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761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docx

二级入门考《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详解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1.我国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特征是(B)

A.知识广B、教学方法好C、亲近学生D、热爱学生

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谢千秋曾以“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师”为题向42所中学(从初一到高二)91个班级的4415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归纳出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依次为教学方法好、知识广博、耐心温和等等。

2.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正式形成,其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D)的著作教育心理学(1903)

A、华生B、斯金纳C、皮亚杰D、桑代克E、维果斯基

3.心理学家是通过下述两种方法来选出专家教师的(BD)

A、同事推荐B、学生成绩C、学生推荐D、领导推荐

心理学家是通过下述两种方法选出专家教师的:

一是通过学生成绩来确定,用标准化测验研究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如5年)的增长分数。

如果某位教师所教学生的增长分数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位居前15%位,则该教师作为专家教师;二是通过学校领导来选定。

研究者列出专家教师的一些特征,然后拿给校长或督学看,让他们据此选出专家教师。

4.教育心理学家的使用“教师角色”这一术语时,含有以下三方面的意思(ABE)

A、教师行为B、教师的地位和身份C、教师的认知

D、教师的情感E、教师的期望

5.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ABCD)

A、思维的条理性B、思维的逻辑性C、口头表达能力D、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都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这些特殊能力既有天赋的一面,即认为好教师是天生的,但也有后天习得的一面,即认为好教师是后天训练的。

6.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具体是(ADE)

A、课时计划B、课堂管理专长C、教授专长D、课堂过程E、课后评价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一)课时计划的差异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二)课堂过程的差异

课堂过程中,专家教师制订的课堂规则较为明确,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

更为重要的是,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善于在教学时回顾先前知识,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将之视作检查学生学业状况的手段;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此外,还有一系列灵活应用的教学策略,如提问、反馈、利用非言语线索、管理等策略。

(三)课后评价的差异

专家教师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关心那些他们认为对完成目标有影响的活动;而新教师更多关注课堂细节,大多谈及自己是否解释清楚,如板书状况、对学生问题的反应能力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况等。

7.专家教师具备的教学专长有多种形式,包括:

(ABCD)

A、学科知识专长B、课堂管理专长C、教授专长D、诊断专长

8.促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有:

(ABCD)

A、写反思日记B、观摩与分析C、职业发展D、行动研究

9.教师的智力水平与教学效果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

(×)

根据日常经验,我们会认为,教师的智力应该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很高相关。

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其智力并无显著相关。

10.教师的知识准备的程序和质量与教学效果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

(×)

根据常识,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但是,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

对这种研究结果,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教师的知识水平较难准确测量,从而影响相关系数的计算;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教师的知识水平只有在某一适当水平以下,才对教学效果有影响,超过了这种恰当水平,就不再产生显著影响。

11.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较为简单,并以学生为中心。

(√)

 

(二)学生心理

1.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被称为(B)

A、暗示效应B、期望效应C、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D、被动接受效应

心理学中,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

期望效应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效应.是根据古希腊的一个神话命名而来.说的是国王皮格马利翁(Pygmalion)发现了一块难得的好石,晶莹剔透,令人爱不释手.于是国王将石头雕成一尊美丽的少女像,每天早晚都含情脉脉地长时间凝视少女像,期待着石像能变成真人.国王的诚意感动了上帝,锲而不舍的期望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一天早晨,国王欣喜地发现美丽的少女已端坐在他的床前.有时候,期望就是具有那么一种神奇的力量,从而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结果.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森瑟尔和杰卡布森(R.Rosenthal&L.Jacobson)所提出.即人们的预期心理会影响行为,而导致结果和原先预期一样。

因此,如果你一直告诉自己:

“不可能”,那就绝对没有“可能”的一天。

对于这样的现象,以心理学的眼光来看,就是“自我应验预言”或简称“自验预言”。

所谓接受效应,就是如何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不产生反感消极抵制情绪,并增强想听、要听教育者施教的需求和渴望感。

2.处于(B)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往往是自我中心的。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前运算阶段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前运算阶段(representationalthought)发生在大约24个月到七岁之间。

