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5692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燃煤中加入生石灰不仅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因为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D.化学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有巨大贡献,其中合成氨的主要贡献是解决了地球上粮食不足的问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指可燃物在氧气中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反应

B.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C.H2在O2中燃烧生成水与H2O电解生成H2和O2互为可逆反应

D.因为氨气与HCl气体可以形成NH4Cl固体,所以该反应属于氮的固定

3.不法分子有时用铜锌合金制成假金币行骗。

下列方法中,不能能有效鉴别真假的是

A.在空气中灼烧看表面是否变黑

B.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C.用手掂量轻重

D.滴一滴硝酸在金币的表面,观察现象

4.下列保存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

A.漂白粉最好即买即用,购买后应该密闭保存在干燥的地方

B.氢氟酸(HF)保存在无色的玻璃瓶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教材上铜和浓硫酸实验,最后操作是先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面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颜色中

B.用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加热法去除NaHCO3固体中得NH4Cl固体

D.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PH试纸正中测新制氯水的PH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密闭容器中的22.4LSO2和11.2LO2充分反应,最终转移电子数目为2NA

B.常温下,将56gFe放入足量浓硝酸中,充分反应,生成NO2气体为3NA(不考虑NO2变成N2O4)

C.标准状况下,22.4LCS2中含有CS2分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28g的N2和CO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7.若箭头表示能直接一步转化,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Cl2

NaClO

NaCl

NaHCO3

B.S

SO3

H2SO4

CuSO4

C.N2

NO2

HNO3

Fe(NO3)2

D.Si

SiO2

H2SiO3

Na2SiO3

8.如图为常见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根据需婴加入液体或者固体试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有P2O5固体的E不能用于干燥氨气

B.A、B装置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

C.C、D装置可以用于尾气处理,能防止液体倒吸到气体发生装置中

D.F装置可用于合成氨实验中,若装入浓硫酸可以干燥、混合并能大致观察H2和N2的体积比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NH4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稀NaOH溶液:

NH4++HCO3-+2OH-=NH3·H2O+CO32-+H2O

B.将Cl2通入到Na2SO3溶液中:

Cl2+SO32-+H2O=SO42-+2H++2Cl-

C.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SiO32-+2CO2+2H2O=H2SiO3↓+2HCO3-

D.Cu和浓HNO3的反应:

Cu+4H++2NO3-=Cu2++2NO2↑+2H2O

10.将32g铜与15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的体积为5.6L

B.该反应过程中共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一定为10mol/L

D.若用O2将生成的11.2LNO、NO2混合气体完全氧化HNO3,则所需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11.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的物质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碱石灰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

H2S

CUSO4溶液

C

稀盐酸

Na2CO3

CO2

NaOH溶液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12.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的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无色溶液,标签破损如下图,据老师回忆,该药品应该是中学化学常用试剂。

该小组同学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溶液进行鉴定。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小组同学推测它的阳离子可能是H+、Na+、K+、NH4+中的某一个

B.若要证明阳离子是否为NH4+,其方法是: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稀NaOH溶液,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阳离子为NH4+

C.某同学操作时不慎将一滴溶液滴落在纸上,纸变黑,说明该溶液为浓硫酸

D.验证阳离子是否为Na+或者K+的实验方法是焰色反应

1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四个不同的喷泉装置,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图1烧瓶中充满HI(与HCl水溶性相似)气体,烧杯中加入AgNO3溶液,则可以产生黄色喷泉

B.若向图2锥形瓶中加水,烧瓶中充满SO2,引发喷泉的操作是捂热上方的圆底烧瓶

C.若向图3装置的水槽中加入冰块或慢慢滴入浓硫酸都可以形成喷泉

D.图4所示的装置,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现象,其操作方法可以是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当产生大量的白烟,再打开活塞c

14.因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产物无污染,所以工业上常用氨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

巴蜀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模拟该反应并同时完成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设计如下所示的装置图并完成相关实验:

假定,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过程中,氧化铜充分反应。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关闭K的情况下完成实验,测得试管最终收集到的液体质量和氧化铜的质量可以求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关闭K的情况下完成实验,测得氧化铜的粉末的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可以求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C.直型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

3CuO+2NH3

N2↑+3Cu+3H2O

D.若打开K,鼓入空气,直型玻璃管中氧化铜粉末会交替出现黑色变红色,红色变黑色的现象

l5.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3

转化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转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MFe2O4表现了氧化性

B.若MFe2Ox与SO2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1,则x=10/3

C.在处理该废气过程中,每处理含1moINO2的废气转移电子数4NA个

D.MFe2O4与MFe2Ox的相互转化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5个小题,共55分。

16.非金属虽然种类虽然不多,但是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回忆几种常见非金属一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有下列物品或设备:

①陶瓷餐具②砖瓦③水泥路桥④门窗玻璃⑤水晶镜片⑥人工制造的分子筛⑦玛瑙手镯⑧硅太阳能电池⑨石英光导纤维⑩计算机芯片。

所用材料为SiO2或要用到SiO2的是。

A.④⑤⑦⑧⑨B.④⑤⑦⑨C.④⑤⑦⑨D.①④⑤⑦⑨⑩

(2)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的过程中发现了氯气。

现为了进行有关氯气的性质实验,需要4瓶容积为50mL的氯气(室温下,氯气的密度约为2.9g/L),则用舍勒的方法制取3瓶氯气理论上需要MnO2固体的质量是g(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浓盐酸过量,可以补充);实际称量的MnO2固体的质量必须多于理论量,其原因是,由于氯气有毒,拆除装置时需要对反应装置内氯气进行处理,以下最理想的吸收剂是

