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3640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5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docx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甬经信发〔2011〕253号

关于印发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经信局(经发局、发改局)、市经信委系统有关单位:

现将《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一、“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回顾与评价…………………………………1

(一)行业发展概况………………………………………………………1

(二)行业发展成就………………………………………………………2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7

二、产业发展环境与形势分析……………………………………………10

(一)“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0

(二)“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3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14

(一)指导思想…………………………………………………………14

(二)基本原则…………………………………………………………15

(三)发展目标…………………………………………………………15

四、产业发展重点及规划布局……………………………………………17

(一)重点发展的技术…………………………………………………17

(二)重点发展的产品…………………………………………………18

(三)产业发展规划布局………………………………………………19

五、主要任务………………………………………………………………21

(一)优化产业链,积极发展整车工业……………………………22

(二)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核心零部件产品…………………22

(三)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升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22

(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现代化汽车产业集群建设………23

(五)优化市场供给结构,发展高端配套及售后市场……………23

(六)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升级…………………………………24

(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汽车企业发展提供支持……………24

(八)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24

六、政策与措施……………………………………………………………24

(一)加强行业组织领导………………………………………………25

(二)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5

(三)加强用地保障……………………………………………………25

(四)加大汽车产业财政税收支持力度……………………………25

(五)加强金融支持力度……………………………………………26

(六)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6

(七)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26

(八)加强行业统计分析工作…………………………………………27

附表一宁波市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情况表……………………28

附表二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十二五”重点实施项目一览表

………………………………………………………………………32

附表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比较……34

 

一、“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回顾与评价

(一)行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宁波市十大重点优势制造业之一。

据统计,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共有671家,全部从业人员98504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89.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6.3亿元。

截至2010年底,宁波市有8家企业从事各类整车的生产和制造,实现工业总产值79.3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利润7.9亿元,同比增长52%。

其中,乘用车产品以吉利汽车集团的基本型轿车为主,2010年产量为14.7万辆,完成工业产值76亿元。

商用车产品以宁波吉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宝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公路客车、特种车、改装车为主。

由于宁波地区经济发达、物流运输及市政建设发展迅速,近年来特种车辆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并且正从单一产品、小规模生产向品牌化、多样化、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尤其在医疗救护车辆、静力触探车辆、环卫设备车辆等领域发展迅速,已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整车生产企业经营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10年宁波市整车制造行业基本情况

序号

企业名称

工业总产值

(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利润总额

(亿元)

产量

(辆)

1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76.00

83.46

8.0100

146593

2

宁波吉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0.73

0.73

-0.1300

605

3

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0.59

0.59

0.0130

59

4

浙江宝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1.03

1.03

0.1700

270

5

宁波三新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0.66

0.66

0.0031

140

6

宁波轻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0.02

0.02

0.0050

6

7

宁波公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修造厂

0.08

0.08

0.0002

271

8

宁波神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0.16

0.11

-0.1700

69

合计

79.27

86.68

7.9013

148013

截至2010年底,宁波市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有66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10.37亿元,同比增长19.18%;实现利润总额38.4亿元,同比增长11.3%。

宁波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市场的带动下,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涉及到汽车动力总成、汽车底盘、车身及附件、电器、仪表及相关零部件等全部四大类,涵盖汽车各大总成,尤其以机械加工件、橡塑件、冲压件最具特色。

2009~2010年宁波市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经济效益情况如表2所示:

表22009~2010年宁波市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基本情况(单位:

个,亿元)

年度

企业数

工业总产值

主营业务收入

出口交货值

利税总额

利润总额

2009年

612

344.34

329.41

58.01

45.80

34.53

2010年

663

410.37

399.05

81.35

51.07

38.4

(二)行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生产条件、管理水平以及产品出口等方面获得较大成绩。

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行业规模继续扩大,整体效益不断提高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从2005年的370家发展到2010年的671家,年均增长12.6%;从业人员人数从2005年上半年的51560人增加到2010年的98504人,年均增长11.4%;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33.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89.64亿元,年均增长29.7%。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全行业的利润总额从2005年的13.7亿元增长到2010年46.3亿元,年均增长27.6%。

