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5726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

备课教案

 

 

 

 

科目美术

 

班级四年级

 

教师蒋诗蕾

 

 

 

 

第一学期

 

学期授课计划

周次

章节

内容

课时

累计课时

主备人

1

第一课

《水资源》

1

1

 

2

第二课

《砖石上的雕刻》

1

1

 

3

第三课

《墙》

1

1

 

4

第四课

《家乡的古塔》

1

1

 

5

第五课

《美术档案袋》

1

1

 

6

第六课

《眼镜的设计》

1

1

 

7

第七课

《椅子的设计》

1

1

 

8

第八课

《水墨画鱼》

1

1

 

9

第九课

《毛茸茸的动物》

1

1

 

10

第十课

《花鸟小品》

1

1

 

11

第十一课

《漫画与生活》

1

1

 

12

第十二课

《给同学画漫画》

1

1

 

13

第十三课

《自己做图画书》

2

2

 

14

第十四课

《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

1

1

 

15

第十五课

《正负图形》

2

2

 

16

第十六课

《剪纸喜花》

1

1

 

17

第十七课

《生肖贺卡》

1

1

 

18

第十八课

《青铜器》

1

1

 

 

本学期学科课程标准摘要

本册教材教学目标:

通过观赏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册教材重难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坚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求。

强调趣味性的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转化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水资源》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水资源有关资料,小组一块海报板,彩色纸、绘画工具、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水资源破坏相关资料,宣传板报范例,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各种创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

为什么?

(2)引入新课。

二、艺术作品的欣赏。

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绘画图片、生活用品上的花纹等),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组讨论:

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三、综合探索实践。

(1)出示图标:

猜猜这是什么标志?

(认识中国国家节水标志)

(2)节水,有必要吗,教师叙述一组数据和出示一组图片:

全球用水短缺达12亿人。

每年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人数为300万——400万人。

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约35亿人为水所困。

全世界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没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一起来策划一次宣传活动,学习制作板报:

出示一板报范例,观察发现板报的内容是怎样安排的?

怎样突出主题?

用了哪些不同的形式?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资料,制订宣传方案,合理分工:

有目的地筛选已有的资料,有主题的补充制作添加资料,共同解决以下问题:

①选择哪些关于水资源的资料?

②采用那些形式?

③怎样使宣传板报更美观?

④利用什么美术材料工具来制作?

⑤制作时注意什么?

(5)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各组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

四、宣传与展示,评价总结。

(1)组织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间相互点评:

哪组设计最有新意?

哪组内容更有自己的见解?

(2)说说本课所得。

批注或调整:

 

穿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教育学生学会节约用水,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第一课水资源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砖石上的雕刻》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秀浮雕艺术的欣赏感受,尝试制作一件半浮雕或线刻作品。

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简单的浮雕。

教学难点:

根据材质进行合理的作品创作,表现一定的主题。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师)实物民族乐器、民乐演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类导入。

(1)无多媒体,直接让学生小组或个人欣赏汉瓦当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

这些图片是编者再三考虑筛选而来,要善用。

尊重学生对艺术品的第一感觉,学生的理解如有很大谬误,不必硬性纠正,留待课堂学习结束再比较学生新的认识,这样也可检测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果没有学生的不知,课堂就无存在的价值了。

(2)多媒体展示图片的最大优势是可将浮雕图片的细节放大,籍此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细节,分析美术语言。

(3)影像资料。

纪录片《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瓦当》,生动直观,虽不是专业美术纪录片,但学生喜闻乐见。

引用恰当,事半功倍。

以上导入时间安排要合理。

二、激趣类导入。

(1)用墨粉现场演示拓印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有关砖雕的小故事。

(3)简单的砖雕知识小竞赛,选择、填空、抢答等,具体游戏手段可参考一些娱乐综艺节目。

注意事项:

激趣活动时间要短,目的要明确,不可喧宾夺主。

三、浮雕技能落实。

(1)看教材的制作步骤。

(2)录像资料。

(3)教师边演示边探讨。

(4)学生先尝试,教师关注制作过程根据学生情况并调整教学步骤。

尝试材料:

