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3636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6

(总分:

3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45,分数:

90.00)

1.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免费性和()。

(分数:

2.00)

 A.普及性 √

 B.全员性

 C.普通性

 D.群众性

解析:

2.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不包括()。

(分数:

2.00)

 A.期望系统

 B.执行控制系统

 C.信息加工系统

 D.行为控制系统 √

解析: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不包括行为控制系统。

执行控制是其重要结构。

3.复述策略的适用范围为()。

(分数:

2.00)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和知识学习 √

 C.有意义学习和知识学习

 D.有意义学习和技能学习

解析:

复述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复述策略的适用范围为机械学习和知识学习。

4.社会规范学习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

(分数:

2.00)

 A.遵从—抗拒—妥协

 B.遵从—认同—内化 √

 C.抗拒—认同—遵从

 D.认同—遵从—内化

解析:

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包括:

社会规范的遵从、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规范的内化。

5.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侣学校、大主教学校和()。

(分数:

2.00)

 A.中学

 B.主日学校

 C.教区学校 √

 D.耶稣会学校

解析:

6.在年青一代身心发展过程中,抽象思维居于主要地位,能进行理论推断,理智感在情感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分数:

2.00)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

 D.青年晚期

解析:

7.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是()。

(分数:

2.00)

 A.学术研究权

 B.获取报酬权

 C.教育教学权 √

 D.进修、培训权

解析:

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只有教育教学权。

8.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属于()

(分数:

2.00)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学习 √

 C.认知策略学习

 D.态度的学习

解析:

9.20世纪30年代,美国针对大学与中学的关系问题所作的研究成为()。

(分数:

2.00)

 A.课程运动

 B.八年研究 √

 C.开放大学运动

 D.社区学院运动

解析:

10.维果茨基认为低级心理机能是动物进化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是()

(分数:

2.00)

 A.符号系统 √

 B.语言

 C.环境

 D.认知

解析:

11.在汉代察举制中,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叫做()。

(分数:

2.00)

 A.常科

 B.制科

 C.射科

 D.特科 √

解析:

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作常科,一般是每年由州郡长官按规定的名额、标准向朝廷推荐人才;另一类为特科,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

12.英国公学事实上是一种()学校。

(分数:

2.00)

 A.家庭学校

 B.公立学校

 C.平民学校

 D.贵族学校 √

解析:

13.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依据和内在力量时就形成了()。

(分数:

2.00)

 A.道德判断

 B.道德需求

 C.道德动机

 D.道德信念 √

解析:

14.自由、工作和纪律是蒙台梭利“儿童之家”的三根支柱,蒙台梭利方法最基本的原则是()

(分数:

2.00)

 A.自由 √

 B.工作

 C.纪律

 D.适应自然

解析:

15.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是()。

(分数:

2.00)

 A.主观性 √

 B.客观性

 C.普遍适用性

 D.永恒性

解析: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认为人类知识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和取代。

人类的知识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具有主观性。

16.《统一劳动学校宣言》是苏联()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文件。

(分数:

2.00)

 A.30年代

 B.20年代

 C.建国初期 √

 D.卫国战争时

解析:

17.标志着我国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专门教育长官的是()

(分数:

2.00)

 A.汉代太学

 B.唐朝国子监

 C.隋朝国子寺 √

 D.齐国稷下学宫

解析:

18.布鲁姆的学习分类中,认知中的分析含义是指()。

(分数:

2.00)

 A.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B.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C.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

 D.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

解析:

分析就是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19.()作为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组织者”的作用。

(分数:

2.00)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解析:

课程标准是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20.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分数:

2.00)

 A.学生的素质

 B.教师的素质 √

 C.教师的态度

 D.师生之间的沟通

解析: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关键因素。

2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提出者是()。

(分数:

2.00)

 A.孔子

 B.孟子 √

 C.董仲舒

 D.朱熹

解析:

2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从()开始的,因为他认为这之前儿童没有道德。

(分数:

2.00)

