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3936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docx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操作

一般检查

体温测量:

1.腋测法(常用):

测量前病人应安静休息30min,体温计读数<35℃,擦干腋窝,将水银头放置腋窝顶部,上臂紧贴胸壁,夹紧体温计,10min读数。

体温正常36-37℃;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2.口测法:

舌下,闭口,5min读数,36.3-37.2℃为正常。

3.肛测法:

侧卧位,深度为体温计一半,5min读数,36.5-37.7℃为正常。

测血压:

1.间接测量:

一般选取肱动脉进行血压的测量,待测者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min,脱去衣袖,手臂肘部和右心房水平同高并稍外展,坐位时在第四肋软骨水平,卧位时在腋中线水平,血压计直立放稳,汞柱位于零点,将袖带的气袋中部对着肱动脉附于上臂,下缘据肘窝2.3cm,袖带的松紧以能放进一个手指为适宜,检查者在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听胸件置于肘窝处肱动脉上,轻压胸件与皮肤密接,然后向袖带内充气,待听诊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缓慢放气,听到第一声声响数值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数值为舒张压。

正常血压值:

上肢收缩压3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低血压:

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

2.直接测量:

用于危重症,动脉穿刺偶直接测量动脉血压。

皮肤检查:

检查包括颜色、湿度、弹性、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水肿和毛发的分布。

1.颜色:

有无苍白(贫血、寒冷、惊吓)、发红(饮酒、发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绀(缺氧、先天性心脏病)、黄染(黄疸)和色素沉着(慢性肝肾疾病)等。

2.皮下出血:

常见体征,直径<2mm为瘀点;3-5mm为紫癜;>5mm为瘀斑;片状出血伴皮肤隆起为血肿。

3.蜘蛛痣:

多见于肝功能减退者及妊娠妇女。

大多分布在上腔静脉。

用钝头细物压迫蜘蛛痣中心,其放射状小血管消失,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

4.水肿:

分为可凹性和非可凹性水肿,用拇指指腹轻压胫骨前皮肤,出现凹痕为可凹性水肿。

轻度:

眼睑、胫前骨和踝部;中度:

全身疏松组织;重度:

全身组织严重水肿,皮肤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并有浆膜腔积液。

5.毛发异常:

毛发增多: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毛发脱落:

甲状腺功能低下、抗癌药物化疗。

6.皮肤弹性:

取手背或上臂内侧的部位,用拇指于食指捏起皮肤后放开,弹性好者在松开后迅速恢复平整,久不恢复者为弹性下降(老年人、消耗性疾病、严重脱水者)。

7.湿度于出汗:

无汗:

维A缺乏症、粘液性水肿、尿毒症、硬皮病、脱水;出汗过多:

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结核病。

 

淋巴结检查:

部位包括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

1.颌下:

检查左侧颌下淋巴结时,检查者用左手扶被检查者头部,使头倾向左前下方,右手四肢并拢触摸左颌下淋巴结。

反之亦然。

2.颈部:

以胸索乳突肌为界分为前后两区。

被检查者头稍低,使皮肤松弛。

检查者四指并拢,紧贴检查部位,进行滑动触诊,依次检查前后区。

3.锁骨上窝:

被检查者头稍向前屈,检查者双手四指并拢,左手检查右侧,右手检查左侧。

由浅入深,进行滑动触诊。

4.腋窝:

左侧时用右手进行触摸,左手使其左前臂稍外展,右手四指并拢弯曲,插入左侧腋窝,直达腋窝顶部,自腋窝顶部沿胸壁自上而下触摸,依次检查内、外、前、后壁。

反之亦然。

5.滑车上:

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左上臂,右手在左上臂内侧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间沟触诊。

反之亦然。

6.腹股沟:

被检查者平卧,下肢伸直。

家伙擦着四指并拢分别触摸腹股沟淋巴结的上群和下群。

 

头部检查

眼:

1.眼球:

六向运动:

检查者伸出右手,置于被检查者左眼球前外侧方30-40cm处。

被检者固定头位,然后依次向左侧、左上方、左下方、右侧、右上方、右下方移动手指;此外还要检查眼球外形和有无震颤。

2.结膜:

拇指按压被检者下睑,被检者向上注视。

3.巩膜:

注意观察有无黄染。

拇指向上压住上睑,被检者向下看。

拇指压住下睑,被检者向上看。

4.角膜:

检查透明度,观察有无溃疡、瘢痕、老年环、新生血管等。

5.瞳孔:

(1)大小(缩小见于虹膜炎,扩大见于颈交感神经刺激)

(2)形状(椭圆形常见青光眼,形状不规则见于虹膜粘连)、两侧是否对称。

(3)对光反射:

1)直接对光反射:

被检者向前看,手电自侧方迅速照射被检者眼睛,可见瞳孔收缩;2)间接对光反射:

被检者用手放在鼻梁上挡住光线,手电重复照射眼睛,观察对侧瞳孔有无收缩。

(4)集合反射(辐辏反射):

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1m外的手指,然后将手指逐渐移动到被检者的眼前,观察两眼球的内聚和瞳孔缩小情况。

(5)调节反射:

注视1m外手指,然后快速移至眼球稍前方,被检查者瞳孔缩小。

耳:

检查外耳有无耳郭畸形、痛风结节、耳郭红肿。

检查外耳道有无红肿、溢液、有无牵拉痛。

乳突压痛常见于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

鼻:

检查是否有鼻梁塌陷(鼻骨骨折、先天性梅毒)。

检查鼻道是否通畅,有无出血和特殊分泌物。

检查鼻中隔有无偏曲、穿孔(常见于感染、肿瘤)。

鼻窦的检查顺序为:

额窦、筛窦和上颌窦(压痛常见于各种鼻窦炎)。

口:

口唇有无苍白、发绀、水肿、疱疹。

黏膜有无出血。

有无龋齿、残根、义齿和缺齿。

牙龈是否有水肿和溢脓(铅线为铅中毒)。

伸舌是否偏斜、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地图舌、草莓舌、牛肉舌、镜面舌。

检查咽和扁桃体:

被检者发出啊的声音,压舌板压住2/3处,充分暴露(I度肿大:

不超过咽腭弓;Ⅱ度肿大:

超过咽腭弓;Ⅲ度肿大:

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口腔异味: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味(尿毒症);肝臭味(肝硬化);大蒜味(有机磷中毒)。

 

颈部检查

颈部血管:

1.颈动脉:

注意颈动脉异常搏动,正常颈动脉搏动不明显。

颈动脉搏动增强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严重贫血。

2.颈静脉:

平卧时颈静脉充盈水平不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之间的上2/3。

检查时患者取半坐位,30-40度,观察颈静脉有无充盈或怒张,怒唱常见于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等。

甲状腺:

1.触诊:

注意甲状腺的大小、硬度、有无压痛、结节及震颤。

(1)前面触诊(甲状腺Ⅱ度及以上肿大):

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指中指在对侧胸索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索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反之亦然。

(2)后面触诊(甲状腺I度肿大):

一手示指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索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示指中指在胸索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反之亦然。

(3)甲状腺峡部检查:

站在被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际向上触摸。

(4)检查震颤:

用示指和中指轻轻感触。

2.听诊:

检查血管杂音时用听诊器听取。

杂音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气管:

1.将右手示指和环指置于双侧胸索关节上,中指自甲状腺软骨向下移动触摸气管,观察感觉气管是否居中。

2.将示指于中指置于气管与双侧胸索乳突肌之间的间隙,通过感觉两侧间隙的宽度来判断是否居中。

3.向健侧位移:

常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向患侧位移:

常见于肺不张、胸膜粘连。

 

胸部检查

1.胸部视诊:

(1)胸廓外形:

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

注意左右径与前后径的比例,正常为1.5:

1。

桶装胸为前后径:

左右径≥1。

(2)呼吸运动:

呼吸方式(成年女性:

胸式呼吸。

成年男性及儿童:

腹式呼吸。

呼吸浅快常见肺、胸膜疾患。

呼吸深快常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呼吸动度弱的一侧往往为病患侧。

频率(12-20次/分,与脉搏比为1:

4。

>24次/分常见缺氧及酸中毒;<12次/分常见于呼吸中枢抑制及颅内压增高)

