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476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佝偻/伛偻询问/徇私舞弊斗折蛇行/气冲斗牛

B.陨落/殒命数量/屈指可数含辛茹苦/莘莘学子

C.承蜩/稠密层累/硕果累累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D.扶掖/掖着弥留/闻名遐迩胸膛/螳臂当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A,lóu/lǚ;xún/xùn;dǒu/dǒu。

B,yǔn/yǔn;shù/shǔ;xīn/shēn。

C,tiáo/chóu;lěi/léi;chóu/zhù。

D,yè/yē;mí/ěr;táng/t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妖娆哈蜜瓜言行相顾舐犊之情

B.喑哑副作用断章取意涕泗横流

C.树篱度假村廓然无累登峰造极

D.旁骛明信片再接再励重蹈覆辙

【答案】C

【解析】

【详解】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哈密瓜。

B断章取义。

D再接再厉。

3.古诗词默写

①范中淹在《渔家傲》中用典故抒写思家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心系天下的仁人之士面对危急情况,诸葛亮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的勇敢担当。

④“脸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水摔八瓣”写出了农民们辛苦农作的艰辛,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农民劳动的辛苦。

【答案】

(1).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2).燕然未勒归无计(3).②持节云中,(4).何日遣冯唐(5).③受任于败军之际,(6).奉命于危难之间(7).④足蒸暑天气,(8).背灼炎天光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浊”“勒”“暑”“灼”等字词的书写。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

(1)名著中许多人物形象具有共同之处,同时又各具特色。

请结合具体情节任选一组人物分析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①鲁智深与李逵②林冲与武松

(2)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大都是孙悟空降妖捉怪,但有几次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也发挥了作用,请结合唐僧师徒遇黄袍怪,救宝象国公主的情节简要分析。

【答案】

(1)示例:

①鲁智深与李逵均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处事谨慎。

如打死镇关西后,一边骂他“诈死”,一边大步走了;李逵则头脑简单,如宋徽宗派人来梁山招安,李逵将诏书扯得粉碎,喊叫要宋江做皇帝,还要杀掉写诏书的官员。

例②:

林冲与武松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社会地位,一直循规蹈矩,最后被逼无奈才上了梁山;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从为兄报仇开始,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

(2)三打白骨精后悟空被赶走,唐僧误入妖穴见到宝象国公主,被放后传信给国王。

八戒、沙僧去战黄袍怪,沙僧被擒。

妖怪疑心公主,沙僧说因唐僧见了画影图形才让他们前来,救了公主一命。

黄袍怪恼羞成怒将唐僧变为猛虎。

白龙马化作宫娥,暗算黄袍怪反被打伤。

八戒用激将法请回悟空。

众人努力打败了妖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以考促读。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水浒传》《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1)要求任选一组人物分析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如鲁智深与李逵其实共同点其实不多,嫉恶如仇,体形魁梧,天生神力,作风鲁莽等。

金圣叹评鲁智深:

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

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

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

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其实在《水浒传》中,两者突出的特点:

鲁智深的仁义,李逵的忠孝。

不同类型的两个人物,看似两者很像,其实属于不同类型的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具体是考查对《西游记》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

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如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碗子山时黄袍怪抓住,八戒与沙僧不敌黄袍怪,危急之时百花羞放走师徒三人。

之后,八戒沙僧受宝象国国王所托,为营救公主再战黄袍怪等。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D.②③①④⑥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排列组合先看选项确定首句范围。

本句首句为②或③其中一个。

按照总括性句子放在前面的原则,可判断③的总括性更强,是对园林艺术当中的窗子的一个总的概括,即窗子很重要。

那么,窗子为什么重要以及哪里重要呢?