2005~2010年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经济效益增长情况参见图1。

图12005~2010年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经济效益增长情况

2、块状经济的产业布局特色鲜明,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与浙江省其他优势产业一样,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块状经济产业布局特色鲜明。

经过多年发展,宁波市已经形成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汽车内外饰件、汽车橡胶件、汽车通用金属件、汽车电器元件和汽车基础金属件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基地。

其中以北仑区的乘用车及配套发动机、变速器生产基地、象山县的汽车内外饰件生产基地、宁海县的汽车橡胶件生产基地、以江北区的汽车基础金属件生产基地以及以鄞州区的先进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最具特色。

此外,慈溪、余姚的汽车电器元件生产企业以及奉化的空压机生产企业也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

随着产品块状分布向着集群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

宁波市各县市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布局分布情况参见表3。

表3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布局分布情况

地区

核心区块

特色产业

代表企业

北仑

大碶、新碶、霞浦

乘用车及配套发动机、

变速器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宁波宏协离合器有限公司

象山

西周镇、经济开发区

汽车内外饰件

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华众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鄞州

鄞州投资创业中心、

姜山、集仕港、

先进汽车零部件

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名古屋工业有限公司

宁海

梅林、西店、科技园

汽车橡胶件

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建新赵氏集团有限公司

江北

江北投资创业中心、

庄桥、孔浦

汽车基础金属件

宁波跃进汽车前桥有限公司

宁波建新减震系统有限公司

余姚

马渚、陆埠

汽车电器元件

宁波正耀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余姚市华立电子有限公司

慈溪

横河、匡堰

汽车电器元件、

内外饰件

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宁波四维尔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

奉化

尚田、锦屏、岳林

汽车空压机

天风汽车空压机有限公司

奉化市开林汽车空压机有限公司

3、行业技术升级加快,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宁波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紧随市场发展趋势,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传统机械加工件如制动拉索、座椅支架等产品已逐步被电控制动系统、电动座椅执行机构等模块化电控产品替代。

简单的机械加工装备也逐步被高效的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化流水线等先进的加工装备替代。

此外,多数龙头企业已成立了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具备完善的试验、检测条件。

工程技术队伍健全,已具备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并逐步形成自主创新体系,企业产品已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如浙江吉利历时五年研发的先进CVVT发动机、宁波圣龙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研发的六速自动变速箱油泵、以及宁波华翔生产的汽车内饰件系统及汽车座椅系统等,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在宁波市科技局公布的2008年度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名单中,共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含模具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6家。

2009年又有15家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获得科技局认证。

与此同时,面对金融危机对汽车行业的冲击,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充分认识到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大研发经费和技术成果转让的投入,加快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

2009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8.36亿元。

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28.38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31.21%,与2009年的17%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

近年来宁波汽车产业技术研发投入情况如表4所示:

表4宁波市汽车产业技术研发投入情况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新产品产值(亿元)

84

122.5

128.38

科技活动经费(亿元)

4.58

8.36

——

截至“十一五”末期,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品一、二级配套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90%左右。

空调壳体、汽车电器插接件、底盘润滑系统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表5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主导产品基本情况

产品类别

主要产品

主要生产企业

动力装置类

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离合器、发动机机油泵、水泵、凸轮轴、风扇、汽车空压机、汽车冷凝器等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宁波圣龙集团

宁波雪龙汽车风扇制造有限公司

奉化市天风汽车空压机有限公司

汽车底盘类

汽车前后轿、轮毂、悬架、转向节、减振器、制动拉索、制动软管、方向盘等

宁波跃进汽车前轿有限公司

宁波宝德轮业有限公司

宁波拓普减震系统有限公司

宁波永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建新减震系统有限公司

宁波汽车软轴软管有限公司

车身及附件类

汽车座椅模块、车门模块、仪表板总成、汽车车轮盖、发动机盖、空调控制器总成、汽车电机和传感器、汽车格栅和标牌等

宁波华翔集团

宁波双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宁波帅特龙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宁波华众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宁波四维尔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

