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39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docx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届高三语文重点热点专项检测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2届高三重点热点专项检测(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剥(bō)皮     亘(gèn)古不变    脉搏     灸手可热

B.朴(pō)刀     冠(guān)冕堂皇    安详   按奈不住

C.拱券(xuàn)   转弯抹(mò)角   诡谲     如雷贯耳

D.折本(shé)    喘息甫(pǔ)定    擅长   不落巢臼

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国债濒临重组、党派纷争尖锐的紧要关头,意大利亟待重振经济,恢复信心。

“一介书生”蒙蒂临危授命,充当了意大利的“救国总理”。

  

B.在中国国际新技术成果交易上,面对能对话的机器人、半张名片大小的DV机等产品,很多观众交口称赞,感叹相见恨晚。

C.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D.支付宝这个央行的“地下情人”,现在终于看到了可以登堂入室,获得名分的一线曙光。

虽然仍不能跟银行比,却已是一个大突破。

3.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4分)

 

内容:

                                                    

寓意:

                                                    

4.2012年,是杜甫诞生1300周年,有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纪念杜甫的活动。

请将下面简介杜甫的文字补充完整,并在网上发帖写下自己的感言(运用排比,不超过50字)。

(5分)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被称为“        ”;其诗风格               。

                                         

(2)感言: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

问其能,曰:

“吾善度材。

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

“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众工。

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

“斧!

”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

“锯!

”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

“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

“吾相之功也。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

“彼相之才也。

”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

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注释]①梓人:

木匠师傅。

②寻引:

度量长短的工具。

③砻:

磨刀石。

5.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佣隙宇而处焉   佣,租

B.委群材           委,派

C.莫敢自断者       断,决定

D.使无所德         德,感激

6.下列句子中,全部间接表现梓人“其术之工大”的一组是(  )

①家不居砻斫之器   ②皆环立向之   ③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④余圜视大骇    ⑤天下举首而望曰:

“吾相之功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天,裴封叔到木匠的屋里去,看见木匠睡的床缺了一只脚,叫他自己修,木匠却不理睬,要请其他人来修。

B.后来,我做京兆尹时修建衙门,在房屋建成以后,看到正梁上题的字,只有这个木匠师傅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

C.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一样。

D.那些远近大小的各种事情,宰相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

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宫殿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直到完成一样。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⑵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⑶大哉相乎!

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四.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

霜禽:

冷天的鸟。

(1)请简析首联中突出梅花特点的“独”字。

(4分)

答:

                                                                              

(2)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

(4分)

答:

                                                                              

(3)尾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起了什么作用?

(2分)

答:

                                                                              

10.名句默写(8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潜《桃花源记》)

②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⑥小楼昨夜又东风,           。

(李煜《虞美人》)

⑦       ,析而不殊。

 (《汉书》)

⑧心事浩渺连广宇,          。

(鲁迅《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水之经典

肖复兴

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

都江堰和九寨沟。

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细流。

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语,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艳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

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命活动,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家园的生命。

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

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

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类的多变纷纭的世界,一辈子只当了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

花开花落不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去年秋天,我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黄尘翻滚,刀光剑影,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

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

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存在,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

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的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

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澈透明、纤尘不染。

孔雀的蓝色,蓝得让人心醉,让人联想到西方教堂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的净,就在这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何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

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木、水藻水绵,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新塑造了自己一番。

尘世沾惹的世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

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

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我们谁也无法离开水。

我们身旁喧嚣、嘈杂、泛滥的污泥,漂浮着的落叶,禁不住一阵风吹就会抖擞波纹的水太多了;要不就是人工制造的湖水、喷泉水、蒸馏水、矿泉水太多了;我们身旁浅吟低唱、矫揉造作、流行时尚、浮华奢靡的水太多了……都江堰和九寨沟,是那种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的水。

她们才是我们的水之经典。

11.文中说“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

都江堰和九寨沟”,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4分)

                                                                              

                                                                              

                                                                              

12.“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

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4分)

                                                                             

                                                                             

                                                                             

13.本文写了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6分)

                                                                              

                                                                              

                                                                               

14.请结合全文探究“水之经典”蕴含了哪些深意。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朱光潜的通达人生

郑涌

在北京大学我所认识的教授之中,朱先生是我接触最多,也是忘年相交最深的一个。

碰到不少北大的老师,都说朱先生很勤奋,甚至是最勤奋的一个。

对此,朱先生解释说,这种勤奋,并不是出于明白,而恰恰是出于自己的不明白;因为,有许多事情不明白而想尽快地搞明白——尽管如此,有些事情却始终未能搞明白。

例如,关于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并不了解。

但是,又不能等了解了再去生活。

只能是边生活,边了解。

朱先生批评那种坐而论道,“不抓住每一顷刻在实现中的人生,而去追究过去的原因与未来的究竟”,做“无穷追溯”的倾向。

“这道理哲学家们本应知道,而爱追究最初因和最后果的偏偏是这些哲学家们。

”这是“不通达”。

他认为,应该恰恰相反,求诸抓得住的现在,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来。

他在意流逝,但不悲观:

“孔子看水,发过一个最深永的感叹,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生本来就是流动的;就‘逝’的一方面来看,不免令人想到毁灭与空虚——但是,这并不是有去无来,而是去的若不去,来的就不能来;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

朱先生在其处女作《无言之美》中,就已经提出了他对生活的根本看法。

他说: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完美的,就因为它是不完美的。

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

但是实含有至理。

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便呆板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生活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