 A.1岁

 B.4岁

 C.3岁

 D.5岁 √

解析: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之前是“无律期”,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还谈不上道德发展。

23.下列文件中,确立了我国20世纪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是()

(分数:

2.00)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解析:

24.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好孩子取向”阶段属于()。

(分数:

2.00)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D.好孩子水平

解析:

习俗水平的儿童为了得到奖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

此道德发展水平分为好孩子取向和权威与社会秩序取向两个阶段。

25.以下不属于教学评价的是()。

(分数:

2.00)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内容评价 √

 D.终结性评价

解析:

教学评价不包括内容评价。

2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分数:

2.00)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7.与斯巴达教育相比,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雅典教育特点的是()。

(分数:

2.00)

 A.强调和谐发展教育

 B.对教育采取放任的政策

 C.学校类型较多并允许私人办学

 D.重视女子教育 √

解析:

28.20世纪70年代兴起,在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史()。

(分数:

2.00)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

解析:

29.主张把"S-R"改为"S-O-R"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

2.00)

 A.华生

 B.布鲁纳

 C.斯金纳

 D.托尔曼 √

解析:

托尔曼属于格式塔派,S-O-R属于其观点。

30.“接受”属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目标。

(分数:

2.00)

 A.认知领域

 B.情感目标 √

 C.动作技能目标

 D.品德目标

解析:

熟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31.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是()。

(分数:

2.00)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C.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解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苏联。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1917),是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

32.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

(分数:

2.00)

 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文士学校

 D.僧侣学校 √

解析:

古埃及僧侣学校的教学及研究内容以较高级的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力学、医学及科学为主,以培养能力优而水平高的人。

33.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分数:

2.00)

 A.认知发展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体谅模式 √

 D.社会学习模式

解析:

与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3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教育代表作是()。

(分数:

2.00)

 A.《教育论》

 B.《普通教育学》

 C.《人是教育的对象》 √

 D.《教育漫话》

解析:

35.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并将其作为教育科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分数:

2.00)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

 C.夸美纽斯

 D.卢梭

解析:

3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分数:

2.00)

 A.《学记》 √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解析:

熟悉《学记》内容。

37.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为“高成就动机”和“避免失败”的理论是()。

(分数:

2.00)

 A.自我价值理论

 B.期望—价值理论 √

 C.成败归因理论

 D.自我效能感理论

解析:

属于对期望—价值理论内容的考查。

38.下列学制中,将小学(“初小”)和高级小雪(“高小”)的是()

(分数:

2.00)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

解析:

39.课堂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属于()。

(分数:

2.00)

 A.近迁移

 B.远迁移 √

 C.自迁移

 D.顺向迁移

解析:

个体将所学到的经验用到与原来情境极不相似的情境中,称为远迁移。

40.明朝官学体制中,属于小学性质的是()。

(分数:

2.00)

 A.府学

 B.社学 √

 C.宗学

 D.州学

解析:

明朝社学是设在城镇和乡村地区,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地方官学。

它招收8岁以上、15岁以下民间儿童入学,带有某种强制性,儿童进人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再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

41.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是()。

(分数:

2.00)

 A.人力资本理论

 B.筛选假设理论

 C.劳动力市场理论 √

 D.社会化理论

解析:

熟悉劳动力市场理论。

42.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体现了教育的()。

(分数:

2.00)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 √

 D.隐性功能

解析:

显性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是指伴随着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功能。

43.京师同文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了()。

(分数:

2.00)

 A.导师制

 B.个别教授制

 C.班级授课制 √

 D.导生制

解析:

京师同文馆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

44.下列不属于严复提出的教育作用观点的是()。

(分数:

2.00)

 A.鼓民力

 B.兴民权 √

 C.开民智

 D.兴民德

解析:

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

45.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

(分数:

2.00)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

 C.特殊迁移

 D.非特殊迁移

解析:

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逆向迁移。

反之,则是顺向迁移。

二、辨析题(总题数:

3,分数:

45.00)

