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4523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

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012唐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选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小题1分,共30分)

1.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d)

A.整体是部分之和B.整体大于部分之和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统筹兼顾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这是感觉的(d)现象。

A.疲劳B.对比C.融合D.适应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课后辅导D.考试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这是(a)冲突。

A.双趋B.双避C.趋避D.多重趋避

6.国务院决定,从(c)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A.2007B.2009C.2008D.2010

7.我国的私学开始于(b)

A.殷商B.春秋C.汉朝D.唐朝

8.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是(d)

A.祖逖北伐B.官渡之战C.八王之乱D.赤避之战

9.早晨起来后发现地面有积水,由此可以断定昨天晚上下雨了。

这一心理过程是(c)

A.感觉B.知觉C.思维D.想象

10.北京奥运会理念不包括(d)

A.绿色奥运B.科技奥运C.人文奥运D.活力奥运

11.孟母三迁故事说明了(b)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体因素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种(d)

A.情调B.激情C.应激D.心境

1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c)

A.承包经营B.租赁经营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土地收益权的转让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于(c)

A.1978年B.1985年C.1986年D.1992年

1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的(c)

A.稳定性B.分配C.广度D.转移

16.我国新课程改革于(c)年在全国38个实验区启动。

A.1999B.2000C.2001D.2002

17.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a)。

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

18.师者,人之楷模这名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b)

A.创造性B.示范性C.复杂性D.永恒性

19.杀鸡做猴属于(a)

A.替代性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正强化

20.运用试管香蕉技术来推广优良香蕉品种,这种技术属于(b)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酶工程D.发酵工程

21.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体积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a)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派生类学习D.上位学习

22.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c)

A.班团队活动B.劳动C.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班主任工作

23.某5岁小孩在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智商为120,他的智力年龄为(b)

A.5岁B.6岁C.7岁   D.8岁 

24.某人因偷税,抗税,依法应追究(  a) 

A.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   D.民事责任 

25.利用校园文化去影响学生,这种方法属于(b  ) 

A.榜样   B.陶冶   C.修养   D.参观 

26.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 d )记忆术。

 

A.缩简法   B.关键词法   C.位置记忆法   D.视觉想象 

27.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 

A.发展智力   B.培养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28.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 a )公布周知。

 

A.通知   B.通告   C.启示   D.布告 

29.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  a) 

A.社会活动能力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自我教育能力 

3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 )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 前面可能会有多选题 ) 

31.为了便于记忆,将√2的值1.41421……记作“意思意思而已……”,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 1 ) 

32.在我国,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 1 ) 

33.为当三好生而学习是一种内部动机。

    ( 2 ) 

34.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  1  ) 

35.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2  ) 

36.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

    ( 1 ) 

37.遗传素质,环境都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只有教育才能决定人的发展。

    (  2) 

38.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 1 ) 

39.在中小学分快慢班的做法符合分组教学的精神。

    ( 2 ) 

4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一般规律是先快后慢。

    ( 1 ) 

三、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41.传统的智力理论是以   言语智力     能力和数理一逻辑能力为核心的。

 

42.一般认为,智商在     70   以下为智力落后。

 

43. 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       。

 

44.自我实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    。

 

45.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   论语     ,《孟子》,和《中庸》。

 

46.  教学      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47.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教育者   ,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4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九      年制义务教育。

 

49.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体育,智育,德育, 美育       和劳动技术教育。

 

5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   综合课程      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四、简答(回答要点,并作简明扼要的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51.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加强学习得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于实际,第四,发扬教学民主。

 

052.在德育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Kjl;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的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这一原则是对我国优良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第一,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第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第三,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53.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教育培养与社会化的过程。

第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第二,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一个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非常重要,它是维护和推动班级工作的有力助手,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第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第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过程。

第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

 

54.如何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复习?

 

第一,复习时机要得当。

 及时复习。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第二,复习方法要合理。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第三,复习次数要适宜。

 

五.论述(15分) ( 3道题 ) 

55.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第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第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第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第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第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

团结协作。

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

第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丰富的实践知识。

第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第四,职业心理健康。

 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成为优秀教师的途径:

第一,善于学习。

读书学习是一方面,向资深老师虚心学习也很重要。

第二,恒于研究。

通过科研,我们可以发现规律,根据规律进行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第三,勤于反思。

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言语,行动,而且要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思想。

第四,勇于实践。

首先要有实践的意识和勇气,其实捕捉机会,将自己新颖的想法转化为实践的行动。

其次要讲实践的方法,对新想法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行动方案,然后进行实践。

 

六.案例分析(15分) ( 2道题 ) 

56.下面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堂数学公开课的一个教学片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乘法。

教科书上有一幅彩图:

一块绿茵茵的草地中间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草地上零星地分散着几棵小树,还有一些小白兔正在吃草,小白兔是一对一对(两只两只)在一起的,一共有6对。

正是这6对小白兔蕴含了乘法这一数学内容。

 

    教师将这幅彩图投射到大屏幕上,教学就从教师的提问开始了。

     师:

小朋友们,看这幅彩图,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1:

我看见了大树。

     生2:

我看见了绿草。

     生3:

我看见了小河。

     生4:

我看见了河上的小桥。

     师:

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生5:

我看见了河里面的水。

     师:

难道你们没有看见小白兔吗?