陶泥、瓦片、橡皮泥等。

(5)有条件的学校可请民间艺人展示技能。

四、学生作业评价。

(1)教师评价在教室陈列的学生作业。

(2)教师罗列简单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我评价。

转换评价方式,将学生分成几组,给学生明确的评价目标,让学生根据具体目标互相评判。

(3)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作品。

(4)将所有的学生作品拓在同一张宣纸上展示。

(5)可将学生作品展览于学校橱窗。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第二课砖石上的雕刻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墙》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初步了解泥塑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泥塑的制作方式。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秀泥塑艺术的欣赏感受,尝试制作一件墙的泥塑作品。

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泥塑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泥塑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简单的泥塑。

教学难点:

根据墙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作品创作,表现一定的主题。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塑泥、泥塑工具等。

(教师)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类导入。

(1)展示一批不同类型墙的图片,让学生讲讲对他们的感受。

(2)多媒体展示图片的最大优势是可将浮雕图片的细节放大,籍此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细节,分析美术语言。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入主题《墙》。

二、视频类导入。

(1)观看有关墙的视频,由古至今不同类型,让学生感受墙的魅力,观察他们的特点、材料以及各自呈现的效果。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三、泥塑技能落实。

(1)看教材的制作步骤。

(2)录像资料。

(3)教师边演示边探讨。

(4)学生先尝试,教师关注制作过程根据学生情况并调整教学步骤。

尝试材料:

陶泥、橡皮泥、塑形小工具等。

四、学生作业评价。

(1)教师评价在教室陈列的学生作业。

(2)教师罗列简单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我评价。

转换评价方式,将学生分成几组,给学生明确的评价目标,让学生根据具体目标互相评判。

(3)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作品。

(4)将所有的学生作品摆在同一张长桌子上展示。

(5)可将学生作品展览于学校橱窗。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第三课墙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家乡的古塔》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初步了解纸版画的有关知识;通过拓印、摹印练习,学习制作古塔纸版画的方法,提高造型能力;感悟纸版画材料的质感和艺术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古塔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合理进行底板中撕纸古塔的拼摆。

教学准备:

(学生)画纸、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画棒或水粉颜料、水粉逼或彩色铅笔等)

(教师)纸版画人像范作若干、画纸、胶水、剪刀、拓印工具材料(油画棒、油墨和滚筒、水粉颜料盒水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段家乡有关古塔风景的视频。

(2)教师提问:

大家猜一猜刚刚看到的这段视频是哪里?

遵义。

那大家说一说家乡除了山水以外还有什么是经常出现的景物?

塔。

对,观察非常仔细。

塔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也有许多的传说与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的古塔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揭示课题:

《家乡的古塔》。

二、探究。

(1)出示一组不同地方古塔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塔的神秘,观察塔的特点,教师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讲述关于塔的知识。

(2)一起探讨塔的特点以及材料,比较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塔身、塔基、塔顶各有什么特点。

(3)共同讨论研究纸版画古塔设计制作要点。

(2)围绕纸版画古塔的设计制作欣赏讨论。

(3)围绕摹印和拓印的不同制作方法欣赏讨论。

(4)出示课件中的相关制作步骤图,教师示范用颜料拓印的方法制作人像。

(5)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纸版画古塔的多样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3.创作表现。

(1)作业建议:

用摹印或拓印的方法制作纸版画古塔。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

5.课后拓展:

欣赏其他的一些版画作品,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行创作。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第四课家乡的古塔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美术档案袋》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

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搜集自己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评价,准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材料。

(教师)美术学习记录本的示范作业,以及教学示范演示的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阶段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

(装文件等)。

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

二、新课讲述。

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看看,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

(3)选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互评。

五、教师总结。

批注或调整:

 

穿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醒制作的时候垃圾不乱丢。

板书设计:

 

第五课美术档案袋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眼镜的设计》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眼镜,初步学习眼镜设计的基本知识。

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及不同功能的眼镜,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设计,制作各种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眼镜。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教师)准备课件。

(各种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眼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戴着事先制作好的眼镜沿着教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今天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么漂亮的眼镜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做,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场眼镜秀吧!