儿童开始积极地发展心理表象,这在感知运动阶段末期就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这个阶段,儿童在与同学之间以及父母之间开始通过词语进行交流。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交流通常是自我中心的(egocentric),只集中于自我,而不能理解别人是如何知觉情景的。

3.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其意指认知发展真实水平与(A)两者之间的距离。

A、潜在水平B、可能水平C、目标水平D、理想水平

维果斯基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是最近发展区(简称ZPD),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指导者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Vygosky,1978)。

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恰当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量(Day,1983)。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测验学生发展的准备度或在特定领域内的智力水平(Campione,Brown,Ferrara,&Bryant,1984),可将之看做智力概念的一种不同说法。

4.自我意识由三个成分构成,分别是(ABC)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发展E、自我评价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与控制。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心理特点和自我价值的了解和评价,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我体验是个体是否喜欢自己的情感体验,包括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

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追求和自我完善等多属于自我调节与控制。

5.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ACD)

A、学习兴趣B、学习成绩C、自我价值感D、心理健康E、同伴关系

在学业成绩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如果父母关心、体谅孩子,同时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则原本学生成绩良好的学生会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但如果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为埋怨、放弃、不管不问或严厉惩罚,这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使原本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在自我价值感方面,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对子女的自我价值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父母“过分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则对子女的自我价值感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也就是说,儿童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越多,其自我价值感的水平越高;而当感受到父母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以及过分保护时,其自我价值感的水平就低。

在心理健康方面,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多采用惩罚和拒绝否定的教育方式,则孩子易形成孤独、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的心理障碍;而父母在家庭生活种注重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可以大大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对人焦虑。

但是,过度的溺爱或过度的保护,也容易使孩子有冲动任性的倾向。

这是因为,如果儿童从小对父母过度依赖,而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不恰当的严厉惩罚或拒绝否定,则儿童容易对父母产生反感,甚至是敌意。

6.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ACD)

A、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需要B、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

C、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D、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首先,同伴关系能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需要,如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成就感的需要等。

其次,同伴关系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

年幼儿童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和感情。

然而在同伴交往中,儿童逐渐建立起平等互惠关系,同时他们也体验到彼此观点和意见的冲突。

与同伴的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社会交往是通过合作而获得并维系的。

最后,同伴关系可以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来自同伴的评价,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儿童或者听到或者从同伴的言行、表情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整合多方面的反馈就形成了自我评价。

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所必须的。

当他人的评价不一致时,儿童经常运用社会比较,即把自己与同伴作比较。

随着社会比较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准确,越接近真实的自我。

7.维果斯基提出了自我中心式言语理论来解释个体语言发展的过程。

(×)

维果斯基提出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理论。

他认为,个体对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言语过程,个体的行为最初是受他人调节和控制,然后受学习者自我指导的言语的控制和调节,最后在言语的内化中,实现内部言语的控制和调节。

而Meichenbanm进行的关于学习缺陷儿童的自我教育的研究,Palincsar和Brown关于阅读理解的互惠教学研究等支持了他的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理论。

8.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先于教学。

(×)

与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先于教学,儿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掌握某些概念的观点相反,维果斯基认为,发展和教学相互影响,甚至教学要先于发展.

9.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之一,是在婴儿期注重形成基本的信任感。

(√)

10.在青少年期,同伴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父母和教师。

(√)

 

(三)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1.下列哪些智力类型,不是加德纳多元智力的内容(DE)

A、言语智力B、人际智力C、空间智力D、想象智力E、情绪智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

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1.言语-语言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这种智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这种智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2.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包括(BCD)

A、综合性智力B、分析性智力C、创造性智力D、实践性智力E、理论性智力

成功智力是指用以达成人生之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

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3.认知差异导致了教育者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变化(BCD)

A、教学观念B、教学组织形式C、教学方式D、教学手段E、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形式:

从认知差异出发,可以将能力和知识水平接近的学生组成教学班,而非传统教学中划一的按年龄分组做法。

在我国,有些学校流行的快慢班,实质上是一种同质分组。

其优点是在一个班里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认知差距,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在统一的进度和方法下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一方面很难找到一种理想的分组标准,另一方面也会给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而使程度好的学生骄傲自满,程度低的学生自尊心受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学方式:

个别化教学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如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就是其中一种。

教学手段:

程序化教学是一种体现了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它一开始让学生用已习得的反应来回答问题,然后以非常小的步骤引入新的信息,并随即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而学生也不大可能答错这些问题。

4.认知方式对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BCD)

A、对认知通道的选择B、对学习环境的选择C、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D、对学科内容的偏好E、对教学方法的偏好

首先,认知方式影响学生对认知通道的选择,如有的学生主要利用视觉,有的学生主要利用听觉;其次,认知方式影响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选择,如有的学生习惯于安静环境,有的学生则喜欢有背景声音的环境;再次,认知方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如沉思型学生比较适宜于需要详细分析的学习材料,而冲动型学生比较适宜于不太需要注意细节或应急的学习任务;最后,认知方式也影响学生对学科选择的偏好,如场独立型学生倾向于选择数学、自然科学等,而场依存型学生倾向于选择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

5.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从家庭教育角度讲有(ABCDE)

A、明确规则B、表达期望C、提供素材D、亲子活动E、适当奖惩

对学生创造力培养还需要创造合适的家庭教育氛围。

有研究者总结了四种促进创造力发展的独特家庭教育方式;对规定和限制做出解释,允许孩子参与;适时地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并恰当地运用奖惩手段;在家庭种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家长与孩子一起从事学业方面的活动。

6.IQ分数越高的人,越会学习;IQ分数越低的人,越不会学习。

(×)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其作用的发挥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成绩与智商分数之间的相关程度,在不同年级是有区别的,年龄越小,影响越大;其次,智力对学习的影响与学科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阅读、作文成绩与智商的相关,就比写字,画图和体育成绩与智商的相关,表现出更紧密的联系;最后,智力并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即智力不是影响某一知识是否被学生学会的因素,它主要影响学生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进而影响学习的成绩。

7.认知结构是个体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内容和组织,直接参与了和新知识的相会作用。

(√)

8.性格不仅影响学习是否发生,而且影响学习方式。

(×)

性格不会影响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9.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一种人格技能。

(√)

10.创造力是一种与具体内容领域无关的心理过程。

(×)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发散思维当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

其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

1.变通性。

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2.流畅性。

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3.独特性。

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

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

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

另外,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综合多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

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印象。

 

(四)特殊学生的心理与教育

1.按照柯克的标准,智商在(C)之间的学生经训练后能生活自理、保护自己免遭危害,适应社区生活,并在他人监护下从事有一定经济收入的工作。

A、90-70B、55-70C、25-55D、25以下

2.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主要特征表现在(C)

A、认知和攻击性行为B、学习困难和社会交往障碍

C、认知和社会交往障碍D、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

从认知角度讲,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记忆贫乏、注意广度狭窄、易分心、多动等。

从社会交往角度讲,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要么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对他人或事物有意侵犯、争夺或破坏等;要么表现出退缩性行为,如好做白日梦、空想、压抑等。

3.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记忆方面最大的障碍是(B)

A、记忆监控方面B、工作记忆方面C、瞬时记忆方面D、长时记忆方面

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

属程序性记忆、短时记忆,是一短暂时刻的知觉,是一系列操作过程中的前后连接关系,后一项活动需要前项活动为参照。

1、工作记忆是指记忆与语言理解或思考,或计划同时进行的两种过程,因此,在两种过程之间注意的往返被认为是工作记忆的基本特点。

2、在句子加工过程中语音回路的作用是提供句子的语音表征,以便用于后续的分析与综合。

工作记忆是推理过程的核心。

3、由于工作记忆与语言能力、注意及推理有密切的关系,工作记忆与智力有较高的相关。

4.当前对智力进行分类主要依照(AC)两种分类系统

A、智力水平B、对社会的适应程度C、依照可教育性D、需要监护的程度

5.智力落后的学生在学业成就归因上的错误表现有(AC)

A、倾向于谴责自己B、自信心低

C、愿意向别人寻求帮助D、认为是自己的运气不好

6.以下哪些障碍属于学习困难儿童所具有的?

