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841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大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

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

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

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

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

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

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

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

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

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

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

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

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

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

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

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

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

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

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

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100年前,罗素曾说过:

“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

”这些话仍然给人启迪。

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计较,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

(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

这是已经被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兴衰规律证明了的史实。

B.照搬外来文明不能复兴本民族文明的道理人人皆知,实践中却可能唯外来文明是瞻。

C.于文明复兴而言,复现与新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新兴是其更为本质的一个方面。

D.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对人类文明发挥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了本文的论述对象“中华文明复兴”及作者的主要观点。

B.为阐明观点,文章首先点明传承与复古的差异,然后点明复现与复兴的差异。

C.坚持了核心理念的复兴是高标准的,反之则是虚假的:

正反对比,说服力强。

D.文章引用罗素的话有力论证了100多年前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现中华文明复兴,既要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明。

B.近代以来,改良者复兴中华文明时常常陷入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的误区而不自知。

C.把中华文明复兴等于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主要是因为时势不同。

D.复兴了的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其他文明都会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飞来的木桶

高军

1939丰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

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

部队很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总是到老百姓家里多转一转。

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

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

“大爷,够冷的哈。

”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

”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

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手阻止他说下去:

“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

麻其心中一热,眼睛有些湿润起来。

徐向前倾着身子,拉着他那粗糙的手与他家长里短地说着话。

麻其看徐向前嘴唇有些发青,想把大衣让他披上。

徐向前用力制止了:

“大爷,这是送给你的。

告辞的时候,麻其还是起来了,徐向前赶紧给他披上大衣,拉了拉领子:

“这样会暖和一点,别送了,有空我再来看你……”

拐过院子墙角的时候,警卫员突然对徐向前小声说:

“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

这些天天气太冷了,饮马水很快就被冻住了,冻实的冰块倒都倒不出来,非常麻烦,警卫员打的小九九是想要麻其家的木桶,但看到徐向前很坚决地摆了手,知道没有戏了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可是说来也奇怪,第二天警卫员在大门楼下发现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木桶,他高兴地拿着去井上打满水,提回来就放到了马头前面。

他站在一边,高兴地观察着,马悠闲地喝几口水,偶尔抬起头来看他一眼,温驯的眼睛中好像充满感激之情。

“怎么回事儿?

”警卫员转眼一看,是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

“我、我……”警卫员正想解释,被徐向前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什么我,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

”警卫员想,肯定是自己昨天说的话让大爷听见了,大爷知道咱们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偷偷把木桶给送过来了。

于是赶紧倒掉水,提起来就小跑着去了。

徐向前在军用地图前思考着,时而也会用手在上面指点比画一下。

不一会儿,警卫员提着空空的木桶慢吞吞地回来了。

徐向前转回身来:

“怎么回事儿?

警卫员汇报说:

“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

”徐向前自言自语道:

“难道是长着翅膀自己飞来的?

”警卫员赶紧接上说:

“咱们什么异常情况也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也没听到,早晨起来大门楼下就发现了这只木桶,说不定就是自己飞来的呢。

”徐向前瞪了他一眼,他赶紧住了嘴。

徐向前又问道:

“老人家怎么说的?

”警卫员小声说道:

“大爷说,找不到主儿就先用着呗。

”徐向前嘱咐道:

“先注意观察情况吧,看到底是谁给咱送来的,然后再做处理。

”警卫员出去了,徐向前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又回到了地图前面。

又过了一天,一切都已收拾整齐,部队就要出发。

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招呼说:

“走吧。

”警卫员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紧跟上了脚步。

他们再次来到了麻其家的小院子,麻其看着警卫员提的铁筲桶,问道:

“这个……”徐向前用一只手揽着麻其的肩:

“天气太冷了,咱们屋子里说话吧。

坐下后,徐向前说道:

“麻大爷,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过来向你告个别,再来看看您老人家哈。

”麻其说:

“别见外啊,你送我的棉大衣可暖和了。

”徐向前说:

“前天早上,我那里突然飞去了一只木桶,我用来饮马可好用了,特别是这大冷天。

可是,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

怎么就会飞了去呢?

”麻其呵呵一笑:

“山里奇事多,长翅膀也是有可能的。

”徐向前用舒缓的语调深情地说道:

“玩笑话咱就不多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这说明我们的军队是得到了拥护和支持的,我们深深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啊。

大爷啊,我有了那飞来的木桶,这两个铁筲桶也就用不着了,想着送给你哈。

”麻其摇头:

“这不行这不行。

”徐向前笑了笑:

“这也能给我们行军减轻一些负担啊。

”麻其嗫嚅着:

“你看看你看看,这刚送了我大棉袄,怎么能再要这个啊?

”徐向前说:

“不是说军民一家吗?

咱们就别分你我了好不?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交代沂蒙的天气状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为下文徐向前将身上大衣赠送给麻其作铺垫。

B.文中“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则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

C.“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

怎么就会飞了去呢?

