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3910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第三次(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节俭盛行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B.605年C.589年D.611年

3.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

4.唐太宗统治时期著名的谏臣是()

A.长孙无忌B.杜如晦C.狄仁杰D.魏征

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武则天

6.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

①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都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

③都虚心采纳谏言④都注意戒奢从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杜甫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状况

A.“文景之治”时期

B.“贞观之治”时期

C.“光武中兴”时期

D.“开元盛世”时期

8.下面所列农具,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①耧车

②曲辕犁

③翻车

④筒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加速了唐朝衰落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贞观之治

C.陈桥兵变

D.鉴真东渡

10.科举制在我国正式形成是在()时

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

1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

A.唐朝印制的《佛经》B.唐朝印制的《古兰经》

C.唐朝印制的《金刚经》D.唐朝印制的《圣经》

12.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

13.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欧阳询B.顔真卿C.柳公权D.苏轼

14.唐朝的吐蕃是今天()的祖先

A.回族B.藏族C.朝鲜族D.维吾尔族

15.有关唐和吐蕃友好往来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B.大昭寺内有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壁画

C.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D.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加深了唐蕃的友好

16.唐朝对外贸易发达,在各国的物产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日本B.新罗C.印度D.波斯

17.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皇帝是()

A.唐太宗B.唐中宗C.唐玄宗D.唐高宗

18.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19.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A.阿倍仲麻吕B.崔志远C.尺带珠丹D.玄奘

20.“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

A.唐高宗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

二、填空题

21.填空题

(1)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是_________以为_________中心,北抵_______________,南至____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大水系,全长_____多千米。

(2)唐朝时,东渡日本的高僧是___________;西游天竺的高僧是____________。

(3)“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有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割据政权是_______________。

(4)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农业工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唐朝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著名的有越窑的_________,邢窑的___________和闻名中外的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2.知识列举

(1)列举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哪些?

(2)列举北宋时期,中国境内与之并立的主要少数民族政权?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4)安史之乱对唐朝有何影响?

(5)唐朝时期出现了那些盛世局面?

(6)北宋政权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

”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导致盛世局面的出现?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有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记载了8世纪初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2)材料中提到的“先皇帝”分别指谁?

(3)这个民族的首领被称为什么?

(4)举出唐与这个民族“合同为一家”的另一件史实?

(5)唐朝两位公主远嫁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历史从581年隋朝建立到618年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繁荣,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但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深刻影响到后世的政治制度。

因此纵观隋朝历史短暂而繁荣。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C

【分析】

【详解】

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

589年灭南朝陈,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故选C。

3.B

【分析】

【详解】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故选B。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的著名谏臣是魏征,他向唐太宗先后进谏200多次,故本题选D。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武则天当政期间,她在李世民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生产,为以后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D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选D。

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下,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和发展,唐太宗能知人善任,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轻徭薄赋;武则天重用人才,减轻负担,发展生产,他们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①②两项符合题意;③④两项是唐太宗采取的措施,需排除含③或④项BCD三项。

故选A。

7.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忆昔开元全盛日”,可知与唐玄宗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选项D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光武中兴”是东汉刘秀时期;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是曲辕犁和筒车,这两种农具的发明促进了唐朝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④符合题意,①项是汉代出现,③项是三国时期出现的,不符合题意,即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9.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755----763年的安史之乱加速了唐朝衰落,A项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北宋;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了中国文化。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C

【详解】

隋炀帝在位时,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故选C。

11.C

【详解】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故选C。

12.D

【详解】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

有一年,她将应试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用了几天时间。

这是殿试的开始。

故选D。

13.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唐朝书法名家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有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项符合题意;欧阳询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其字方折俊丽,笔力险劲。

A项不合题意;柳公权是唐朝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

C项不合题意;苏轼北宋的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4.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向唐朝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5.C

【详解】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和题干无关,C符合题意;ABC三项体现了唐和吐蕃友好往来,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B

【详解】

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新罗在各国的物产中居唐朝进口首位。

故选B。

17.A

【详解】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朝求婚。

唐太宗同意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蕃和亲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故选A。

18.A

【分析】

【详解】

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

它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故选A。

19.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唐朝与天竺交往频繁。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特别是印度社会习俗的重要文献。

玄奘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D项符合题意;阿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A项不合题意;崔志远是新罗人,在唐朝十七年,学习了唐朝的文化、制度。

B项不合题意。

8世纪初,吐蕃赞普尺带朱丹向唐朝请求和亲,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是解题的关键。

据所学,唐朝是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阿倍仲麻吕促进了中日的友好交往;崔志远是唐朝与新罗交往的使者;尺带珠丹与唐朝和亲,促进了唐朝与藏族的友好往来。

阿倍仲麻吕、崔志远、玄奘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尺带珠丹促进了中国境内的民族融合。

20.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的不安宁。

”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

”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

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

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1.大运河洛阳涿郡余杭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2700鉴真玄奘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汉曲辕犁筒车青瓷白瓷唐三彩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米。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主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本问填:

大运河、洛阳、涿郡、余杭、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2700

(2)依据课本所学,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很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

六次东渡日本才成功,在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朝与天竺交往频繁。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本问填:

鉴真玄奘

(3)依据课本所学,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本问填: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汉

(4)依据课本所学,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本问填:

曲辕犁、筒车

(5)依据课本所学,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本问填:

青瓷、白瓷、唐三彩

22.

(1)李白、杜甫、白居易

(2)辽、西夏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4)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5)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6)960年,赵匡胤,开封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50000多首。

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依据课本所学,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被部下拥立作皇帝,建立北宋。

1127年北宋灭亡;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建立西夏。

故辽、西夏、北宋政权并立。

(3)依据课本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4)依据课本所学,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5)依据课本所学,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家出现了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6)依据课本所学,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随即会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3.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重视发展生产,崇尚节俭,任用贤才,改革吏治。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的言论,认识到人民对君主的重要性;由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可知反映的武则天。

结合课本所学,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由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知反映的是开元盛世。

结合课本所学,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依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的言论,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不可过分压榨农民;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为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依据课本所学,唐玄宗即位以后,重视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崇尚节俭,任用贤才;改革吏治,裁减冗员。

当时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24.

(1)金城公主入藏,汉藏关系密切。

(2)唐太宗

(3)赞普

(4)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5)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摘自尺带珠丹的书信。

结合课本所学,8世纪初,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迎娶了金城公主。

尺带珠丹上书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金城公主入藏,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2)依据课本所学,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增进了汉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因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就,所以尺带珠丹称唐朝皇帝唐太宗为舅。

(3)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可知“这个民族”是吐蕃。

结合课本所学,吐蕃人是藏族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也很高。

他们最高统治者称为“赞普”。

(4)依据课本所学,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加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5)依据课本所学,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点睛】

材料一的内容“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有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和人物“尺带珠丹”是解题的关键,可知反映的是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朝与吐蕃和亲。

结合课本所学,唐朝时期对吐蕃,今天藏族,采取和亲政策。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

两个公主去吐蕃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