A.NaOH溶液B.浓氨水C.澄清石灰水D.水

(3)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可以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盐类等。

①现以洗净的废铜屑和浓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请设计一个既能节约原料又能防止污染环境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下列现象中硫酸所表现出的性质中含有强氧化性的是。

A.把锌粒放入稀硫酸中时,有气体放出

B.盛有浓硫酸的烧杯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

C.把浓硫酸倒入润湿的蔗糖中,蔗糖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D.把木炭放入热的浓硫酸中时,有气体放出

E.在常温下可以用铁、铝制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

17.氯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产及生活有重要作用。

(1)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实验室氯气的尾气处理常用NaOH溶液,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

;工业上将氣气通入冷的消石灰制取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2)NaClO2的漂白能力是漂白粉的45倍。

NaClO2广泛用于造纸工业、污水处理等。

工业上生产NaClO2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发生器中用NaClO3与Na2SO3在酸性环境下反应制备ClO2,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②吸收器中生成Na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吸收器中的反应温度不能过高,可能的原因为。

③Cl2和ClO2均能将工业废水中得CN-氧化成无毒的物质,而自身被还原为Cl-,则处理相同量的CN-所需Cl2的质量是ClO2的多少倍。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8.中科院官方微信中科院之于2017年3月9日发表《一个“网红”的转化-灰霾专题》,提出灰霾细颗粒物的成因,部分分析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信息可以看出,下列哪种污染源不产生NOx.

A.工业燃煤B.机动车尾气C.烧秸秆D.农业活动

(2)若某地空气潮湿,且空气含有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SO2、NH3,根据上图中所举的“SO2

SO32-

SO42-

盐”的流程,请写出该地形成二次颗粒物硫酸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当前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有一定的关系,为了减少污染,可尝试使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

写出净化过程中的总化学方程式:

(4)将装有amLNO和NO2混合气体的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然后鼓入一定量O2,最终集气瓶里面剩余气体体积为bmL,则集气瓶内所得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不考虑集气瓶内硝酸扩散到水槽中,设气体摩尔体积为Vm)。

19.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抗氧化剂(易被氧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备少Na2S2O5,并探究SO2的某些性质,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A中滴加的硫酸最好选用(填字母)。

A.98%的浓硫酸B.70%的硫酸C.10%的稀硫酸

(2)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发现其中的液体不能流下,应采取的操作是.

(3)装入药品后,打开K1、K2、K3并从K3处通入一段时间的N2,其目的是,N2充满装置后再关闭K1、K3,打开K2,滴入硫酸后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4)关闭K2、K3,打开K1,若探究SO2的漂白性,装置B应盛有溶液,若B中所装溶液为酸性KMnO4溶液,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中紫色完全褪去后,继续滴加硫酸,则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5)若B中为新制的氯水,将SO2通入其中,请设计简单实验验证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简要描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仪器自选,供选择试剂:

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硫氰化钾溶液、品红溶液。

20.已知:

X、Y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D、E、F为气体,X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可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气体D和G反应可生成盐,气体D和A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气体E和F在NaOH溶液中按1:

1反应钠盐M,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化学式。

(2)请写出D的溶液与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X在碱性条件下与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标况下,若E,F的混合气体共48mL,恰好被10mL菜浓度的NaOH溶液吸收,则该NaOH溶液浓度为mol,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M和N的浓度之比为7:

1,则原来气体中E与F的体积比为

 

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C4.B5.A6.D7.A8.B9.A10.C11.C12.B13.C14.A15.C

二、填空题

16.(13分)

(1)C (2分)

(2)0.7(2分)生成的氯气不能完全收集到集气瓶中(2分)B(1分)

(3)①2Cu+O2

2CuO(2分) CuO+2HNO3=Cu(NO3)2+H2O(2分)

②CDE(2分)

17.(12分)

(1)略(1分)Cl2+2OH-=Cl-+C1O-+H2O(2分)Ca(C1O)2(1分)

(2)

①2:

1(2分)

②ClO2+2OH-+H2O2=O2+2ClO2-+2H2O (2分)双氧水受热容易分解(2分)

③2.6 (2分)

18.(9分)

(1)D(1分)

(2)SO2+2NH3+H2O=(NH4)2SO3(2分)2(NH4)2SO3+O2=2(NH4)2SO4 (2分)

(3)2NO+O2+4CO

4CO2+N2(2分)

(4)1/Vm(2分)

19.(12分)

(1)B(1分)

(2)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上端的玻璃塞,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2分)

(3)排除装置内的空气(1分)SO2+Na2SO3=Na2S2O5(2分)

(4)品红(1分)2MnO4-+5SO2+2H2O=2Mn2++5SO42-+4H+(2分)有黄色沉淀生成(1分)

(5)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品红溶液,若品红济液不褪色,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否则,二者未完全反应.(2分)

20.(9分)

(1)NaNO2(1分)

(2)Al3++3NH3·H2O=Al(OH)3↓+3NH4+ (2分)

(3)8Al+3NO3-+5OH-+2H2O=8A1O2-+3NH3↑(2分)

(4)2(2分)3:

5(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