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471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乐清市国际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2月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清初学者唐甄说:

“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B.自由主义

C.重商主义D.农商并重

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5.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主席说: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

”早在1800年左右就谈到治疗此类疾病的是()

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D.《千金方》

6.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

A.篆书B.隶书C.草书D.楷书

7.有人认为: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B.专制主义强化

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

8.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

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借其要义,用以发挥

C.西学东渐,全盘接受D.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9.1917年,《新青年》第2卷第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该诗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10.“冲击一反应”理论认为:

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受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冲击,中国发生了()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1.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2.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中共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研究主题,他们可以查阅()

A.《湘江评论》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联合政府》D.《论十大关系》

14.在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中,各种思潮纷纷涌现,下列不属于此阶段出现的思潮是()

A.实业救国思潮B.中体西用思潮

C.民主共和思潮D.社会主义思潮

1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那个时候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A.阶级分析法          B.“三个代表”理论

C.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D.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历史

16.中国的某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

“今天的实验说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她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

”对此,陈毅元帅说:

“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

”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B.牛胰岛素的研制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D.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17.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

”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18.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

这体现出()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

彼特拉克曾这样讲过:

“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

”通过这则材料能说明(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说教

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实幸福

D.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

20.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

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21.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说:

“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并不是自然形成的。

然而自然的律令(指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定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

”这位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

C.普罗泰格拉D.柏拉图

22.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23.近几年中,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好歌曲”节目,或是浙江电视台的“中国好声音”节目,还是北京电视台的“最美和声”节目,摇滚乐歌手以其独特的节奏感和气势震撼观众。

下列有关摇滚乐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摇滚乐这一音乐形式的形成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强烈的时代性

②“良知复兴”运动是摇滚乐歌手积极参与全球性社会政治活动的表现

③电视艺术的发展成为摇滚乐快速传播的载体

④摇滚乐的广泛流传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4.某校举办文化艺术节,内容有讲座《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名画鉴赏《自由引导人民》,音乐会《天鹅湖》、《胡桃夹子》等。

这些作品所涉及的主要风格依次是()

A.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民族乐派

C.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古典主义D.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来

25.“启蒙学派的哲学家曾经哀叹中世纪是理智的谬误时代,而他们却怀着尊敬甚至留恋的心情去看待以往的年代,从中找到一种富有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东西,或者是寻觅到在当代已经看不到的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

”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浪漫主义者B.现实主义者C.印象主义者D.现代主义者

26.英国湖畔派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主张诗歌创作要“以想象力的色泽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平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

其其诗歌理论应属于以下哪一流派()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意识流

27.世界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雷纳·韦勒克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

“就诗歌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他所评论的是哪一文学流派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8.近代有学者说:

“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

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

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D.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

29.有历史学家曾说,假使要用一句令人误解的句子去概况某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家和社会的关系,那就是:

法国大革命以自身为榜样鼓舞了他们,工业革命以其恐怖唤醒了他们。

“他们”有

①莎士比亚②雨果③雪莱④贝多芬⑤海明威⑥列宾

A、①②③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30.“(他们)想纯粹依照视觉描写物体。

例如画苹果不为是它是圆的、呈红色等概念性的知识所囿限,而只是按照眼睛所看到的情景来描写。

因而所描写的大自然,任何时候全是属于画家本人所感觉的。

”材料中的画家们属于(  )

A.浪漫主义流派B.现实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

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

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少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

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

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

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存在何种关系?

(2分)

(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可,为什么?

(6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的?

(6分)

3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59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该作品以1789年法国革命为背景,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在《双城记》的开头,狄更斯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在小说发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一一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一一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

”可见,《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骂,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l)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狄更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

(4分)在狄更斯看来,法国大革命能够为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哪些历史借鉴?

(8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段话。

(13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内容看,唐甄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商业,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农商并重

【名师点睛】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受到挑战,“工商皆本”思想在一些士大夫中出现。

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情况,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万化根源总在心”表明作者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故只有C符合题意。

A项是政治学说;B项主张思想领域里以儒学统一思想;D项主张治学应该为社会所用。

ABD三项均不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分析。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心学

【名师点睛】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

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

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

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3.C

【解析】

试题分析:

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

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

【名师点睛】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的评价。

如“二程”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4.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董仲舒为江都相,董仲舒肯定会用自己的新儒学主张劝化刘非,即“君权神授”思想,董仲舒正式因为倡导“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神化皇权和强化中央集权才得到汉武帝的重用;A项是道教学派的主张,B项是法家学派的主张,C项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应该出现在宋代,这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不符。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名师点睛】汉代儒学:

(1)思想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学说:

君权神授;

(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

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4)思想核心:

大一统(“新”所在)

5.B

【解析】

试题分析:

时间

作者

著作

地位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黄帝内经》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末年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集大成的中医专著,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被誉为“万世宝典”。

唐朝

孙思邈

《千金方》

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因此B符合。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伤寒杂病论》

【名师点睛】直接选取法。

一般用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的题目。

此法是以平时的学业水平为基础,以认真审题为前提条件的。

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阅题干,准确断定全部条件与答题指令,而且即使一眼看中了得分项,也不妨把全部选项都认真审阅一遍,找出干扰项排除的理由。

6.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时盛行的字体是小篆,李斯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符合篆书的笔画特征,故选A。

隶书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楷书是汉魏时期形成,盛行于南北朝时期;草书是形成于汉代,通行于魏晋时期。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艺术·汉字

7.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

BCD项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材料所涉现象的主要的原因。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名师点睛】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界出现了一股要求思想解放、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潮。

在文学上则出现了较多地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内容。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说明这三个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都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加以应用,对社会领域认识进行阐述,体现取便发挥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表述错误,不能认为与时俱进,发展创新,这些阐述与进化论发展没有任何关系;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

9.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此首诗使用的是白话文,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受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冲击”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在此情况下,1898年爆发了戊戌变法运动,故本题选B。

而A出现在19世纪60-90年代,C迟于维新变法,D出现在1919年。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背景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毛泽东把陈独秀誉为五四运动以至整个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由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为五四运动培育出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和精神领袖,在很多问题上具体指导了运动的进行。

B不对,这从属于新文化运动;C不对,陈独秀主要是指导学生运动;D不对,这是在五四运动后。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文言文的内容;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他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这一时期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本题选B。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点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中体西用思潮是洋务派的主张,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不符合题中时间限制,所以本题选B。

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思潮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时期。

社会主义思潮出现于新文化运动后期。

三者都符合题中时间限制。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体西用、社会主义思潮;20世纪以来中国重点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潮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看法。

先要理解材料含义,其大意是近代世界处于滔滔发展潮流之中,而近代中国人多数是拘泥于古代传统、思想保守。

洋务派提出的“中学”是指中国传统思想及制度,“西学”是指近代西方先进的思想与技术。

新生事物,必然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与扼杀,洋务派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出“中体西用”。

这样评价洋务派的做法,考虑了当时特定历史环境。

故选D。

考点: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评价方法·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历史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题干中“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说明赫鲁晓夫已经不在职了,即可能发生在1964年或者以后,由“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

”说明与军事方面有关,综合分析备选项可知C符合题意,而ABD均不合题意。

故选C。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载人航天的相关史实,考察队材料的准确理解能力。

“走出了自己的摇篮”是指中国人离开地球,走向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中国首次成功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因此选D。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载人航天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C。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