”文中连用两个问句,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困惑的心理。

D.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如文中“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就为下文将铁筲桶送给麻其埋下了伏笔。

5.文中画线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这样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6.简要分析“木桶”这一事物在文中的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惟一的一个人了。

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6月7日上午,2018四川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阅读题中有一部分材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

对于自己的科幻小说进入高考试卷,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作者刘慈欣首先感到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挺吃惊的。

我没想到,科幻小说竟然能进入高考试卷阅读题。

毕竟,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边缘文学地带。

当然我很高兴,科幻小说能进入高考试卷的材料阅读分析题,对引发更多人关注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刘慈欣耐心给记者分析,“细想也不是很意外。

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发展变化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感十足。

这也必然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比如之前科幻小说已经进入了高中教材,现在又有科幻小说进入了高考语文试题,这都是一些生动的体现。

    (摘编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百家号2018年6月8日消息)

材料二:

国内科幻小说与国外主要差距

(表格中的百分数是参与调查的人数百分比。

表格来源于2012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三:

2011年11月,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在成都揭晓,刘慈欣的《三体》获最佳长篇小说金奖。

调查显示,有29.4%的读者是因为《三体》获奖,才认识了该书作者刘慈欣。

科幻小说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科幻作品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曾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天意》,便卖出了15万册。

在阅读情况方面,读者获取科幻读物的途径最多的是下载电子书阅读,比例占到样本总量的39%,而从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购买的读者比例分别为21%和20%。

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很少有出版社会出版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小说的出版社主要是重庆出版社和四川科技出版社。

关于科幻小说的信息了解渠道,科幻杂志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由于科幻作品能单独出版的屈指可数,出版后印量偏低,因此杂志成为首选的科幻新作发表平台,包括《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等杂志颇受读者欢迎。

目前国内科幻文学领域的作者群体仍然狭小,长期坚持科幻创作的只有几十人而已,有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

刘慈欣连续8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王晋康的获奖次数更是高达10次,这一方面是实力所致,一方面也证明在科幻小说领域竞争对手不多。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香港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和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最为受到读者青睐,且支持率超过其他作者一倍以上,可见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作品或创作者仍未能够超越经典。

《三体》的成功虽然带动了科幻文学的关注度和出版,但“后三体时代”能否有和《三体》一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至关重要。

 (摘编自2012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四:

如果从文学形式的完整程度来划分,科幻小说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称为点子阶段、故事阶段和文学阶段。

文学是人学,根本要旨是把人写好。

在前两个阶段中,人物只是传声筒,把男的换成女的,老的换成年轻的,中国人换成外国人,作品照样成立。

一直有作者问,写科幻时人文元素该占多少,科学元素该占多少,这个问题本身就错误。

既然是科幻,就必须有科学元素;既然是文学,就必须有人文精神。

在科幻创作中,它们不是对立关系,人文是主题,科学是题材,前者通过后者来展现。

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的人文主题,你不用科学构思也能够展现,它就不是好科幻。

反过来,科学题材也一定要展现人文精神,作品才能达到一定境界。

总之,今后科幻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从科幻点子、科幻故事进化到科幻文学,在科学构思上生长出人文精神。

    (摘编自《科普创作》2017年第3期郑军《科幻小说的三个发展阶段》)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幻小说进入高考题,这对科幻小说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帮助,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幻小说。

B.虽然阅读电子版和纸质版科幻的读者占比相当,但仍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

C.科幻小说本真上属于文学,文学是人学,所以科幻小说创作的根本要旨是把人物塑造好。

D.刘慈欣、王晋康多次获奖及读者青睐倪匡、凡尔纳等作家,说明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作品偏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少读者因《三体》获奖才认识了作者刘慈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读者对奖项的关注甚于作品本身。

B.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科幻小说在题材、思路等方面与外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数量与作者水平。

C.《三体》获奖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新高度,“后三体时代”中国科幻期待有同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

D.在科幻小说中,科学与人文一为题材一为主题,二者是科幻小说的两翼,相辅相成,并不对立。

9.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处于边缘文学地带,怎样发展我国的科幻文学?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廷珪,河南济源人。

第进士,补白水尉。

累迁监察御史,按劾平直。

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

召见长生殿,赏慰良厚,因是罢役。

张易之诛,议穷治党与。

廷珪建言:

“自古革命,务归人心,则以刑胜治。

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中宗纳之。

神龙初,诏白司马坂复营佛祠,廷珪方丰诏抵河北,道出其所,见营筑劳亟,怀不能已,上书切争,且言:

“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

愿罢之,以纾穷乏。

”帝不省。

寻为中书舍人。

再迁礼部侍郎。

玄宗开元初,大旱,关中饥,诏求直言。

廷珪上疏曰:

“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

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

”再迁黄门侍郎。

监察御史蒋挺坐法,诏决杖朝堂,廷珪执奏:

“御史有谴,当杀杀之,不可辱也。

”士大夫服其知体。

王琚持节巡天兵诸军,方还,复诏行塞下,议者皆谓将袭回纥,廷珪陈五不可。

又请复十道按察使,巡视州县,帝然纳之。

坐漏禁内语,出为沔州刺史。

频徙苏、宋、魏三州。

初,景龙中,宗楚客、纪处讷等封户多在河南、河北,讽朝廷诏两道蚕产所宜,虽水旱得以蚕折租。

廷珪谓:

“两道倚大河,地雄奥,股肱走集,宜得其欢心,安可不恤其患而殚其力?

