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2081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5

(总分:

285.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45,分数:

90.00)

1.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其主要内容是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是()。

(分数:

2.00)

 A.《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解析:

2.现代欧美教育史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反映了()的主要观点。

(分数:

2.00)

 A.永恒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终身教育 √

解析:

3.主张取消课堂,代之以“合约”教学,采取个别教学方法的是()。

(分数:

2.00)

 A.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

 B.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

 C.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D.约翰逊的有机学校

解析:

4.以下几项属于概念转变的是()。

(分数:

2.00)

 A.对某种知识的举一反三

 B.原来认为“天圆地方”,经学习知道“地球是圆的” √

 C.从知道“苹果是水果”到知道“苹果是富含维生素的水果”

 D.“鲸长得很像鱼”到“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解析:

5.在历次学制改革中,提出不再将分科选科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的是()。

(分数:

2.00)

 A.壬寅学制

 B.戊辰学制 √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

6.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分数:

2.00)

 A.心理过程

 B.逻辑过程

 C.信息过程

 D.认知过程 √

解析:

7.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主要是围绕着()进行的。

(分数:

2.00)

 A.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 √

 B.人道主义和民主化

 C.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解析:

8.“教育学”首次被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是在()。

(分数:

2.00)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

解析:

9.国民政府时期,中学实行(),引起极大争议。

(分数:

2.00)

 A.训育制度

 B.学校考试

 C.童子军训练

 D.毕业会考 √

解析:

10.下列不属于维新派教育实践的是()。

(分数:

2.00)

 A.创办万木草堂

 B.创办湖南时务学堂

 C.创办北洋西学堂和南洋公学堂

 D.创办京师同文馆 √

解析:

11.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被奥苏伯尔称为()。

(分数:

2.00)

 A.附属内驱力 √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主导内驱力

解析:

12.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帮助研究者获得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是()。

(分数:

2.00)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观察记录表 √

 D.摘要笔记

解析:

13.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它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下列不属于教育方针的内容的是()。

(分数:

2.00)

 A.教育为谁培养人

 B.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C.教育怎样去培养人

 D.谁为教育培养人 √

解析:

14.“高中英语自学辅导法的实验研究”属于()。

(分数:

2.00)

 A.前实验研究

 B.真实验研究

 C.多因素实验研究

 D.单因素实验研究 √

解析:

15.下列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

(分数:

2.00)

 A.班委会

 B.党支部

 C.学生处

 D.“八大金刚” √

解析:

16.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对儿童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这位心理学家是()。

(分数:

2.00)

 A.斯金纳

 B.皮亚杰 √

 C.斯滕伯格

 D.科尔伯格

解析:

17.在心智活动的研究上,最早提倡心理模拟法的是()。

(分数:

2.00)

 A.兰达 √

 B.赫钦斯

 C.加里培林

 D.库恩

解析:

18.与斯巴达的教育相比,雅典教育所特有的特点是()。

(分数:

2.00)

 A.教育具有阶级性

 B.教育被国家控制,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

 C.重视女子教育

 D.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传播 √

解析:

19.奠定法国初等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三原则的教育法案是()。

(分数:

2.00)

 A.《基佐法案》

 B.《费里法案》 √

 C.《富尔法案》

 D.《费舍教育法》

解析:

20.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对巩固奴隶主的政治统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并且认为人形成为的三个要素是()。

(分数:

2.00)

 A.公正、节制、勇敢

 B.家庭、教育、社会

 C.天性、习惯、理性 √

 D.同情、社会、宗教

解析:

21.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屡受挫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这反映了()。

(分数:

2.00)

 A.认知失调

 B.经典条件反射

 C.因果律 √

 D.社会学习论

解析:

22.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的现代教育家是()。

(分数:

2.00)

 A.陶行知 √

 B.徐特立

 C.梁漱溟

 D.晏阳初

解析:

23.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分数:

2.00)

 A.索引

 B.论文

 C.手册 √

 D.文摘

解析:

24.否定了日本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教育指明发展方向,对战后日本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法令是()。

(分数:

2.00)

 A.《教育敕谕》

 B.《大学令》

 C.《教育基本法》 √

 D.《学制令》

解析:

25.根据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将教育调查法分为()。

(分数:

2.00)