     生(齐):

看见了。

 

    师:

好!

那你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学生开始数小白兔,不一会儿,许多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

) 

    师:

小强,你告诉大家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教师叫起了举着手的小强回答问题。

)     小强:

一共有12只小白兔。

     师:

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的吗?

 

    小强:

我是一只一只数的。

(小强的回答并不是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教师只是让小强坐下,对小强的回答没有作任何反应,而是叫起了举着手的小林。

)     师:

小林,你告诉大家多少只小白兔?

     小林:

12只。

     师:

你是怎么数的呢?

     小林:

我也是一只一只数的。

 

师:

你们不会两只两只地数吗?

 

   (作为认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反馈和巩固,教师又呈现了教科书上的另一幅图画;3排玫瑰花,每排5朵。

) 

    师:

小朋友们,你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多少朵玫瑰花?

(学生们于是低头数起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叫小文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师也看到小文举起了手。

)     师:

小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小文:

老师,两个两个没办法数!

      

综上述案例,请回答:

 

    

(1)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映了怎样的教学观念?

 

(2)案例中教师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运用该方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案例中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设计存在什么问题?

应该如何改进?

出示彩图:

一块绿茵茵的草地中间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草地上零星的分散着几棵小树,还有一些小白兔正在吃草,小白兔是一对一对(两个两个)在一起的,一共有6对,乘法这一数学内容蕴含在在这6对小白兔上。

师:

小朋友们,看这幅彩图,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1:

我看见了大树。

生2:

我看见了绿草。

生3:

我看见了小河。

生4:

我看见了河上的小桥。

学生的回答原本没有错误,可是,通过学生此时的“学”,老师应该发现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学生的回答没有到达存在“数学内容”的小白兔上。

老师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否则,应该注意到问题可能出在,第一,老师的提问上,可否改变提问方式?

第二,出示的彩图有问题。

可惜,教师没有因学生的学“定教”。

(课堂在继续)

师:

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老师一看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转移到小白兔上,只好用再次的提问强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生5:

我看见了河里面的水。

师: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小白兔吗?

(教师的提问不奏效,为了下面的教学,教师不得不以反问的方式再次强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生:

(齐)看见了!

师:

好!

你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学生开始数)师:

小强,告诉大家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小强:

一共有12只小白兔。

师:

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的吗?

小强:

我是一只一只数的。

(教师没有评价,叫起了举着手的小林)师:

小林,你告诉大家有多少只小白兔?

小林:

12只。

师:

你是怎么数的呢?

小林:

我也是一只一只数的。

(老师没有评价。

却皱起了眉)

到此,可以说,学生的回答没有什么不对,但,都不是老师所期望的,老师的没有评价和“皱起了眉”却给其他学生一个暗示:

小强和小林可能回答的不对!

学生的积极性随着小手的放下逐渐消失。

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学”又出了问题,“教”如何适应“学”,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去改变一下教学,引发学生去探索、思考,但,老师没能“以学定教”,采取了以下简单的方式,使学生丧失了一次探索和发现的机会。

师:

你们不会两只两只地数吗?

……作为认识乘法这一数学内容的反馈和巩固,教师又出示了另一幅图画:

3排玫瑰花,每排5朵。

师:

小朋友们,你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多少朵玫瑰花?

(学生开始数,不一会,有学生举手)师:

小文,你有什么问题?

小文:

老师,两个两个没办法数!

……

上面的案例,一方面说明教师为了完成“教案”,不得不“以教代学”,另一方面,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也就丧失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丢掉了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最佳契机,完成“教案”是以丧失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为代价,这个契机的丢失是多么可惜呀。

从课堂上看,老师没能以学生的“学”改变自己的“教”,反而让学生一味按照老师设计好的路子去“学”;从课前准备看,老师没能够注意到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当然,教材编者也没有注意到),低年级小学生认识事物必须先从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例如:

玫瑰花图案)画面开始,而后,才能逐渐过度到有其他因素干扰的(例如:

小白兔、树、桥等图案)画面。

这也是学生学习的规律,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预设自己的“教”——重新设计后,改变教学用图画出示的顺序。

针对这一点,我们必须吃透《语文课程标准》的“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只有“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因学定教,才能防止出现以上这种不顾学生的“学”自顾自地“教”的错误倾向。

以上例子,说明了不顾教材和学生“学”的实际,不去因学定教,忽略学生的“学”,结果一定是失败的,既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又没有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