46.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此观点错误。

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和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两者出发点不同、指向对象不同、实际功用不同、隶属范畴不同。

解析:

47.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此观点错误。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它是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的评价,范围比教学结果的评价要大得多。

解析:

48.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没有什么差别,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此观点错误。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

智力类型上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智力差异也表现为有些人早熟,有些人晚成。

智力由于性别也存在差异,但是无高低之分。

智力产生差异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教育条件和个人的主观努力。

所以,教育应当要帮助人们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个人的优势。

解析:

三、简答题(总题数:

5,分数:

75.00)

49.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的发展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标准,与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及向知识社会的转变相适应,是社会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现代化主要有三大表现:

第一,教育现代化的最宏观表现是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它根据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来确定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的目标;

第二,教育自身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条件及设备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师素质的现代化等;

第三,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解析:

50.请简述我国科举制的沿革与长期存在的原因。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科举制度的沿革。

科学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科举制度是从汉代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发展而来的。

隋炀帝创建进士科作为其正式产生的标志,科举制在唐宋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清末被废止。

下面详细论述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首先,隋唐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隋炀帝提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到唐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完整的考试形式和科目,已经成为完备的选士制度。

其次,宋代科举制度的强化。

在宋代科举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规模也扩大了,还增添了预防作弊的措施,应该说该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已臻成熟。

到了清朝时期科举制的发展演变成为了八股取士,采用标准化的形式进行考试,无形中限制了学子的思维,科举制度日益成为了限制人才发展的绊脚石。

清末科举制的的废除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为了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科举制度就这样结束了一千多年的历程。

解析:

51.简述夸美纽斯的普及教育思想。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泛智,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普及教育的意义:

掌握对于人类来说必需的一切知识。

这些知识可为所有的人、所有的阶层所掌握。

普及教育的可能性:

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认为所有儿童都具备接受普及教育的心理素质,因此普及教育具有可能性。

普及教育的内容:

一切人都要受教育,主张在基督教王国的一切教区、城镇和村落都建立学校,使男女青年都接受普及教育;人人都应该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教育。

普及教育的措施:

广设泛智学校;采用班级授课制;实行学年制;编写统一的泛智教材。

解析:

52.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和特点。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的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把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这三个阶段。

(1)原型定向阶段主要是明确心智活动的原型,知道应该做哪些动作以及完成的整个流程。

(2)原型操作阶段主要是依据心智技能进行实践的过程,是将头脑中建立的操作活动映像以外显的形式付诸执行。

(3)原型内化阶段是借助语言作用于观念对象,从而内化成为自身的一套熟练动作。

解析:

5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

有关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根据这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顺利、有效地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与当前问题有关的相应的内容,促进问题的解决。

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促使学生尽快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分析问题的构成就是进行有效的问题表征,在分析和理解有关问题的已知条件、解题条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对有关问题的整体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构成,发现问题解决的规律,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选择学习,并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加以研究,从而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问题解决的策略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全面完整的知识,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注意具体问题和抽象模式的灵活转换,同时还应教给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有效思维策略。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教学要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的答案、问题的解决进程进行猜想。

但是,必须让学生明白的是,猜想只是一种设想,并非正确答案,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求证,才能成为科学的答案。

解析:

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

3,分数:

90.00)

54.论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其对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分数:

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同,反映出对于教师和学生地位认识的不同,那么就会影响到在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

师生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种,如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等。

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形成以下三种师生关系:

①教师中心。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强调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的地位,也被称为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

这种观点有利于教师很好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比较系统、全面,然而不利于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发挥。

②学生中心。

针对教师中心论的不足,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中心地位,而贬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这种观点是为了纠正忽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而提出的,然而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知识需要学生亲身去体验、感受。

显然,这种观点也是不全面的。

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认识到前两种观点的不足之处后,前苏联教学论明确提出了教师领导或主导的概念,并从理论上作了论证,同时也提出了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也就是说,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学的主导。

这种认识长期以来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师生关系是受到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