

即使在1999年9月中央授予23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许多人对于郭永怀这个名字也还是陌生的。

在他的家乡山东荣成,家乡人、甚至他的父母、亲属知道的只有他生在荣成,留学美国,无法知道他所从事的工作和对国家的重大贡献。

这个谜,让家乡人民牵挂不已,生他养他的故乡更期待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浓厚家国情怀的郭永怀。

于是,早在2000年荣成市委就派出采访组全面收集了郭永怀各时期的人生轨迹,采写了2万多字的长篇通讯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追记,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发出新闻阅评,《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科技报》《光明日报》等纷纷转载,多家电视台争相采访报道。

同时荣成市在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的热情帮助下征集了郭永怀生前相关遗物,为建立郭永怀事迹展馆打下了基础,并于2010年在市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的雕像。

在新时代,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郭永怀的伟大精神,荣成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启动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建设。

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共分8个展厅。

陈列馆用_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5个视频,形象的展现了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4

纪念导师郭永怀先生逝世20周年的短文《当好铺路石子》中写道:

郭永怀教授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声容笑貌长留在我们心间。

作为他生前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永远真诚地奉他为人生的楷模。

他教导我们:

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我将以此为座右铭,兢兢业业地当好铺路石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贡献出一切微薄的力量,也许这是纪念他的最后的实际行动。

我清楚地记得1962年10月4日郭永怀教授对我和李家春说这番话时的情景。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国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在为在中科院力学所,他是实际上的常务副所长。

从制订规划、确定研究方向、进行学科建设、组织学术讨论、推动科学研究,到设计兴建大楼、改善职工伙食,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当我坐在所图书馆的灯光明亮的书桌上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图书馆的总体布局乃至灯光设计,他都亲力亲为,处处渗透着他的心血。

在九院,他和他的同伴不断攀登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峰。

在实验室里制订方案,在戈壁滩上身体力行。

那时,我们研究生作为小不拉子,对于他具体在忙些什么不大清楚,许多事情是后来逐渐了解到的,但在日常接触中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对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细致关怀。

刚进力学所大门时就听说,郭先生很严厉,对学生有点凶,令我们几个有点忐忑不安,而实际接触下来,满不是那回事儿。

他的确不苟言笑,我至今唯一记得的一次幽默是他开讲边界层理论课程时,先介绍他的助教呼和敖德,在黑板上写下呼和二字,说这是零级近似,你们可以叫她呼和老师,接着写了敖德,说那是一级近似,至于二级近似,我也搞不清楚,这番话引来哄堂大笑。

后来在私底下我请教过呼和她的姓名的二级近似,她告诉我一长串音节的姓氏,我至今也没记住。

后来,我们还发现他说话态度的严厉程度与对话者跟他的年龄差值成反比。

他的一位老学生P与他谈话时就有点胆怯,郭先生批评他时有点严厉。

最近,我的一位老学长告诉我,P先生目前已有九十多岁了,他学问不错,不愧是郭先生耳提面命带出来的学生。

在上面提到的第一次谈话中,郭先生没向我们讲一句大道理,只是让我们把所有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方法,特别向我们推荐了两本关于科学史和科研方法的英文著作,使我们体会到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

见面以后的三个月,郭先生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以阿尔文(197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宇宙电动力学》为主要参考书,学习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同时把此书翻译出来。

经过一年多努力,我完成了译作,战战兢兢地交了稿。

事隔两个月,郭先生把修改稿退给了我,告诉我,按照他的部分修改为标准,好好修改译稿。

我一瞧傻了眼,只见稿纸上布满了红字修改。

恰好,我那时听完了师母李佩先生的英文课,并学完了所里开设的英汉翻译理论和技巧课程,按照导师的修改意见,逐字逐句进行重译,于是,二审得以通过。

导师又帮我联系了上海的一家出版社。

可惜的是,郭先生未能看到此书的问世。

那时,力学所的研究生集中在一个大办公室学习,大家你追我赶,每周一般读书七天,从早上七点读到晚上十点。

周日早晨也不敢太晚起床,因为周日上午郭先生经常踱着方步到我们的学习室来。

有一个周日,他来了,走到我们仨跟前,满脸笑容,递给我们三张糕点票。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清楚,那个时候吃饭定量,普通糕点也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半斤。

郭先生是学部委员,有些许特供,因此,就把糕点票送给了我们。

这大概是师母的主意。

小小糕点票,里面包含着浓浓的情意。

进所第二年,郭先生在他的研究室里组织磁流体力学讨论班,集体学习留比莫夫的专著,并讨论手头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

从中,我看到了先生的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和宽严相济的组织能力。

年纪越长的越有压力,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倒是迎来了学术上的阳光雨露。

几十年过去了,郭先生颀长的身影似乎还在眼前。

他内向、低调,极少有疾言厉色。

他喜欢戴着一顶鸭舌帽。

走路老低着头,靠着建筑物的围墙走,只要他在中关村,上班的时间总是定数。

有时,我们哥儿几个有意在那个时刻,躲在一旁悄悄欣赏这道风景线。

可惜,上苍早早地剥夺了我们这样的权利!

缅怀,是为了激励。

如今,做学生的也垂垂老矣!

只是导师关于做铺路石子的教诲,却一刻也不敢忘记。

只有努力,努力,才可不辜负导师的培育之恩。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5

在人民大会堂共和国的脊梁晚会上,看到描写九位科学家的节目片断。

令人荡气回肠的情节,让人肃然起敬的言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特别是,在舞台上,又见到了我的研究生导师郭永怀先生的高大形象,更令我浮想联翩,心潮难平。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

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

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

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

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

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我也见证了郭先生与师母李佩先生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

在他俩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爱情深,大爱无疆,在郭先生辞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

如今李佩先生已经九七高龄,仍有一种你不回来,我不老的情怀。

这一点,在音乐剧中有生动刻画,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钟的片断,也感人至深。

总而言之,科学家是有大爱的人。

这些共和国的脊梁用大爱为我们构筑了永不坍塌的铁的长城!

【郭永怀先进事迹观看心得范文5篇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00字】

本文来源:

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