揭示课题《眼镜设计》。

二、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图片及其他艺术家的各种设计作品,启发设计灵感。

(1)认识不同功能的眼镜造型的差异。

(2)比较平日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眼镜和艺术家所创作的眼镜有什么差异。

三、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引导谈话:

我们从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眼镜,例如眼镜行提供给近视眼所使用的眼镜,它的功能中就是为了让病人在看远处的事物时能看得更清楚;远视眼则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而老花眼则可以看清楚东西。

(2)同学相互交流感受和设计意图。

①你想设计一副怎样的眼镜?

你觉得你梦想中的或是未来的眼镜会有哪些功能?

②你设计的眼镜会提供给哪些人使用?

它有什么特色?

四、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用立体纸造型来设计、制作眼镜,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造型新颖、功能多样、色彩和谐的眼镜纸作品。

(2)可另附设计说明。

五、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1)请几个学生戴上自己的眼镜来一场眼镜秀。

(2)选出造型新颖、富有创意的作业,全班展示评价。

提供评价建议:

从作业来看设计意图和制作方法的巧妙;从展示评价中的交流互动来看同学对于他人作业的观感及对自己作业的诠释。

六、教师小结。

 

批注或调整:

 

穿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醒制作的时候垃圾不乱丢。

 

板书设计:

第六课眼镜的设计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椅子的设计》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及不同功能的椅子,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设计,制作各种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教师)准备课件。

(各种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椅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肢体表演。

教师:

椅子不但提供人休憩,还记录着不同的故事。

无论儿童的小木椅,还是老人的竹摇椅,都让人充满着记忆。

请你试着用肢体来表现一种椅子的造型,可单独进行也可和同学合作来表现。

教师边检查学生摆的各种不同的人体“椅子”造型,边尝试去坐坐这些“椅子”,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

(2)仔细回想在你生活中看过的各式各样的椅子,你觉得哪一张最特别而让你印象深刻?

揭示课题《椅子设计》。

二、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图片及其他艺术家的各种设计作品,启发设计灵感。

(1)认识不同功能的椅子造型的差异。

(2)比较平日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椅子和艺术家所创作的椅子有什么差异。

三、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引导谈话:

我们从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例如口腔医院提供给病人所使用的椅子,它的功能中就有一种是为了让病人在看牙齿时能转移疼痛注意力,椅子上加装了电视和按摩设备呢。

(2)同学相互交流感受和设计意图。

①你想设计一把怎样的椅子?

你觉得你梦想中的或是未来的椅子会有哪些功能?

②你设计的椅子会提供给哪些人使用?

它有什么特色?

适合摆在什么地方?

四、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用立体纸造型来设计、制作椅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造型新颖、功能多样、色彩和谐的椅子纸作品。

(2)可另附设计说明。

五、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造型新颖、富有创意的作业,全班展示评价。

提供评价建议:

从作业来看设计意图和制作方法的巧妙;从展示评价中的交流互动来看同学对于他人作业的观感及对自己作业的诠释。

六、教师小结。

 

批注或调整:

 

穿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醒制作的时候垃圾不乱丢。

 

板书设计:

第七课椅子的设计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水墨画鱼》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鱼。

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学准备:

(学生)国画用具

(教师)国画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

观看欣赏荷塘中畅游的鱼儿,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图片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年年有余》:

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

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李苦禅的写意画:

《上游》----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朱耷的线条画:

《鲶鱼》----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鱼儿灵活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鱼儿。

(2)归纳表现手法:

勾画添画方法。

(3)指导学生运用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

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

增强学习信心。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批注或调整:

 

穿插《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

 

板书设计:

第八课水墨画鱼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毛茸茸的动物》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毛茸茸的动物。

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学准备:

(学生)国画用具

(教师)国画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

观看欣赏动物园毛茸茸的动物,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图片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虚谷活泼生动的《松鼠》:

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

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齐白石的写意画:

《小鸡》----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韩美林的线条画:

《猴》----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小猴子活泼生动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试着表现茸毛动物,师对学生的画进行修改。

(2)归纳表现手法:

枯笔、皴、擦、撮、揉等方法表现动物的茸毛。

(3)指导学生运用墨色深浅浓淡变化和写实方法来塑造形象。

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

增强学习信心。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批注或调整:

 

穿插《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

 

板书设计:

第九课毛茸茸的动物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花鸟小品》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学准备:

(学生)国画用具

(教师)国画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

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

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

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

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

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

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