按照逻辑选项可知,原来窗子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了交流,接下来再具体围绕有了窗子之后的内外交流的具体例子来阐述,这就是行文逻辑。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2月7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终于落幕,上海复旦附中16岁女生武亦姝连闯三关,不负众望,夺得冠军。

武亦姝凭借在节目中的吸睛表现,获得“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的赞誉。

随着该节目的播出,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品读诗词的热潮。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以多种诗词竞赛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热爱诗词者的目光。

雅俗共赏的题目设置使受众更为广泛,而王立群等专家的精彩点评,透过诗句挖掘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发更多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关注。

材料二最近,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

这是一档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嘉宾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故事。

可以说,该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文化“泛娱乐化”“浅层化”“碎片化”的背景下,对观众深层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对“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回归。

(1)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25字以内)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探究两档节目走红的共同原因。

(3)《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热播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我爱读诗”活动,除了常见的朗读比赛,请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三种具体的有创意的竞赛形式。

【答案】

(1)16岁女生(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社会掀起品读诗词热潮;

(2)激起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文字背后的真情实感触动心灵;满足观众深层次文化消费需求;节目挖掘出了文字背后的价值和新时代的精神内涵。

(3)示例:

飞花令(同类诗词比拼);根据信息(看图、表演、文字)猜诗;诗句接龙。

【解析】

【详解】

(1)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

考试经常考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导语、提取主要信息、拟写新闻标题。

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

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

一般的格式为:

“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

如可提取“上海复旦附中16岁女生武亦姝连闯三关,不负众望,夺得冠军”“随着该节目的播出,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品读诗词的热潮”两句整合即可。

(2)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

如可提取“透过诗句挖掘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故事”“该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对观众深层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对‘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回归”等句,稍加压缩即答案。

(3)有些活动方案的主题“我爱读诗”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竞赛形式即可。

切忌偏离主题。

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竞赛形式。

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

从目的上看,要从落实行动、激发情感、提高认识、积累诗歌知识等方面作答。

语言应简练、概括性强。

如诗句接龙和飞花令等文字游戏即可。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善良开出的花朵

雪儿

雨还在“哗啦啦”地下着,我们乘坐的列车困在这荒山小站已八个多小时了。

据说前方道路塌方,正在抢修,何时通车还是未知数,而列车此时的给养已严重不足,我们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困境。

车上到处是乘客的谩骂声及孩子的哭闹声,听起来让人烦躁和心焦。

正无望间,站台上开始出现三三两两挎着竹篮、端着脸盆兜售物品的山民,有玉米、馒头、鸭蛋、方便面。

看到这些奇缺的商品,列车窗口两旁“呼啦啦”地围了好多人。

鸭蛋5元一个,玉米5元一个,方便面6元一包,火腿肠7元……一听这价格,不少人立即吵吵着嫌贵。

山民也不多说什么,挎起篮子就要往后走,这边又慌慌地叫住,抱怨着、嘟囔着极不情愿地掏钱购物。

我所在的车厢稍后一些,山民走不到这里就被前面窗口的乘客围住,我身边的乘客也几乎全跑到前面抢购去了。

我正犹豫着要不要也去,忽然看见车窗外两个负着重物的小小身影向我这边走来,原来是卖东西的小孩。

“哎,小朋友,拿些玉米、馒头、方便面。

”我把头伸到车窗外,大声喊。

“好的,阿姨。

”走在前面那个十二三岁大小的男孩,抬起瘦瘦的小脸,冲我一笑,站在他旁边比他小些的女孩立即手脚麻利地把物品装进袋子里。

“多少钱”我作好被“宰”的准备。

“15块。

”女孩说。

我有些愣住了,听闻了刚才那些夸张的价格,这样便宜的价钱让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阿姨,是15块钱。

玉米1块钱一个,共3块钱,方便面一袋1元……”小男孩仰起头,眨巴着清澈的大眼睛,细心地为我计算着。

“那好,谢谢你!

”看着细雨蒙蒙中两张清瘦的脸,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很快,窗口又挤过来几个买东西的人,两个孩子的物品很快被抢购一空。

两个孩子站在车窗下整理着手中乱七八糟的钞票,我好奇地问:

“为什么你们的价格那么便宜?