 A.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

 B.普遍调查和个案调查 √

 C.常模调查和比较调查

 D.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解析:

26.世界上最早的专门文艺大学是()。

(分数:

2.00)

 A.太学

 B.郡国学

 C.官邸学

 D.鸿都门学 √

解析:

27.关于人性与教育的作用中,提出“善如米,性如禾。

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的是()。

(分数:

2.00)

 A.董仲舒 √

 B.韩愈

 C.孟子

 D.王守仁

解析:

28.20世纪20年代,苏联普通学校“综合教学大纲”取消了学科界限,将全部知识按综合形式加以排列,苏联于1923年相应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采用()。

(分数:

2.00)

 A.劳动教学法 √

 B.集体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解析:

29.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规划和准备,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周密计划,反复检查。

这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特点。

(分数:

2.00)

 A.指导性

 B.统整性

 C.凸显性

 D.易控性 √

解析:

30.“勤于工作,俭以求学”是()运动宗旨。

(分数:

2.00)

 A.平民主义

 B.科学主义

 C.工读主义 √

 D.民族主义

解析:

31.奥苏伯尔用来解释有意义学习过程的是()。

(分数:

2.00)

 A.试误说

 B.强化论

 C.发现说

 D.同化论 √

解析:

32.“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是在()。

(分数:

2.00)

 A.《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解析:

33.卢梭基于对封建教育的抨击,主张将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根据每个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教育。

其中少年期主要进行()。

(分数:

2.00)

 A.道德教育

 B.智育和劳动教育 √

 C.感觉教育

 D.体育教育

解析:

34.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大学”以()。

(分数:

2.00)

 A.识字为主

 B.读书为主

 C.学事为主

 D.穷理为主 √

解析:

35.目的在于对教育现象的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需要采取()。

(分数:

2.00)

 A.观察研究

 B.比较研究

 C.实验研究

 D.调查研究 √

解析:

36.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主要指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

(分数:

2.00)

 A.公民教育 √

 B.社会教育

 C.美德教育

 D.思想教育

解析:

3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分数:

2.00)

 A.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于绝对主体地位

 B.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绝对客体地位

 C.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解析:

38.《哈比改革》又称()。

(分数:

2.00)

 A.《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 √

 B.《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C.《巴特勒法》

 D.《教育改革法》

解析:

39.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中,其颁布的教育宗旨的核心是()。

(分数:

2.00)

 A.尚武

 B.尊孔

 C.忠君 √

 D.尚公

解析:

40.“认为人文科学比其他学科更深刻、更直接地表现了人的本性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主张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的课程流派是()。

(分数:

2.00)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B.存在主义课程论 √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经验主义课程论

解析:

41.婴幼儿在与成人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是()。

(分数:

2.00)

 A.符号表征学习

 B.概念学习 √

 C.命题学习

 D.接受学习

解析:

4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分数:

2.00)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解析:

4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

(分数:

2.00)

 A.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培养“四有”新人

 C.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D.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

解析:

44.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分数:

2.00)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

解析:

45.以下几种学习动机中,罗杰斯认为对学习者的学习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是()。

(分数:

2.00)

 A.“我能学好”

 B.“我必须学习好”

 C.“父母希望我学习好”

 D.“我喜欢学习” √

解析:

二、辨析题(总题数:

3,分数:

30.00)

46.不能把学生主体性等同于儿童中心论。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理由如下: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即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根据环境要求自主选择目标、自我调控、自我发展,以最终健康、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原则。

它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适宜的人际情景,给学生以主动选择的空间,以使他们的主体性能得到发挥,以便学会选择,学会负责任。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属性、功能进行主体性的选择。

②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信息的破译与转化。

③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的借鉴、创造与超越。

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不仅仅是被动的主体性反映,而是具有其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性反映。

(2)儿童中心论是与教师中心论相对立的一种观点,该观点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主动,将教师置于辅助的地位。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和美国教育家杜威。

儿童中心论的合理之处在于,它看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中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原有经验,注重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使教育符合儿童的个性发展。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起学习兴趣等。

但是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过分注重学生的经验,而忽视了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因而,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

这种观点的出现使师生关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综上所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儿童中心论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把学生主体性等同于儿童中心论。

解析:

47.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具体分析如下: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

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使年青一代健康成长。

(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问,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断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国家的授权和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

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解析:

48.知识的迁移总是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其理由如下:

知识的迁移,即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正向的,即对知识掌握的促进作用;也可能是负向的,即对知识掌握的阻碍作用。

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将迁移分为以下三类:

(1)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平面几何的学习促进立体几何的学习,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正迁移表现为个体对于新学习或解决某一问题具有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从事某一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学习效率提高。

(2)负迁移

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如学习对数运算法则时,受先前所学的法则m(a+b)=ma+mb的影响,错误地得到lg(a+b)=lga+lgb。

负迁移经常表现为产生僵化的思维定势,缺乏灵活性、变通性,使某种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学习效率低下。

(3)零迁移

零迁移指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有时也称为中性迁移。

许多经验间存在着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由于多种原因,个体未能意识到经验间的内在联系,不能主动地进行迁移,使某些经验处于惰性状态,表现为零迁移。

解析:

三、简答题(总题数:

5,分数:

75.00)

49.简述学校教育内容的社会制约因素。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50.简述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51.简述二战后美国的教育改革。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52.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哪三级水平?

各级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53.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有哪些?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

3,分数:

90.00)

5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与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有何联系?

在你看来当前影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分数:

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55.试论粱漱溟的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分数:

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1、2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分数:

30.00)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令人瞩目的一个热点问题。

那么,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创造性的含义及其基本组成结构。

此外,关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你有何建议?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创造性是一种个性特质。

拥有这种个性特质的人具有创造力,即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创造也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最终产生新颖的产品的活动过程。

因此,可以将它看做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形式。

(1)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创造性的结构有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之分。

①静态结构。

对于创造性的静态结构,学者们存在不同的看法。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曼贝尔认为,个体的创造性主要包括三个成分:

一是有关领域的技能,包括实际知识、专门技能和该领域的特殊天赋,这些构成了个体可能发生反应的总方向,它可以被看做是一套解决问题或从事某项特定工作的认知途径;二是有关创造性的技能,包括认知风格、有助于探索新的认知途径的知识和工作风格,这些决定了个体创造力发展的成果或反映能否超越该领域以前的水平;三是工作动机,包括工作态度和对自己所能接受工作的理解,它是个体创造力发展与展现的推动力量。

上述三种成分是在不同的专门化程度上进行活动的。

有关创造性的技能是在最普遍的程度上活动的,它可以影响任何领域的反应;有关领域的技能是在中等专门化程度上活动的,它包括所有与整个领域有关的技能;工作动机是在最专门化程度上活动的,它可以全面在各个领域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可以分解为六种主要成分:

敏感性,即容易发现新事物,接受新问题;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特定的问题情境能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建议;灵活性,即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再定义,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洞察性,即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和特性。

②动态结构。

现代信息加工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认为,发明创造实质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只不过它不是一般的问题解决,而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超乎寻常的问题解决的过程。

创造力是在产生有价值的新信息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智力品质的总和。

它一般包括如下成分:

发现问题的能力;明确问题的能力;阐述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的能力以及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总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培养措施:

①利用脑激励法鼓励学生创造。

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最重要的一步,是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创造性会受到赞扬。

“脑激励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产生想法和评价这种想法区分开来。

其基本做法是:

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

脑激励法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产生想法,不管这个想法初看起来如何片面。

只有当所有可能的建议都已提完,才开始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价、讨论和批评。

用这种方法,一种想法可能启迪另一种想法。

②吉尔福特的策略。

吉尔福特在总结了大量的有关培养创造力的文献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前后有序的培养创造力的策略。

其具体内容如下:

拓宽问题:

例如,不应该问:

“我们如何改进灭蚊器?

”而是应该问:

“我们怎样才能消灭蚊子?

”这样就为寻找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打开了大门。

分解问题:

问题越具体、越明确,就越有可能为人们提供提取信息的线索,从而增加问题解决的机会。

常打问号:

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特征是不断发出疑问,通过训练,人们可以形成提问的习惯,在问题解决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不同特征的问题。

快速联想与中止评判:

这种策略一般是在群体思维或小组讨论时使用-的,但个人也可采用。

快速联想要与中止评判策略结合起来使用,若没用中止评判,很可能会产生抑制的效果。

在这期问,要严格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批评。

要鼓励学生“自由放任”,想提什么观念就提什么。

延长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