节律(均匀整齐。

潮式呼吸、间停呼吸、kussmaul呼吸、叹息样呼吸。

吸气和呼气的时相比例(吸气延长:

上呼吸道狭窄、大气道狭窄,伴有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呼气延长: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桶装胸、哮鸣音。

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

2.胸部触诊:

(1)胸廓扩张度:

将双手分别放在被检者胸廓下侧的前侧部,两拇指沿两侧肋下缘在前郑重线上接触。

嘱被检者深呼吸。

通过观察拇指的运动幅度和手掌的感觉,了解两侧呼吸运动是否一致。

扩张度减弱的一侧往往为病变侧

(2)语音震颤:

半握拳轻放于被检者胸壁上。

嘱被检者用低音调拉长声音发出“yi”的声音。

自上而下,左右交叉的进行对比。

包括双手和单手检查的方法。

注意语音震颤的增强(大叶肺炎)或减弱(肺气肿),两侧是否对称。

(3)胸膜摩擦感:

将双手放在被检者胸壁下前侧,嘱被检者深慢呼吸。

粗糙摩擦感为阳性,常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

3.胸部叩诊:

方法包括:

间接叩诊(最常用)和直接叩诊。

(1)对比叩诊:

主要检查有无异常叩音。

第一肋间开始,沿肋间隙逐一进行检查,从上而下,左右对比,内外对比,上下对比。

检查前胸壁和侧胸壁时,板指要平行于肋间。

注意避开心脏和肝脏。

(清音、浊音、实音、鼓音)

(2)定界叩诊:

肩胛下角以下平行于肋间隙,以上则平行于后正中线。

避开肩胛骨。

肝上界(清音变浊音);肺下界(浊音变实音),正常人的分别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线第10肋间。

(3)肺底移动度:

先确定肩胛线上的肺下界,深吸气后屏气沿肩胛线向下叩出肺下界,标记;深呼气后屏气,叩出肺下界,标记。

测量距离为6-8cm为正常。

4.胸部听诊:

呼吸音:

【嘱被检者深而慢的呼吸。

听诊器从第一肋

间依次听取,两侧对比检查,避开心脏,注意是否有啰音(干啰音:

持续时间长,呼气相明显;湿啰音:

断续而短暂,多见于吸气相)和

胸膜摩擦音】;附加音;耳语音;胸膜摩擦音。

5.乳房检查:

两侧是否对称;表面皮肤有无发红、溃疡;有无乳头

内缩和皮肤回缩等。

触诊检查时手指和手掌平放在乳房上,以指腹施压,旋转或滑动进行触诊,从外上象限开始,左侧乳房顺时针,右侧乳房逆时针。

最后触诊乳头。

检查硬度和弹性,有无压痛和包块。

发现包块要注意硬度、大小、部位、外形、有无压痛、活动度。

恶性肿瘤常表现为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活动度差,通常压痛不明显。

 

心脏检查

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前胸,面对光线,注意身体不要倾斜以免心脏位置发生变化

1.心脏视诊:

心前区有无隆起(隆起常见于先心病)、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站在被检者的右侧,双眼与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然后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最后观察心前区和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2.心脏触诊:

心尖搏动(手掌平放在乳头下方,感触心尖搏动,后用示指和中指指尖准确触诊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和范围)、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用手掌的小鱼际紧贴在心前区的不同部位,不要用力将手掌按压在胸壁上,如果触及到震颤,要注意震颤的部位和震颤的时相,心尖搏动时冲击手掌或颈动脉波动后出现的为收缩期震颤,在之前出现的为舒张期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应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进行触诊,常见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心包炎)。

3.心脏叩诊:

确定心脏的大小和形态。

仰卧位时,板指于心缘垂直进行叩诊;坐位时,板指于心缘平行进行叩诊。

从心尖搏动最强点的肋间外侧2cm开始叩诊。

其余各肋骨可从锁骨中线开始。

右侧叩诊从肝上界上一肋间开始,均向上叩至第2肋间,板指每次移动不超过0.5cm。

由清音变浊音时标记。

4.心脏听诊:

听诊顺去为二尖瓣区(心尖部)→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

第一心音在心尖部较强,第二心音在心底部较强。

检查包括心率(计数并观察是否整齐,若不整齐则计数一分钟)、心律、心音(注意心音强度,有无心音分裂和附加音等)、附加音、杂音(注意部位、时相、强度、性质、传到方向以及杂音于体位和呼吸的关系,并要注意心前区其他部位的听诊)和心包摩擦音(胸骨左缘第4肋间最为明显)。

5.外周血管的检查:

脉搏(一般触诊桡动脉,注意速率、节律、强弱以及两侧是否对称)、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差很大会出现周围血管征,包括水冲脉(将手举起过头感触脉搏对手掌的冲击)、毛细血管搏动征(轻压指甲外缘观察有无脉搏样红白变化)、枪击音和双重杂音(听诊器轻压在肱动脉或股动脉上听诊)】。

 

腹部检查

被检者平卧,充分暴露腹部,双下肢屈曲稍分开。

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进行检查。

常采用视听叩触的顺序。

1.腹部视诊:

腹部外形(正常人平卧前腹面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连线水平或略低,称为腹部平坦;明显高于称腹部膨隆;明显低于成为腹部凹陷);腹壁静脉(一般不可见,病例状态下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脐的外形(有助于明确腹部膨隆的原因,肥胖者脐内陷,腹水者脐向外膨出);腹围测量(排尿后平卧,软尺绕脐一周,动态测量);呼吸运动(腹式呼吸减弱提示腹腔疾病);肠胃型和蠕动波(正常人不出现)。

2.腹部触诊:

(1)浅部触诊用于检查腹壁紧张度和压痛,正常人腹壁柔软,没有压痛。

腹壁紧张增加见于某些病例情况。

(2)反跳痛:

出现压痛时,手在原处停留片刻,然后突然抬起,病人腹痛骤然加重,表情痛苦或呻吟为反跳痛,是腹膜炎的表现。

(3)Mcburney点压痛是阑尾炎的表现。

(4)Murphy征是胆囊炎的体征:

四指垂直于肋骨,拇指于腹直肌外缘和肋弓交界处勾压,被检者深缓呼吸,炎症胆囊碰到按压部位,剧烈疼痛,呼吸突然停止。

(5)肝脏触诊:

全掌放在右上腹部,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上进行触摸。

示指与中指放在肋缘处,呼气时先下按压,吸气时抬起向上移动。

触到肝脏后要注意其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边缘情况、搏动、摩擦感、震颤等。

(6)脾脏触诊:

手指稍曲平放在左侧腹部腋前线内侧肋缘下,平行于肋缘,被检者腹式呼吸,随呼吸进行滑动触诊,自脐平面开始直至肋缘下。

未触及则采取右侧卧体位检查。

触到后要注意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及摩擦感。

(7)肿块触诊:

深部滑动触诊,注意肿块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硬度、移动度、触痛、搏动等。

(8)液波震颤:

检查者一手掌面贴于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指端叩击对侧腹壁。

见于大量腹水。

(9)振水音:

清晨空腹或餐后6-8小时,如冲击触诊震动胃部,听诊到胃部气、液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常提示胃扩张或幽门梗阻。

正常人餐后或饮大量液体时也会出现。

3.腹部叩诊:

正常腹部除实质脏器外均为鼓音。

有病变、大量腹水或腹部疾病时鼓音范围缩小。

(1)肝脏叩诊:

自上至下沿右锁骨中线叩诊,浊音出现为肝上界;自下至上沿右锁骨中线及正中线叩诊,浊音出现为肝下界。

肝界明显缩小或消失常见于胃肠穿孔。

(2)脾脏叩诊:

正常脾脏位于腋中线9-11肋间。

(3)移动性浊音叩诊:

被检者平卧,脐部正中线开始向左侧叩诊,直至出现浊音,板指不动,被检者右侧卧,再次叩诊变为鼓音即为移动性浊音阳性。

表明腹腔存在游离液体量超过1000ml。

(4)肝区/肋脊角叩击痛:

左手平放在肝区/肋脊角处,右手握拳,中等力度叩击左手手背。

(5)膀胱叩诊:

在耻骨联合上方,自上而下进行。

空为鼓音,充盈为浊音,排尿后为浊音提示尿潴留。

4.腹部听诊:

(1)肠鸣音:

腹部全面听诊,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4-5次,明显减少应延长听诊时间。

活跃:

10次以上每分钟,音调不特别高亢,急性肠胃炎或胃肠道大出血;亢进:

次数多,响亮,提示机械性肠梗阻;减弱:

数分钟一次,老年性便秘,腹膜炎;消失:

3-5分钟没听到,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2)血管杂音:

中腹部或脐上方两侧,提示主动脉或肾动脉狭窄。

人工呼吸

操作者急步奔至病人右侧,低头观察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触摸颈动脉搏动消失,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

迅速松开其领口和裤带,并抽去枕头,用纱布或手帕清除病人口腔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手抬起患者颈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

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提起,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深吸气后将口唇紧贴病人的口唇,深而快的向病人口内吹气,时间应持续1’s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此时,立刻脱离接触,以便再行下次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操作者急步奔至病人右侧,评估周围环境安全,呼叫后判断神志消失。

低头观察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无气息吐出,触摸颈动脉搏动消失,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

呼叫同事抢救,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迅速松开衣扣,松解裤带,操作者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两手掌跟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下段,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应使胸骨下陷5cm以上,婴幼儿下陷2cm以上,突然放松。

按压频率不低于100次/分。

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按压五个循环周期对病人做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和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

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呼吸道通常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搏动。

两者的操作频率比仍为30:

2。

 

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

1.检查个人防护用品:

隔离服、防护眼镜、16层纱布口罩、N95口罩、帽子、胶鞋、手套、装废弃物袋子、0.5%碘伏或75%酒精。

2.穿个人防护用品:

地上铺好垫单,穿戴程序依次为:

洗手→口罩(压紧鼻夹,紧贴鼻梁处,并作气密性检查,手不接触面部)→帽子→隔离服→防护眼镜→胶鞋→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3.脱个人防护用品:

步骤依次为:

防护眼镜(放置于黄色废弃袋中)→解防护服→摘掉手套(手套应里面朝外,放置于黄色废弃袋中)→脱下防护服及胶鞋(放置黄色废弃袋中)→摘帽子(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里面朝外,放置黄色废弃袋中→摘掉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注意不要用手污染面部))。

洗手,消毒。

 

神经系统检查

1.浅反射:

刺激皮肤或黏膜所引起的反应。

(1)角膜反射:

神志清楚的人可以不做这项检查,棉签扫过眼镜。

(2)腹壁反射:

仰卧,微曲下肢以放松腹壁,用钝器由外向内分别轻划左右腹壁肋缘下、脐水平和腹股沟上的皮肤。

观察相应的腹肌收缩和移位。

(3)提睾反射

2.深反射:

刺激骨膜、肌腱引起反应。

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

(1)肱二头肌反射:

坐位或卧位检查。

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者肘部,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的拇指,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的前臂屈曲动作。

(2)肱三头肌反射:

坐位或卧位检查。

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者肘部,嘱被检者肘部屈曲,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突上方的肱三头肌腱。

可观察到肱三头肌收缩和前臂的轻微伸展。

(3)膝反射:

坐位或卧位检查。

坐位时小腿自然悬垂。

卧位时,检查者左臂托起双下肢,使髋膝关节稍屈曲,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肌腱。

被检者出现小腿伸展。

(4)跟腱反射:

被检者仰卧,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下肢外旋。

检查者左手我住足趾使踝部稍背屈,叩击跟腱。

观察腓肠肌收缩引起的足背屈。

3.脑膜刺激征:

脑膜受激惹的表现。

(1)颈强直:

仰卧,去枕,双腿平伸。

检查者用手扶住被检者的头部,轻轻向左右转动,然后将左手放在被检者的后枕部,轻抬头部向前屈曲,注意观察和感觉有无强直和抵抗的感觉。

(2)Kernig征:

仰卧,双腿平伸,检查者将其一侧髋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将小腿抬高伸膝。

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

病患伸膝受阻伴疼痛及屈肌痉挛。

(3)Brudzinski征:

仰卧,下肢伸直。

检查者一手托被检者的枕部,一手置于其胸部,然后使头前曲。

阳性表现为双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

4.病理反射:

也称椎体束征,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1)Babindki征:

仰卧,髋关节膝关节伸直。

检查者用钝头物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折掌关节处。

阳性者拇趾背伸,余四指扇形展开。

(2)Chaddock征:

钝头物划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至趾折关节处。

阳性反应同Babindki征。

(3)Oppenheim征:

检查者拇指和食指沿胫骨前缘用力向下划压,阳性反应同Babindki征。

(4)Gordon征:

检查者用手捏压腓肠肌。

阳性反应同Babindki征。

(5)Hoffmann征:

检查者左手持被检者右腕部,检查者右手示指和中指夹住被检者中指,并上提,使腕部弯曲过深。

检查者拇指迅速弹刮被检者拇指指甲。

阳性反应为拇指内收,余三指掌曲。

 

消毒剂的选择、配置与使用

广义上的消毒可分为消毒和灭菌。

消毒就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就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角消毒剂。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叫做灭菌剂。

1.戊二醛(2%):

属灭菌剂,具有高效、广谱杀菌的作用。

剂型有2%碱性戊二醛、2%强化酸性戊二醛、2%中性戊二醛。

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如内镜、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于灭菌。

对手术刀片等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时应带上橡胶手套、口罩,防止吸入体内或溅如眼中。

常用方法为浸泡。

将清洗、晾干待处理的医疗器械浸没在戊二醛溶液中,灭菌10h,消毒20-45min。

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使用中应经常检查戊二醛浓度,盛装容器应加盖放置通风良好处。

2.过氧乙酸(16-20%):

属灭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优点。

剂型分一元型(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期为半年到1年)和二元型(分A液冰醋酸和硫酸;B液过氧化氢。

有效期为2年。

使用前按AB液1:

1比例稀释,常温下放置24h才能使用,不稳定,配制好应及时使用)。

消毒方式有浸泡(0.05-0.2%)、擦拭(0.1-0.5%)、喷洒(0.2-0.5%)和熏蒸(原液,7ml/m3)。

过氧乙酸有腐蚀性和漂白作用,金属制品与织物浸泡消毒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立即用清水冲洗。

3.含氯消毒剂:

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特点,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应避光、防潮、密闭保存。

不稳定,所需溶液现用现配。

常用有漂白粉(25%)、漂白粉精(80%)、次氯酸钠(10%)、二氯异氰尿酸钠(60%)、三氯异氰尿酸(85%-90%)。

适用于茶餐具、环境、水、疫源地的消毒。

配制时应戴口罩、手套。

含氯消毒剂有腐蚀性和漂白作用,金属制品与织物浸泡消毒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常用方法有浸泡(500-5000mg/l)、擦拭喷洒(500-1000mg/l,30-60min)和干粉(排泄物的1/5,搅拌均匀,作用2-4h)。

4.碘类消毒剂(0.5%):

中性消毒剂,速效、低毒、对皮肤黏膜无刺激、稳定性好特点,适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

根据有效碘含量用灭菌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温度升高,杀菌效果增高。

对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用于金属制品消毒。

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有效碘500mg/l,30min)、擦拭(皮肤黏膜。

消毒:

0.5%碘伏溶液无菌棉球,3min;外科洗手:

有效碘2500-5000mg/l,3min;口腔及创口黏膜:

500-1000mg/l,3-5min)、冲洗。

消毒时若存在有机物应延长消毒时间或提高消毒浓度。

消毒喷雾剂的使用

主要有手提式、背负式(按照说明书安装检检查是否安装正确位置;试喷检查有无连接处有无漏水漏气;装药液不宜太满;打气气压不宜太足;喷雾根据灭菌对象和环境选择喷压大小;倒出药液;清水清洗各部位零件,清除或摸干灰尘、污物、药液和水;放置阴凉干燥通风处)、车载式、机动式(检查安装,检查右路系统是否通畅;加入混合油启动;清水试喷检查是否有漏气漏液;加药液喷洒;清洗保养同背负式)。

 

饮用水的水样采集

根据所需测定的指标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式。

共同流程为:

备好采样容器(带盖塑料桶、带盖玻璃烧瓶、胶皮塞灭菌瓶)、工具(酒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