愿依贞观、永徽故事,准令折免。

”诏可。

在官有威化。

入为少府监,封范阳县男。

以太子詹事致仕。

卒,赠工部尚书,谥贞穆。

(节选自《新唐书·张廷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B.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C.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D.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一般指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可分为即位诏、遗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

B.夷,是我国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民族部落集团的蔑称,在文中与“华”相对,可指各少数民族。

C.道,在唐代原属于监察区名称,后成为地方行政单位,一般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

D.工部,是古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财政赋税事项的机关,其长官为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廷珪把握时机,恳切进言。

开元初年,天下大旱,关中发生饥荒,张廷珪趁着玄宗

问政之机,联系古今向皇帝阐述了为君治国之道。

B.张廷珪有求实与宽容精神。

在张易之被处罚之后,他一反众人之主张,从实际出发,主张对于张易之的同党一律宽宥。

C.张廷珪处事公允正直。

监察御史蒋挺犯了法,皇上想廷杖他,但是张廷珪却认为处理过轻,士大夫认为他处事得体。

D.张廷珪不惧权贵,仗义执言。

当时河南、河北两道多有权贵,且以权谋私,但是张廷珪直言进谏,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

(2)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

愿罢之,以纾穷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得张正字诗

陈与义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

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

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注】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此年六月,作者因与宰相赵鼎议事不和,引疾辞官。

张正字,名嵲,绍兴五年,经陈与义荐举任秘书省正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自己闲居的境况,蕴含伤老之情、门可罗雀之意,格调低沉。

B.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闲居,与“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表达的忧愁相同。

C.颈联写景,写诗人所见寺塔孤立、风生鸦飞之景,一静一动,互相映衬。

D.颈联语调悲凉,与杜甫“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的沉郁风格相类似。

15.尾联“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借对鸟和鱼的状态的描绘,写出了洞庭湖春天的景色之美。

(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以流水为喻,告诉客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道理。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被邀请出来弹奏,娴熟地弹奏了两个古代名曲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I9题。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工业革命时代的科幻作品,人类抵达月球是个的话题。

当人类最终抵达月球的时候,科幻小说里的月球城市,仿佛变得触手可及。

然而,面对广衰且难以企及的宇宙,前往其他行星的漫长征程又让处于航天时代早期的人们。

而今,凭借更为进步的探测技术和研究手段,我们有可能进一步了解月球。

借由“嫦娥”探月工程,中国在人类重返月球的历史进程中,已成为的角色。

“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精确的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大量科学信息。

而今,即将启程的嫦娥四号又将实现人类月球探测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的着陆器与月球车“软着陆”并开展联合探测。

为此,一颗通信中继卫星会被首先发射,以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通信。

这项作为探月“前哨战”的步骤,与欧洲人在月球上搭建4G网络的计划可谓。

我们并不知道,嫦娥四号和未来的其他一些探测器会在月球上取得什么新的发现。

(),并且要在电磁波只需大约1.3秒即可抵达的地方,奠下人类成为“星际物种”的第一块基石。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大量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精确的科学信息。

B.“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大量精确的科学信息。

C.“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大量精确的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科学信息。

D.“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精确的大量科学信息。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正在重拾仰望星空的精神。

B.我们正在重拾仰望星空的精神,这是可以确定的。

C.但可以确定的是,仰望星空的精神正被我们重拾。

D.仰望星空的精神正被我们重拾,这是可以确定的。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长盛不衰望洋兴叹举重若轻相映成趣

B.经久不衰望洋兴叹举足轻重相辅相成

C.长盛不衰望而却步举重若轻相辅相成

D.经久不衰望而却步举足轻重相映成趣

20.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概括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的三个特点,要求:

每个特点用四字短语概括。

(6分)

本报天津5月16日电(记者陈建强)迎接智能产业新趋势,聚力智能时代新发展,汇聚全球众多重量级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企业领袖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16日在津开幕。

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新进展、新趋势、新举措”为主题,将举办会议、展览、赛事和智能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集智能会、展、赛和智能体验“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平台。

世界智能大会在3天的会议期间,将举办3场主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

同时,还将以“智能科技领军人物”“智能科技产业”“国际交流合作”为主题举办18场专题论坛。

答:

21.下面是一份有关背诵材料时,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数据资料。

试根据这个数据完成后面两题(5分)

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

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

2/5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

3/5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

4/5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

(1)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字数不超过20个字)。

(2分)

(2)按照“不能……,而应该……”的句式,写出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字数不超过40个字)。

(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高考后,一位家境贫寒、被北京大学录取的考生写了篇文章,称“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

尽管它束缚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一时间,这篇文章引发纷纷议论。

有人认为,贫穷并不值得感谢。

如果一个社会鼓吹感谢贫穷,那无疑是一针扎向社会的麻醉剂。

贫穷是否值得感谢?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