(CD)

A、视觉障碍B、智商落后C、注意障碍D、思维障碍E、口头语言障碍

学习困难是一类特异的学习障碍,患儿认知能力正常,但在以下方面存在异常:

阅读(阅读障碍)、计算(计算障碍)、拼写、写作表达、书写(书写障碍、理解和使用口头语言(语言障碍、部分性失语表达性语言)和非口头语言。

注意缺陷虽然与学习障碍有关,但不是一回事。

7.下列哪些表现不属于情绪与行为障碍(BDF)

A、人际关系问题B、学习习惯差C、攻击行为D、思维能力不足

E、焦虑情绪问题F、神经系统过度疲劳

8.下列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描述中正确的有(ABD)

A、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中也有智商分数正常甚至很高的

B、具有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成绩一般都不佳

C、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主要表现为攻击性行为而非退缩性行为

D、具有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往往具有习得性自弃感

9.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学习困难的条件包括(ACD)

A、个体的智力可能接近正常也可能接近正常水平之上

B、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C、学生具有某方面的心理机能缺陷

D、学生的学业成就低不是由于智力落后、感官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及缺乏学习动机等因素造成的

E、学生无法在正常的学习条件下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

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一般处于平均或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学习困难并不是由智力缺陷所致。

其表现主要在注意、记忆和动机等方面。

首先,这类学生很难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对象上,容易受干扰而分心,有时候注意缺陷还伴有其他症状如粗心、多动等,这通常称为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

其次,这类学生往往不能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与别人约定的约会,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记忆方面最大的障碍主要集中在工作记忆方面,如刚刚看到或听到的信息,他们都不能正确地回忆。

最后,他们往往显得被动和缺乏动机,不愿意尝试去控制和影响生活中某些事件的发生。

对任何事情都总是想放弃或作最坏的打算,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管怎样努力,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败。

10.下列有关学习困难儿童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D)

A、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力很难维持B、学习困难的儿童比起正常儿童更缺乏积极主动性C、学习困难的儿童由于缺乏动机,所以总将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D、学习困难儿童认为自己的智力有缺陷

11.具有听觉障碍的学生,其困难主要表现在(ADE)方面

A、言语B、情绪C、行为D、个性E、认知

有听觉障碍的学生,其困难一般表现在语言、认知和个性等三方面。

首先,大部分有听觉障碍的学生,语言的句法有严重的错误。

在教学中,所接受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主要利用主谓宾句型,但实际生活中,并非所有句子都是这样,,所以,聋儿就可能发生句法混乱.而随着年龄增长,有些听觉障碍学生的语言问题如仍得不到解决,他们的文章结构往往杂乱无章,而且缺乏逻辑性.

其次,有听觉障碍的学生正因为语言发展的缺陷,其认知发展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聋儿虽然语言能力较低,但能进行各种思维,只不过其思维能力低于正常学生.有语言局限的耳聋学生,在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方面比较迟缓.

最后,有听觉障碍的学生由于听不懂正常人的语言,不能理解语言表达的思想和要求,往往对别人形成误解和猜疑;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容易与周围人产生对立情绪.因为表达上的困难,他们希望被人理解、接受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一定的情感和行为问题,如自制力差、猜疑、攻击性、自我中心、焦虑、胆怯、退缩、自我封闭等.

12.下面有关听觉障碍的学生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BD)

A、具有听觉障碍的学生,语言的语法具有严重的错误

B、听觉障碍的学生认知发展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

C、听觉障碍的学生不能进行逻辑思维

D、听觉障碍的学生容易诱发一定的情感和行为问题

E、聋儿在掌握具体的概念方面比较迟缓

13.具有视觉障碍的学生,其困难主要表现在(ABE)方面

A、感知觉悟B、智力C、情感D、言语E、运动技能F、个性

具有视觉障碍的学生的特点一般表现在感知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