女孩说:

“我家在镇上有个小杂货店,平时卖东西就是这价钱。

”说到这里,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有赚的。

我还想说什么,身后忽然传来女儿的哭声。

原来,女儿在削苹果时不小心削到了手。

我急忙为她捏住流血的伤口。

“阿姨,你稍等,车站花圃里有止血药。

”男孩撂下这句话,一扭身冲进雨雾中,我一声“谢谢”还没有说出口,他已拿着一株青草从远处跑了过来。

站定后,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这草药止血消炎,效果特别好。

他把青草揉碎,敷在女儿的伤口上。

我找出创可贴小心地将女儿的伤口包扎好。

“还疼吗”他问。

女儿摇摇头。

男孩欣慰地说:

“这草药叫七七芽,在我们这里很有名的。

“太谢谢了!

”我由衷地称赞,“你们真是有善心的特别爱帮助人的孩子。

男孩和女孩脸上浮起一抹羞涩的笑容,女孩嘴快,说:

“阿姨,你不知道,我爸爸一直有病,家里很穷,这些年我和哥哥上学全靠陌生的好心人资助。

我们今天也没有做什么,比起别人给我们的,那真是太少太少啦。

说完,两人在蒙蒙细雨中挥手向我告别。

我趴在车窗口,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走了好远好远,心中满是深深的感慨。

对我来说,今天本来是一个困境交加、愁苦无助的日子,但因为偶遇这两个孩子,我的心久久地沉浸在温暖里。

我多想告诉亲爱的小孩,善良开出的花朵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四处飘散,落土生根。

在你们身上,我看见许多温暖的善良,已慢慢长成散发着馨香的美丽花园……

7.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8.有人说文章第二、三段写兜售物品的山民与标题不符,可以删去。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9.文中画线句“我有些愣住了”文中的“愣”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1.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善良开出的花朵”的

【答案】7.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

8.不可以删去。

文章写兜售物品的山民是为了与下文的两个小孩形成对比,反衬两个小孩的善良。

9.“愣”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听到小孩卖的物品价钱便宜时的意外心情。

10.示例:

两个小孩为了回报好心人的资助,在下雨天到荒山小站把食品平价卖给被困的乘客,并为“我”的女儿送治伤的草药。

11.陌生的好心人资助两个孩子上学,两个孩子的行为正是受到好心人的善良的影响,是好心人的善良催生出的善良的花朵。

同样,两个孩子平价卖东西且无私助人的善良感动了“我”,也催生出了善良的花朵。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雨还在‘哗啦啦’地下着……”明显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

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环境描写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就有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的作用。

同时渲染让人“烦躁和心焦”的气氛。

【8题详解】

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性和直白性。

第二、三段写兜售物品的山民正好呼应了下文的情节,与下文的两个小孩形成对比,反衬两个小孩的善良。

这就突出了文章主题,所以不能删掉。

【9题详解】

考查重要词语的表现力。

答此题必须要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我有些愣住了”中“愣”的本义:

通常表示较强烈的状态,达到心理上的木然或惊讶。

上文是:

“‘多少钱’我作好被‘宰’的准备。

‘15块。

’女孩说”。

所以语境义:

形象地表现了“我”听到小孩卖的物品价钱便宜时的意外心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总结概括能力。

解答时,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然后再分章节把握各部分情节。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两个小孩”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两个小孩”在下雨天到荒山小站把食品平价卖给被困的乘客,并为“我”的女儿用草药治伤的事件。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分析标题“善良开出的花朵”,要分析出是什么样的“善良”开出了花朵,即陌生的善良的好心人资助两个孩子上学,催生出他们善良的花朵;同样,两个孩子平价卖东西且无私助人的善良感动了我,也催生出了善良的花朵。

这样来看,这个标题的内涵就丰富了许多。

【点睛】对于文章标题的分析,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看标题是否是以物件,事件为文章的标题,如果是,那么这个物件或这件事就是文章始终贯穿全文的线索,它的作用就是交代了写作的对象,是文章的线索;第二,如果是以短语形式出现,并且该短语有深刻的含义,那它就是点明文章的主题的作用了。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