宁波明佳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宁波亚乐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电器、仪表及相关配件类

汽车发电机、起动机、汽车车灯、高强度紧固件、托架、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等

宁波华泰汽车电器总厂

宁波卡倍亿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宁波正耀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宁波久腾车灯电器有限公司

宁波摩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作用明显

“十一五”期间,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行精益生产,建立和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

全市绝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认证,其中很多零部件制造企业还通过了QS9000、VDA6.1以及ISO/TS16949、ISO14001/2000等国际认证。

除了加强生产管理,许多规模以上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等方面也逐步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机制,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已形成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2010年671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60余家。

部分企业如吉利汽车、宁波华翔、宁波圣龙等不仅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而且已成为区域工业经济的支柱之一。

5、企业市场开拓意识强烈,同步发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十一五”期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发生较大变化,中国作为汽车新兴市场,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企业充分认识到国内市场的发展机遇,及时调整发展模式。

部分外向型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对国内自主品牌给予高度关注,与国内整车企业逐步形成同步开发、配套供货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在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的情况下,面向国内的销售额比重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76%左右增加到了2010年的83%左右。

6、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已逐步建立并完善

公共服务平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社会服务企业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十一五”期间,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以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为龙头,慈溪、宁海、奉化、鄞州等区县市相继成立了行业协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从信息、宣传、市场、组织协调、国际经贸合作等多个层面服务于宁波及周边地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为企业提升形象、拓展市场、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空间和平台,促进了行业内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07年正式运营的宁波国际汽车城作为“浙江省汽车产业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和“宁波市市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已拥有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60余家有效采购商资源,并实现10多亿美元的直接或间接出口交易额。

汽车城正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中心”,为宁波及浙江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此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孵化中心、汽车零部件试验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与技术升级提供了各项优惠政策与便利条件。

7、汽车服务业发展迅速,汽车消费环境逐步改善

截至2009年11月底,宁波市汽车保有量达到137.3万辆,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汽车消费环境不断完善。

2006年建成的国际汽车城以及遍布全市的三十多家品牌汽车4S店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汽车消费服务。

此外,海达旧机动车交易市场、途众二手车交易市场、世纪轿车城等二手车市场也为本地汽车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车辆流通选择。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十五”规划期相比,“十一五”期间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从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供给结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行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产业组织结构

首先宁波市汽车零部件“小而多”的产业组织结构不利于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而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从而导致产业规模经济性较差,核心竞争力偏低。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地区的零部件企业多达数千家,许多小型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差、管理水平低,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发展迟缓。

此外,部分零部件产品同质现象严重,直接导致业内低价恶性竞争和行业内资源浪费。

从企业组织形式来看,尽管部分企业已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但仍有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制度,缺乏现代企业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决策机制,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其次,整车工业规模偏小影响着宁波市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完善。

整车企业是一般被认为是当地汽车产业中理想的龙头企业,其对当地零部件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由于宁波市整车工业原有基础比较薄弱,在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初期没有抓住机遇发展整车生产基地。

因此,到目前为止,宁波市整车工业规模仍然偏小。

2010年宁波市整车工业总产值仅为79.3亿元,整车工业产值与零部件工业产值比仅为1:

6.2,与近年来整车工业发展良好的合肥、芜湖、烟台等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再次,宁波市汽车产业缺乏有实力的专业化汽车服务机构。

专业化的汽车服务机构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产业升级。

缺乏专业化汽车服务机构,就会导致该地区汽车产业创新力相对不足,服务供给(研发、培训、检验检测、商务金融等)存在瓶颈。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不断成熟,宁波市的汽车产业应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专业化汽车服务机构或鼓励当地发展专业化汽车服务机构,才能在国内汽车产业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总体来看,宁波市汽车产业链条较短,区域汽车产业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现代化汽车产业集群。

在整车—系统—总成—零部件这个产业链条中,汽车零部件企业很少能够形成“总成”、“系统”向主机厂成套供货,与整车关系松散,成套性差,缺乏产品模块化供货能力。

在制造—销售—服务这个产业链条中,某些产业形态尚未形成成熟模式,汽车租赁、汽车金融和保险、汽车研发等高端服务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

