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59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docx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诗歌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例一、

1、筛选景物:

舟、人、山、雨、鸟……

 

2、抓描写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

眇眇、秋、独……

评析示例:

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

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组织答案落脚点:

1、抓住景物、分析景物、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例二、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例三、

答案:

1、“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既写景又抒情)

 

2、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二、形象鉴赏·物

例一:

答案: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例二、

 

答案:

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例三、  

答案:

(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组织答案落脚点:

1、抓住描写物象特点的词语、分析、概括物的突出特点;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物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或志向。

 

三、小试牛刀

1、

答案:

(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

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2、

答案:

(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1、分析典型题例。

2、掌握方法,正确规范地解答此类题目。

教学程序:

一、知识回笼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具体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用的上述手法,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特别强调:

修辞手法、具体的抒情方式和描写方法均可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常见表达技巧回顾:

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反问等。

表达方式有: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重点是抒情、描写。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寓情于事等。

描写主要有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主要有:

虚与实、联想和想象、动静结合、烘托及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对比等

二、题例分析

例一、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

驼毛制的外衣。

②阑干:

横斜的样子。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例二、(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

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马前桃花马后雪”诗句巧妙地以“马”勾连“桃花”与“雪”二个事物,采用借代手法,(1分)以桃花代家乡温馨美好的生活,以“雪”代塞外严寒的生活,(1分)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1分),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1分)读之令人心酸。

例三、(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

座。

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作者在这里用了衬托的手法(2分),以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1分)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的形象(1分)

例四、(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

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

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这句诗借景抒情(1分),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1分),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1分)

分析技巧题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牛刀小试

(20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3分)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步骤一)。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二)。

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步骤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