刘毅

①笔者老家的村子里,水塘上曾经漂浮着各种垃圾,水体发黑,污染严重。

家里条件好一些的村民都不敢喝井水,而是买桶装水喝。

②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年后回到家乡,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案是:

水塘已经彻底被填平了。

村干部说,虽然村里增设了垃圾集中堆放点,经常组织打捞水塘里的垃圾,但水塘周围的群众仍然经常乱丢乱倒,环境卫生难以保持,不得已才采取了这个办法。

③“填水塘堵污染”的事例告诉我们,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④开电动车绿色出行的市民,拒绝烹饪珍稀野生动物的绿色厨师,为生态环保鼓与呼的环保达人……近年来,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但很可惜,这样的人还太少。

在一些农村地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食品源头污染,垃圾随处乱扔,“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不少城市里,一些公共建筑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无证烧烤摊烟熏火燎,倡导多年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有人长时间停车时不熄火。

⑤我们都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该是环境的维护者,公众踊跃参与环保、支持环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

亿万公众能否践行绿色生活,这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系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的蓝图能否实现。

⑥要让践行绿色生活蔚然成风,应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环保宣传,不断吸引环保“同盟军”,汇聚环保正能量。

⑦在学校教育中“从娃娃抓起”,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回家后督促父母和长辈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环保“小手拉大手”。

⑧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例如,我国多个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几无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处罚不到位。

而在韩国,对于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人,通过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会处以20万到100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0韩元)的罚金;在日本,如果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所在街道的志愿者会追踪到户并将垃圾退回,进行口头教育,按照法律规定,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还可能会被警察拘捕并罚款。

⑨在期盼蓝天碧水的同时,我们既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也要问问自己为社会、为子孙后代做了些什么。

让我们“起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这样,山青水绿的美丽中国才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选文有删改)

1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3.文章认为“践行绿色生活”需要采取哪些举措?

请分点概括。

14.文章第⑧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列出来,并加以说明。

15.请结合文章内容,以“绿色国民应该是……而不应该是……”的句式,写出你对“绿色国民”的理解。

【答案】12.中心论点:

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标题)或:

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意思对亦可。

13.①加强环保宣传;

②学校教育中,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③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④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提倡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4.①举例论证:

举韩国、日本对乱丢垃圾者实行严格监督处罚的例子。

证明践行绿色生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②对比论证:

把韩国、日本对不按规定乱丢垃圾者监督处罚的到位与中国的不到位进行对比,强调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15.示例:

应该是勤俭节约、文明健康、奉行绿色低碳的国民,而不应该是奢侈消费、铺张浪费、破坏生态文明者。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了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归纳。

标题即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这种论点位置醒目,所表述的内容集中。

这种论点形式一般都是主谓句式,判断句式,或谓语中心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这种提出方式,更能直接表现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本文的标题即是本文的中心,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除此之外,文章第三段也是对文中中心论点的论述。

考点:

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了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

第六段可总结出:

加强环保宣传;第七段可总结出:

学校教育中,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第八段可总结出:

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第九段可总结出:

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提倡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了论证方法的识别。

常见的论证方式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文章第⑧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举韩国、日本对乱丢垃圾者实行严格监督处罚的例子。

证明践行绿色生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是举例论证;把韩国、日本对不按规定乱丢垃圾者监督处罚的到位与中国的不到位进行对比,强调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对比论证。

考点:

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概括。

回答此题,一方面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句式“绿色国民应该是……而不应该是……”来回答。

应该是引领的内容应该是作者提倡的,而不应该是引领的内容应该是作者反对的内容。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

马夫。

②驷马:

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

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

担任国相。

⑤志念:

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

谦虚。

⑦自损抑:

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

回答。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8.认真阅读这两个语段,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答案】16.

(1)善良诚实的人

(2)给予

17.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致,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8.①表达方式不同:

甲文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方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②表达效果不同:

甲文是奏章,主要运用典型的举例论证的写法,先讲事实后表明观点,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乙文叙述了一个小故事,简短精炼,含意深刻,给人以启发。

19.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

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晏子选用人才的标准:

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

【解析】

【16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