生活中碰到麻烦和痛苦,这是免不了的,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即便是出于爱。

总体上,朱先生是很达观的,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

在文人圈子里生活,又会有一些特别的麻烦,有那种无事生非,庸人自扰。

对于这些,他是既反感又无奈,深感小鬼难缠。

他回顾说,年轻的时候,自以为不问政治,就高人一等;但是,你想躲避是非纠纷,是非纠纷却非敲你的门不可。

而事实上,最容易得罪人的,就是说真话、做实事,特别是做成功了点什么,有了一点名气,你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容易成为靶子。

在那大张旗鼓的全国性的美学大辩论中,尽管朱先生已是“千夫所指”,但他依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地接纳他认为并不正确的批评。

他保持着他那坚持真理的读书人准则。

他的精神追求是一以贯之的:

不辜负世界的恢弘和人生的丰富,不勉强一切人都走一条路。

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一点发展到了极致:

他尽可能去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

比如上世纪80年代前期,他有一次曾拿出胡乔木给他的亲笔信让我看。

我感觉到这封信突出地表达了对朱先生的敬意。

当时,朱先生正受到批判,心情很不好,常常吃不下饭,也不做事,两眼呆呆地望着窗外。

朱先生忧心的是:

我们民族的伤痛还没有从“文革”的灾难中痊愈,怎么可以再往伤口上撒盐呢?

朱师母叫我常去陪他说说话。

围绕着这封信,我们讨论了很多。

尽管许多人都在声嘶力竭地对朱先生口诛笔伐;但是,主持批判的人对他仍不失尊敬。

朱先生认为:

由此可见他们的了不起;所以,被批判的人,气量可以大一点,不必有太多的抵触。

后来,我自己的岁数也在慢慢增大,经历也多了起来,我也看到了人生中的悲剧的因素。

我很想把自己的体会告诉朱先生,然而,这时他早已离开了我们。

15.开头的一段文字,与阐释朱光潜先生的“通达人生”有什么关系?

(5分)

                                                                               

                                                                              

16.划线句子中的“不完美”和“完美”,其意义应该怎样理解?

(5分)

不完美:

                                                                               

完美:

                                                                              

1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阐释朱光潜先生的“通达”的?

请分条概括。

(8分)

                                                                               

                                                                              

                                                                              

七.作文(70分)

 18.禅诗说: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又说:

“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世的态度,它和人所处境遇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的前途和命运。

请以“境由心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字。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文科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

“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节选自韩愈《原毁》)

20.韩愈,字    ,与       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分)

2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画线部分所阐述的做人的道理。

(不超过10个字)(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郁悒的瑞珏、贤惠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

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C.《女神》是“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它在文学史上突出的贡献是:

诗集大胆移植,探索自由诗体,开创了新文学诗坛浪漫主义的创作源头,唱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强音,开辟了新文学的途径。

D.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莱特》中,美丽、年轻、纯洁的奥菲利娅深爱着哈姆莱特,却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对他避而远之。

而哈姆莱特的出走与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使得脆弱的奥菲利娅精神失常,抑郁成疾而死。

E.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

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仍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一个“硬汉子”。

23.简答题(10分)

⑴《三国演义》“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中诸葛亮“挥泪”的原因是什么?

(5分)

                                                                         

                                                                          

 

⑵《欧也妮·葛朗台》善于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请举两例说明老葛朗台对财富强烈的占有欲。

(5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蝉与蚁

施蛰存

拉封丹以蝉与蚁为寓言,说蝉终日咏歌,不知储蓄粮食,遂至身先蒲柳而亡,蚁则孜孜矻矻,有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的能耐,卒岁无虞,避寒有术。

终论是把人教训一顿,应学学蚂蚁的勤劳,而不可与蝉的耽于逸乐。

小时读了这则寓言,就对蚂蚁的辛劳起了尊敬之心,对于只顾享乐的鸣蝉,认为它们是自作孽,是不值得可怜的。

今天走过一株大柳树下,恰好有鸣蝉在柳叶间聒噪。

夕阳红红地照耀在西天,阵阵微风吹拂,也不觉得燠热,何况我只穿上了短裤,还有手中的大葵扇。

渐渐地我非但不再觉得它们烦乱,甚至竟听出一些意思来。

倘若蝉不唱歌,它是否能活到蚂蚁那样的寿命?

反过来说,若蚂蚁效蝉的懒惰,是否会和蝉同死生?

从这两种昆虫的生命来说,他们并不觉得谁比谁活多了几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彼此都过了一生。

不会歌唱的蝉不见得能活过严冬;懒惰蚂蚁的寿命也不见得比勤劳的同伴短。

然则蚂蚁储藏粮食,未必就是美德,而蝉的高歌,也就不是甚么罪过了。

更进一步言,蝉但求吃饱喝饱,便在酷热的阳光下努力讴歌,虽然我们不懂它在唱甚么,但无论是吟风弄月,或是悲天悯人,它多少已唱了出来,令它一生除了吃喝外,还有一点旁的意义。

蚂蚁呢?

吃饱了,喝饱了,还得忙着。

孜孜功利,为的就是延续生命,而它的生命实质并未延长,它所储藏的粮食,也许自己也吃不完,徒然留下一副守财奴相,生命对它们来说还有甚么意义?

今人终日辛劳,营营役役,只知歌颂辛勤的蚂蚁,却不识欣赏锐情歌唱,享乐人生的鸣蝉。

自诩聪明的人类,不忒笨了点罢!

注: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文选白《施蛰存散文选集》,有删改。

24.试分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在文中的含义。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