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36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docx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单元测试

1.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正确的叙述是()

A.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B.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

C.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D.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

2.下列自然灾害中,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火山喷发④台风⑤地震⑥寒潮,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相差3倍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下图是《沿某段纬线地下震源深度及频度分布示意图》。

图中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

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5.下列关于该岛屿受地震影响产生的破坏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岛屿东侧大于西侧                  B.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b

C.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dD.同样震级,震源b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c

6.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A.陡坡修筑梯田B.围湖造田C.过度抽取地下水D.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

2002年10月底,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维埃纳火山发生猛烈喷发。

两天后,意大利中南部又发生了震级为5.6级的地震及一系列余震,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因为该国位于(   )

A.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地带   B.两大板块交界地带C.地中海沿岸 D.断层构造地带

8.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   )

A.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构造     B.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

C.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    D.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9.下列地区中,受该火山爆发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巴尔干半岛   B.亚平宁半岛    C.伊比利业半岛   D.索马里半岛

10.这次火山爆发将导致或加剧附近地区的(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空洞     D.光化学烟雾

11.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主要是由于

①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 ②人口快速增长 ③经济密集发展 ④风化作用强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分布在

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

C.西北太平洋海区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

读图,完成13~14题。

①②③④

13.下列气象灾害与其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干旱——①B.台风——②C.暴雨洪涝——③D.寒潮——④

14.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于()

A.北纬20度的洋面上B.赤道洋面上C.南纬15度的洋面上D.南纬40度的洋面上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里氏7.2级地震,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城市A位于震中的方向是()

A.东偏北B.东偏南C.正东D.西偏北

16.若其他条件相同,以下各地烈度的关系是()

A.A>B>C>DB.B>C>D>AC.B>D=C>AD.A>C=D>B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根据7—9题所示的材料判断。

17.1999年8月17日凌时晨3点左右,土耳其西北部的一些省份发生了里氏6.8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28°E附近),造成13000多人死亡。

1999年8月21日凌晨4时26分,在哥斯达黎加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米尔斯镇(9.1°N,84.2°W)。

有关两地地震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

A.土耳其和哥斯达黎加处于同一地震带上

B.土耳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大于哥斯达黎加

C.哥斯达黎加的地震释放能量较土耳其大15倍左右

D.震中距相同的情况下,哥斯达黎加的地震烈度一定大于土耳其

18.2002年3月26日,地震袭击了阿富汗的北部地区,伤亡惨重,此次地震的震源距离地表仅为80KM。

同学甲绘制了一幅地震中心地区等震线示意图,同学乙认为图中等震线的的

绘制不切合实际,其理由最可能是()

 

A.等震线绘制的范围太小

B.因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等震线只有一条

C.在同一次地震中,与震中距离相等的地主烈度不一定相同

D.等震线应以巴格兰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19.1999年土耳其、我国台湾、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区发生了7级以上的大地震,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三地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B.三地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三地均位于消亡地带上D.三地均位于板块张裂地带上

20.下列地质灾害主要由外力导致的有()

A.日本神户地震B.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C.新疆地震D.长江巴东段滑坡

21.读“波罗的海含氧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10分)

 

⑴近几十年来波罗的海水体含氧量持续,其原因是;4分

⑵请分析这一现象可能造成的危害;2分

⑶简述缓解这一趋势的措施。

4分

22..下图为某流域管理单位根据长年水文数据(1875-1975)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

但如以较近年代(1945-1975)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

(1)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年-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年-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约缩短了多少年?

A.1年B.3年C.5年D.7年

(2)“百年一遇”说的是灾害的再现概率,是指每年发生此种灾害的概率为1%。

请分析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的原因。

23.2004年12月26日由地震引发的大海啸袭击了东南亚和南亚多个国家。

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

新浪网2005年1月7日消息:

印度洋海啸遇难总人数已上升至16万5千人。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

灾后疫病流行可能导致死亡人数会急剧增加。

(1)B岛的地势特点是,判断的依据是:

(4)地震引发海啸后,该地区灾后疫情严重,其疫情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社会原因是          。

(5)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    性,地震引起海啸,海啸又导致疾病流行,说明了自然灾害的     性。

 

参考答案

1.D2.B3.D4.A5.D6.A7.B  8.A  9.B  10.A11.B12.C13.B14.C15.A16.C17.B18.C19.C20.D

21.⑴下降(2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生长使水体缺氧(2分)

⑵会形成赤潮,使鱼类缺氧而大量死亡(2分)

⑶控制含氮、磷废水的排放,加强这类废水的处理(4分)

22.

(1)B

(2)荆江河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严重,两岸地面普遍低于洪水位,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漫溃,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

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中游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措施。

三峡库容量大,起到调节洪峰、拦蓄洪水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长江上游形成的洪水,占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以上。

所以,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如遇百年一遇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它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

23.

(1)西南高东北低河流多从西南流向东北。

(2)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细菌繁殖和疾病传播)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3)突发性 群发性    防灾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严密监视相关地区海底地震的发生;及时接收和发布海啸信息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