2、产品结构

首先,整车与零部件产品结构不均衡。

从乘用车产品来看,仅有浙江吉利轿车在宁波北仑设有生产基地。

由于吉利轿车近年来采取了全国布局的发展战略,其位于宁波北仑的整车生产基地规模并未随企业发展而迅速扩大。

从商用车产品来看,宁波市的商用车产品集中在城市客车、专用车及改装车方面,并非主流商用车产品。

因此,与宁波市丰富的零部件产品结构相比,整车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对地区汽车产业发展形成拉动作用。

其次,缺乏拥有核心技术的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以及总成化、模块化产品。

虽然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品结构丰富,但从产品种类来看,主要以发动机、变速器壳体及车身内饰件、橡胶件为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从产品的加工方式来看,主要以简单的机械加工、模压和铸造为主,加工手段较为落后。

对于电子类产品,虽有电动玻璃升降器、电机、传感器等,但也属于低端电子电气类产品。

加工手段先进的底盘金属类产品,如车桥、悬架、制动器;技术含量高的总成模块,如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动力转向总成;以及高端电子模块产品却有待开发。

此外,除少数龙头企业外,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尚未形成总成化、模块化供货能力。

最后,产品多集中在附加值低,且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中。

随着宁波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此类产品在行业内的优势逐步减弱,产品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3、综合研发能力

宁波市多数中小型零部件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整个行业基础性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技术来源单一,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与国内汽车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在技术水平、资金投入、科研力量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

此外,技术研发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以及高素质产业工人的缺乏也制约着行业技术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4、产品供给结构

宁波市汽车产业的供给对象主要包含主机厂配套市场和国内外售后服务市场。

而上述两个市场又分为低端车型配套和中高档车型配套。

目前宁波市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低端车型配套,这部分配套市场利润率较低。

因此,宁波汽车零部件企业一方面应不断提高国内主流整车企业的配套率,另一方面应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中高端车型的配套率。

二、产业发展环境与形势分析

(一)“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汽车新兴市场

从近年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情况看,欧美日等传统汽车市场日趋饱和,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将发展重心逐步转移至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制造加工能力较强、资源要素成本较低、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区域,因此以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受到全球汽车产业资本的青睐,其汽车产业将得到较快发展。

回顾过去的10年,我国汽车销量从2001年的236.4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1806.19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重从4.2%上升至25%以上,汽车销量世界排名也从第八位跃升至第一位,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汽车新兴市场。

图22001~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占世界汽车销量的比例

2、汽车技术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进步

在新兴市场里,传统的竞争手段作用已不明显,技术创新能力成为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它们充分利用当地低成本研发人才的优势,通过在新兴市场设立研发中心,通过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转移,一方面保持其在新兴市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新兴汽车市场的综合技术水平和市场拓展能力,推动了当地汽车产业的发展。

表6跨国汽车集团在华部分研发中心一览表(单位:

亿元人民币)

公司名称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现代技术研发中心

东风

康明斯

研发中心

东风汽车乘用车

研发中心

福特汽车工程

研发中心

大陆汽车系统研发中心

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公司

母公司

美国通用

韩国现代

美国

康明斯

日本日产

美国福特

大陆集团

日本本田

规模

40

5.1

1.5

3.3

2

4.8

20

所在地

上海

北京

武汉

广州

南京

上海

广州

成立时间

1997.06

2006.04

2006.08

2004.12

2007.03

2007.07

2007.07

3、国内宏观环境发展趋势稳定,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2009年3月,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工业造成的冲击,国务院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商务部、发改委等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发布了“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汽车消费鼓励政策。

2009年8月,国家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修订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上述一系列政策法规不仅使我国汽车工业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色,而且为“十二五”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就业面广、消费需求拉动大等特点,因此必将在国家鼓励和扶持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宁波市作为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中的重点城市,“十二五”期间也将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4、汽车行业兼并重组将不断深化,跨区域产业合作机会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